基督徒家庭有个“好处”:服务的机会很多。儿子才上八年级,就被“征召”去附近的养老院当义工。为减轻老年人们的寂寞,一位退休的牧师每星期三晚上在那养老院办聚会,是那里每周的一大盛事。儿子去弹钢琴伴奏,每个月当班一次。
从来没去过养老院,第一次带儿子去当班,不晓得该期待什么。提早到了聚会的地方,场地空旷旷的,没几条椅子,还一股浓浓的尿骚味,有没有搞错地方?正在迟疑中,四周一阵骚动,轮椅一辆辆推过来,占满了聚会的空地,约二十人。原来这养老院里住的是需要特别照顾( assisted living )的老人,大都坐轮椅,有的躺在病床上推过来。他们有随身带尿壶的,挂点滴的,一身绷带包扎起来的,肢体残缺的,大都眼神滞然,少有表情,可谓触目心惊。我心头一沉:儿子一直是个温室里的花朵,未曾接触过人间凄惨的一面,他受得了吗?
这位牧师倒是满脸笑容,忙着和每一位老人寒暄,闲聊家常。欢笑是有传染力的,短短几分钟,这里就稍有生气。随后开始唱歌,牧师领唱,儿子伴奏,所唱的不外乎是“奇异恩典”之类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那一群老人中,大概有一半唱得挺认真的,另一半则没什么反应。歌声倒不是问题,儿子钢琴声宏亮,牧师和一些亲友都大声唱,听起来还不错。
唱几首歌后,开始玩猜谜问答游戏。谜题范围真是包罗万象,政治,外交,科学,人文,运动,艺术,样样都有。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老人还能记得三十年前那一个足球队得冠军,那一首歌是谁唱红的。相形之下,我像个老年痴呆,一无所知。答对问题的,兴高彩烈,真像小学生,有的还忍不住要发表一下高见,实在可爱。
猜谜问答后,牧师用几分钟讲一段勉励的话,大意是神爱他们,无论他们经历到什么困难,都会和他们同在。我真心希望,他们的信心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希望和力量。随后,我们又唱几首歌,在祷告中结束一个小时的聚会。他们的轮椅一辆辆被推走,一半的人显然高兴很多,另一半的人仍然面无表情。
回家路上,儿子和我都很沉默。一下子经历这么多,心潮汹涌,不知从何谈起。他弹琴没问题,也没想打退堂鼓,就持续下去了。第一次谈到他心底的感受,是某次聚会后回家的路上。妈妈开车,他突然很严肃地对妈妈说,这些老人好可怜,以后父母亲年纪大了,他无论如何绝对不要把父母送到这种地方去。我们听了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他的心里想的是这种事。
陆陆续续,他开始谈一些养老院里的事。那个人聪明无比,以前一定颇有成就,那个人很少有亲友来探望,一定很寂寞。有时,他也表演钢琴或横笛独奏,娱乐一下。尤其是他要比赛的曲子,常常在养老院预演。那里的老人们,对他的演出总是大大赞美,大大感激。几年来,我们看到儿子的爱心和自信心就在服务中练大了几个尺寸。他不但想为那些老人们做些事,也看到自己的确可以为他们做事。
申请大学的时候,儿子把五年来在养老院当义工的经历,写成一篇散文。并不见得是为自己吹嘘,那五年的义工生涯,确实是他一生中值得一提的经历。从申请的结果看来,那篇散文显然感动了不少评审委员们,很少高中生有这样一段可歌可泣的心路历程。
大学的几个暑假里,儿子都应邀回到养老院去伴奏。他还关心着那些老人们,那些老人们也纪念着他。很庆幸儿子有机会学习克服尿臊味和触目心惊的外表,体会到美丽的人心。他所得到的,可能比那些老人们还多。
谢谢留言。这篇文章在子女坛贴过,有不少人回帖分享义工的经验。
thanks for such a meaningful article.
谢谢。希望写下来,让其他小中得到同样的经验。
很高兴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