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荡舟

人生如舟,时而一帆风顺,时而逆水激流。智者犹勇敢的水手,披风斩浪,浪遏飞舟。
正文

旅加散记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不能断

(2008-12-14 17:36:34) 下一个

旅加散记

吕孟申   吕涓漪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不能断

 

   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的花园国家,这里的人民,友善,亲切,平和。他们用辛勤劳动创造了美,也享受着美。无论是温哥华,还是多伦多,蒙特利尔,这里的华人有的虽然旅居加拿大一百多年,但是他们依然认为自己还是中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按中国传统习俗生活,端午节拜祭祖先,清明节拜山扫墓,中秋节拜月吃月饼。另外:重阳节,冬至,除夕,春节......这些年节一定郑重祭祀。他们一直把孔孟之道作为立身传家的法宝。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也是国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灵魂。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人,用聪明智慧和血汗创造无与伦比灿烂的中国文化和发明创造,为世界文明史增添了绚丽一页。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到了近代,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不幸的中国遭受内忧外患的灾难,西方列强视中国为“东亚病夫”,恁大中国的大好河山,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就是西方强盗践踏毁灭中国文化瑰宝的铁证。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在强敌面前没有屈服。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终于挺起腰杆。特别是新中国的建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成为国民的共识。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广袤的中华大地春风浩荡,发展生产力成了第一要务,国民经济飞跃发展,人民的思想观念、民主政治、生活质量、审美情趣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日益得到世界人民的认识与赞扬。

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就是世人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大检阅。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我们应清醒的认识,中国在世界大格局中,仍然面临着严峻地机遇与挑战,严酷的现实告诉中国政府和人民,文化的缺失,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梗阻,教育的滞后,必将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无法逾越的障碍和致命伤。

纵览未来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坚守住了自己文化的阵地,也就把握住了竞争的主动权。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人的价值取向和生命原动力。

   营造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国家,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世人,所致力谋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当今社会,西风日盛,功利炽然,诚信脆薄,道德沦丧,以致灾祸频繁,思想混乱,人心惶惑无依,家庭不和,究其根源,实乃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断裂所致。

    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起到启迪敦化,陶冶教育,指导鼓励,鞭策警示作用。从孔子、 孟子、庄子、 老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屈原、 司马迁 到唐宋八大家 朱熹、  程颢、顾炎武、王国维、 鲁迅等人,无不是做人的典范,文化的先驱,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旗帜和火炬的力量。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实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起到催化,融合,引导作用,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主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文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摆脱落后,愚昧,懒惰,自私,损人利己的恶习。

从孔孟儒学教化世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善,几千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道德规范。

孝:孝是德之本,有孝就有德行,而有廉洁之心,才不会贪婪。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所组成,家和国兴,就是最基本的道理。父母为抚养孩子,为孩子茁壮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为人子者,更当孝养父母。一个孝子的行为,将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唤醒更多人知恩报恩的孝心。一个不肯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尽孝心的人,就别指望他服务社会,利己他人,忠臣孝子永远是社会的顶梁柱,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赏。

悌:兄弟姐妹互相体恤 。 礼让 友爱,有难同帮,有利互让,重视珍惜兄弟姐妹手足情,彼此  真心实意为对方,懂得孝悌的人,必将是谦谦君子,只有兄弟姐妹间都能以悌为先,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家风,从而形成民风淳正的社会风气。无端寻衅、 争斗的事情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就会稳定,人心和畅 、 安居乐业。

忠:忠诚无私,诚心尽力谓之忠。大禹治水,结婚四天就离开家,整整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导的方法治平水灾。历史上的清官,为世代百姓称颂,文天祥留下:“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包公,秉公断案,不畏皇亲,惩办顽凶罪犯。海瑞,为民请命,不畏丢官,惩治贪官  污吏,他写的诗:“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就是他内心真实地写照。

清朝末年,就是因为吸食鸦片,中国人被人视为:“东亚病夫”,林则徐力排万难,只为利及江山社稷,焚烧鸦片 填埋石灰沉池。林则徐晚年被贬,流放新疆,但他痴心不改,还大兴水利,造福偏远地区的人民。他留下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话,成为鼓舞中华儿女为国为民抛洒热血的号角。

信:古人曰:“人无信而不立”。一个国家 , 一个民族  ,一个家庭  ,乃至一个人,都要坚守道德的底线,那就是要讲“信”。“言必信、行必果”。古往今来,无论是做官,治理国家,或是经商,开办实业。还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必须讲究“信”。成大事业者,把“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集团,如果失信于民,那将是不会长久,必将走向众叛亲离,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一个人 不管他权力有多大,财富有多么雄厚,如果不讲信誉,也必然是来日无多,命不久长。“信”是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通行法则,离开它必将一事无成。

礼: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节。礼是绝大多数人恪守的基本准则。礼也是一个人学识,修养,操守,胸怀,气度的外在表现形式。礼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优美的媒介。如果,这个社会长幼有序,进退有度,礼贤尊老,蔚然成风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浓浓亲情,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温暖世界。

义:公正合理地道理或举动。“义薄云天”“有情有义”“义贯金石”“义中取利”。“义”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气节,做人处事,“义”字当先就会广交天下朋友。一个人无论贫富只要讲“义”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人如果重利忘“义”,最终只会落的郁郁寡欢,无人理睬。一个不义的人,无论什么朝代,什么时候,都是会遭人唾弃和鄙视的。三国时代,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护送皇嫂、为避嫌疑、秉烛夜读《 春秋》通宵达旦, 关公为人义薄云天被千古传颂。

廉:不贪无义之财谓之廉。汉朝时,杨震为官非常清廉,而且 ,常常向朝廷举孝廉,有一次 ,他举荐一个书生叫王密当上昌邑令,王密为感谢他知遇之恩,就在一天晚上,带一些黄金送给他,杨震很严肃的对王密说:“我很器重你才举荐你,你为何如此不理解我,还要送我黄金”?王密说:“只是我的一点心意,绝对没人知道”,杨震说:“何以会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王密羞愧难当,只好把黄金拿回去了。廉,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为政者不能做到清正廉洁,贪污腐败,徇私舞弊,那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上行下效,老百姓将无宁日,这个国家,这个政权将长久不了。

    耻:羞愧耻辱。孔子曰;“知耻,近乎勇”。战国时代,赵国有两位重臣,一位是蔺相如  ,另一位是廉颇将军,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贡献很大,赵王就把他封为上卿,而廉颇是带领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他看不起蔺相如,他觉得一介书生,又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居然位于他之上,心里很是不平,于是 他常常找蔺相如的麻烦,蔺相如看到廉颇来找他,就以生病为由避开冲突。有时候,走在路上碰到廉颇将军的马车来了,蔺相如立即交代他的下人绕道而行。他的家人心里很不平衡,说:“大人,你为何这样懦弱,为何会怕他”?蔺相如就告诉他们:“对我个人的这种羞辱没有关系,假如,我和廉颇将军有了冲突,国家将会有很大的灾难,秦国为什么不敢侵犯我们?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在,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荣辱,而令国家陷入更大的危难甚至于使国家蒙受耻辱,那就严重了”。“廉颇跟秦王谁厉害”?蔺相如问。“当然是秦王厉害”,家人回答。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我会怕廉颇将军吗”?

    这段话后来传到廉颇将军耳中,将军立刻生起忏悔之心,所以他就赤膊背着荆棘,走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蔺相如知道廉颇将军来到,也很感动,赶快冲上前去,扶起老将军。廉颇知耻能改,使两个人变成莫逆之交,蔺相如和廉颇抛弃个人恩怨,以国家为重 ,让赵国免于灾患,成为千古佳话。

孔子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在世,难免有办错事的时候,关键是要有自省、自惭羞愧之心,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思悔改,口是心非,一味错下去,一个人不知耻辱,神仙也救不了他。

善:善良,品质或言行好。老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说:“老天是公平的,只要你有善愿,天必定会成全你”。从前,大户人家门楹的楹联常常会这样写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很赞赏这两句话,“心宽天高地远,行善长助欢颜”。一个人不管能力大小、有无权力、地位、金钱,只要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那他就一定是快乐幸福的。欧洲有条谚语:“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桌永恒的宴席”。

唯善是宝,以德为尊,一个人只要善良,他就拥有无穷的宝藏。一个人只要有德,他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不管他有无财富、地位、 身在何方。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导引着华夏儿女谨尊孔孟之道,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确乃济世病之良药、化浊世之清风、明人心之慧日。孔孟学说早就被国外有识之士引为经典,奉为至宝。特别是世界各国,凡是华人集中的地方,近年来都开办孔子学院,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要  人民的认可。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开办已有数百所,大大提高了各国人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不能断。孔孟之道的核心教人尊师重道,明理诚信,仁爱孝廉,中庸友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做人处事、知道、悟道、做到、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阳光,和谐友爱,民风纯正的太平盛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