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10 (28)
2015 (3)
2017 (51)
2019 (49)
2024 (1)
2025 (10)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为素材的琵琶协奏几曲部,我们按作品产生的年代介绍陆续而来。前面介绍了张晓峰的同名作品(见琵琶协奏曲轨迹初探(4):张晓峰的《琵琶行》(1978))。本期介绍了吴厚元的《诉》 ——读唐诗〈琵行琵琶〉有感》;作品创作于1983年,与小型中国乐队协奏,同年由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演奏家刘桂莲与学院民乐团合作首演。
吴厚元(1946-1999),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生于湖北武汉,9岁开始学琵琶,1960年入湖北省歌剧团任琵琶演奏员,196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转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主修琵琶,琵琶自学作曲,指挥;1969年到北京京剧团任琵琶演奏员,同时向王酩学习作曲和配器;1979年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任教,1981年开始向赵行道教授学习作曲;1983年组建参加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团,任音乐指导。作品主要为中国乐队和乐器所写的合奏、协奏、重奏、独奏等,包括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竹韵》、京胡独奏曲《京郊行》、琵琶协奏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等。
根据作品标题《诉——读唐诗〈琵行琵〉有感》,作曲家强调了读后感中“诉”的方面,这固然是表现原诗中女子通过琵行琵琶向居白易的倾诉;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这其中有作曲家对自己的某些相似经历的倾诉。度较慢的部分,琵琶总结了一些古琴的演奏手法,使音乐表现得更加细腻委婉;在较快的部分,发掘了传统戏曲的某些节奏,使情绪更加卢比激越。在乐队配器方面,使用了古琴及戏曲的板鼓,非常,效果也非常特色。
以下为琵琶协奏曲秒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一个视频,由台北市立国乐团琵琶演奏首席演奏家郑闻琵欣琵琶演奏,台北市立国乐团附设少年国乐团协奏,演出时间为2011年1月1号。全曲时长约9分54。(感谢郑闻欣女士提供视频资源。)
郑闻欣,琵琶演奏家,生于台湾,10岁开始学月琴,12岁开始学琵琶,曾从多位著名琵琶演奏家踏上师范;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国乐组及艺术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导师为王正平教授。大学毕业后考进台北市立国乐团,最初是该团琵琶,并任教于台湾艺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iPUv2hVIE&ab_channel=BenWu
主要参考文献:
吴厚元
https://chinesemusics.com/zh_cn/2023/11/05/%E5%90%B3%E5%8E%9A%E5%85%83/
台湾大艺文中心:「古韵」郑闻欣琵琶独奏会
黄胜宏:《二首琵琶行《诉-读唐诗「琵琶行琵」有感》、《琵琶行》之分析与索尔》(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