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如果没有圣经(2)

(2013-10-20 03:51:23) 下一个

如果没有圣经

甘-雅各?杰利-纽康

 

 

赖序:一生享用不尽的书--圣经

??面对着今甚误解基督教信仰又轻视圣经的台湾社会,本书的出版无异是给基督徒一颗定心丸,叫信徒安心努力去传扬圣经福音。它更给一般非基督徒一盏明灯,叫人人非认真严肃去面对圣经的真理不可。

??世界上印行最多、销售最广的书是哪一本?答案是圣经。单单一九九八年就销售五亿八千五百多万本。世界上译本最多、注释最宏广的书是哪一本?答案仍是:圣经。到一九九八年底为止,全球共有 2212种语言的圣经译本。圣经是全琅影响力最大、感动人最深的一本书。举凡对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法律、文字、音乐、绘画等之影响和渗透,至今没有任何其它的书籍可与之比拟。

?? 圣经是基督教的中心,更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做为一个基督徒,每天应从中吸取生命的能源;不是基督徒,也应该认识这本震撼古今中外的奇书,了解它是如何影 响人类文明、历史的进展。圣经的内容可信吗?圣经的权威渊源于那里?这些问题对大部份的人来说可能是百思莫解,但对大部份基督徒而言,却是理所当然的。本 书作者广搜各种证据和资料,提供了一份十分详尽的内容解决了这些问题,本人衷心推荐此书。

 

 

译者序:无所不在的影响

??不论我们视圣经为一本历史书,或者是人生的座右铭,不可否认的是,它以戏性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 然而圣经也是所有的书中最饱受中伤的一本书。在我们的文化里许多城市根本就是公开扬弃圣经。在《如果没有圣经?》这一本书里,甘雅各博士和另一作者杰利纽 康指出,所有世界上伟大的探险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几乎都深受圣经的感召。像这样一本影响了这么多人,并且经得起那么样长时间考验的 圣经,如今只被解读成民间传说,或者神话。其中所显示的无疑是,这些非基督徒理性化他们行为的结果会将世界带往什么样的极端。

??从我们法律和政府的根基「十诫」,到直接取自新约圣经的「黄金律」,到今天许多日常用语和谚语......无 庸置疑地,圣经多少在每一天的生活里影响着每一个人。《如果没有圣经?》提供了一份关于「书中之书」对今日社会里特定领域的影响,其中资料完整,报告深入 浅出。如果没有圣经。今日的社会将不再是当今的模样。配合书中的索引和脚注。任何一位基督徒在面对其信仰挑战时,或任何想要了解基督教信仰来源的人而言, 这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

??圣经有什么用?如果你的答案是:

??· 明白神的旨意,操练属灵的能力,振奋灵命。

??· 出庭作证时,手放在圣经上,宣誓句句实言,绝无造假。

??· 送给别人当作受洗纪念,或者结婚礼物。

??· 送给慕道友。读给伤心的人听,安慰患难者。

??· 熟读圣经可在在主日学圣经问答比赛中夺魁。

??· 明白以色列人的历史。

??以上皆是;同时,当然我相信你有更好的答案。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只能想到这几样用途的话,我建议你立刻读读这本书;尤其,这本书本身就是我试图说服你阅读本书的理由。因为它包罗万象,深入浅出,把圣经影响之所及,无不加以剖析和厘清。而且我相信(恕我冒犯),我们虽然知道能够吹皱世界这一池春水的只有圣经这本书(普天之下仅此一本,其它的书望尘莫及),但是至于圣经如何影响世界,或者影响到什么地步,恐怕我们就要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了!

?? 按修辞学而言,《如果没有圣经?》是一个诘问式的加强肯定语法,表面上一个问句,事实上却是一道不折不扣最高度肯定之命题,就是因为说什么也无法再强调圣 经的重要性,故采用反问句,干脆直接切入人的反思系统。若说「圣经等于西方文化」,也不为过。举凡社会、道德、法律、政冶、一个国家的建国(尤指美国)、近代科学、文学、冒险、日常生活等等,无不受到圣经的左右。因此有人说,不懂圣经,还侈言什么西方文化?再者,这两位著作等身的作者,替我们做了不少的「作业」,帮我们读了几百本的书,浓缩成这一份 「大补帖」,与大家分享。如果你想做做你的「家庭功课」(Homework),本书所罗列的无数参考书应是你的得力助手。

甘耀嘉 

 

 

 

作者序:没有圣经就无是非

??我们活在一个「重写历史」的时尚里。当圣经被认为是压抑个人,而非解放罪人的一本书时,知识分子便纷纷视基督教为一种封建、反动的力量。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圣经自有不同于上述的观点。

??本书的目的在于使真相更为明朗:证明圣经的力量是永远无可取代的。面对当今污蔑基督教文化的时代里,我们总共写了三本书加以驳斥,本书是其中第三本。第一本叫《如果没有耶稣?》(What If Jesus Has Never Been Born?1994),第二本是《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The Gates of Hell Shall Not Prevail1996)

??《如果没有耶稣?》记载基督如何在各层面上改变了世界。这本书获得许多基督教界的好评,包括来自美国和其它国家的教会领袖。「基督教书评」(Christian Book Review)说:

??本书参考众多来源.包括对基督教的非难。并加上许多作者自己的结论......在 一个视基督徒为破坏自由、教育的颠覆份子之时代里,了解基督教曾经在历世历代以来,对世界有过正面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耶稣?》是一本记载详实的 好书,它揭露了社会如何从基督的跟随者身上得到正面的助益。本书提醒我们,纵使基督徒的历史并非完美无缺,然而此起其它的宗教,或哲学思想而言。基督教仍 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二本《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收录了今日世界对基督教的一些中伤,并告诉读者如何实际处理这一类偏见。乔治格兰特博士(George Grant)在《世界》(World)杂志上评论说︰「作者并不只是堆砌了一些对基督教的敌意,他们也为历史和圣经立下了火光,提供我们盼望,和行动的方案。」泰得巴尔博士(Ted Baehr)在他出版的《电影指南》(Movieguide)里,针对《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这本书说了这样的话:

??这是一本很实际的书,教导基督徒如何以一种不同于「征服者」的姿态来响应文化。当你读了它,你也会不由自主地叫你的朋友来读。本书帮助我们了解,两干年来教会和人心黑暗势力的的大战过程。然而,不论黑暗世界使用什么武器,教会总是至终胜利的一方。

??同样地,《如果没有圣经?》是在基督教被视为「政治性地错误」(politically incorrect)的 时代里,为建立基督徒而写的。如同前面两本书,作者相信,对于那些想为基督赢得文化战争的人而言,本书提供了更多备战的「粮秣」。甚且,本书也承袭《如果 没有耶稣?》一书的主题路线,作更深入的钻研。其所呈现的方式是新的,焦点放在社会受益于基督教的层面。正如另外的两本,作者引用了庞大的资料,包括许多 世俗的文献,俾使书中的观点更加清晰确实。

??本书梗概

??本书的第一部份是「圣经与文明」,其中圣经改变世界是这一部份的重点。第一章介绍整本书,然后谈的是圣经与道德。林肯说:「没有圣经,就没有是非。」次一章论到圣经透过改变个人而改变社会,并且是一个真正的改变。

?? 然后,本书转移到圣经与法律的讨论。数世纪以降,西方法律建立在圣经的律法之上。在法律系统的架构里,许多是非的观念来自圣经。但针对那些认为圣经和法律 不能混为一谈的人,我们在下一章写了「圣经与政治」。无庸置疑地,有许多强烈的社会改造运动乃肇始于圣经。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建国历程。这又是新的一 章。

??下一章是圣经与科学。现代的人并不懂得圣经对今日科学的贡献。许多早期的科学家均深受圣经的影响,关于这一点本章有详尽的报导。当科学家在探讨宇宙定律的时候,事实上,他们的心态正如伟大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所言:「思考着神的想法。」

??再来。我们分析了圣经对文学的影响。从但丁到莎士比亚,从米尔顿到本仁约翰。从狄更斯到杜斯妥也夫斯基,圣经对他们文学作品的影响,是没有其它书籍可以比拟的。

??下两章探究圣经如何帮助我们建立世界观,其中包括宣教和世界探险。神的话语经常鼓舞人们不惜冒险犯难,只为了将神的话语传到地极。其结果往往开通了世界每一个角落,致使文明得以有所交流。

??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也往往有圣经的根据,或是来自圣经的起源,或者仅仅只是从一个遵守圣经的人开始而有的。例如,美国人现今习惯说的「看守兄弟」(brother keeper)和「第二哩路」(second mile)皆是直接摘录自圣经的成语。其中风靡全球的篮球赛是由麻省一间 YMCA 所发明的(当时 YMCA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基督教组织)。第一部份最后一章谈的是圣经和日常用品的关系。

??第二部份是「我如何知道圣经是神的话语」。首先第十二章提出圣经确是神话语的证据。次一章讨论圣经的主旨--基督救主之永恒的重要成就。再来,我们会看到圣经是我们成长的灵粮。

??最后一章讨论到向世界传播圣经主题的挑战,并回顾圣经本身和有关复兴的事。世界唯一真正的盼望在于属灵的复兴。

??我们祷告,愿本书可以加强你的信心,并帮助你明白圣经过去和未来的影响力。当你阅读本书,学习更多有关那本最伟大的书时,愿神赐福予你。

 

第九章:圣经和宣教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马太福音廿八章 18-20

??杰利纽康(本书作者之一)有 一次在印度旅行坐巴士时,跟当地一位民众闲话家常,说着说着,话题就扯到宗教土来。这位印度人骄傲地说这条巴士路线上就住了一位「圣者」。这个神秘兮兮的 人整天在冥想打坐;他的头发和指甲都留得长长的。三不五时地这个人会在他家的窗口边出现,脸朝下的让一群热情崇拜他的群众看看,不仅能一窥他的庐山真面 目,同时藉此得到鼓舞和启示。杰瑞谦卑地回答说,这和基督徒所谓的圣人有点不太一样:「我们的圣人比较像泰瑞莎修女,他们会挽起袖予,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 人,向人们表现出基督的爱。」他的一番话令对方印象深刻。

??任何一个探讨圣经到底带领基督徒作了什么议题,必然会包括过去两千年来的宣教努力。圣经有多重要,通常宣教就有多轰轰烈烈。

 

教会的诞生--宣教的诞生

??世界历史上,「只有三种宗教始终热衷于传教--佛教、基督教和回教。」尼尔(Stephen Neill)在他《基督教宣教历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一书中写着。在这三者当中以基督教的行动最为深入。基督教 被接受的程度,不论在人种、国家的数目而言,比其它信仰还来的多。宣教一如信仰,即便教会曾经留在一个停滞不前的时代。当信仰活跃的时候,宣教也跟着开花 结果。尼尔写道:「宣教是教会的动力指数。」重要的是,基督教自一开始就是以宣教为怀的。

??五旬节是教会诞生的日子,自那天起信徒开始实践大使命去建立门徒。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外邦人结束的时代。耶稣说:「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路廿一 24)甚且,「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廿四 14)

??先知以赛亚说弥赛亚必须是「外那人的光」。当耶稣受割礼的时候,西缅重复着他的预言:「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二 30-32)

??神执意要万国进到国度里面,但这个意愿首先明白地写在使徒行传之中。彼得对罗马人哥尼流说:「我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的。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十 34-35)神对亚拿尼亚说起有关保罗的话:「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徒九 15)因此,国度的信息得以传遍耶路撒冷、犹大,和如今的世界地极。

??没有圣经,福音顶多只是口传相授,并且口述的传统不可能完备或者正确无误。新约用当时世界语言希腊文来书写,使得好消息传播得更快、更有效率。

??耶稣的名字叫做世界之光、真光、人的光、永恒的光以及黎明之光--意味着如日出之神。世界需要这样的光。今天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过去可能是完全不能明白的。过去曾有无知的时代--尤其是对神无知。人的眼睛因为罪的缘故瞎得很厉害,以至于他对于神的知识一概付之阙如,而大多数他自认知道的事都是错误的。

??例如,假设你回到两千年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在一条风尘仆仆的路上遇见了一个罗马人,或是希腊人。然后你问他:「打扰了!先生,我在从事一项宗教调查。我不知道你介不介意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爱神吗?」今天大部份的美国人(不管他们真懂还是一知半解)都会回答是的。但在那个时代里却非如此。

?? 他会回答你说:「我爱神吗?别开玩笑了,朋友,或者你疯了?小庙里的那些神那会为我们做什么事情呢?倒是我们很怕他们,我坦白地说,我是怕他们,因为他们 很有能力,而且也很危险。我常在想如何才能躲过他们的怒气。当他们起床时觉得头痛,就会甩出几个雷雨。他们对我们来说,太危险太狡猾,又太不可靠了。是 的,我们会试图安抚他们,送上祭品,但是说到爱?爱神?我一生当中还没听说过这么一句荒谬可笑的话。没有人会爱神的;且慢,有哪一位神爱过我来着?请你告 诉我。为什么我要爱神?」

??然后基督来了!借着启示,在新约中,我们遇上了这三个字「神是爱」;它们是如此的简单,以致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小孩讲这三个字。但它们也充满着就连哲学家也弄不透测的深邃与渊博--此三个字改变了全世界的思考模式。如果圣经没有将他们启示给人类,人类的行为将完全改变。

??「神是爱!」多么令人称奇!今天这个观念十分普遍,然而它却是基督带给世上最灿烂的光辉之一。并不是我们先爱祂,而是祂先爱我们,并把祂自己给了我们。神不仅是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 16)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启示!

 

早期福音的传播

??起初福音传播的速度惊人,虽然只有十一(少了犹大一人)个使徒肩负这项重责大任。《福克斯殉道者名录》(Foxe's Book of Martyrs)所记载的传统说法里,使徒把福音传入埃及、波斯(现今伊朗)和印度。那位曾经怀疑基督复活的多马为了弥补先前他的不信,也前往他乡宣教。论到多马,福克斯说:「多马向巴底亚人(Pathians)、米迪人(Medes)、波斯人、卡曼尼亚人(Carmanians)、西卡尼亚人(Hyrcanians)、巴克区人(Bactrians)和麦吉人(Magians)传教。最后他在印度的卡拉米纳(Calamina)地区被箭射中殉道。」上述这些人居住在当今的伊朗境内。马太去了埃及,并在当地殉道。保罗携带福音往北方和西方走去,而多马和其它人则前往东方和南方。

??尽管罗马帝国对这个乳臭未干的新兴信仰充满了敌意和强力的打压,基督教还是风靡全地;尤其叫人震惊的是,当时的罗马帝国还是「历史上最强盛的国家」呢?(用杜兰特书里所写的话)

 

蛮族入侵

??后来黑暗时期来了,时间大约是主后五百年(更确切地说是西罗马帝国亡国那年,476 )到一千年之间。公元 4O6 年十二月 31 日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莱茵河结冰。数以万计目不识丁、比南方邻居穷苦的日耳曼蛮族踏着冰上之旅来到罗马帝国的疆土。罗马军队挡不住这股人潮,他们从多处进入边界。一个日耳曼族叫范德尔人(Vandals)的,一夕之间死在罗马人手里高达两万人,但是蛮族仍然不断地拥入。此举震惊了人数比例悬殊的罗马士兵。这些身无长物、赤足多发的人群漫游在富人的街上,到处打劫。公元 410 年是他们打劫最高峰的一年,同年罗马沦陷。整个西罗马帝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 一些近代历史学家建议把这一段时期称之为「黑暗时代」,因为教会得了一个优势。事情的真相是,攻陷罗马的蛮族带来凄凉的时代,当这些人经过数个世纪改信基 督教之后,一个新的更好的时代接踵而来。教会不是社会解体的力量,它是当国家退化到封建闭塞紧要关头的一股缓冲力量。

??在这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宣教的工作是零零星星的。有些勇敢的宣教士跑进蛮族里,向他们传扬福音。工作缓慢,毫无建树;许多宣教士更因而殉道。但他们坚守这一条路,直到数个世纪过去了,基督教开始在一个地区中传开,然后又传到另外一个地区。

 

爱尔兰的重要人物

??历史学家卡西尔(Tom Cahill)最近写了一本书,阐述一群爱尔兰宣教士的重要贡献。这本书名为《爱尔兰人如何解救文明:从罗马帝国衰亡到中古欧洲时期爱尔兰英雄角色轶史》(How the Irish Saved Civilization: The Untold Story of Irland's Heroic Role from the Fall of Rome to the Rise of Medieval Europe)。若非爱尔兰人保留了犹太?基督教和希腊?罗马的庞大遗产,蛮族可能一举毁灭了一切的古典,卡西尔称此为「文明的中流砥柱」(cultural cliffhanger)。卡西尔写道:

??地处欧洲边陲、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都没有光临过的这个地区--是个第三世界国家,正如班杰明(John Benjamine)所言,停留在「石器时代」的爱尔兰--曾经有过毫无瑕疵的光辉。当罗马帝国瓦解,欧洲局势混乱,没有教化的蛮族入侵罗马城镇,洗劫财物、焚烧书籍的时候,这一批刚刚才学会读书识字的爱尔兰人把西方典籍辛苦地传抄着--只要他们找得到书。这些文抄士扮演着把希腊?罗马和犹太?基督教文化流通到欧洲各地的导管因为欧洲的文明以如被毁的葡萄园。没有这批文抄士,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必将不堪设想。没有爱尔兰修士的宣教,没有他们在大陆各个湾区、山谷放逐的生涯里,独立重建欧洲文明的话,世界的进展将会大相径庭--一个没有书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将不是你现在所看到的那样。

 

圣帕提克

??圣帕提克(St. Patrick)是把基督教 带给爱尔兰的宣教士。他是英国人,生长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基督教家庭里。当他还是一位青少年的时候,他被一班海盗掳走了,然后被带到爱尔兰。卖给爱尔兰一位 都伊德酋长。卡西尔写道,那时帕提克饥寒交迫,因此,只能日夜祷告;那是他仅有的安慰。他记起他幼时的信仰,他的灵魂于是苏醒,他和基督之间的那一个火苗 再被挑起。

??六年之后。帕提克逃走了!他起誓要报复--用分享福音这样高贵的手段「报复」那些俘虏他的人们。他相信神呼召他回到他为奴的地方去。他开始装备自己,学习和准备(类似今天的神学院宣教教育)。最后帕提克再度踏上了爱尔兰,身分是宣教士。

??因为他的破冰之举,爱尔兰变成了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地方。在宣教历史上。帕提克必是教会最成功的宣教士之一。古根堡(Guggenberger)在他《基督教教会史纲》(A General of the Christian Church)一书中写道:

??教会、修道院、女修道院、学校和宣教士为这个新兴的日耳曼国家所办的托儿所到处林立,虽然建筑的材料简陋,但仍不失为爱尔兰文明的中心......爱尔兰信奉基督教是在帕提克生前发生的,不是没有遭到短暂和局部的异教对抗,但却没有逼迫和流血的事件发生。帕提克大约死于公元 493 年;好战和敏锐的爱尔兰人纪念起这位受他们敬仰的帕提克,历时十三个世纪不衰。

??帕提克是一个勇敢的宣教士。他说:「每一天我都准备好被杀、被出卖、被奴役--不管是什么。我并不害怕,因为我有了天上的确据;我已把我自己交在全能神的手中。」卡西尔指出:「帕提克是第一位超越了罗马法律向蛮族传教的宣教士。」

??几个世纪以来宣教士一直在为一件事辩论不休:宣教士身处异邦,他到底应该采行谁的风俗习惯?帕提克选择了爱尔兰人的习俗。古根堡写道:「帕提克成功之道在于他卓趑而又谨慎地处理爱尔兰的民情风俗。他认可所有并不会抵触圣经、教会,或是信徒良知的爱尔兰法律。」

??一个美丽的信仰告白乃是归功于帕提克的,并且卡西尔指出,即便这个告白不是出于帕提克(完稿的样式),「告白是出于对他的感召」。这个告白是一个祷告,名为「圣帕提克的护胸镜」(St. Patrick's Breastplate)。底下摘录这份勇敢的信仰告白之一部份:

??今日基督保护我

??抵挡毒害、焚烧、

??水淹、伤害,

??使我获得无尽的报偿。

??基督与我同在,基督在我之前,基督在我之后,

??基督在我里面,基督在我之下,基督在我之上,

??基督在我右边,基督在我左边。

??我躺卧,我坐下,我起来,基督皆与我同在;

??基督在每一个想念我的人之心里,

??基督在每一个谈论我的人之口里,

??基督在每一双看我的眼睛里,

??基督在每一对听我的耳朵里。

??以基督为中心的生命是什么样的一幅画?帕提克给了我们他宣教成功的根源。他把生命完全奉献给基督,以及为扩展基督的国度。这一份奉献的心志是我们本章所要谈的主题。

 

爱尔兰宣教士

??许多爱尔兰宣教士追随帕提克的脚踪,也到欧洲各地去宣扬福音。他们的工作持续了将近三个世纪之久,直到丹麦威京人(Vilkings)毁灭性的入侵为止。拉夫里齐(Adam Loughidge)写道:「圣徒如奋斗的克罗纳德(Clonard)之芬念(Finnian,死于公元 589 )和班果(Bangor)的康格耳(Comgall),以及在异地的科伦巴(Columba)与科伦巴努(Columbanus)使爱尔兰教会留名青史。」科伦巴,又被称为科伦基尔(Columkille521-597)是「第六世纪爱尔兰最闪耀的牧师」。他在苏格兰海边建立了一所专门训练传道人和专门前往匹克特(PictS,苏格兰早期居民)地区宣教的学校。科伦基尔则在今天的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等一带宣教。

 

几个民族信奉基督教

??基督教逐渐在欧洲人的祖先身上流传--但并非没有受到阻力。圣经的信息传到了那些推翻文明世界的蛮族身上。他们渐渐地接受了基督教,并因此有了转变。尼尔所写的东西大多数和欧洲有关,他说:「信仰基督教是个漫长而缓慢的事情,其中每一个素质和行动都有正面的关连,从单纯、英雄式的圣洁到最诡诈和暴力都是。」

??有趣的是,厌恶神的希特勒对宣教士来到德国一事必定感到十分遗憾。他多么希望那些著名的神祗仍旧是德国的神祗。他热爱华格纳(Wagner)那些似乎是歌咏众神祗无比庄严的歌剧。希特勒有一回说:「谁想要了解社会国家主义的德国,就必须先了解华格纳。」他甚至觉得在聆听某一场华格纳的歌剧里,得到了命运的呼唤,召唤他统治德国。德国在他十二年的统治之下,变成一个十足的异教国家。

??圣波尼法修(St. Boniface68O-754)是早期到德国宣教的伟大宣教士之一。他有以利亚对抗巴力先知的心志(参王上十八章),砍倒了一棵大橡树 。这棵树根据尼尔的话是「海斯(Hesse)之盖斯马(Geismar)地区神祗佗尔(Thor)的圣树,是 当地非基督徒和半基督徒所迷信的主要对象。」他们咸信波尼法修因为作了这样一件滔天大祸之事,必受各样的灾难。相反地,原本栖息在树上的蝙蝠全数飞离。人 们因此开始相信波尼法修的神比他们的众神祗还要伟大,使得许多人成为基督徒。那些砍下来的树后来成为建造纪念圣徒彼得的教会的木材。波尼法修像其它历世历 代以来的宣教士一般,最后为信仰而殉道。

?? 就在那几个世纪里,基督教传至欧洲各个不同的种族和国家,只是这时回教也正好兴起,席卷了基督教的世界,基督徒面临更改信仰或是被处死的选择。例如,七世 纪末,埃及有一大群基督徒改信回教;在整个北非里,「大批的基督徒被回教『消灭』」。事实上根据当今伟大教会统计学者和历史学家巴(David Barret)所言,在公元 949 年左右,「半数基督教国家被回教占领,包括非洲茅利塔尼亚(Mauritania)国家的游牧民族柏柏尔人(Berbers)」。 

??同时基督教也正在为自身的分裂而奋斗。第一个主要的分裂来自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 1054 年的决裂。主要的争议为圣像和图像的使用;有些天主教认为这些图画已经到了偶像的地步。另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是教宗的权限。这两大宗派至目前为止仍处在分裂的状况。

??公元 1517 年罗马天主教和新教徒(Protestants)分裂,亦即众人所熟知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当马丁路德发现「义人必因信而生」(罗一 17)--圣经无比荣耀的真理之后,福音的光芒至今依旧闪耀不止。然而新教的宣教士开始上路却要等上两个半世纪以后。

??在这个千禧年的前八百年里,罗马天主教实行一个充满活力的宣教计画。用尼尔的话说,这是「一个伟大和值得注意的冒险时代」。在亚西西圣方济(St. Francis of Assisi)创立圣方济会一个世纪内,修道院的规矩已经传遍「所有已知的地区」。在 1300 年左右,多明尼哥教派创立了「为基督的缘故进驻异域」的修士团。天主教宣教士抵达了遥远的日本和中国,虽然这两地的逼迫销毁了他们大部份的工作。

??天主教宣教士中扮演最具意义且最深远的一位是方济略(Francis Xavier)。一般咸信,「是他激活了近代天主教之宣教事工」。他在印度工作了一段短时间之后,到了日本,然后回到印度。他在日本的工作使他重新思考一个重要的假设。尼尔写道:

??早期他毫无条件的接受一个信条--亦即, 在非基督教生活和系统之中,没有可资宣教士在上面建造的,并且在产生基督徒之前,这一切都必须无异议地加以铲除。这个信条被在拉丁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之间的 西班牙宣教士奉为圭臬。克撤维亚在南印度一群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中间工作,他似乎也没有必要修正信条。然而他既然面临了一个充满高尚元素的新文明,他明白, 即便福音必然会超越、琢磨和改造一个文化,福音也没有必要认定福音传入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事物都是无价值而必须加以拒绝的。

??有趣的是,新教徒宣教起步的缓慢成了 1500 年末期被批评的标的。十六世纪罗马天主教护教巨擘贝拉明(Robert Belarmine)提出了十八个「真正教会」的特质;其中有一个是宣教事工。那时新教徒没有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宣教工作。然而,那时也正是新教危急存亡之秋。新教第一个主要的宣教事工是由 1722 年创立在波西米亚的「摩拉维亚弟兄会」(Moravians)所主导的。慷慨的亲岑多夫公爵(Count Zinzenforf)捐出大笔财 产资助宣教,供给「摩拉维亚弟兄会」大部份的工作。在别的地区里,「摩拉维亚弟兄会」建立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伯利恒城。约翰卫斯理差一点殒命海上的那一次航 行里,「摩拉维亚弟兄会」的宣教士们也在同一艘船上。他们面对死亡时所流露出来的勇气,在卫斯理接受基督的事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1792 年现代宣教运动则始于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他是一位来自英国的谦卑贵族。

??现代宣教运动以一种新的和无可匹敌的速度向世界传播基督教。本章后面将要讨论其中三员大将:威廉克里、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和戴德生(Hudson Taylor)

 

威廉克里

??1792 年,英国的诺丁罕(Nottingham)是一个传奇的地方。这里有一片薛伍德森林(Shewood Forest),正是劫富济贫大盗罗宾汉的故乡。五月的某一天,一件更惊天动地的事发生在诺丁罕这个地方。不幸的是这个小镇并没有将这件事记载下来,然而在天上这可是一件重大无比的事。此时另外一个年轻人来了,他拿了--不是用偷的--天 上的丰盛福气加诸在一群广大的穷人身上,使他们享受天上永恒无尽的富足。这一天,一个年轻的补鞋匠站在一群牧师面前,打开圣经翻到以赛亚书第五十四章。然 后详细地解释这一位伟大福音使者的信息:「要扩张你帐幕之地,张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长你的绳子,坚固你的橛子。因为你要向左向右开展。你的后 裔必得多国的业。又使荒凉的城邑有人居住。」就在这里。这位年轻人讲了一篇历史上所谓第一篇也是最伟大的宣教士证道。他的信息并没有保留,我们知道他提出 的两个重点:「为神做大事,同神期望大事。」

??神使用克里(1761-1834)摇醒沉睡中的教会,向世界上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他号召人们把福音带给世界。他的问题是:「主的大使命是不是和主与我们永远同在是同一回事。」

??他这一份感人至深的请求结果如何?我们得知,一位年老的长老莱兰德(John Ryland)站起来,并且说:「年轻人,坐下。神什么时候要天下归向祂,是随祂的高兴;祂不需要你或我的帮忙。」然而这位真正具有异象的人对这番话并不表赞同。

??结果克里的意见胜利了。下一场聚会里那些牧师们深受感动,他们成立了一个宣教差会。就这样 1792 年第一个国外差会成立了,他们献身于向世界传福音的工作。

??克里的哲学再度是「为神做大事,同神期望大事。」然而他还做了什么?那时还没有宣教士,但至少已经有了一个差会,并且他们筹得了六十七块钱--凡事起头难啊!克里在他的灵魂深处感到神呼召他前往他方宜教。最后,他秉持着这一份相信,志愿成为第一位接受差会差派的宣教士前往印度。

??可悲的是,人们对他决定的反应是拒绝有加。他的父亲说他疯了:他的妻子说她和这一份的决定无关。但是在心里作难和泪水不止的情况之下,他们最后只得作成决定让克里带着他的长子菲利克斯(Felix)前往印度,把他的妻子和其它孩子留下来。虽然他花了六个星期的时间苦苦哀求她一同前去,但她回拒了!在他筹足了经费之后。他乘坐「牛津伯爵号」(Earl of Oxford)从伦敦启程,抵达朴次茅斯(Portsmouth)。这艘船却一泊就泊了六个星期,而且到头来克里并没有获准进入印度。那时几乎控制了整个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并且不准许向印度人传福音。他们害怕一旦印度人相信了基督教之后,英国要继续控制印度就会备感吃力。因此克里得不到印度的签证。

??于是个回到伦敦,最后并搭上丹麦的船只航行。在启程之前,他先返回家园一趟,并且再度恳求他的妻子与之同行。这次得蒙她的首肯,多一天的请求改变了她的心意,使她愿意带着孩子跟着他奔走天涯。当他们航向印度孟加拉(Bengal)这个以老虎和鳄鱼着称的地区时,克里时年三十二岁。克里在此工作的第一年里,总计有二十五个男人被老虎叼走。

??克里一生不断地展现出某一些美德:在困难的关头坚忍不拔,为了目的不妥协,过简单生活的能力,有一份追随神所赋予信心的勇气,相信神的美善。他有克服语言障碍的热切心,追求神话语的挚爱,以及对人不朽灵魂的热情。

?? 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他爱上了拉丁文。他被拉丁文的优美深深地吸住了,因此他索性自修起来。等他成为一名基督徒时,他开始阅读有希腊文的解经书。像拉丁文一 般,他也深深地喜欢上希腊文,并且不久之后对这个语文驾轻就熟。当然,在这之后他熟悉法文、荷兰文就自不在话下了!在他年纪轻轻尚不满二十岁的当头,便对 这些语言了若指掌。神赋予他语文的恩赐,而这些语文也大大地帮了他一把。

??克里有不达目的绝不终止的毅力。一旦决定要完成某一个目标之后,他会埋头苦干,直到目标达成。克里并不是聪明绝顶--他只是埋头苦干;不成功他不曾停下来。

??克里另外一个特质是他爱人的灵魂。当他抵达塞兰波(Serampore),建立了塞兰波差会时,这个差会的第一个白纸黑字的任务便是,人类灵魂之价值乃无穷尽,一切他们所做的将是阻止任何一个尚未信主的灵魂跌入永恒的惩罚。

??克里每天向印度人讲道。结果:七年来没有人信主。最后一位名叫佩耳(Krishna Pal)的人在 1800 年成为现代宣教运动的第一个果子。之后,数以百计、千计、万计和百万计的果子便开始收成了。

??克里和其它的宣教士在 1805 年写了一项他们用来传福音的宣言:

??我们工作里有另外一项任务,就是让我们本地的弟兄们成为有用的器皿,培养他们的才干,珍惜他们的恩赐和恩典:因此针对他们的进步,我们不能浪费任何资源。只有透过本地的传道人,才有可能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大陆里遍传福音。

??克里认为传福音的关键在于圣经的翻译。他在印度这一段时间,不但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并且也把一部份的圣经--就算不是全部--翻译成:Hindi, Bengalis, Sanskrit, Oriya, Marathi, Punjabi, Bolochi, Mewari, Telugu, Konkani, Pahto, Assamese, Lahnda, Gujerati, Bikaneri, Awadhi, Kashmirir, Nepali, Bagheli, Marawari, Bhatneri, Magahi, Malvi, Braj Brasha, Garwahli, Manipuri, Palpa, Khasi--一共三十四种不同的印度语。他显然是一位超级的语文天才。

??一位历史学家说,历史上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像加尔各答和塞兰波那一群人那样热情活力地把圣经翻译成其它的语言。

?? 克里其它的成就包括发行第一份东方报纸;为基督徒在银行开户头,使他们得以成为好的管家;凭着他对土壤和园艺浓厚的兴趣,他不断地实验改良而成为一位园艺 学家,并被林奈学会吸收为会员;他成功地阻止了印度杀婴的风俗,并且废除印度另外一项恶习,妻子必须以火烧来陪葬已死去的丈夫。其规定是:她要不是自愿陪 葬,否则就是被强制放在火堆里。克里为此奋斗了二十五年,终于让法律废除了这一个陋俗。

?? 在克里到了印度之后的三十五年之间,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差会有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成立。其中宣教的活动、努力和热心是自第一世纪以来世人所没有见过的。而 这一切是从一位百折不挠的补鞋匠开始的。克里有鉴于当时世界七亿三千万的人口当中只有一亿七千四百万的人是基督徒,于是他的心里有了一个负担。今天在这一 亿七千四百万基督徒人口当中,又多出了一亿六千万之谱的基督徒,其中部份原因是因为他的事工所带来的影响。神使他成为现代宣教之父。

??克里是个平凡的人,但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因他有一位不平凡的神。已故的耶鲁大学历史学家来德里(Kenneth Scott Latourette)说克里所做的是「在整个基督教传播历史上最显着的工作之一。」

 

李文斯顿

??耶稣对我们下了一个最极限的委身诫命:「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十 37)以及「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承受永生。」(太十九 29)我相信当我们仔细检验李文斯顿(1813-1873)的生命时,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委身基督的美好榜样。

??在不可忍受的试炼中,他力量和毅力的秘诀是什么?李文斯顿将亲自告诉你。在十六年非洲生涯之后,他首度回到了英国。这之前从未有任何一位白人曾经深入非洲这个所谓「黑暗大陆」的心脏地带。令他惊奇的是他居然蜚声国际;然而对他而言,这个名声不值一文。

??他应邀回到故乡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演讲。如果他能预先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的话,他必会谢绝这项邀请。(但我了解李文斯顿,我相信即使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他还是会去的。)格拉斯哥大学的惯例是,当天学生可以百般地刁难应邀前来演讲的任何一个人。因此他们为这一位牧师预备了玩具喇叭、哨子、笛子,以及各式各样会发出噪音的古怪玩意;他们甚至还要发射豌豆!

?? 李文斯顿走上讲台的时候,好象他已经走了八千里路的样子。他的左手悬在他的身旁,好象已经残废了,而他的肩膀已经被一头巨狮咬碎了!他的皮肤被非洲的阳光 伺候了十六年,早已泛着棕黑色的光泽。他的脸庞刻着无数的皱纹,非洲的热病蹂躏着他,折磨着他的身体。他的耳朵由于风湿病而半聋,一只眼睛则因为被树枝刮 伤而瞎了!他形容自己只是一堆骨头。

??学生们怀疑地注视着他,停下一连串恶作剧的把戏,一阵寂静扫过会众;他们知道这里有一个为神和人类而奉献自己生命的人。当李文斯顿谈到那些惊人的历险时。他们屏息而听;他分享了非洲原住民一种特别的需求。

??他对他们说:「我可以说那在困难、危险、无止尽孤寂之下支持我的力量吗?它是一个承诺,一个来自一位最神圣尊贵之人的承诺:『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 20)。那是一个承诺,在圣经里,是李文斯顿献身的秘诀;那就是耶稣基督随时与他同在。

?? 当我还在神学院就读时,我读了不少有关李文斯顿的故事。除了耶稣基督以外,没有人给我更深刻的印象了。我可以连续而不被打断地一直读他的故事。每当我觉得 我成就了什么大事的时候,我的脸就好象被他的典范掴了一个巴掌,然后我会说:「你这鄙俗的人啊!你只不过作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李文斯顿总可以叫人谦 卑下来。

 

李文斯顿的背景

??1813 年李文斯顿出生在苏格兰布兰太尔(Blantyre)一个信仰虔诚但很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敬虔的苏格兰长老教会的主日学老师,喜欢宣教士和宣教的故事。每一个礼拜他会把小小的李文斯顿放在客厅大椅子边的一块膝垫上,然后就对着他说着宣教士拓荒者在异国传福音的故事。

??他最欣赏的是到中国宣教的郭士立(Charles Gutzlaff)。郭士立是他小时候的英雄。当他年纪稍长之后,他发现郭士立本身也有崇拜的英雄,就是那位神超乎自然的儿子;是人类的救世主。因此李文斯顿自然地接受了这位救世主,他的生命改变了!于是他决定要去宣教。

?? 这个家庭实在是太穷了!李文斯顿十岁的时候就不得不去棉花工厂工作,而工作的时间是每天清晨六点到晚上八点,每周六天。即使在这种环境之下,他依然设法读 书。最后当他二十岁的时候,他如愿以偿地上了学校,并学习希腊文。他对语言驾轻就熟。他学习神学,后来进了格拉斯哥大学,取得医学学位。

??当他正准备进入宣教的行列时,一扇门重重地打了他一记耳光;大门关了!战争开始,李文斯顿无法如愿成行。

??神似乎对他说:「我的心意不是送你去中国。」中国是李文斯顿所属意的地方。在神伟大的意旨里,神使用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来完成祂自己的意思,祂把李文斯顿送往非洲。

??没有白人曾经深入非洲内陆,顶多有些宣教士在海岸边工作。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叫莫法德(Robert Moffat)。有一次安息年他回到苏格兰布兰太尔讲述有关非洲的种种。他对非洲下了一个脚注,却影响了李文斯顿的一生。莫法德说:「经常我从非洲最南端往北望去,在黎明的晨曦之中,我彷佛看见无数正在炊烟袅袅的村落,却看不到任何一位宣教士。」

??无数的村落!李文斯顿思忖着,没有宣教士!没有福音!没有基督!没有救恩!没有生命!没有光!只有罪、死亡和黑暗!我要上非洲去!

 

非洲拓荒宣教士

??身为一名非洲拓荒宣教士,他面对许多的阻挠与意外。有一天一头巨狮把他扑倒,并用牙齿攫住他的肩膀,然后咬碎。幸而一位助手及时杀死这头猛兽,才保住了李文斯顿的生命。

??神把这事变成一个祝福。李文斯顿被送往海岸,在莫法德的宣教据点疗伤。莫法德的女儿玛丽也在那里;他们一见钟情。于是不久之后他们就成婚。她分享他要将福音带到非洲内陆的热情。数年之后他们养育了五个孩子。

??有一回他们横跨非洲大平原时,一个孩子死了!这件事让他们觉得,还是把玛丽和其它孩子留在苏格兰比较安全。李文斯顿说,这是他一生最困难的决定。玛丽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李文斯顿;沉重的孤寂落在他受过伤的肩膀上。

??如同这个别离所带来的困难一般,随之而来的批评也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对付的。那时流言四起,说他把妻儿遣送回国而他独自「留在非洲闯荡」的原因是,他并不爱他们。这些人应该好好读他的信。在一封家书里他就记忆所及,引用了丁尼生的诗句:

??我会仔细端详你的脸,聆听你诉说的每一句话,

??并且时时与你相亲相近,当你思念我的时候。

??然而李文斯顿还是走下去,一次比一次更深入非洲;孤单但永远不孤独。靠着神的恩典,没有什么事可以阻止李文斯顿的。

 

家人团圆

??多年后李文斯顿有机会回家。他日以继夜地期待着这个回家的日子。他将可以再见到亲爱的妻子、他的孩子和他的双亲。他将可以坐在客厅那张大椅子上,向他的父亲讲述他降服在主手里的生命,以及那一道射入黑暗的光芒。

?? 回到苏格兰布兰太尔的家园时,他却发现家里冷清清的;那时家人刚刚把老李文斯顿安葬妥善!李文斯顿眼睁睁地看着客厅的大椅子,跪了下来,悲从中来,他不禁 嚎啕大哭。这个人碰过暴烈无比的猛兽,就是在野蛮枪矛的威胁之下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的,然而现在却伤心流泪得像一个孩子。幸而,玛丽在他身边不断安慰他,神 也在天上紧紧托住他。

?? 因此他们互相在爱里团契,并且这爱显得十分甜蜜。然而那黎明之中原野上无数村落的景象依旧盘据在他的梦想里,使得最后他告诉他的妻子说,他要返回非洲。于 是他们再度分离。更多年之后,他终于收到一封让他雀跃不已的信:玛丽即将启程前往非洲。孩子们已经长大了,而且她也可以离开他们了!她要和加入他的行列, 用她的余生,接触那些失丧的灵魂。

??她花了好几个月的功夫飘洋过海,渡过非洲千山万水,直到她投入丈夫的怀抱。玛丽在途中感染了非洲热病,险些无法抵达。李文斯顿把每一个他所学到的医术尽都应用在玛丽的身上。日以继夜地尽全力替她擦拭额头,照料她的身体;最后,她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他把她葬在一颗巨大的非洲面包树下。当他把墓碑插在土地上的时候,他再度像一个小孩般地哭倒在地。此时,所有的重担、考验、丧志--李文斯顿所承受的这些试炼足够将成千上百的人压垮,但是这 些会征服他吗?他在日记上写着:「我的耶稣,我的君王,我的生命,我的一切,我再度把完全的我奉献在你的手里。我不再视我所拥有的,或将要做的事情为宝 贵,除非它们和基督的国度有关。」这一切,基督借着祂与李文斯顿的同在而把他托住。

??这一次他深入丛杯,来到了乌吉吉(Ujiji)。那里的原住民把他的食物、山羊给偷走了;更糟的是,连他装奎宁和其它药品的箱子也都遭窃。这些药品是他用来抵抗可怕的非洲热病的。对李文斯顿而言,失去药品就等于宣判了死刑。他再度跪在地上,说:「神啊!失去这些药物我怎能活下去呢?」

?? 有五年的时间李文斯顿并没有看过任何一个西方人,但是此时在非洲深处他举目望去,他看见一张白色的面孔向他走来;这是个祷告的及时响应。在这个白人的背后 是一组庞大的商旅队伍,并且在他们上方飘扬着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这个人向前靠近李文斯顿,吞吞吐吐地说了一句令人难忘的话:「我猜您是,李文斯顿医生 吧?」

??这位白人是就斯坦利(Henry Stanley)。他是替「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工作的记者。发行人班内特(James Gordon Bennet)曾说过:「斯坦利,他们都说李文斯顿已经死了!我不相信;我相信他还在非洲的某一个角落,可能只是失踪,生病,乏人照顾。斯坦利,你去找他,要不计一切代价把他带回文明世界来。」

?? 斯坦利出发了,并且找到了这一位宣教士。这一位记者自认是世上最趾高气扬的无神论者。斯坦利和李文斯顿一起住在一个临时的小屋里长达四个月。他说,这位宣 教士显然不是一个天使,他是一个人,然而他在他的生命里却找不到任何瑕疵。他的情感,他的热情,他安静的工作态度,他对人所表现出来的怜悯,激活了斯坦利 的心怀。最后他因着李文斯顿的影响而接受了基督。

?? 但是李文斯顿并不愿意和斯坦利回到所谓的「文明世界」,反而他更深入非洲。他在日记上写道:「天父,求你在今年年底以前让我完成我的任务。」最后他来到一 个地方,那时他不得不再束紧一点他的皮带,足足缩小了三格以减低饥饿所带来的痛苦。渐渐地他的牙齿因为啃水果的核仁而掉光了。他的脚起水泡并裂了开来;他 再也无法走下去。他完了吗?喔!不曾的,李文斯顿不会的。他有几个人和他在一起--这时只剩下三个人。他们为他做了一个担架,抬着他走。当他们来到一个村落的时候,他叫他们把他架起来,跟那些来到他面前的人讲福音。

??终于有一天李文斯顿不但不能走、不能站,甚至也不能动了!他的助手帮他在非洲青山之下造了一个小木屋。雨下个不停,李文斯顿睡在吊床之上;那一夜他走了!他的同伴到隔天才发现。

??传记作家吉尔(Tim Jeal)写道:

??他们吓了一跳,因为李文斯顿不在吊床里。当他感觉死的那一刻来的时候,他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试图从床上爬下来,跪在地上。苏喜人(Susi,非洲人的一族)一度以为他在祷告。这些非洲人并没有立刻进去,而是等了一会。当他们发现里面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时候,有一个人进去了,摸了摸这位跪在地上的人的胸部;胸膛几乎是冰冷的。李文斯顿已经死去多时了。

??李文斯敦的生命已然写入历史。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宣教士之一。他完全向基督奉献的心志就记录在他某一页的日记里:

??我并不看重我所拥有的,或者我可能会拥有的一切事物;我看重的是我和基督国度的关系。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扩展国度的益处,只有在荣耀祂的前提之下,予以保留或给出。祂是我目前和永远盼望的对象。

??如果没有圣经,就没有李文斯顿。时间证明他的工作具有相当大的果效。1900 年。也就是在他去世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纪,非洲有一千万名的基督徒;今天这个数字则高达三亿之多。

 

戴德生

??中国内地会的创办人戴德生(1832-1905)也列在伟大 宣教士的行列之中。他的宣教哲学和策略是后来宣教事工的基础。他强调在宣教上个人信仰和祷告的重要性,并敦促宣教士集中焦点在传扬福音的事工上。戴德生是 一名医生,人道的需要总是他优先的事工;然而宣扬福音却是第一。在使用女宣教士一事上,戴德生是创举。他深深地相信,使用神的方式做神的事工是不会缺乏经 费的,因此宣教士并没有固定的薪俸,他们只是凭着信心仰望神。内地会的人入境问俗,穿起中国的长袍马褂,遵守中国的习俗。波洛克(J. C. Pollock)在他《戴德生和玛丽亚》(Hudson Taylor and Maria)一书中写道:「在长裤和长袍、胡子和辫子、刀叉和筷子之间。整过问题在于中国所传扬的基督教是一个普世性的,还是一个仅隶属于西方的宗教。」

??戴德生生于英国约克郡,并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中长大。他听说过宣教士和遥远地区的故事。即便在他幼小的时候,他就决定要前往中国。他的父亲,詹姆士(James)是一位药店老板,兼药材批发商。青少年时期的戴德生就是在父亲的店里当学徒。他的身体虚弱,且经常生病;他一生都和他羸弱的身躯和气喘搏斗。

?? 在他青少年时期他拒绝信仰。但是他的母亲迫切地为他祷告。一个星期六下午,他读到一个福音单张,上头有一句话:「成了!」他突然对基督救赎的工作了然于 胸,这件事大大地冲击着他,以至于他如浪子一般地回到耶稣身边。并且,他立刻觉得他必须前往中国。由此,我们看见,绝不可低估一位母亲的祷告。他发现不只 是他母亲在为他祷告,他的姊姊也为他的救恩每天祷告。

??戴德生于是接受宣教士的装备。他弃绝一切所谓的生活舒适,开始锻炼自己以便以后吃得了苦头。他知道,只是地理性的位移不能使他为主赢得灵魂,因此他开始各式各样的事工。他搬到户耳(Hull),成为忙碌的哈迪医师(Dr. Hardey)之助手。他 选择了栖身在工人阶级的贫民窟里,以强化他的属灵生命。这位心地善良的医师经常忘了付钱给这一位助手。就是在这个时候,戴德生学习仰赖神供应他的一切所 需。后来他又前往伦敦,继续从事医事的学习。一次他几乎因为碰触具有传染病的尸体而丧生,但是他却神迹式的恢复过来。

??1853 年九月,中国福音协会(Chinese Evangelization Society)将他送往中国。1854 年三月他独 自搭船来到上海。中国福音协会并没有给他任何指示和支持,因此他必须再度仰赖那位供应他一切所需的神。往后他经常向新进的宣教士说:「信条是:用神的方式 做神的事工,凡事将一无所缺。」他学习了语言,并且那个「进入外国人从未进入过的内陆」之负担与日俱增。他动身启程并开始讲道。他的心悉数与中国人连在一 起。他看到他们惊人的需求,并且在中国内陆找到了一个宣教据点。

??当他在中国工作的时候,他了解到当地的人看轻生命的价值。中国人创造天地的神话说明了看轻生命的原委。这里有一位曾经是道士,后来信主的人解释说:

??盘古在一片混沌之中,用他的锤子和凿子开天辟地。他花了一千八百年的时间完成。在他死时,创造开始了。风是从他的气息生出来的,雷电从他的声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左眼是太阳。他流汗成雨,血成江河,他的肉体变成土地,他的发变成树草。他身体上的虱蚤变成了人类。

??如果人类真是这些寄生虫的话,无怪乎在中国生命就如草芥。这样对生命的看法和圣经的观点简直南辕北辙,诗人说:「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诗八 5)

??戴德生在中国前六年里,遇见了玛丽亚(Maria Dyer),并且爱上了她。玛丽亚那时是在「阿德西」(Miss Aldersey)女子学校工作的宣教士。宣教圈内的众人皆反对他们的婚姻,但是他们仍旧在 1858 年一月 20 曰完成终生大事。翌年他们得一女,取名葛瑞丝(Grace)。六年来岌岌难保的宣教已经叫他们付上严重的代价,而他的健康还每况愈下!不得以他只好带着玛丽亚和葛瑞丝回到伦敦。

??次年戴德生一家人住在伦敦东区的贫民区里。他继续学习医事技术,并把圣经翻译成宁波话。然而他一直渴望能再回到中国。

?? 在伦敦那年的岁月里,他的妻子帮了很多的忙。戴德生是一个聪明的人,玛丽亚则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那个人们看中身分的时代里,她生在一个优渥的家 庭,应当是准备要做一名「淑女」。但她却克勤克俭持家,凡事帮助丈夫;他则渐渐习惯各种社会圈子。更重要的是,她在他各种或好或坏的景况之下深深地爱着 他。戴德生的儿子,也是一位传记作家郝华德(Howard)写道:「她写信给他,她的信心强化他的信仰,她的祷告支持一切的事工,并且她的实务经验和一颗爱心使她成为宣教之母(Mother of the Mission)。」

??1865 年六月在布莱顿(Brighton)海边,一项 伟大的启示进到戴德生的心中。他明白了神对他以及对他整个事工的关切和照顾。他一直不愿意承担一个宣教领袖的职分,因为对他而言,那是一份需要照顾宣教士 灵命、身体等各方面的工作,可说十分艰巨。而他现在明白,所有到中国的宣教士都是顺服神的旨意而去的,不是按他的意思。如果他们是顺着神的旨意,自然神就 会负责;神会照料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一项发现后来被称之为「戴德生的属灵秘诀」(Hudson Taylor's Spiritual Secret)

??借着信心,戴德生向神祈求能差派二十四名心甘情愿和有能力的同工--每一个地区一名。神响应了他的祷告,派了二十二名合于这个条伴的宣教士。于是戴德生和他们在 1866 年合组了一个「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同年他们一起前往中国。

??这批新宣教士碰上许多考验和令人灰心丧志的事情--其中之一乃是航行本身,他们历经了几场台风。尽管这是一趟艰辛的旅途,但却没有人丧命,并且大部份的水手都信主了!「内地会」第一站抵达杭州。神的话语传开了,他们的工作结了甜美的果子。但是穿插在他们祝福之间,也有艰苦。戴德生的女儿葛瑞丝在 1867 年死于一场病。尽管宣教士面临暴乱、不实的指控,神将人数加添给他们,并且答应了他们的祷告,把新的宣教士送来中国。

??戴德生在中国和西方两地奔波,不断地为中国人请命。司布真说:「中国,中国,中国,现在能以一阵独特却强而有力的音乐响在我们的耳际,全是出自戴德生的口中。」戴德生在德国、澳洲、纽西兰、挪威和瑞典到处讲述着中国宣教士的努力。有一天他在诺福尔克(Norfolk)毕茜女士(Lady Beauchamp)家中的画室讲道。当地上流社会人士都来与会,毕茜女士的小儿子蒙塔古(Montague)也坐在靠近戴德生的小椅子上。中国的奇装异服、筷子和佛像等特别吸引了这个小男孩。数年之后,这个小男孩成了「剑桥七杰」(Cambridge Seven)之一。这批所谓人中之杰在 1885 年抵达中国加入了内地会,并造成了一股不轻的震撼。另外一个年轻人司徒德(C. T. Studd)得了一笔庞大的遗产,他把遗产投入了宣教的行列。他给慕迪(D. L. Moody)五千英镑盖了一所慕迪圣经学院(Moody Bible Institute),给卜威廉将军(General Willaim Booth)五千英镑,送了五十名救世军(Salvation Army)到印度去。」

?? 戴德生继续在中国宣告基督之名。当他开始的时候,三亿八千万的中国人从未听过耶稣之名。在他行将走完世路的时候,已有三万人受洗归入主名;数以百计的中国 人在为数七百五十个内地会据点工作。主动把钱送到内地会的大约每年有四亿美元之谱;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奉献来源是英国布理斯托(Bristol)的乔治慕勒(George Muller)。这一位没没无名的孤儿院院长向内地会要来所有信主之人的名单,并一一为他们代祷。他也设法每年奉献给内地会一万元。(神供应这些钱,然后慕勒把这些钱转到内地会!)

??这一位宣教之父是一个谦逊的人,他说:「我经常思想,当时神必定在寻找一位个子够矮,身体够虚弱的人让祂能够驱使......他就找上了我。」

??1948 年,基督教在中国遇到了阻挠。毛泽东杀害了数千万的中国人,包括落在他手里的基督徒。但最近,中国教会又剧烈地成长着。巴瑞特博士(David Barret)估计整个中国基督徒的人数很容易就超过八千万。这个数目和 1949 年时小于一百万数字(指新教徒)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自从毛泽东死于 1976 年以后,逼迫基督教的情形稍微缓和,直到现在似乎又有逼迫的趋势。尽管这些逼迫,有人估计在中国每天约有两万五千人信主。

 

出黑暗入光明

??使徒保罗、圣帕提克、克里、李文斯顿、戴德生和许多较不为人知的宣教士,在这两千年来把神所拣选的从黑暗带到光明。上一个世纪米尔内(A. W. Milne)进入了新几内亚一个食人族里面。天空中的黑暗沉重。但是借着他的讲道,一个接一个这些可怕的食人族变成了耶稣基督的顺服仆人。最后他跑完一生的路程,葬在当地。他们在他的墓志铭上刻着:

??这里躺着米尔内,当他来到我们中间的时候,我们没有光,

??当他死的时候,我们没有黑暗。

??这是一个多么荣耀的事业;奇妙中的奇妙,每一个基督徒--不论是海外宣教士,还是在本地的--都应该是一座明灯。耶稣说祂是世界的光,我们也应该是黑暗世界里的光;因我们反射出祂的荣耀!

 

今日宣教

?? 我们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把神在这两个世纪里所做的宣教略提了一下。今天全球各地的宣教士人数成千上万。他们提供食物、教育、健康治疗、发展和安慰,以满足人 们的需要;往往除了他们所提供的这些以外,人们无从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他们分享圣经:耶稣为了罪得赦免被钉且死里复活。今日数以百万人接受耶稣的景象 不是过去任何时代所能看见的。葛理翰把上万的人带进了基督的国度;他的工作经由他的儿子富兰克林(Franklin)接手而持续下去。福音在我们这个时代方兴未艾。《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编辑巴略特博士(David Barrett)报导说,每一天平均有十万六千人成为基督徒。

??圣经的信息进入了那些人们不曾听过圣经的地区。现代的科技在这个过程里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我知道有一位伊朗人从回教改信基督教。他这个举动可能会让他丢掉生命。但是这个人透过无线短波向伊朗人广播福音。他收到来自伊朗各地秘密敬拜主的基督徒之信件--这个令我们想起早期基督徒在地下墓穴聚会的情景。当局知道这件事之后,马上令他锒铛 入狱。然而神保守他安然度过了许多年。透过他的广播事工,许多从前福音不能到达的地方今天都得以听到福音。基督教广播,尤其是短波频率对于传播福音起了相 当大的影响。我不相信我们今日是否能完全明白这个影响,除非在我们到了天堂之后,真相才会大白。这里我可以给你一点点印象。克莱(Ron Cline)所主持的 HCJB--这个座落在厄瓜多尔奎多((Quinto))地区的短波广播网可以接触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克莱说在苏联解体之前,他们估计有三万八千个教会往每一个主日会聚在一起收听他们的广播。神为他的话语所开的大门,是没有任何一个集权政府可以关闭得了的;神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方式让祂的话语传播天下。

??在计算机网络上,数以百万的人们可以接触到福音。时代杂志最近有一期将基督作为他们的封面人物,那一期的主题是「耶稣上网」(Jesus Online)。这个主题名符其实,因为基督徒正在使用这个叫人难以置信的通信技术来传播福音--这个方式再度地没有任何一个集权政府可以关闭。不管是在沙特阿拉伯、日本、西欧各 地,人们只要在隐密的家中打开计算机就可以读到圣经的信息。最近有一个研究显示,网络上基督教福音事工的单位超过五千个,有教会、各式各样的福音或门徒栽 培机构。相对地,犹太教团体有六百五十个;回教则有大约两百个。因此可以说,基督徒在这个特别的宣教管道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令人欣慰的。

 

「谁在隐藏这一本书?」

??在我们为宣教士所完成的使命而感谢神之际,我们仍须记得这个工作尚未完成。请注意下面这一位印度刚信主的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愿他的问题可以启迪我们热切地祷告,热切地付出,并且也许--对某些读者而言--甚至进入到宣教工场去:

??一位宣教士在街头(他正在分送基督教书籍)向一群北印度一个小村落的居民讲述着圣诞节的故事;然后他从圣经里读了一段故事。

??「神儿子诞生的伟大日子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有一个人问到。

??「大约两千年前,」这位宣教士回答说。

??「那么是谁将这个消息向我们隐瞒了这么久?」这位村人惊讶地又接着问道,「是谁一直在隐藏着这一本书?」

??我们不能再隐藏这一本书了!在世界知道这个伟大真理之前,我们真是一刻也不容缓了。

 

 

 

第十章:圣经和探险

??「在列邦中述说祂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祂的奇事。」 ——诗篇九十六篇 3

??数世纪以来,这个位在新几内亚西边海岛上,现在称作爪哇(Irian Java)的地方一直 都远离世界上的其它地区。当地居民仍然是食人族、战斗性团体,并对其它文明毫无所知。惊险的峭壁、出没无常的鳄鱼和沼泽形成天然的屏障,使得外人不得其门 而入。但在二十世纪,勇敢的宣教士想尽法子,要突破重围,进入这个虎穴。为什么?为的是要传播福音。今天许多食人族之子变成了信仰耶稣的基督徒。那些宣教 士替世界上其它的人在此地凿开了一个管道。

??几个世纪以来,地球上许多地区也有类似和文明隔绝的例子,直到勇敢的基督徒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入这些地带。过去五个世纪里,这样封闭的地区一个一个的被打开,加入了世界的成员行列,让地球成了名符其实的「地球村」(global villiage)。通常,宣教士或者平信徒是第一批发现这些地方的人。

??「勇敢地航向无人曾经到达的地方」一直是「星际迷航记」(Star Trek)里「企业号」(Enterprise)的誓言。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圣经激励了一些无畏死亡的航海之旅和冒险犯难的探索。

??因为哥伦布重要的发现,我们对他的生平和贡献会比其它探险家作更深入的查考。

 

艾立克森(Leif Erickson

??许久以来世人公认哥伦布是第一个抵达美洲大陆的人。然而证据显示,也许一个名叫艾立克森(Leif Erickson)的勇敢古挪威人才是完成这个英勇事迹的第一人。当然我们知道,欧洲人开始广泛地认识美洲大陆是在哥伦布,而非艾立克森之后。但从基督教的观点而论,有趣的是这两趟旅行皆起源于传扬福音。在《世界冒险家传记》(Who Was Who in World Exploration)一书中记载了艾立克森航海的故事:

??奥拉夫国王(Olaf)委派艾立克森将基督教传给挪威格林兰(Geenland)这块殖民地上的百姓。大约公元 1000 年的时候,艾立克森原本应当向西航向格林兰,却被风吹离航道而抵达北美洲。他们登陆的地点大约是新斯科细亚省(Nova Scotia)和切撒皮克海湾(Chesapeake Bay)中间。

??二十世纪考古学家证实了登陆一事,并且他们还曾暂时在新斯科细亚省落脚。当他们再度向东启程前往格林兰的时候,他们在海上遇见了一艘遇难的商船。这艘商船送给他们一批原封不动的货物以酬谢救命之恩,艾立克森并因而得到一个绰号叫「幸运的莱福」(Leif the Lucky)。最后他不辱使命,终于抵达了格林兰。

??一本百科全书这样记载:「当他抵达格林兰的时候,他完成了将基督教传给当地殖民者的任务。其中所结的果子当中,有一位是他的母亲泰约席尔德(Thjodhild)。据说她在布拉塔席尔德(Brattahild)地方建立了第一所教会。」探险家汉布里唯呢生(Robin Hanbury-Tenison)指出艾立克森是「可能为第一个到达美洲大陆的欧洲人,时间大约在公元 1000 年左右。」不论是哥伦布,或是艾立克森,他们的动机都是向人传福音。他们也都完成了他们的理想,为世人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和一项新的契机。

 

浅谈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险家

??在讨论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险家之前,事先厘清几件事情是相当重要的 。十五、六世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险家能否被认定是好人,有时候很难说得清楚。葡萄牙人与回教商人和非洲酋长(通常畜养敌对的族人为奴)狼狈为奸,向西方世界引进奴隶。抵达美洲的西班牙征服者则应承当许多穷凶恶极的罪行;例如在秘鲁,征服者强迫印地安人开采金矿,至令数以千计的人员因而丧生。这项政治立场正确的民众所作所为使得欧洲人(基督徒)总是被当作面目可憎的恶人,而美洲的原住民则是生性爱好和平、与自然和谐共处之人。历史学家约翰艾兹摩尔(John Eidsmoe)对科特斯(Henando Cortez)进入墨西哥阿兹特克(Aztec)庙宇的描写是这样的:

??当他们进入庙宇的时候,他们发现所有迪阿兹(Diaz)和葛梅拉(Gomara)在墨西哥另外地区所发现的东西都在这个城市里:石头打造的圣坛、黑曜石刀子、身着黑长袍长发结辫的祭司、面目狰狞的偶像和放置人心肝为祭物的盆子、涂着人血的墙壁和阶梯、大量的人类头颅和骨头等等。葛梅拉描写一处用头颅和灰浆所砌成的剧场:「安得烈(Andreas de Tapia)向我叙述说,龚查罗(Gonzalo de Umbria)有一天算过,包括柱子和阶梯一共有十三万六千多个头颅。而那些搭上的头颅则无法数清。」到处有兽坑和毒蛇;有时候供作牺牲的受害者在被人吃掉手脚之后,就被丢在兽坑里。一个巨大的偶像是由磨碎的种子所做的,揉之以被牺牲的婴孩和处女之血。

??如果这个还不够可怖的话,让我们继续读一段西班牙人在基督徒抵达之前一件发生在新世界被发现之前的丑事。注意:底下的描述并不是要使你晕倒的。里布理(Ripley)在他们「奇风异俗大典」(Wonder Book of Strange Facts)之中「信不信由你」(Believe It or Not)篇里描写在墨西哥市立博物馆内展览的一个「长七尺刻成圆形的石头」。莱布理说道:

 

这是世界上最血腥的一块地。

??这是一块阿兹特克祭品石头,超过一百万生灵曾在这块石头上身首异处。尽管古代阿兹特克人是一个相当温和与和平的民族,了解弟兄相爱和慈悲的真谛,并且也曾缔造过高度之文明,然而他们实行以人为祭品的制度。

?? 当特别的日子来临时,举凡国王加冕,或是新庙落成,他们便会屠杀数以千计的男子。在哥伦布抵达美国之前六年,时值「战神」庙宇奠成。他们为了迎接这个日子 拘捕了一批犯人,准备庙宇落成当日供奉活人祭,而犯人队伍的长度足足超过了两英里。在他们走向死亡的过程当中,他们一路尖叫、赤身,然后被摔在这块石版 上,肝脑涂地。事后他们花了四天的时间才将一切清洗完毕。

??哈维(Paul Harvey)说:「这是另外一个世界!」对这句话,我真是再同意不过了!

??在今天这个「政治立场正确」的环境里,欧洲人在新大陆所做的恶行恶状(有些是真的,有些则是想象的)往 往有被夸张到令人作恶的地步。我们常常听到印地安人被欧洲人苦待的事情,绝少听到印地安人那么样地不重视生命。你也很少听过在基督教来到美洲之前有关食人 族、野蛮,甚至活人献祭的事情。我们无法为某些欧洲不肖之徒对印地安人剥削罪状辩护,然而我们也该明白,他们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把基督教的种子撒在这一 片上地之上。

??哈佛教授,也是欧林策略研究学院(John M. Olin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主持人韩廷顿(Samuel Huntangton)最近写道:「十六世纪当西方人征服世界的时候,他们为的是神,也为了黄金。」然而这一切的重点在于,如果没有圣经,如果没有基督教,这些艺高人胆大的人就可能不会做出这些惊险的壮举。或者,如果他们做了,他们也可能只是为了黄金,掠夺和抢劫而已--就如同第九、十世纪的北欧威京人一般,完全没有两样。

 

环绕世界一周

??环绕世界一周是人类历史上重要成就之一。成就这件伟大事迹的人在此壮举之前死了,但他的手下完成了这个重要的航行。麦哲伦的(148O-1521)的英勇和信心简直无人可敌。皮加菲塔(Antonio Pigafetta)跟随麦哲伦航行,他详实地记载了这一段历程。在谈到麦哲伦的时候,皮加非塔写道:

??麦哲伦主要的品德在于勇气和毅力,即便是在最紧急困难的关头里。例如,他比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忍受饥饿和疲乏。他是一个伟大的行动型水手,他比他的舵手还要了解航海这一回事。环绕世界一周便能左证他是此中的一位天才。在此之前没有人尝试成功过。

??难能可贵的是,麦哲伦是一位相信神的人,他喜欢在他所到之处传播福音。麦哲伦的遗嘱上写着:

??至高至上的神,我们的主...我坚决、诚挚地相信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真神--如同每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一般......我愿意并渴望把我的灵魂交在这条最可信赖和最有保证的道路之上,使我确信我得到救恩......我把我的生命放在神我们主的手里;祂创造了我,并用祂的宝血救赎了我。

??柯麦隆(Ian Cameron)记录了一个发生在 1520 年一月 11 日的故事。他写说麦哲伦的船队「兴奋地发现了一片大水域......他们眼前所能看到的都是。」他们放下了锚,麦哲伦立刻在旗舰上召开航海会议。他告诉他的船长和舵手们说,他们已经来到没有基督徒曾经来过的地方:「正站在伟大发现的门槛上。」麦哲伦是「第一位横跨太平洋的欧洲人,也是第一位环绕世界一周的人」。世人的世界观从此有了巨变。

??一路之上只要遇上了原住民,麦哲伦一定和他们分享基督的信仰。朱以纳(Tim Joyner)在他《麦哲 伦》一书中说,有一次麦哲伦和一个人作买卖时,「他问起他们家庭关系的结构。他们回说,当父母年迈时,他们就不再从孩子的身上得到尊敬了,孩子反而还可以 使唤父母。麦哲伦听得目瞪口呆,然后告诉他们,基督教的神『命令我们要孝敬父母,若不然,孩子必将受到永恒之火消灭。并且,我们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后裔,也 是父母的后裔。』」皮加菲塔也记载了一件事情:「大船长警告他们不要因为出于对他的畏惧,或是出于想要讨好他(指麦哲伦),才来接受基督教。他说,接受基督教的唯一理由是爱神......然后,他们异口同声说,他们想要变成基督徒乃是出于他们自己的选择。大船长于是与他们相拥而泣。」

??威尔寇克斯(Desmond Wilcox)在他的《十勇士》(Ten who Dared)一书( BBC 同名节目改写而成的一本书)中写道:

??他们(麦哲伦和他的伙伴们)横过太平洋,抵达了这一片西方海岸和群岛;正如佤斯科(Vasco de Gama)从另一 倜方向来到此地。然而麦哲伦在一场与菲律宾原住民的口角中丧命;维多利亚岛在望,岛上飘着丁香花的气味,他们已经打开了葡萄牙的航线!这是一个重要的时 刻。三十年来,人们发现非洲的大小,亦相继发现南北美洲,然后麦哲伦证明了全球的水域都是相连相通的,而世界几座大陆只是浮在水上的。

??这里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为神的荣耀,以及扩展基督教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佤斯科

??佤斯科(1475-1519)是探险家之中的佼佼者。世人公认他是「太平洋的发现者」。瓦德曼(Carl Waldman)和威克斯勒(Alan Wexler)在他们的《世界冒险家传记》中记载了佤斯科的事迹:

??佤斯科是从美洲西岸看到太平洋的第一个欧洲人。他的功绩对后人的探险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它开启了一种盼望,相信这个新大陆的宽度窄得可以提供一条前往太平洋的水道。

??佤斯科的发现也启示了物产丰盛的远东和美洲的距离大大地远过前人的预测。他建立了第一个横跨美洲的路径,并且这项创举提供给日后西班牙人一条通往南美洲的路径。

??当佤斯科看到太平洋的时候,他必定有一个「居高临下」的感觉。《牛津探险》(Oxford Book of Exploration)书里有一段描写:

??佤斯科船长走在家人之前,爬上了一座山,来到光秃秃的山顶。从山顶上他俯视南海(South Sea)。在那一队基督徒的队伍中,他是第一个看到南海的人。他转过身面向那一支队伍,心中充满着喜悦,并且高举着双手,眼睛仰视着天空,对耶稣、圣母玛利亚赞美起来。然后他跪下来,感谢神所赐的怜悯使他得以发现海洋,为神作工。

??关于这一点,《改变世界的伟大探险》(Great Advenures That Changed Our World)一书补充说:「佤斯科在山顶上立下了一个十字架,然后『下令将所有人的名字记载下来,让历史记得这一件事。因为他们是第一批看到海洋的人。』他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感恩会,用赞美的诗歌感谢神 。」在此我们又得证基督和圣经参与了改变世界历史一事。

 

哥伦布

??在伟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险家行列之中,哥伦布是最重要的一位。他比谁都还受圣经的影响。

??时间是 1492 10 12 日上午大约十点钟。船正航行在西半球海域之中,哥伦布冒着风雨挣扎上到甲板上,这时一个崭新的世界诞生在他眼前。「十勇士」写着:

??哥伦布的航行......是令人 震惊的。人们早就知道世界是圆的,但是几年前绕着世界航行一周的企图是令人望而怯步的。哥伦布是一个富有灵感的幕僚人员,本身也是一位伟大的水手。他检验 了手中所有的资料,估算过中国应在欧洲以西三千里之内。如果他知道正确的距离是一万两千里的话,也许他就不会下海探险;当然他的手下也不会踉他而去了!

??直到一百年前世界仍然钦佩他的壮举。所有欧洲和美洲两地的人都把发现新大陆看为大事。美洲地区以他的名所命名的城市、湖泊、公园等等不可胜数,大大地超过别人的名字。

 

哥伦布出了大糗」

??但是现在的光景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专栏作家实利威尔斯(Gary Wills)是这样说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四百周年庆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哥伦布出了大糗!这一次印地安人在那里对他有所候教,他带着歉意而来--但对某些人而言,这份歉意是不够的。他是前来被羞辱的。

??为什么要攻击哥伦布?谁没有从报章杂志、电视或电影中,看过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地把哥伦布踩在脚下?例如,美国原住民活跃份子闵斯(Russell Means)写道:「与哥伦布相比,希特勒显然只是一个少年罪犯。他是一个种族主义份子、大刽子手、贩卖奴隶的商人、强暴和剥削者。」过去百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我们对哥伦布从景仰、尊敬滑落到不敬和诽谤?

??约翰艾兹摩尔在《哥伦布和柯德兹》这本书上说道:「有些人执意要把美国变成一个世俗、非基督教的国家。为了达成目的,他们必须先将美国的基督教基础连根拔除。」

??过去百年之中,我们看到了无神论、怀疑主义、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各种抵抗神的主义相继盛行。这些人痛恨神、基督和基督教。这些人想把美国变成他们自己的那种样子--不相信神、不敬畏神,甚至拜异教偶像。为此他们开始想要铲除一切基督教的根基。

??请记住,哥伦布并非圣人;他不是一位无「罪」之人--按字面解释。他也是一个有血肉之躯的人,就像你我一样。他也会做错事情,但你不能只按着现代批评者所罗织他的罪名来控诉他。

??如果他像其它船员和殖民者一样把疾病带给新大陆的人,我们也必须考虑当时并没有细菌致病的学说。再者,没有人提及探险者从新大陆带回几乎毁灭欧洲的疾病。约翰艾兹摩尔补充说,如果哥伦布因西方文明的缺点而受责的话,他也应该因其成就而受到表扬。

??他写道:

??让我们表扬欧洲人的成就和贡献:艺术、音乐、建筑、伦理学、自由、法律、政府,还有那成为世界典范的宪法,和提供世界繁荣的经济体系,以及世人无可匹敌的医学和科技进步。

??哥伦布和欧洲人并没有因为上面这些成就受到表扬;人们只是因着一些坏事而对其所为加以一笔勾消,进而谴责。

??他们说无辜的原住民遭到屠杀。哥伦布从没有屠杀原住民。他不但没有做过种族灭绝的事,他根本就不喜好杀戮。事实上,他对原住民相当友好。再者我们也看过原住民并不全是像多元文化论者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单纯、质朴、和蔼。当然,有些印地安人是值得尊敬的。

 

哥伦布是位怎么样的人?

??说明了人们对哥伦布的态度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哥伦布到底是一位怎么样的人。他的儿子告诉我们,在家里他是一个和蔼可亲、慈爱的人。他虔诚地读经、祷告,在崇拜的仪式中禁食,往往让人误以为他是修道院里的修士。

??看看他在登陆新大陆时所做的事情。当他蹒跚地从海里走上来时,他说了些什么?他第一句话是:

??日光有福了!

??我们说,神圣的十字架啊!

??真实的主,以及

??三位一体的真神。

??事实上,这是他们在惊险的航程中每天早上所颂赞的诗章。

??然后他在新大陆插了一根十字架--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他的名字有一个意思,是「基督的背负者」。哥伦布相信,神呼召他一生来将他的名高举在遥远的异地和遥远海中的岛屿。

??有趣的是「尼娜号」(哥伦布打造的三艘船之一)的船长画了一张地图。地图上方有一幅「圣克利斯多夫」(St. Christopher)高举基督婴孩的画像。咸信,这个圣徒就是身材高大、满头金黄头发和蓝眼珠的哥伦布(根据他儿子的叙述)。他是一个对发誓和亵渎深恶痛绝的绅士,试图尽其一生过着一个敬虔的生活。

??「哥伦布」这个字是从意大利文 Colon 来的,意思是「一份子」。哥伦布喜欢说他是基督身体的一份子,并且愿意将基督带到新大陆。

??想一想那些他命过名的地方。他把上岸的地方叫做「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意思是「圣救主」(holy Savior)。另一个地方他叫做「委拉克路兹」(Vera Cruz)意思是「真正的十字架」(ture cross);「拉纳维达得」(La Navidad)是指「圣诞弥撒」(Christmas)。后来他来到一座山,有三个山头,因此他给这座山命名为「三位一体」(Trinidad,即 Trinity)。学校里大多数的教科书并没有提到哥伦布基督徒的背景和探险动机。当老师提起这些地名的时候,也没有解释这些名字背后的意义。

 

哥伦布的「预言」

??他的信仰可以从哥伦布写过的书去找到。其中一本是他的航海日志 ,另一本是他从圣经中摘录了不少预言的「预言」(Book of Prophecies)。他认为神呼召他去成就圣经所讲的预言,也就是将福音传到海中的岛屿。他说: 透过旧约先知和新约耶稣,我们得知世界即将过去:马太、马可、路加都记载过末世的征兆......我相信对我们主结束世界的征兆是叫我快把福音传给各个小岛。

??布莱罕(Kay Brigham)赶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前夕,辛苦地将他的「预言」翻译出来。他说:

??如果不相信神和他的话语,哥伦布可能无法突破横阻在他的理想面前的障碍......信心把哥伦布从短视之中解放出来,驱策他接触那些在一望无际土地上生存的民族及其固有的文化,而这些都是欧洲人所未曾接触过的。

??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滕格万圣教堂大门上的时间,是在哥伦布从西班牙巴罗丝(Palos)港启程之后二十五年。然而哥伦布的信仰跟着新教徒是雷同的。当然,胡司(John Huss)和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早于哥伦布许久,并且哥伦布也许知道他们的作品。他也认为他有权利为自己解释圣经。他心仪的经句包括:

??* 「众海岛必等候我,首先是他施的船只,将你的众子,连他们的金银,从远方一同带来。都为耶和华你神的名,又为以色列的圣者,因为他们已经荣耀你了。」(以赛亚书六十章 9 )

??* 「我还要使你做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以赛亚书四十九章 6 )

?? 他相信神呼召他做外邦人的光。在你读他的「预言」时,会被他在圣经上的知识吓一跳。整本书绝大部份是他亲笔抄录的经句,夹杂一些他在上面所做的眉批,解释 他为何要从事这一项航海计画,以及圣经如何赐给他力量。哥伦布写道,如果不是主和他的话语,他就不可能完成这项壮举。底下是哥伦布写给费迪南德国王(Ferdinand)和伊莎贝尔皇后(Isabelle)的信:

??这一段时间里,我潜心研究圣经,举凡圣经的宇宙学、历史、年代、哲学等等都是我研究的范围。主也开我的智能(我甚且能感受他的手在我身上)。 让我清楚明白有一条路可以航向印度。他并且赐给我去完成这个航道的决心。于是我以无比的热情来到陛下的面前!那些听过我计画的人无不嗤之以鼻,或者讥讽 我。前面我所提过的科学,或是他们的引证都于事无补,只有信心和毅力可以帮助我完成这个任务。谁可以怀疑这个启发是从圣灵那里来的?我在此作证,圣灵以无 比的光芒透过圣经向我启示,那是一个四十四本旧约、四本福音书,以及二十三本使徒的书信(编按:天主教的正典数目不同于新教徒)所给予我的强烈和清晰的见证,并一刻也不停地鼓励我。引导我。他们在我的心里如火急切地焚烧着。

??哥伦布接着述说那几个惨淡的岁月里,他是如何和那些不相信他计画的「专家们」周旋。然而他论辩说,「结果将会成就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所说的,以及那些先知们所预言的。」

 

「是主把它放在我的心里」

??我们也听过哥伦布航海是一项「黄金和荣耀」之旅。但请再听听哥伦布自己的话:

??是主把航向印度一事放在我的心里......福音必须在短时间里向众小岛传播--这是我被说服的地方。

??哥伦布乃是为了福音而航海;可是你从来不会在教科书上读到这个信息。也不曾在任何戏剧电影里看到这项动机。

??就以黄金而言,哥伦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理由。除了向世界传播福音之外,他热衷自回教徒手中解放圣墓和圣城耶路撒冷。他的最大盼望乃是寻找黄金来做为十字军东征的经费。伊莉莎白同意这批黄金移做作为收复基督圣墓之用。哥伦布说:

??我必须再重复:前往印度并不是为了其它目的,也不是数学的理由,或者是为了绘制地图的动机,只有圣经的预言对我而言才是有意义的。这是我所谓解放耶路撒冷的动机所在......当圣经是我前往印度的动机时,我晋见皇室,为的是请求陛下条列其中的收入,转做光复耶路撒冷的经费。

??格兰特(George Grant)在他《最后的十字军:哥伦布轶事》(The Last Crusader: The Untold Story of Christopher Columbus)一书中曾经谈到这个议题。

 

他对原住民的态度

??登陆当天--当批评者说那是「黄金和荣耀」之旅的时候--在行海日志上他写道:

??我知道他们发自内心,出于爱心地归向耶稣是最好的,这比用武力强多了!因此为了要博取他们的好感,我给了他们其中一些人红色的帽子、他们挂在脖子上的玻璃球,和其它一些东西......

??他不准他的手下给他们一些无用之物--他们会收下任何东西--因 为他不要任何搅扰这些原住民来到基督面前的理由。他说:「我看不出来他们有任何宗教,我相信很快地他们就会变成基督徒。」哥伦布一心只想为救主耶稣基督赢 得海岛上的居民。如果没有圣经,也就不会有哥伦布划时代、改变世界的航行。也许赞美哥伦布革命性的航海不是一项政治立场正确的行为,然而他改变了世界。而 且不管有多少政治立场无误的否定、诋毁或历史翻案都不能改变这项事实!他的作品显示圣经是他改变人类历史的主因。大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说过:「首先他是一个基督徒,其次是一个冒险家,再来才是天才,然后依次是具有异象的人、父亲和行动者。我们这个时代多么需要这一等人物!」

 

马奎特和卓利特

??密西西比河注入太平洋一直是许多人的幻想。因此 1673 年马奎特神父(Marquette1637-1675)和卓利特(Joliet1645-1700)两人联袂探勘这条河流的终点。现在我们知道,当时他们甚为苦恼的是,密西西比河的终点是墨西哥湾。在《世界冒险家传记》里写道:

??马奎特和卓利特两人沿着密西西比河来到阿肯色河,大约在今日田纳西州孟菲斯市(Memphis)和密西西比州维克堡市(Vicksburg)中间。印地安夸保(Quapaw)族警告过他们如果他们继续深入南方的话,可能会遇上魔鬼和剽悍的部落。应用他航运的技术,卓利特计算出这河将会把他们两人带到遥远的南方,因此他断言密西西比河势必流到墨西哥湾。

??这两个人都是虔诚敬畏神的人。如果路途上发生什么问题的话,神必会照顾着他们。马奎特是一位神父,他在加拿大法语区印地安人中间工作。1667 年卓利特从神父的职位中还俗,后来在尼加拉瓜瀑布那里遇见了马奎特。他们搭挡的演出开启了北美洲内部的奥秘。基督教是他们任务的中心。

 

库克船长(James Cook

??库克船长在航海家和探险家的行列当中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十勇士》一书中列出了这一位英国人库克(1728-1779)的重要成就:

??库克是那一个时代里最伟大的航海家。他驾驶那一艘圆底的「尽力号」(Endeavor),花了三年时间而环绕世界一周,这是一项航海史上的壮举。从太平洋最深的海沟到南极洲都有他的足迹。他所绘制的航海地图人们至今仍然在使用。

??库克船长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在主日的时候,总会来敬拜神。事实上,他往往自己主领主日聚会。寇克斯说:

?? 主日的时候,库克会先加入星期天的崇拜,然后才履行他船长的职务。库克来到甲板上,鼓声开始了崇拜聚会。船员从舱底找来几把凳子,并且替军官们预备椅子。 钟声响了,鱼叉上挂着聚会用的饰件。库克站在后甲板上带领崇拜。他用布包着装罗盘的盒子,然后把圣经和祷告本摊在上面。他们会先念一段教训,尔后便愉快地 唱着诗歌。

??同样地,历世历代以来圣经给了许多人相同的力量、鼓励和安慰。

 

李文斯顿和斯坦利

??我们已经花了一些篇幅讨论过李文斯顿的故事。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他伟大工作的一个副产品--向世人打开非洲的大门。李文斯顿的目标是传递福音,但基于 「非洲部落主义及其传统」起见,他认为要让非洲人「接受白种人的神」,除非把英国的商业灌注到非洲,以致将他们的「野蛮洗刷殆尽」。这个想法促使他去发现 一条「连接非洲内陆和大西洋,或印度洋的水道」,好让英国的贸易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非洲。

??1841 年当李文斯顿来到非洲的时候,他就急着去寻找尼罗河的发源地。国家地理杂志写道:

??李文斯顿从事一个主要的探险,从西北非的林扬堤(Linyanti)横贯了超过一千里不知名的地方来到东海岸的卢旺达(Luanda)。那是 1854 年五月略事休息,恢复体力之后,他远离向来之路,沿着昌巴锡河(Zambezi)继续前进。当他抵达了东非的奎里曼时,他已经变成了横跨非洲的第一个欧洲人。

??不幸的是,由于水道先天不良的状况,「绵延数里之遥的急湍和两条不利航运的河流重创了他不断想在昌巴锡河流域上建立贸易路径的尝试」。丧气但没有被击败的李文斯顿仍然持续他的工作:结合探险和神的工作,他检视了阿拉伯人贩奴的行径。1866 年皇家地理协会通过议案,让李文斯顿继续从事找寻尼罗河源头的调查。

??李文斯顿也是「第一个见到昌巴锡瀑布的欧洲人」。今天这个神的杰作易名为维多利亚瀑布(Victoria Falls)。此人间块宝乃是一个人人必看的世界奇观之一,其高度有三百五十英呎。李文斯顿对这些水柱的形容是:「它们不断地流下来,彷佛永远达不到底。」

??李文斯顿死前不久完成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尼罗河发源细节。在读者文摘所出的一本《改变我们世界的伟大探险》(Great Adventures That Changed Our World)书中报导了他去世的消息:「他的手稿堆里,有一篇最令人伤感的文件之一是:尼罗河源头已经发现,只是缺了经纬度的记载。」但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他所发现的已经造福了世界,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同时,我们只能想象他伟大的返回天家之旅。

??1869 年当斯坦利奉命去寻找这一位苏格兰探险家的过程里,他不但变成了基督徒,甚且也变成了一名探险家。且听听寇克斯的报导:

??使他变成一名探险家的原因是李文斯顿之死。斯坦利在他的身上找到智能和慈祥的特质--这些是斯坦利一生都在寻找的东西。他回到英国之后,听到李文斯顿去世的消息。于是便决定重返非洲,以完成李文斯顿未竟大功。尤其,他想解开处女之地中非的卢阿拉巴河(Ludalaba)的秘密。李文斯顿相信必可乃是尼罗河的发祥地。

??斯坦利于是领导「由东往西沿着刚果前进的第一支探险队」。圣经启迪了李文斯顿,然后使斯坦利完成李文斯顿所留下来的工作。如果没有圣经,非洲内陆就无法向世人启开她神秘的面纱。

 

其它伟大的探险家

??有不少基督教探险家均深入文明尚未抵达之地。为了宣扬福音,他们秉着宣教士的精神大步地均踏上征途--开疆拓土。这些伟大的探险家计有:

??* 马可波罗。从 1271 年开始,他花了十七年的时间在东方旅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提到「欧洲人与东方贸易的意愿」。身为基督徒的马可波罗派遣他的叔叔(曾和他一起出游中国)送回一封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要信息。忽必烈为了「向他国土中有识之士,用理性辩证的方式证明基督教优于其它宗教,并且具有较多的真理」请求派遣一百名基督徒前来证明。不幸的是,这个请求没有实现。(二十年后,教宗派遣两名使者到中国去,其中一名死于途中。)

??* 史密斯(Jedidiah Smith)是一位十九世纪成功的美国商业探险家。他是一名猎取海狸皮的猎人。他的信仰让他安然度过最险恶的冒险关头。寇克斯把他描写成「虔诚、节制的卫理公会教徒」:

??他是一位探险史上倍尝艰辛的探险家--横越炙热的莫哈威沙漠(Mojave)。在他之前没有人敢穿越这个沙漠到达加洲;途中需要进入一些不善待访客的印地安区域......六年之中他所经过的高山峻岭数目是无人可与之匹敌的......他打开了一条奥勒冈走廊。日后这条走廊成了圣路易市和独立城西部拓荒者来到太平洋海岸的快捷方式。

??* 施勒塞(Mary Slessor)是十九世纪进入非洲内陆卡拉巴尔(Calabar)的苏格兰宣教士。虽然她只有五尺之躯,但她在一群恋物崇拜、杀头族和食人族当中显出她无比的勇气和 虔敬。结果,一个接一个的原住民相继改信基督教,可怕的风俗于是终止,她把自已给了非洲长达四十年之久。由于她传福音的志向,她一如李文斯顿、斯坦利那样 也开启了非洲的一部份。

 

福音的代价

??数以百计的宣教士深入封闭的部落和族群,展开传扬福音的工作。人们通常不知道的是,这些宣教士所经历的惊人牺牲。原本可以坐在舒适的家里--有空调的设备、室内供水设施、装满食物的冰箱、微波烤箱等等--我们在读他们冒险的故事时的确是一桩轻松愉快的事情。但,请想一想这些福音先锋部队所遇上的困难。再想一想清教徒;我们知道五月花号的故事,但是却不知道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例如,他们抵达新大陆之后的几个月中,是在挨饿受冻的情况下渡过的。读一读布雷德福州长(Governer William Bradford)的见证《普利茅斯拓荒记》(Of Plymouth Plantation),你将更清楚他们的遭遇。而我们也会对他们勇敢的冒险更加珍惜。在他们最困难的关头上,圣经支撑了他们:

??最悲惨 和哀伤的是,两、三个月之内半数的人死了!尤其在这一、二月深冬的气候里,缺乏房子和其它的设备,又加上坏血病和其它长途海上跋涉和居住环境不良所带来的 疾病正在肆虐着他们。起初一天里死了两三人,然后一百人,最后只留下五十人。在这最危急的关头里,有六七个我不得不赞扬的人,他们日以继夜的忙碌着,他们 的健康也不比别人好到那里,成天捡柴、生火、烧饭、替人铺床、洗别人恶臭的衣服、帮人更衣。换言之,他们做了这些必要的家事,让一些高贵的人甚且听不得, 或者听了之后会作恶的事来。他们却欣然乐意地,没有一句抱怨,付出他们对朋友、弟兄真诚的爱;是弥足珍贵的典范,值得纪念。

??这个冒险犯难基督徒悲怆痛苦的真实不禁使我们珍惜起他们的成就。如果没有圣经,这些事情可能发生吗?我想不会的。

 

 

第十一章:圣经和每天的事物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 ——诗篇廿四篇 1

??十几年前曾经有人对成功的「商人和教育界领袖们」做了一个调查。题目是哪一本书「影响他们最大」。四分之一的人回答说是圣经,百分之四的人回答是狄更斯的《双城记》,另外有百分之二的说「摩门经」。除此以外,「没有其它的书被选过两次以上。」

??这一份调查只是显示圣经深深地影响我们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一个例子罢了!我们已经看到过圣经比任何其它书籍更影响我们的文明。当我们思想到基督教的世界观时,请回忆创世记第一章中神托付给人类的任务--神要人「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要人「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动物」(创一 28)

??这番话意味着人的一生需要在神掌理之下渡过,人还需要为神的荣耀而生活。人负有全地的治理权,他可以使用土地上一切的潜力,以促使人的生活美好,并将此献给神。

??这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科学等等。对基督徒而言,这是「天父的世界」。本书呈那些持守这一种世界观的人对世界所做的贡献--不论是过去或者现在。现在让我们看看圣经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食物

??食物是全球性的现象,所以让我首先看看圣经如何影响我们吃的东西,以及一些食物的名字来源。「早餐」的英文名 Breakfast 是来自「解除禁食」(breaking the fast)的意思。《字源字典》(Dictionary of Word Origins)说这个字可以溯自公元十五世纪:「这个前缀先记载在 1463 年的文件上:『早餐的费用......』早餐这个词是将『解除一个人禁食』词组浓缩成一个单字;可能十四世纪的时候就有了这个词。」

??谈到早餐,你可知道「家乐氏」玉米片(Kellogg's Corn Flakes)有一段基督教的背景?玉米片是由家乐博士(Dr. Harvey Kellogg)所发展出来的,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day Adventist)教徒,他以那个用他名字取名的「玉米片」闻名世界。教授兼作家加德拉(Peter Gardella)写道,家乐博士相信「五谷麦片代替肉品和蛋类可以降低一个人的情欲和减弱原始的罪性」。也许有些人认为他有点古怪,但无疑地家乐博士在养生的研究上是一个超时代的前辈。例如,家乐博士「提倡降低卡洛里的饮食,警告抽烟者,并对优酪乳和糖浆大为赞赏。」

??另外一个基督徒威尔兹先生(Mr. Welch)则在葡萄堆里寻求一种无酒精饮料。结果,「威尔兹葡萄汁」就这样问世了!

??「全麦梳饼」(graham cracker)是由一位牧师葛拉罕(Sylvester Graham)所发明的。他发明饼干的目的乃是要克制一个人的酒瘾。他相信「爱喝威士忌的人可以用麦麸饼干加以治疗」。

??「椒盐脆饼」(pretzel)现在是日常点心。为什么它的形状是那个著名的样子?「椒盐脆饼」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修士在公元 610 年发展出来的。当时他拿这种饼来嘉勉那些饭前祷告的学生。他把饼做成两手祷告的样子;几世纪后它那种交叉的样式皆没有改变。

??今天从欧洲到拉丁美洲,从亚洲到非洲,从澳洲到北美洲,「餐厅」(restaurant)的名字到处可见。Restaurant 这个字的起源来自圣经;其中的 rest 乃是出自马太福音十一章 28 节:「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在 1766 年以前,人们外出可以吃饭的地方只有在旅馆。但是在巴黎,企业家兼厨师布朗哲(Boulanger)开了一个店,专门伺候人们的饮食。他在店门前挂了一个大招牌,上面写了一句出自马太福音里的话:「你们饥饿的人来吧,我必使你们饱足(restore)。」李普利(Robert Ripley)写道:「从『恢复』(restore)这个字,『餐厅』(restaurant)开始建立了起来,一直沿用到今天,风行全球。」

 

历法

??为什么一个星期有七天?何不弄个十天?也许一周十天的制度会比较省事。事实上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他们把一切受到基督教影响的事物统统推翻--包括时间的测量法。《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一书的作者瓦特。克雷伯(Walter Crab)写道:「在众议员罗姆(Romme)提议之下,大会于 1793 10 5 日通过废除基督教的历法。改为共和国历法......每一个星期改为十天,迫使基督教的主日从此消失。」革命者纪元的方式是从他们共和国成立那一年(1792)开始算起,而不是按照基督的降生。(十几年后拿破仑才改了回去。)好,那为什么一周有七天,而不是十天、十二天?这个答案的关键存在于犹太-基督教的传统。起初神在六日之内造了天地,然后在第七日,安息日那天休息了(创一)。《每日基本生活百科全书》(The Basic Encylopedia)指出:「我们所使用的月份是凯撒大帝的杰作,但是一周七天的制度是从圣经旧约而来,是受到基督徒影响的。」那为什么安息日会从星期六改到星期天呢?因为基督复活的那一日是星期天。早期的基督徒就在星期天敬拜神,演变成主日星期天是一个星期的开始。

??几个世纪以后,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全罗马帝国遵守这个规定。这一个纪念性的安息日由星期六改成星期日,可以说是耶稣基督复活的另一个左证。多数有基督教背景的国家(北美、南美、欧洲、澳洲和部份亚洲)都将星期天视为一个特殊的日子。对于其它的人而言,星期天不过是一个假日--虽然在美国这个传统已不复往昔了!星期日所伴随而来特殊的休息性质是直接从基督教而来的。对于那些星期天蒙头大睡的人而言,实在是应该好好谢一谢耶稣和圣经的!

??我们的历法是一种格雷果里(Gregorian)式的。事实上它是朱利安凯撒(Julian)创立的历法,然后由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ⅩⅢ)修订而成。朱利安历法不同于回教历法或阴历,是一种阳历,其中把一年分成三百六十五天又六个小时。因此每隔四年就有一个闰年。严格说来,是一年中有三百六十五天又五个小时四十八分钟四十六秒。格列高利发明了一种修正时间的系统,并且后人沿用了几个世纪。他表示到了公元 1582 年的时候,由于朱利安历法的改进,将会有十天的损失。他也「下令公元之尾数为 00 年的不得做为闰年,除非它是4的倍数。」这项决定事后证明是「比较正确的」。最后在 1752 年的时候,英国人也开始使用格雷果里历法。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损失」了十天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清教徒签订五月花协议的日期,在文件上写的是 1620 年十一月 11 日,而有些人则认为是 1620 年十一月 21 曰的原因。)

??很快地我们将近入第廿一世纪。这个纪元法绝对和圣经有关,因为那是基督诞生后的廿一世纪。(严格说来耶稣是在纪元前四年诞生的,也就是基督前四年--此乃中古世纪修士狄奥尼修(Dionysius Exiguus)在把历史分成「基督前」和「基督后」时,出现了四年的误差所致。这个误差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耶稣基督是历史的焦点。)如果我们纪元的方式不是如此的话,那么这个 2000 年一月一日就和耶稣无关了。换言之,那些千千万万等待下一个新的千禧年的人无不在间接地推崇基督和圣经。

 

语言和字根

??圣经对语言的影响很深。世界上有许多语言是因为基督教宣教士的推动,而有了书写的文字。这是他们翻译在圣经成为当地语言时的一项副产品。有时候,翻译者还必须创立语言的字母。然而故事不只是如此而已。

??伟大的宗教改革者威克里夫(1320?-1384)将圣经翻成英文,也正因如此,他变成了英文散文之父。他是「第一个杰出的英国文学学者」。

??相同地,我们知道马丁路德对德语也有相当的影响力。有关于他翻译新旧约的事情,历史学家杜兰说:

??路德因为将圣经翻成德文而得了一个作家所能得到的最高成就......虽然在学术上这个翻译并不尽然完美,但无疑地这是一个画时代的事件。他们开启了德国文学,并且把上萨克森高地区新德文(New High German of Upper Saxony)推上成为德国官方语言......他的翻译正如一个世纪以后的英王钦定版圣经一样,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个德文版无穷无尽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语言,使人民受惠,并且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杰出的国家文学作品。

??今天我们可以读出本文中每一字(指英文字),乃皆因基督教的缘故。艺术历史学家简森(Janson)解释查理曼大帝(基督徒国王,在 800 年的时候统治法国)时期的艺术复兴实际上也波及了书写的字母:

??当时使用的字母是从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而来的。但是今天我们使用的是罗马字母,而非加洛林字母,其原因乃是查理曼大帝时代文化复兴所致:因着收集和抄录古代罗马的典籍。

??如果没有圣经,我们这些欧洲后裔可能今天还是在使用简易的北欧古文字,一如我们受基督教影响之前的祖先。

?? 许多常用的词组、用词和字眼皆直接来自圣经。你不可能不读圣经就能变成一个真正「识字」的人。下面常用的成语乃是摘自圣经。当我列出其圣经出处时,我只列 了一个;通常这些成语的出处可能有好几处。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发现这些都是日常用语。熟练这些成语的人不见得知道他们是从圣经来的。我所列出的只是 部份例子。(请注意钦定版对成语的影响力。)

??* "In the beginnig"「起初」(创一 1,约一 1)

??* "Let there be light"「要有光」(创一 3)

??* "Be fruiful and multiply"「生养众多」(创一 28)

??* "Bone of my bones and flesh of my flesh"「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二 23)

??* "My brother's keeper"「看守兄弟的」(创四 9)

??* "The mark of Cain"「该隐的记号」(创四 15)

??* "The tower of Babel"「巴别塔」(创十一)

??* "The neighbour's wife"「他人的妻子」(出廿 17)

??*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廿一 24)

??* "The golden calf"「金牛」(出卅二)

??* "The day of atonement"「赎罪日」(利十六)

??* "The year of Jubilee"「禧年」(利廿五)

??* "The scapegoat"「公山羊」(利十六 26)

??* "The promised land," which was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应许之地」,即「流奶与蜜之地」(民十三 27)

??* "What hath God wrought"「神行了何等大的事」(民廿三 23)

??* "Sin in the camp"「营中之罪」(书七)

??* "David and Goliath"「大卫和歌利亚」(撒上十七)

??* "Still samll voice"「微小的声音」(王上十九 12-13)

??* "Chariot of fire"「火车」(王下二 11)

??* "Goinpeace"「平安地去」(王下五 10)

??* "The wheat and chaff"「糠秕」(根据诗一)

??* "A rod of iron"「铁杖」(诗二 9KJV)

??* "Out of mouth of babes"「婴孩的口中」(诗八 2)

??* "A little lower than angels"「比天使微小一点」(诗八 5)

??* "Beside the still waters"「可安歇水边」(诗廿三 2 )

??*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死荫的幽谷」(诗廿三 4)

??* "My cup runneth over"「我的福杯满溢」(诗廿三 5KJV)

??* "In the presence of mine enemies"「在我敌人面前」(诗廿三 5KJV)

??* "All the days of my life"「我一生一世」(诗廿三 6)

??* "The shadow of the Almighty"「至高者隐密处」(诗九十一 1)

??* "A new song"「新歌」(诗九十八 1)

??* "Praise the Lord"「读美主」(诗一五○)

??* "Inherit the wind"「承受清风」(箴十一 29)

??* "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不忍用杖打儿子,是足以害他」(根据箴十三 24)

??* "As a man thinketh in his heart, so is he"「他心如何思量,他为人就如何」(根据箴言廿三 7KJV)

??* "Vanity ofvanities"「虚空的虚空」(传一 2)

??* "There is a time for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凡事都有定期」(传三 1)

??* "Evil under the sun"「阳光之下的祸患」(传六 1)

??* "Cast your bread upon the waters"「将你的粮撒在水面」(传十一 1)

??* "Come now, let us reason together"「来,我们彼此辩论」(赛一 18)

??* "They shall beat their swords into plowshares"「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赛二 4)

??* "Holy, holy, holy"「圣洁,圣洁,圣洁」(赛六 3)

??* "Prince of peace"「和平的君」(赛九 6)

??* "The wolf shall dwell with the lamb... and a little child shall lead them"「豺狼心与绵羊羔同居......小孩要牵引他们」(赛十二 6)

??* "A bruised reed"「压伤的芦苇」(赛四二 3)

??* "Peace, peace, when there is no peace"「平安,平安,其实没有平安」(耶六 14)

??* "Feet of clay"「脚是泥」(根据但二 33)

??* "The fiery furnace"「火窑」(根据但三)

??* "The handwriting of the wall"「手指书文于壁」(根据但五)

??* "In the lion's den"「狮子坑」(根据但六)

??* "The valley ofdecision"「断定谷」(珥三 14)

??* "Tithes and offerings"「十一奉献」(基三 8)

??新约里面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例子。有些是直接从我们主的话里出来的:

??* "A voice crying in the wilderness"「旷野有人声喊着」(根据太三 3;赛四十 3)

??* "Baptism of fire"「火洗」(根据太三 16)

??* "It's written"「经上记着」(太四 4)

??* "Man does not live by bread alone"「人活着不单靠食物」(根据太四 4)

??* "Even the devil quotes Scripture"「恶魔也引述圣经」(根据太四 6)

??「登山宝训」中人们所熟悉的成语:

??* "The poor spirit"「虚心的人」(太五 3)

??* "The meek shall inherit the earth"「温柔的人有福了」(太五 5)

??* "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五 9)

??* "The salt of the earth"「世上的盐」(太五 13)

??* "A city on a hill"「城造在山上」(根据太五 14)

??* "Every jot and tittle"「一点一划」(根据太五 18)

??* "Turn the other cheek"「转过左脸」(根据太五 39)

??* "Go the second mile"「同他走二哩」(根据太五 41)

??* "Don't let your left hand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不要叫左手右手所做的」(太六 3)

??* "Our daily bread"「日用饮食」(太六 11)

??*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不叫我们遇见试探」(太六 12KJV)

??* "No one can serve two masters"「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太六 24)

??* "God and mammon"「神和玛门」(太六 24)

??* "The lilies of the Field"「野地里的百合花」(太六 30)

??* "O ye of little faith"「你这小信的人」(太六 30,KJV)

??* "Do not judge or you will be judged"「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根据太七 1)

??* "Pearls before swine"「珍珠丢在猪前」(太七 6KJV)

??* "Seek and ye shall find"「寻找就寻见」(太七 7KJV)

??* "The straight and narrow"「窄门和小门」(根据太七 14)

??* "Wolves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根据太七 15)

??*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 12)

??现在我们看看那些不是从「登山实训」出来的成语:

??* "Say the word and I shall be healed"「你说一句话,我的病就好了」(根据太八 8)

??* "Weeping and gnashing of teeth"「哀哭切齿」(太八 12)

??* "Arise and walk"「起来行走」(太九 5)

??* "You faith has made you whole"「你的信救了你」(太九 22KJV)

??* "According to your faith be it unto you"「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就」(太九 29KJV)

??*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根据太九 36)

??* "Shake off the dust from your feet"「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太十 14)

??* "Be as wise as serpent and as innocent as doves"「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十 16)

??* "Shout it from the housetops"「在房上宣扬出来」(太十 27)

??* "The very hairs of your head"「就是你们的头发」(太十 30)

??* To "take up your cross"「背起你的十字架」(根据太十 38)

??* "A house divided agaisnt itself cannot stand"「凡一家自相分争,必站立不住」(根据太十二 25)

??* "A pearl of great price"「重价的珠子」(太十三 46)

??* "A prophet is without honor in his own hometown"「先知在家乡不被人尊敬」(根据太十三 57)

??* To "walk on water"「在水面行走」(根据太十四 25)

??* "The hem of His garment"「衣裳繸子」(太十四 36)

??*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瞎子领瞎子走路」(根据太十五 14)

??* "The signs of the times"「这个时候的神迹」(太十六 3)

??* "The gate of the hell shall not prevail"「阴间权柄不能胜过祂」(太十六 18KJV)

??* "The keys of the kingdom"「天国的钥匙」(太十六 19)

??* "Get thee behind me, Satan"「撒但,退到我后边去罢!」(太十六 23KJV)

??* "Take up the cross and follow Me"「背起十字架,跟从我」(太十六 24)

??* "Faith as sai-nll as a mustard seed"「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子」(根据太十七 20)

??* "The kings of the earth"「世上的君王」(太十七 25)

??* "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不要禁止小孩」(太十九 14KJV)

??* "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sible"「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 26)

??* "The last will be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last"「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太廿 16)

??* "A den of thieves"「贼窝」(太廿一 13)

??* "Many are called, but few are chosen"「被召的人多,被选上的少」(太廿二 14)

??* "Render therefore unto Caesar the things that are Caesar's"「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太廿二 21KJV)

??* "Love your neighbor ss yourself"「爱邻舍如己」(太廿二 39)

??* "Do what they say, not what they do"「根据他们所说的去做,不要根据他们所做的」(根据太廿三 3)

??* "Blind guides"「瞎子领路」(太廿三 16)

??* "Straining out a gnat but swallowing a camel"「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根据太廿三 24)

??* "Whitewashed tombs"「粉饰的坟墓」(太廿三 27)

??* "Rumors of wars"「打仗的风声」(太廿四 6)

??* "Nation against nations," "kingdom against kingdom"「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根据太廿四 7)

??* "Well done, thou good and faithful servant"「做得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太廿五 21KJV)

??* "The poor you always have with you"「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根据太廿六 11)

??*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根据太廿六 41)

??* "He who lives by the sword shall die by the sword"「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根据太廿六 52)

??* "Loaves and fishes"「五饼二鱼」(根据可六 41)

??* "What will it profit a man if he gains the whole world, and loses his soul?"「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可八 36)

??* "What therefore God hath joined together, let man not put asunder"「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可十 9KJV)

??* "And it came to pass"「当那些日子」(路二 1)

??* "Glory to God in the highest"「荣耀给与神」(路二 14)

??* "Peace on earth"「地上的平安」(路二 14)

??* "Good Samaritan"「好撒玛利亚人」(根据路十 30-37)

??* "Eat, drink, and be merry"「只管安逸的吃喝快乐罢」(路十二 19)

??* "Prodigal son"「浪子」(根据路 15)

??* "Fatted calf"「肥牛犊」(路十五 27)

??* "Betrayed with a kiss"「出卖的亲嘴」(根据路廿二 48KJV)

??* "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廿三 34KJV)

??* "Children of God"「神的儿女」(约一 12)

??* "Born again"「重生」(约三 3)

??* "Living water"「活水」(约四 10)

??* "Manna in the desert"「旷野的吗哪」(约六 31)

??* "The bread of life"「生命之粮」(约六 35)

??* "Light of the world"「世上的光」(约八 12)

??*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真理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 32NIV)

??* "Demon possessed"「鬼附着」(根据约八 49)

??* "The good shepherd"「好牧人」(约十 11)

??* "Ecce homo" ( Latin for "Behold the man"; in the NIV: "Here is the man!"「你们看这人」(约十九 5)

??* "Doubting Thomas"「怀疑的多马」(根据约廿 24-29)

??* "Break bread together"「同心擘饼」(根据徒二 46)

??* "Damascus road conversion" or "Damascus road experience"「大马色路上信主」、或「大马色路上的经历」(根据保罗信主之过程,见徒九)

??* "It is more blessed to give than to receive"「施比受更为有福」(徒廿 35)

??* "Against all hope"「在无可指望的时候」(罗四 18NIV)

??* "The wages of sin"「罪的工价」(罗六 23)

??* To be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像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根据林前九 22)

??* "Faith, hope, love"「信、望、爱」(林前十三 13)

??* "You weap what you sow"「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根据加六 7)

??* "Peace that passes all understanding"「出人意外的平安」(根据腓四 7)

??* "A thief in the night"「夜间的贼」(帖前五 2)

??* "Avoid even the appearance of evil"「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根据帖前五 22KJV)

??* "The love of money is a root of all kinds of evil"「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 10)

??* "The widow and the orphan"「寡妇和孤儿」(根据雅一 27KJV)

??* "The Alpha and the Omega"「阿拉遥和俄梅戛」(启一 8)

??* "The First and the Last"「首先的,也是末后的」(启一 17)

??* "The seventh seal"「七封印」(启八 1)

??* "King of kings and Lord of Lords"「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十九 16)

??* "Streets of gold"「黄金道路」(根据启廿一 21)

 

??这里有一些圣经的字,或者教会常用的字,根本用不着在此多加解释如:阿们、天使、启示录、约柜、巴别(babel)、圣诞诗歌(carol)、基督徒、教会、布道家、尊崇(hallow)、喜庆(jubulee)、宣教、异教徒、救赎、安息日、圣者、考验(shibboleth)、约定(testamnent)、三位一体、教师(tutor)、主教(vicar)、节日前夕之祈祷(vigil)、敬拜。

??还有一些不是那么明显来自圣经中的字,例如贝德兰(bedlam)、这是伯利恒(Bethlehem)的缩写。伦敦伯利恒圣玛莉医院(St. Mary of Bethlehem of London)成立了 1247 年;十六世纪的时候它是一座疯人院。「字源字典」写道:「贝德兰(bedlem)这个自用来指『疯人院』。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它又被引伸为『吵杂混乱的景象』。」

??你可想过为什么「再会」(bye)是这样拼出来的?「再会」(Good-bye)意思是「神与你同在」(God be with you)。《字源字典》是这样解释的:「这个拼法是『神与你同在』(God be with you)的缩写,起源于十六世纪下半叶人们告辞的用语。」

??「鸡奸」(sodomy)这个字来自圣经。「所多玛」(Sodom)是神在创世记第十九章里所毁掉的两个罪恶的城市之一。因此这个字的意思是罪恶。

??「弥赛亚情结」(missianic complex)是从弥赛亚而来的。在希伯来文里,弥赛亚的意思是「受膏者」,而弥赛亚的希腊文是基督。基督并非耶稣的姓,而是他的头衔;因此,耶稣基督意思是「弥赛亚耶稣」。有趣的是,当不信主的人在乱用神的名字时,却也没想到他们的确意识到了耶稣即是弥赛亚。

??我们都很熟悉旧约中有一种民族叫非利士人(Philistines)。今天这个字的意思是「一个有文化缺陷的人,缺乏品味,或者是一个短视的人」。

??有些字跟十字架有关,包括「关头」(crux)、「难忍受的」(excruciating)、「决定性的」(crucial)、「圣战、十字军」(crusade)和「严格考验」(crucible)

??「假日」(holiday)往往用来指圣诞节。这个字的意思是「圣日」(hoiy-day)。「祝你有个好假期」(Happy holidays)是指「祝你有个好圣日」(Happy holyday)(但是你最好不要把原来的意思告诉「美国公民权协会」(ACLU)或是学校的行政人员!)

??当然常见的人名也有许多是出自圣经。先看看从「基督」(Christ)繁衍出来的名字:Chiristopher,意指「高举基督的人」(Christ-bearer)。克莉丝汀(Christian, Christine, Chris(你可能看过这些名字的拼法用 K 开头。例如本书作者之一的妻子叫 Kristi。她是挪威人,Kristi 的意思是「女基督徒」。)想想你的朋友之中有没有叫 Peter, Paul, Mary(请注意,当耶稣给西门取另外一个名字彼得的时候,他是在发明一个新的名字。这个新的名字在以前是没有的。)想一想有没有见过马太(Matthew)、马可、路加、约翰、JamnesAndreTimothyThomasPhilipStephenJosephRachelLeahDeborahCalebEstherSamuelDanielRuthDavidJoshuaBenjaminJonathanSarah 等。相反地,你绝没有听过谁把他的孩子取名为Judas'Baal'LuciferAhab'JezebelHerodPontius 的。名字代表一个人的理想价值。二次大战刚开始的时候,纽约市电话簿上列有廿三个名为希特勒的人;战后他们纷纷改了名字,或者根本就不知去向。名字是很要紧的!卡内基说过:「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讲是所有语言中最甜蜜的声音。」

??也有些名字是从圣经而来,但不太常见。在黑人社区里,你常常碰到许多叫 MosesIsaiahEzekielHiram 的人。在西班牙人的圈子里,Jesus(发音是 HAY-soos)的名字很普遍。SaulAaronReubenSolommon 的名字普遍获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犹太人。清教徒喜欢给小孩取一个圣经的名字,好象 IchabodNathanaelJerusha 等等。

??事实上,你可知不久之前一个人的名字(firstname),或中间名(middlename)是他的「教名」(Christian name)?「教名」是孩子受洗时所取的名字,在领洗的时候,要用到孩子的全名。才几十年的光景,「教名」已经从美国的文化之中消失了。

 

韦布斯特

??圣经影响语文的另外一个例子是韦布斯特(Noah Webster)。今天英文字的拼法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这都要归功于韦布斯特(1758-1843)这一位虔诚的人。他以韦布斯特字典着称于世。《美国名人传记》说:「从学术的眼光而言,韦氏美国字典堪称一流字典,在国内外皆受人推崇。」历史家摩斯教授(Richard Moss)解释说:「我们知道韦布斯特的大名,甚至一切早期的名字,乃是因为他写了一本字典。」他在美国历史上成就至高,而这一切均得归功于圣经。

??韦布斯特只是想要美国的下一代在语言用词上与祖先英国有所区隔。哈佛教授韩德林(Oscar Handlin)告诉我们:「这个新国家的语言和英国的并不相同,但这事得需要编纂一本字典来证明。」关于这个成就,韩德林教授写道:「他的努力......使得这个新的国家进入了『书同文』的时代,虽然在说的方面不见得如此。」

??韦布斯特信靠基督和圣经。他 1808 年受洗的资料不多,但是摩斯教授相信「康乃狄克州田园的故乡给予了他稳定、秩序和安详的童年」有关。1782 年他的父母写了一封信给他;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我希望......你得到大能神的恩惠,以及祂施予这个世界的恩典,并借着耶稣基督的救恩而过活;缺乏了这些,人是快乐不起来的。」在他相信基督的时候,韦布斯特写道:

??我的心灵顿时降服......降服于一种觉醒和我的行为。我阖上书本,降服在这个不能受限,也不会错误的影响之下。一种本能的悸动引领我向创造我的主、救赎我的主悔改、祷告、完全交托,并且降服。

??是信仰和信念在 1828 年催生了《美国英语字典》(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圣经和韦布斯特编纂美国字典大有关系。他那个关于语文起源的理论内容是圣经的。「对他而言,」摩斯写道:「语言有一个超自然的起源。」摩斯继续补充说:

??圣经说道,亚当和夏娃请求神原宥他们的罪。韦布斯特认为这是语言,或者至少说话这一回事是有一个「神圣的起源」,以及「所有的语言都来自同一个发源」,并且都有相同的古老历史。

??然后摩斯继续写道:

??对韦布斯特而言,圣经解释了为何世界有多种语言。挪亚不只为了洪水收容了各类动物,甚且那个名叫迦勒底(Chddee)的语言也保留下来。挪亚的儿子定居在示拿(Shinar),并且一直都是使用迦勒底语,直到神因为人类建造巴别塔,愤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

??韦布斯特的字典充满了圣经的摘录和参考。他使用摘录的目的是要有效地解释字的意思,以及字的用法。这里列出一些例子,只是其中冰山的一角。

??* 「爱」(love)这个字韦布斯特节录了马太福音:「你们要尽心爱主你的神。」

??* 「跟随」(follow)这个字我们可以读一段列王纪上经节:「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follow)他。」

??* 至于「而非」(rather)这个字,他使用了约伯一段话:「我的灵魂选择窒息和死亡,而非生命。」

??除了直接引用圣经的话之外,韦布斯特也时常将自己的想法塞在解释里面。例如,在「爱」这一条之下,他写道:「基督爱他的圣经。简单地说,我们爱那些给我们快乐和愉悦的事物,不管是本能性的,或是精神层面的;但是设若我们的心是正直的,我们会爱神甚于一切。」

??韦布斯特所写的字典是一项给美国人的礼物。然而对于这一项礼物,我们还要感谢圣经。摩斯教授对于韦布斯特贡献背后的基督教动机做了以下的结论:「当韦布斯特发现了神,以及需要对圣经律法委身的时候,权威的追寻达到了最高峰......甚且他这部字典的编纂,与语言的理论只不过是在反应他这一项对神奉献的新发现。」摩斯补充说:「他在 1828 年所编写的字典是循着圣经的亮光而完成的。」

 

地理

??圣经也影响地理。请摊开美国地图,查考一下各地都市的名字。著名的例子包括费城(Philadelphia,意即弟兄之爱)、伊利诺(Illinois)的锡安(Zion),或者寇巴斯克利斯汀(Corpus Christi,德州地名;西班牙文,意即「基督的身体」)。这个国家有许多城市的名字是从圣经来的。信手拈来,诸如马利兰州的毕士大(Bethesda)、宾州的伯恒、印第安纳州的黎巴嫩(Lebanon)、田纳西州的示罗(Shiloh)、阿拉巴马州的多坍(Dothan),以及纽约州的尼尼微(Nineveh)。在整个美国镇名叫耶路撒冷的超过一打;这就不提加州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和天主教有关了。这些城市包括洛杉矶(Los Angeles, "the angles")、旧金山(San Francisco,以纪念圣法兰西斯)、沙加缅度(Sacramento,意即「圣餐」)。加州沿海的城市里,有许多是用天主教圣徒的名字取的,例如:圣塔巴巴拉(Santa Barbara)、圣伯纳迪诺(San Bernardino)、圣地亚哥(San Diego);这一类名字为数大概在两打左右。创建加州的是一个名叫西拉(Junipero Sera)的神父;这就无怪乎会有这么多和天主教有关的地名了!专门解说基督教传统的导游兼作家米拉得(Catherine Millard)写道:

??那位被称为「加州使徒」(The Apostle to California),并荣任圣方济修会主席多年,以及将救恩带往美国西海岸的的西拉,是一位属灵巨人。他一共建立了九个宣教基地,由南至北圣地亚哥到旧金山涵盖了 555 英里;日后这些城市都变成西海岸的重要城市,例如 San Juan Capistrano, San Gabriel, San Carlos, San Luis Obispo, Santa Clara, Santa Barbara, Carmel。他的个子瘦小,但生命却是伟大和虔诚的。他带给许多印地安人关于主的知识和耶稣基督的救恩。

??城市不是唯一受到圣经影响的地理元素。许多国家的国旗都包含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或者十字架的变化图案。斯堪地那维亚(Scandinavian)国家(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格林兰、冰岛)的国旗直接印上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英国的国旗有一个圣乔治(St. George)的十字架,乃为基督十字架的一种衍变。同样的十字架也在澳洲、纽西兰和斐济的国旗上出现。希腊、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和瑞士等国家的国旗都有一个十字架之类的图案在当中。

 

休闲活动

??当我们想到休闲活动的时候,我们绝不可能想到圣经。然而篮球却是一个基督徒发明的。奈史密斯博士(Dr. James NaiSmith)所发明的篮球原本是给麻州春田市(Springfield)YMCA 的孩子玩的一种游戏;那时 YMCA 是非常注重传福音的,事实上,YMCA 的全名是「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它是一个「想为基督赢得同侪生命的青年人邦联哉」。研读圣经(Bible Study)是当时 YMCA 固定活动项目之一。现在的 YMCA 组织章程里有的有这一项,但大多数没有。史坦因(Jess Stcin)说篮球「道道地地是美国的主要运动」。在美国,篮球是拥有最多观众的运动之一,而其起源是一位想要让年轻人读圣经的人。

??「营会」(organized camping)也是 YMCA 十九世纪的产物。今天大伙围在营火堆前唱着 Kum-ba yah 和一些基督教诗歌的情况,仍然大受现代青年人的欢迎。

??圣经影响美国文化的另外一个例子是零售业和贩卖业。一年之中,零售商生意最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圣诞节!那些具有智能的人--也就是圣经上称为「博士」(Magi)--送给耶稣礼物;从此基督徒开始了彼此交换礼物的文化。虽然现在的圣诞节已经商业化了,原来的精神早就消失,但是准备礼物的人则仍然对圣经抱着间接的崇敬心意。对我而言,若是所有的商人在十二月 26 日相聚再一起,握手欢唱「耶稣恩友」的话,我也不会吃惊。

??「嘉年华会」(carnival)也是源自教会。《字源字典》写道:「以字源而论,嘉年华会的意思是『除去肉食』,即『四旬斋』(Lent,复活节前四十天)禁食肉类。」这个习俗也是从基督教而来的。圣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编按:四旬节的第一天,起因于往日撤灰在忏悔者头上的习惯。)前一天,亦即忏悔星期二(Shrove Tuesday)是人们大吃大喝的日子,因为过了这一天就要进入很长的「四旬斋」--模仿耶稣在旷野禁食四十天。这也是「肥腻星期二狂欢节」(Mardi Gras-Fat Tuesday)的起源。

??圣经对艺术和音乐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里举一个鲜为人知的例子--卓别林,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之一。他的经典之作,如「孩子」(The Kid)、「城市之光」(City Lights)、「摩登时代」(Modern Times)和「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讥讽希特勒之作)等等塑造了人见人爱的世界性「卓别林步伐」(the tramp)。在他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的母亲跟他讲述福音的故事,他听得如痴如醉,以至于卓别林写道:「关于基督,她作了一番浅显易懂,却具有感染力的诠释。那是我从来没有听过的。」卓别林重新思考母亲向他娓娓道来的基督生平。他的结论是:

??母亲已经把我带走了,我魂游象外,那一夜使我几乎想要死去,好与耶稣见面。但是母亲不那么热切,她轻轻地说:「首先耶稣要你活下去,完成你在地上的任务。」在那间略暗的房间里,在那个欧克利街上(Oakley Sreet),母亲向我启发了世界上最明亮耀眼的灯火,那光赋予文学和戏剧最伟大和最丰富的题材:爱、怜悯和人性。

??虽然我们没有证据可以判定卓别林是不是基督徒,但是上面所引述的话可以说明,基督和圣经的确影响了他,影响了世界和艺术。

??甚至有些迷信的起源也是来自圣经(但圣经一点也不鼓励迷信;相反地,圣经咒诅迷信)。世人迷信于不吉祥数字「十三」,也是来自圣经。在犹大出卖耶稣受害之前,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和组成一个十三人团队。犹大列在第十三,因此数字「十三」就成了池鱼之殃。

??甚至连异端邪教也受到圣经的影响。异端教徒当然反对圣经,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亵渎基督徒所视为神圣的事物。撒但教徒把十字架倒放;他们举行「黑色的弥撒」(black mass),故意使用高脚酒杯来讥讽基督教。敌基督的 666 符号,以及出现在启示录里面的怪兽都是黑暗的异端信仰里所高举的。许多摇滚乐,尤其那些重金属(heay netal)音乐充斥着反基督的色彩。

??许多人在误谬的人生道路上寻求神圣的引领。塔罗牌、灵应盘(Ouija boards)、灵媒、占星数都应予以弃绝。这些都是神话语中指出的撒但膺品;这些膺品事实上显示了一个真品的存在。由此我们看出圣经影响我们的文化至钜,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的!

 

自我帮助团体

??如果你看一眼激发潜能的录音带目录,你势必被零零总总「新时代」(New Age)运动的思想和形像所淹没。然而这些帮助人们的计画,将听众、读者和参加讨论会的人带入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以更新一个人的心灵的作为,其实圣经早在很久以前就这样做了!所罗门王说:「他心里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这样」(箴廿三 7)。保罗谈到一个人需要借着圣灵而「心灵更新变化」(罗十二 2)。保罗甚且还为一切这一类自助计画立下了基础;他告诉我们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腓三 13-14)。关于这一点齐格勒注意到了。齐格勒是一个激励大师,也是一名传福音的人,他写道:

??一个不需要挖掘过去的新心理学领域已然建立。它不需要对过去唠叨个不休;相反地,它让人看见盼望......事实上它晚了保罗的建言足足两千年之久。他早就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

??今天许多人陷在他们无法自拔的成瘾之中,包括酒瘾、毒瘾、赌瘾,以至于食瘾(overeating)。但为了帮助人们走出这些成瘾,许多自助的计画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来--酒精互诫匿名协会、麻药互诫匿名协会、赌者互诫匿名协会、 过食者互诫匿名协会。这些互诫会的开山始祖乃是成立于纽约市某一个教会的酒精互诫匿名协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互诫会并不是直接和基督教有关;对于有些基督 徒而言,那些「十二步骤」是具有争议性的,因为在计画里人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更高的能量」(Higer Power)。显然这和神第一、二条诫命抵触。另一方面--这是重要的一点--许多人正是因为这「十二步骤」,最后加入了教会。不论如何,许多人都从这些计画里得到不少的帮助;对此我们同感庆贺。但我也知道有些使用这「十二步骤」的基督教团体,他们甚且直接把它用在基督教的范畴之内。

??心理学家沙提诺瓦(Jeffrey Satinover)指出,基督徒对罪的观点也列在酒精互诫匿名协会的教导当中:

??酒精互诫匿名协会三步骤:

??1. 我们承认我们对酒精无能为力;我们无法掌控的生命。

??2. 相信有一个比我们更高的能力,它可以挽救我们不致疯狂。

??3. 决定转向照顾我们生命的神。

??如果把「酒精」改成「罪」,上面的宣言其实就是一篇犹太--基督教的人论。

??最近 ,根据报导酒精互诫匿名协会的功能越来越不彰显,原因是它越来越世俗化。安?马尔尼克(Ann Rodgers-Melnick)在匹兹堡邮报上写道:

??酒精互诫匿名协会以及「十步骤」计画正在失去它的效用,原因是它们失去了当时创办人英国国教牧师引以为基础的属灵特质......。虽然「十二步骤」并没有明说是基督教的,它们的确以圣经做为基础。「十二步骤」所囊括的罪、寻求失丧的灵魂、悔改、赦免和美善的行事为人等观念都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并且步骤里也假设了--个超越个人的、具有人性、能力的神。事实上,「十二步骤」的基础正是基督教的要义,亦即人乃如此之败坏,以至于人无法在没有更高能力者的帮助之下自拔于困境。

??「一开始神被设定为那个更高能力者,」爱尔斯牧师说(David Else)。他是匹兹堡英国教会牧师,也是「十二步骤灵命恢复中心」(Center for Spirituality in 12 Step Recovery)的负责人。

??酒精互诫匿名协会的基本读本是「大书」(Big Book)。书里有两处提到「更高的能力」,而神的出处却高达两百次。他说:「威尔森认为,圣经班是酒精互诫匿名协会一个正常的结果之一。」

??虽然酒精互诫匿名协会日渐世俗化,而它的功能也已经锐减,但是想想上百万的人曾因此而脱离酒精的桎梏;许多人呼求耶稣基督是他们「更高的能力」。再一次,我并不是说酒精互诫匿名协会的教导都符合神的话语;我要说的是,如果没有圣经,就不会有这样的团体出现。

??另外一个圣经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助团体例子是「国际敬酒词者」(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编按:指高举酒杯说祝福话者)组织。这是一个公众演说的社团。许多人因为参加这个组织而获益。这个国际性的组织是在 1920 年代,由拉司孟德利(Ralph Smedley) YMCA 里所创办的。那时司孟德利是伊利诺州布鲁明顿(Bloomington)YMCA 的教育委员。「国际敬酒词者」杂志上写道:

??有鉴于 YMCA 那些高中生需要加强沟通能力起见,他成立了一个每星期固定聚会的团体。聚会时,成员轮流发表短讲,互相做评,并且担任主席。这个团体变成了「敬酒词者社团」;名字的由来是,聚会模仿宴会上举杯祝福,和邀请讲者到场演说的形式。

??七十年之后,这个团体拥有会员高达十七万人,分散在世界各地。而这一切全始于一个委身发扬圣经的基督教组织。

?? 现在,有些时间管理专家指出,世界第一个分层负责的例子是从圣经而来的。在出埃及记第十八章里,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在一次拜访摩西的机会里,细心地观察了这 一位身为以色列主审官的一举一动。摩西因为众多琐碎的诉讼事务而案牍劳形。因此他建议摩西推举一批可靠的人来帮忙处理这些细微的案子,而由摩西亲自聆听那 些从「次级法院」呈上来的重大案件。因此,摩西名符其实地成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但不是唯一的法官。(从某一个意义而论,他同时身兼「总统」、众议院发言人和最高法院大法官!)叶忒罗对摩西所提出的这一个永恒建议乃是针对任何一位最忙碌的执行者,不管他从事哪一个行业而出发的。安斯壮(Ted Engstom)和麦肯锡(Alec MacKenzie)在他们合写的《管理你的时间》(Managing Your Time)一书中写道:

??圣经好几处被人引用来做为管理之原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叶忒罗对摩西的国事建言,时间大约是基督诞生前一千五百年(出十八 13-27)

??圣经讲「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弗五 16)。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国家里一直播放着一段祷告的音乐钟响。今天美国各地大学也都还在播放。钟声响着这段祷告(其明曰「西敏寺之钟响」Westminster Chimes)

??主阿!在这一刻钟里,求神成为我们的引领,

??藉神的能力,没有人会失足!

??参观个个大学,你必然每一个小时都可以听到这一段优美的钟声;请你静默地想着,这是一段基督徒的祷告!

 

显赫一时的文化

?? 圣经影响了我们许多的日常生活领域。就某个意义而言,今天的基督徒好象是考古学家一般,忙着挖掘曾经显赫一时的文明。我们的文明正遭受到现代野蛮人的破 坏,他们推翻了我们的教育系统,接管了我们的文化机构。尽管一开始的时候,圣经曾经帮助建立起美国这个国家,以及她的文化和机制,但今天许多人好象置身在 一个陌生的土地上。然而,好的东西还剩下不少,美国人现在正需要一个国家更新的契机:而其中所要的文化是一个回到圣经的文化!

 

 

 

第十二章:圣经的可信度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提摩太后书三章 16

?? 一首我们熟悉的儿童诗歌写着:「耶稣爱我我知道,因为圣经告诉我。」然而自从两个世纪以前,人们对圣经开始起了疑问式的批判之后,我们的诗歌可能走调了: 「耶稣爱我?我不知道。我希望有人告诉我。」其实,神已经用了各式各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了!本章我们将研究一些有关圣经神圣起源的事物。

 

我们能信靠圣经吗?

??今日的世界里,我们还能相信谁呢?股票经纪人并不一定都把市场看得准,医生也会出差错。精神分析师不一定能找到毛病的症结,算命者的话几乎不可相信(人是不应该去看相的)。所以,有谁的话是正确的、是好的?每一句话不都包括冒险和值得信赖的元素吗?

??圣经又如何?我们能相信它吗?今天在我们的文化里,也有许多「专家」都说圣经不能信赖。他们写书,举办研讨会,上节目;他们的作品往往上了主要杂志的封面故事。这些「圣经」专家诋毁圣经的方式不一而足。英国国教主教司朋(John Shelby Spong)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甚且写了《从基要派手中抢救圣经》(Rescuing the Bible from Fundamentalism)。就按照字面解释而言,司朋说圣经本身出现矛盾。他否认童女生子,否认耶稣从死里复活。按照他的观点,这些陈腐的信念延缓了教会的成长。是以,圣经出现了危机,司朋扮演救火队,要来抢救圣经。他说:

?? 我不能相信,任何读过圣经的人会笨到把圣经里的每一句话皆信以为真,会把圣经当作神圣的启示,是神没有错误的话语。然而人们却一再作成如是的宣告和看法, 并且准备持续如此下去。难道这些人没有翻开圣经读一读吗?他们果真无可救药了吗?有没有不同的圣经?自我需求和天真的混合物把他们弄瞎了吗?

??圣经我读过了许多回!我读过圣经的原文,并且从希伯来文和希腊原文中翻译部份圣经。事实上,我相信任何一个认真研读过圣经的人,必会发现它是一本惊人的杰作--并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让那位牧师所嘲弄。圣经包含了许多内在和外在的证据,可以做为圣经是神话语的明证。对于司朋这等人我不能苟同--圣经并不需要人来抢救。不但如此,圣经甚且还经得起现代怀疑主义的考验。这位主教无独有偶,许多神学院的教授也不相信圣经是神的话,并把他们的不信传授给新一代。

??另外一个试图反击圣经可信度的例子是「耶稣讲座」(Jesus Seminar)。这一群「圣经学者」(包括一名好莱坞的制片商,「机械战警」Robcop 的制作人)齐聚一堂用怀疑的眼光检视耶稣所说的每一句话。他们坚称向来公认是耶稣所讲的话只有百分之十八才真的是他所说的。这个结论根本不是根据经文,或历史判断,而是依照他们反对超自然的偏见。主祷文在他们的检视之下,耶稣只说了「我们的父」。他们写了一本名叫《五福音》(Five Gospels)的书,因为他们把「多马福音」(Gospel of Thomas)加了进来。历代以来的教会并没有把这本书放在圣经里,也就是并没有把这书和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等福音一视同仁。

??你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群「圣经学者」?有一个神学院教授罗宾逊博士(Dr. William Childs Robinson)说,你选择你的学者(You choose your scholars);有些学者 什么都说!你所选择去相信的学者会决定你的结论。这个原则值得大书特书,请容我再强调:你选择你的学者;有些学者什么都说!你所相信的学者会决定你的结 论。有些自由派的学者否认一些,或者许信仰的教义;然而,持手保守信念的学者也不少。举例而言,相信四福音里耶稣确实说了那些话的学者比「耶稣讲座」七十 四位人士还要多出很多。但是这么多的保守派学者却一个也上不了杂志的封面故事;媒体的确有反基督教的偏颇倾向。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一本书《阴间的权势不 能胜过》(The Gates of Hell Shall Not Prevail)中已经讨论过了。除了这两个信与不信的阵营有数字上的差异之外,我相信一个真诚、胸襟开放的读者,在赞了下面我将陈述的证据之后会替自己做成这个结论:圣经确实是神的话语。

 

圣经是神的话语吗?

??我们知道圣经是神的话语,因为神自己这么说。一开始他命令摩西写下十诫,并且命令所有的先知记下他的话语。旧约里「主说」或者「神说了这些话」出现过两千多次。整卷出埃及记四十章里,「神说了这些」总共出现了一百六十次。在他的告别演说中,摩西向以色列百姓说:

??我今日所警教你们的,你们都要放在心上,要吩咐你们的子孙谨守遵行这律法上的话。因为这不是虚空与你们无关的事,乃是你们的生命,在你们过约但河要得为业的地上,必因这事日子得以长久(申卅二 46-47)

??箴言书卅章 5 节告诉我们:「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做他们的盾牌。」

 

耶稣和圣经

??耶稣相信圣经都是神的话语。当魔鬼前来引诱他,叫他放弃他的任务,转而寻求个人权势和荣耀的时候,耶稣引述了圣经的话(太四 1-10)。其中有一节圣经把他对圣经的信靠一语道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4 )。等到耶稣死里复活时,他证实了摩西是第一本律法书的作者,以及先知都是神话语的出口。「于是从摩西和聚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廿四 27)。在约翰福音十章五节里,耶稣宣布「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路加福音十六章 17 节说:「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

??耶稣相信旧约中的每一个字,甚至包括一切神迹。在路加福音十七章 29 节里,他谈到所多玛和蛾摩拉两个城市的超自然审判,以及罗得妻子变成盐柱的事情。在约翰福音六章 32 节里,他说到以色列人在旷野吃了四十年天上吗哪的神迹。在约翰福音三章 14 节里。他引述那些被蛇咬的人如何在仰望摩西的铜蛇之后,得到医治。在马太福音十二章 39-40 节里叫也把他的死比做大鱼吞下约拿达三天之久,

??神学家兼作家斯托得(John Scott)说明,耶稣对圣经的观点是圣经辩护的基本原则和极限。他写道:

??接受圣经具有神圣启示和权威的压倒性理由乃是由于耶稣的忠诚......若是耶稣为旧约具结背书,并盖上他自己同意的印信,他也就同时看到了平行于旧约的新约正在成书。的确,他不但预先看见了新约,事实上他也正有此意,并有意为新约提供他所捡选和所授权的门徒。

??斯托得的辩论并不是循环式的。而是直线型的;自始至终,他并无预设立场,也没有任何假设。当他读到这一个第一世纪记载耶稣见证的历史文件时,他看到耶稣把旧约视为神的话语,以及耶稣清楚地预言了新约的写作,并为新约做好准备。

 

使徒和圣经

??使徒也宣称他们相信圣经。保罗把圣经描写成「神的圣言」(罗三 2),希伯来书四章 12 节说圣经是一个大有功效的武器:「神的倒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灵与魂、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在给提摩太的信里,保罗写下了在整本圣经中对神话语最清晰、广泛的定义:「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 16-17)

??初代教会对使徒的评价甚高,若不是使徒所写或间接参与完成的书,则不能列为圣经的一部份(使徒也包括保罗);例如马可,一般咸信他受到彼得的影响甚大。北非基督徒特土良(Tertullian)在公元 200 年时写道:「我们基督徒不容许单凭我们的权威引进任何思想和事物,或者选择别人凭他自己的权威所引进的思想和事物。我们的权威是主的使徒,但他们也不能凭自己的权威引进任何思想和事物。」

 

圣经中实现的预言

??申命记十八章 22 节告诉我们如何测验一个先知是否从神而来:「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

??圣经独特之处在于,光是旧约就包含两千条兑现了的预言。你若想再去找比圣经更可靠的事物,那简直是枉费心力。若你检视一下世界其它宗教的话,你将会发现有廿六本书也号称是受到神圣启示的;然而没有一本能做以上的宣称,而且这些书也没有任何明确的预言。

??在圣经两千条预言当中,有关于弥赛亚的共有三百卅三条。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人的生命曾被如此详细地预说过。

??梅尔道(Federich Meldau)指出只要简单的五个资料,我们就可以在世界上将近六十亿的人口里将一个人指认出来;但是对于基督,我们却有三百卅个资料。例如,假定你的名字叫史密斯(Lester B. Smith),然后有一封信上面有你的名字、和地址: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麦迪逊大街 4143 号。不论这封信是在世界上哪一个地方寄出的,它迟早会送到你的手里;因为它有那五个把一个人指认出来的基本资料:国家、州名、都市、街道,和你的名字。

??在这三百卅三个有关耶稣基督的预言当中,有的指出他来到世界上的日期(但九)、明确的地点:以法莲的伯利恒(弥五 2),以及他为处女所生(赛七 14)。再者,其中还有关于他事工的细节:他的特质、被卅个银价出卖、十字架刑罚、手脚被钉、埋在富人的冢穴之中、死里复活、升天、向外邦人报佳音等等。

??史特罗贝尔(Lee Strobel)以前是一个怀疑论者。他现在喜欢说旧约好象是一副指纹:「它说当你找到一个人符合这个指纹时,那个人就是弥赛亚。那是神的儿子;整个历史里只有耶稣基督拥有那个指纹。」史特罗贝尔拥有哈佛法律学位,曾经是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得过法律事务奖项的记者,直到他面对有关基督宣告的挑战。于是他决定运用他一切的新闻技巧来证明基督教的误谬。然而就在他埋头研究的时候,这一位怀疑论者却变成了一位基督徒。

??当他研究那些耶稣兑现的预言时,他发现它们一点也不容易推翻。他写道:「我越研究,就越发现很难加以否认。」当他发现要使一个人符合这些预言的奥妙之处时,他对耶稣就是弥赛亚的科学证据瞠目结舌。数学家史唐纳(Peter Stoner)的研究报告让史特罗贝尔无言以对。他证明一个人即使要符合旧约八个预言的机率是 10 17 次方分之一。史特罗贝尔开始在那些庞大神秘所隐含的暗示底下挣扎:

??为了理解那个庞大的数字,我开始做一些计算。我想象世界每一处干地都贴上一吋半见方的白磁砖。其中只有一片磁砖的反面是红色的。

??然后我幻想有个人,他可以终生自由自在地踏在七大洲任何一个角落,但一生之中,他只许弯一次腰捡一片磁砖。那么他会捡到那一片反面是红色磁砖的机率有多大?这个机率就如历史上有一个人应验了旧约中的八个预言预言的吊诡。

??如果这个比喻还不够让史特罗贝尔惊悚的话,史唐纳也证明了任何应验四十八个预言的机率是 10 157 次方分之一!史特罗贝尔理解到这个背后的意义;那就好象「在 10 157 次方个白原子堆里检一个红色的原子」。史特罗贝尔立刻做了一个明智、诚恳的事情--他相信耶稣就是那个弥赛亚。今天他是那个位在芝加哥市郊著名的「柳溪社区教会」(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牧师。

??拿撒勒人耶稣应验了弥赛亚预言这件事,显示了圣经乃是出自神圣启示的一个重要证据。其它一千七百个预言大部份和以色列附近的城市和国家有关。它们的未来已经载明于圣经。圣经本身的重要性也在那些预言的行列裎。

 

圣经的不朽性

??圣经的不朽性是另一个圣经神圣性的明证。两千六百年以来,世界上所有的力量无不联手想把圣经毁于一旦,但圣经还是屹立不摇。

?? 有个人说圣经的不朽性好象那个爱尔兰人所盖的围墙。有一个爱尔兰人在他的农庄四周砌了一道高四尺厚五尺的围墙。有人问他,你的围墙为什么那么厚?他回答 说:「如果有人把它推倒了,它的高度就会比原来的更高。」当然这个故事并不是在说明这个爱尔兰人写了圣经,但它显示了神有一双了不起的手。

??犹大王玛拿西生在公元前 697 年。他是一个暴虐无道的异教徒。摩西的律法指出他的罪行--一切神人共愤的事情,包括把自己的孩子烧了献给外邦神明。于是他决定销毁所有摩西的律法书;只有藏在圣殿墙壁上的那一份被保存了下来。

??在他死后廿年后,他的孙子约西亚登基。他发现到这一份硕果仅存,几乎为人所遗忘的摩西律法书。他宣布所有以色列民应当聚集在一-处,聆听神的律法。结果是以色列举国得着复兴。

??从玛拉基到马太之间 ,亚述国暴君伊皮法尼斯(Antiochus Epiphanes)征服了以色列。他在圣殿上烧奠了一只猪,并把那些拥有圣经的人予以格杀。当伊皮法尼斯尸骨末寒时,人们却兴起了对圣经的狂热,并且争相传抄。每年一度的修殿节(Hanukkah)节就是庆祝马加比(Maccabees)反抗亚述帝国的成功事迹。

??公元 303 年逼迫教会最剧的皇帝之一,戴克理先(Diocletian)在得知基督徒对抗非基督教的勇气是来自圣经之后,曾下令将基督徒的财产充公,并焚烧圣经。孰知十年之后,在戴克理先尚未瞑目之前君士坦丁大帝在罗马登基。他承认基督是他的救主,并且下令大量抄录圣经,鼓励每一个罗马帝国的百姓阅读圣经。

??到了中古世纪,有时候就连神职人员也会把圣经列在禁书之列。上鲁斯大会议决结果,禁止信徒阅读圣经。丁道尔(John Tyndale)想将圣经翻译成比较通俗的语体,却遭到火焚致死。胡司(John Huss)宣称圣经乃是最高的权威,也被活活地烧死。那位把圣经翻成英文的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则逃过一劫,因为他死得太早了!但是他的尸骨仍旧被挖起来,付诸一炬,最后骨灰还被丢弃在河川里。

??英国女王「血腥玛丽」(Bloody Mary)下令将拥有圣经的人一律烧死。五年之后,她寿终正寝!伊莉莎白一世登基继位。她掌权在位期间要求印行圣经的数量不下 130 种版本。

 

考古学印证启示

??考古学对圣经的印证是这个时代的奇迹之一。过去 150 年之间,考古学家在近东地区挖掘了数千里之地。好几次他们的动机乃是出于对圣经的敌意,试图想推翻圣经的真实性。然而每一次挖掘的结果总是跌破他们的眼镜,因为他们的圆锹再度印证了圣经。

?? 举一个例子:列王的名单。旧约除了罗列了以色列、犹大国的王之外,还列出了四十七位埃及、巴比伦、亚述和希腊的国王。其它的历史文献从来没有提到这些国王 中的任何一个。但是当他们开始挖掘的时候,这四十七个国王的名字一个一个出土了,而且出土的区域就是在圣经所记载他们为王之地。

??几十年前有一本畅销了一千多万本的书,其旨在阐扬圣经的真实性。这本书的书名叫《历史书圣经》(The Bible as History),作者是德国人凯勒(Werner Keller)。这位作者花了庞大的精力,埋首钻研有关圣经的各式各样考古资料。他筛检截至目前为止所有的考古信息,他的结论始终如一;圣经无误。凯勒写道:

??检视现今这些正确无误而且经过严格验证过的大量左证,我一面想到十八世纪以降,人们不遗余力想诋毁圣经的企图。这时彷佛有一个铁锤把一行字不断地敲进我的脑袋里:「毕竟,圣经是正确无误的。」

??我们总会听到有些考古学新发现抵触圣经的消息。但是假以时日,圣经自会败部复活。著名的考古学者葛律格(Nelson Glueck)曾说,就某一个范畴而言,没有任何一个考古学的发现是和圣经相抵触的。我们越了解圣经所描写的人、时间,我们就越看得清楚圣经的正确性。现在,我不是说考古学证实了圣经--那不是考古学所能办到的--我只说考古学巩固了圣经的真实性。

 

圣经更改过吗?

??圣经,尤其是新约,简直是一切古书中最声誉卓佳的书。这些古书第一版总是写在草纸上,然后人们看着墨汁等着被时间冲刷殆尽。然而,人们总是从原始的草纸堆里誊写出另外一批手抄本。当我们把手抄本和那些原始文件作比较的时候,新约鹤立鸡群于一切古书之上。扎加利(Ravi Zacharias)说道:「如果你比较当时其它文学作品--像凯撒、荷马的作品--没有一件可以和最接近原始的手抄本相近。」事实上,新约的抄本数量也是其中之冠。例如,《凯撒高卢战记》(Caesar's Gallic Wars)当今存有十本抄本,相拉图《四联剧》(Tetralogies)七本,荷马的《伊里亚德》(Iliad)643 本;然而新约古希腊文本却有 5,366 本。另外,就成书年代和手抄本年代的时差而言,新约的时差最短。例如,《凯撒高卢战记》成书的年代可以回溯至公元前 60 年,而现存的手抄本是公元 900 年的产物,其间相隔了大约 1000 年。柏拉图《四联剧》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400 年,而现存手抄本成于公元 900 年,其间相差了大约 1,300 年。荷马的《伊里亚德》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900 年,而最古老的手抄本是公元前 400 年的事情,其间相距 500 年之久。相反地,新约成书于第一世纪,最晚不会晚于公元 100 年,而包含大部份新约的最古老抄本出现在公元 200 年,有些片段抄本甚至成书于公元 125 年左右;其间的间隔只有短短的廿五年!伟大学者肯尼恩爵士(Sir Frcderic Kenyon)在他的《圣经和考古学》(The Bible and Archaeology)一书中,把这个时差的重要性做了如下的结语:

??原书成书年代和手抄本年代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如此的微小,几可略去。「我们所读到的圣经是否就是原始风貌」的质疑可以完全去除。因此,新约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已然确立。

??一如考古学,日期的可靠性并不是圣经神圣性的左证,它只是确定了圣经的真实性!有关旧约可靠性的证据也不少,我们会再细说。

??有史以来,圣经的发行量始终高居第一。既然圣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译、再翻译,那么翻译出来的圣经还是原来的圣经吗?它还与原来的版本相称吗?1947 年「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被发现之后,这个答案得到了最后的肯定。古卷的发现是一项令人兴奋的事。

??1947 年冬天,在靠近死海附近的一个小城镇昆兰(Qunran),有几个贝多因(Bedouin)牧羊人在那 里牧羊。其中有一个牧羊人向着悬崖的山洞里丢掷石头。石头掉进了山洞,他听到了一个泥塑的陶罐破裂的声音。另外一个牧羊人屈身爬进山洞,发现了十个巨大的 陶罐在洞里一字排开。在两个陶罐里,他发现有三卷抄本,并决定把古卷卖给伯特利的古董商。之后,他们开始寻找其它的山洞,又找到了五卷古籍,并悉数卖给另 一个古董商。这些古卷包含了以赛亚书全书,和哈巴谷书注释本;另外两卷是古代宗教门徒手册书籍。

??1947 年复活节前一周,伯利恒城里的「叙利亚圣马可修道院」(St. Mark's Syrian Orthodox Monastery)买下了这些古卷。一年之后,一位神父在整理修道院里的誊本藏书时,看到了这些古卷。他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书,于是向外界求援。就这样,「死海古卷」被发现了。

??很快地考古学家来到了这个地区。探勘了好几百个山洞之后,他们发现有十一个洞穴藏有书卷。最引人入胜的,是有个山洞藏着四百种古卷中四万份的断简残篇,某中有一百种古卷是有关圣经的。旧约除了以斯帖书之外,全部都包含在其中了!

??学者相信这些古卷的年代介于公元前 200 年到公元后 200 年之间。这使得此批古卷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当专家把他们手上现有最古老的旧约(大约是公元第八世纪的产物)和「死海古卷」做一番对照的时候,他们几乎一模一样;这意味着神的话语被人们忠实地保留着,并且代代相传迄今。

??「死海古卷」的内涵尚未完全解开,但他们的确显示出旧约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正确性。普莱斯博士(Dr. Randll Price)指出:

??「死海古卷」出土之前,最早的旧约经文只能推到中古世纪。旧约最早的完整希伯来文版本叫「班亚舍抄本」(Ben Asher Codex),年代大约是公元 1008 年。这个年代距离旧约最后一本书的年代(大约公元前 325 )也有一千年之久......这使我们陷入了一个有关旧约版本(马拉所,Masoretic )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幽灵问题。但等到第一份包含整卷以赛亚书的「死海古卷」(后来的碎片当中又发现了 21 本之多)发现之后,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比对了「以赛亚古卷」(Isaiah Scroll)和马拉所版以赛亚书之后,除了少数文字拼法差别,不伤文意的差别之外,这两者简直没有两样。

??历世历代以来,神保守了祂的话语,不失其真。

 

有关启示的证明

?? 有关神圣启示的最终极之证明是来自人心。当圣灵住在人心里的时候,人们自然明白圣经确实是永生真神的话语。我不知道有哪一位无神论者曾经宣告过,他的无神 论改变了他的人生,使他的生活有所进步。但我知道无数的基督徒宣告他们的生命因为圣经而有了大大的改进。一位犹太裔广播脱口秀主持人普拉格(Dennis Praeger)曾经对圣经改变人心的事实,做了一个绝妙的说明。在一次与一位怀疑论者辩论的时候,他这样形容这个过程(引述扎加利之语)

??如果晚上你困在街上,清晨两点钟你的车子在洛杉矶一条寂寞的街道上拋锚......看了一下漆黑的夜晚,你下了车。突然你看到十个彪形大汉从一个房子走出,慢慢向你走来。如果你知道他们刚从查经班走出来,你会松一口气,让一股温暖流到心头,还是不会?

?? 很妙的例子;人生亦复如是!许多年前,一位放荡惯的人变成了一名基督徒。从前他对有关主的事物一点也提不起兴致。他有一位基督徒朋友,那人从未向他开口谈 福音,因为那个朋友认为他太世俗化了,不认为他会变成一名基督徒。我即是那名被拒绝于神恩典之外的人。但是当我听到神的话语充满恩典的时候,我邀请祂住在 我的心里;祂改变了我的生命,把我自里到外彻底的转变。从一个原本对圣经没有兴趣的人,突然饥渴慕义起来。历史上像我拥有这样经历的人比比皆是--从不同背景和种种罪恶当中被拯救过来。

 

因为圣经告诉我

??神的话语是百分之百可靠、不变和出自神圣的启示;我们可以在任何光景之下信靠它。如果我们遵照圣经,我们必不至于失望、被骗和被毁灭。甚且,我们可以很有信心地说:

??耶稣爱我,我知道;

??因有圣经告诉我。

??我用圣经对圣经自己的评语作为本章的结语。这些话是从彼得后书节录出来的。他写的是有关预言,但可以应用到整本圣经: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得后书一章 20-21 )

 

 

 

第十三章:圣经的中心信息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约翰福音三章 16

??圣经写作的年间是从公元前 1500 年到公元后 90 年之间。尽管这些作者的文化背景、写作年代不尽相同,但一条黄金的主轴仍贯穿其中。创世记到启示录一贯的主题见证了圣经中有一个神圣的启示。

??圣经的主题是创造、堕落和救赎。父神创造了一个没有罪恶的世界,起初有两个人活在这个世界里,享受自由和喜乐。堕落带来了罪恶,死随之而来。但神对这个罪恶叛逆的世界伸出援手,借着他儿子的牺牲,使一些人得以救赎,成为祂的儿女。

 

一言以蔽之

??借着先进的科技,人类可以把整本圣经放在一个微缩影片上。然而圣经本身也有一个「微缩」的形式,那就是约翰福音三章 16 节;也可以说是圣经中最著名的一节经句:「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一节亦即圣经的主题

 

耶稣基督--圣经主角

??这个主题有一位主角--耶稣基督。整本圣经是神的话语,而耶稣就是神的人性化人物。使徒约翰是这样解释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一 114)

??耶稣不仅是圣经的主角,也是历史的主角。司布真曾说:

??在世界历史上,基督的来临是中心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从他开始的。历史上所有的事件都朝着他聚集。神一切伟大的计画都以他为终极目标。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最具有爆炸力的事实乃是他的降生。

?? 研读圣经的目的乃是要寻找启示在书页中的主耶稣基督。鲁益师写道:「基督本身即是神的话语,圣经则是神藉由人所记述的话语。用正确的灵研读圣经,加上一个 良好教师的指导,就会带我们进入主耶稣基督的里面。」当耶稣碰上当时的宗教领袖时,他们根本认不出耶稣就是弥赛亚;他们的眼睛一下子全瞎了!祂指责他们 说:「你们考察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五 39)我们之所以能承受永生,乃是我们透过从圣经中找到的耶稣。

 

圣经鸟瞰

??圣经以万物之创造为起源,举凡物质、能量、动物和人类等等。神把亚当和夏娃安顿在一个完美的花园里面。他们有一切他们需要的资源,甚至比他们所需用的还要更多。他们没有罪,他们与神,以及万物过着和谐的生活。

?? 花园里有一棵分别善恶的树。亚当和夏娃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其它的果子,唯独这棵分别善恶的果子,神告诉他们不可以吃。结果撒但引诱了夏娃,并透过夏娃的游 说,亚当也被诱骗了,以为神瞒着他们一些好处;他们相信了恶魔。光明变做黑暗,快乐转成忧郁。这两位世界上的国王和王后变成农夫和老百姓。跟着罪而来的是 罪恶感、疾病、恐惧和羞耻。更惨的是,罪引来了灵性上和肉体上的死亡。

??罪和死亡是不顺服的结局。因此,神用咒诅以为处罚,这些我们在第七章已经讨论过了!

??亚当身为世上第一个人,他代表整个人类。当他犯罪的时候,人类便离开了神--等于是离开了各种祝福的源头--并且被逐出花园。一位强壮的天使,手拿着火剑看管着生命树,而人类却在恶劣的土地上流浪着。为什么世上会有台风、龙卷风和地震呢?为什么世上有苦难呢?归根就底,乃是因为人类违背了神!《神的美善》(The Goodness of God)的作者威翰(John Wenham)写道:

?? 圣经始于一座天堂花园,并以天堂花园重现做为结束。创世记第三章里,违抗的结果不仅是痛苦,更是羞耻、恐慌、操劳和死亡。启示录第廿一章里有一个应许,神 将会在新耶路撒冷城与祂的子民同在,并且「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的痛苦大约都是从罪 而来,在一个没有罪的世界里,恐怕就不会有疾病、年老和一切人类所经历到的差错。

 

一个传福音的典范

??纵使神以咒诅做为对亚当和夏娃的惩罚,整个事件还是存在着一丝生机。神对蛇(撒但)说:「他(女人的后裔,将来的弥赛亚)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三 15)。这句话乃是一个传福音的典范,是弥赛亚的第一个应许,有一天他会摧毁恶魔的工作。(当耶稣死的时候,他的脚跟果真被恶魔所伤,然而祂也同时伤了撒但的头。)律法书和先知们在许多地方重复着弥赛亚的应许。这里节录了一位心不甘情不愿的先知巴兰的预言,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1200 年:

??我看他却不在现时,

??我望他却不在近日。

??有星要出于雅各,

??有杖要兴于以色列。(民廿四 17)

??这事大约七百年后,撒迦利亚对耶稣的预言是这样的

??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欢喜!

??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

??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

??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的骑着驴,就是驴的驹子。(撒九 9)

??耶稣(名字的意思是「救主」)就是那位应讦的基督(弥赛亚)。 耶稣带走了咒诅在肉体和灵性所产生的影响。圣经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基督为我们作成了咒诅的样式;我们一切的罪和罪恶感都归到他的头上。如同人类第一对父 母被拒于花园之外,他也被拒于世界之外。在天和地之间,他孤伶伶地被钉在十字架上。如同亚当夏娃领着所有人类远离神,耶稣亦然,他哭喊着:「我的神!我的 神!为什么离弃我?」(诗廿二 1;太廿七 46)。神的震怒--对我们罪的咒诅--落在基督的身上,使他承受一切人类所承受的忿怒、痛苦、受创和悲伤。

?? 「穿上公义袍」是圣经另外一个主题。亚当夏娃犯罪以后。因为羞耻的关系,他们用叶子做衣服来遮蔽在自己的赤裸,但是神却用兽皮为他们制作了衣裳;这是第一 张福音画面。一头野兽必须为亚当夏娃的罪而死,此乃摩西献祭的滥觞,也是耶稣死于十字架上的先河。亚当夏娃身上所穿的树叶衣服正表明了人类想与神和好的企 图;而神替他们准备的兽皮却代表了耶稣基督的公义--那是神借着他儿子之死所预备的。

??约伯说:「我以公义为衣,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伯廿九 14)。诗篇一三二篇 16 节这样写着:「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圣民大声欢呼。」以赛亚先知延续这个观点,在第六十一章 10 节里他说:「他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

??耶稣说过一个婚宴的比喻(太廿二 14)。国王()邀请他的百姓(犹太人)来参加他儿子的婚宴(羔羊的婚宴,启示录十九章)。头一次受邀的百姓并没有来,因此国王就叫臣仆逢人(外邦人)就请来欢宴,直到「酒席坐满为止」。神邀请我们参加羔羊的大婚宴,他并且为我们准备了赴宴所需的衣裳。如同亚当夏娃的衣裳不足遮蔽他们的赤裸,普天之下也没有其它的衣裳可以和天国婚宴的衣裳相称。我们有的尽不过是「污秽的衣服」(赛六十四 6)。当我们看到自己「污秽、不洁」的衣裳时,我们的心必然忧伤痛悔。向耶稣悔改而来相信他。此时神便将基督洁白的公义之袍为我们披上。在基督里,所有污秽的罪会被洗净,他会赦免一切的罪,恢复一切的关系。

 

洁白的公义之袍

??有两件事你们必须在神面前交帐。其一,你必须有一个对神之命令完整的服从记录。其二,你必须要有一个干干净净,没有罪的记录。除非你没有罪,然后又有凡事服从的记录,我用神的话语向你保证,你不能进入黄金之城。

??我要告诉你,我有这两样。我有一件完全洁白的袍子,和完全的顺服。但我得赶紧地补充一句,我并没有将它们活出来,甚且,这两样并不是我挣来的;那是耶稣活出来、挣来的,是祂在十字架上付出宝血的代价而赢来的。保罗这样说:

??「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罗三 21-24)

??在启示录里,我们遇见了身着白袍的万邦万民,站立在神宝座的面前。他们和神的关系恢复了,现在在天堂里,心意、意志和身体都已经完美无瑕!他们如何到达神的天堂乐园呢?他们「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自净了。」(启七 14)

??影视节目「B.C.」和「Id 魔术」(The Wizard of Id)创始者、卡通片画家约翰哈特(John Hart)现在是一名基督徒。感谢主,我的电视节目是他相信基督的媒介。他画了一出漫画,里面有一首「受苦的王子」(The Suffering Prince)的诗。那苜诗把基督为我们的罪而牺牲,以及和公义白袍之间的关系阐述得十分贴切:

??想象你自己受缚在枯树上,

??被永远的罪咒诅,

??再想象一支长矛从空中飞来,

??它在寻找你的心,在你的失望中,了结你一生。

??突然,一个白色的骑士出现了,

??他在你和那支飞矛之间站着,

??并用「神的军装」守护着你,

??却让自己被长矛刺穿。

??他的心被射中,你的却还可以跳动,

??他的身体血流如注,沁湿了你的脚。

??想象你自己身着白色的衣裳,

??那是被这位已无气息的骑士之血所洗净的,

??不要凭吊这位被击倒的骑士,因为他并没有白白的损失!

??你已经被找回来了!

??有一句成语叫「为成功而穿」(dress for success)。多年前有一本畅销书,书名就是这句成语。嗯!「为成功而穿」的最好的例子是,将基督赐予人的洁白衣裳穿上。世俗的成功,如果不包括天上的话,是一个永远的失败。

 

为赦罪而流的无辜之血

??救赎的宝血是圣经的另外一个主题。摩西所制订的祭祀和基督「一次献上,永远救赎」之死是有许多雷同之处。

??远古时代开始,人们似乎明白,仅仅向神说「抱歉」是不够的。我们看到亚伯向神献祭,以后的亚伯拉罕亦然。神设立了每日祭祀的规范。亚伯拉罕说出了预告性的话:「我儿,神必自己预备做燔祭的羊羔。」(创廿二 8)神为亚伯拉罕和他的儿子预备了献祭的羊羔,也为自己预备了最后的献祭--借着耶稣,这个挂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救赎人类脱离罪和死。耶稣被称为神的羔羊(约一 36)

??旧约说得很干脆,没有流血,就没有赦免。利未记十七章 11 节宣称:「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新约承续这个观念说:「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九 22)

?? 当神给摩西石版上的律法时,他同时给了他特定的祭祀规范。当律法显明了罪的时候,牛或羊的血就要为罪而流出。旧约里所有的祭祀都是神羔羊真正祭祀的影子先 驱。逾越节记载在出埃及记第十二章。神的子民必须家家户户准备一只「没有残疾」的羊羔。他们受到指示要将羊羔的血涂在门旁和门楣之上。从门楣和门旁滴下来 的血会形成十字架的图样!于是神的天使就会放过这一家人。

??以色列百姓将羊羔就着苦菜和无酵饼吃着,象征罪的酵素也必须从家中除去。羊羔必须用火来烤,吃的时候不能折断骨头(出十二 9)。诗篇卅四篇 20 节说:「又保全他一身的骨头,连一根也不折断。」基督的身上应验了这个预言。那时兵丁因为耶稣已死,而忍住没有用枪刺穿他的腿(约十九 3336)

??借着每天所献上的公牛、山羊和绵羊,提醒人们千万不可轻忽罪。如同大祭司进入至圣所替全民赎罪,基督也上了天堂用祂自己的血为人类赎罪。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赎罪」(来十 4)。这些指示那真正要来赎罪的预表;只有耶稣是完美无瑕的神之羔羊,祂能除去世界上的罪。正如同神会放过那些门楣上涂着羔羊鲜血的家庭,神的审判也会跳过那些受羔羊宝血遮盖的人。

??耶稣是神的羔羊,他可以除去世人的罪。使徒彼得说:「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留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一 18-19)耶稣洒在十字架上的血,是普天之下唯一能赦罪的血。在启示录里,耶稣被称为是那只「从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十三 8)。在神创造世界以前,他就知道世人会犯罪,并预先准备了救主。这是一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有关耶稣和祂的爱;单单为了这个爱,使祂留在十字架上。祂大可随时从十字架上跳下来,把那些羞辱祂的人打入地狱。然而「爱」阻止了祂--而不是那些沾满血迹的铁钉。

 

信心和悔改

?? 信心不只是知识,信心的根基是基督,信心是信赖祂,只有祂才能完成救恩。许多人依赖善事善行以进入天堂。他们想知道要做多少善事,才能具备上天堂的资格; 当然他们也希望自己能符合资格。我以前也是持这种想法,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世界上只有一位救世主。那一天我明白我必须放弃拯救自己的念头,让耶稣来拯救我的 灵魂。我怎么做呢?我立即从罪恶之中回转,向祂承认我的罪,并祈求祂的赦免。尤其,我请求耶稣基督来到我的心里,洗净我,使我变成新人--一个祂原本期望我活出的样式。到今天我做此决定已经四十多年了,现在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再者,圣经说,我们可以确实知道我们有永生,我们可以得到救恩的确据。让我们听听圣经讲述有关这个重要的课题:

??这见证就是神赐给我们永生,这永生也是在他儿子里面。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五 11-13)

?? 我很高兴地说,我知道我有永生。我知道若我今日死去,我将永远与基督同在。我并不是一直都那么有把握的。在我大学毕业之后第二年,我听到福音,并且得知这 份确据。最近,我搭乘一架飞机到北边一个城市去讲道。当飞机刚刚离开跑道升空时,飞机上传来机长的广播告诉我们,因为起落架收不回来,并且他们也不清楚架 子是否锁在定位。他宣布说:「目前状况是落地撞机模式。」乘客开始啜泣、痛哭和流泪。很巧地,有一个基督徒女士坐在我的正前面,我试图大声向她说,我多么 高兴我有得救的确据。我提高我的音量,想替大家打打气。坐在我身边的一个人却不以为然地问我:「你怎么会这样说?」「嗯!」我说,「如果飞机掉下去,我就 会升到天上去。」

??如果你还没有将生命转向耶稣基督,打从心里面接受祂成为你的救主,我奉劝你现在就这样做。你可以向神做下面的祷告:

?? 主耶稣基督,我必须和神和好。我知道我有罪,在神的眼前我错了!我一直走在错误的路上,仅仅为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方式作善事,以便寻求一条正义之途。但 是现在这些借口都不再了,我把自己献在神的面前,并寻求神的怜悯。我请求神将神公义的白袍披在我的身上,使我站在神的宝座前洁白如雪。我这样祷告是奉靠神 的圣名,我感谢神,阿们!

??如果你诚挚地做了类似以上的祷告,你就已经在这最重要的人生旅程上跨出了一大步。如果你是才刚刚认识耶稣有赦罪的恩典,并信靠祂可以得到新生命的人,我替你准备了一本书,并且想免费寄给你。你只要来函索取《重新出发》(Beginning Again)一书即可。这本书会教你如何过一个基督徒的生活。它会介绍你了解一些让你灵命成长的基本要件。同时,这里有一些在基督里成长的关键;你不妨试试:

??* 阅读你的圣经。至少每天读一章。记住一节重要经句。取得阅读圣经的辅助材料。如果你想要一本现代英文的圣经版本,我建议你使用「新钦定本」(New King James Version)。我建议你从约翰福音开始读起,那是第四本福音书。罗马书第十章说:「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17 )。没以比阅读、研究和思想神的话语会更强化你的信仰。

??* 上教会。基督徒是基督身体的一部份,这个观念很要紧。神从来不要我们「独来独往」。世界上没有所谓「漫游」的基督徒。小心选择你要去敬拜神的地方。尤其注意教会是否相信神话语的无误性;此乃关键之所在。另外,也要找一间主动向非基督徒传福音的教会。

??* 告诉别人你愿为基督而活的决心。向家人、亲朋好友谈一谈。深入地参与你的教会。许多基督徒好象一池湖水,他们只是让水进来,却不流出去。他们在属灵的事务上,也是取、取、取,从来不曾和别人分享。当你和别人分享福音时,是在和人分享世界上最伟大的故事。与主同工传播祂的信息是信徒一个荣耀的权利。

 

万王之王

??圣经的焦点是耶稣基督。有人曾经比喻得十分贴切,他说,如果有一个伟大的人物进到一个房间的时候,我们都会起立上前迎接他。但如果耶稣基督进来了,我们都会跪下来迎接。祂是那一位我们每一个人将来都要交帐的对象;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第十四章:圣经的重要性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希伯来书四章 12

??如果你仓皇之间必须离开房子,并且知道你将永远不会再回来,而你只准带一样东西离去的话,你将会带什么?几乎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回答:圣经。为什么圣经对我们这么重要?

??因为圣经是神的话语。当圣经写好的时候,神说了好几个世纪的话,并且他今天仍然透过圣经说话。薛华(Francis Shaeffer)说过:「他在那儿,而且他不是安静地在那儿。」那些对两千五百年前以色列说话的经节,今天仍然对我说。例如,以赛亚书四十一章 10 节:「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世界上无数基督徒因为这些话而得到安慰。一如当时听这话的以色列人。瑞典神学家吉尔兹(Ba Giertz)说:

??当神在 对以色列人说话之后,廿五个世纪或甚至卅个世纪已经飞逝,但祂仍然想着未来的岁月。祂不只借着先知,也借着对有关以色列王和大祭司的话,在编织基督的图 像。在他有关以色列人的谈话中。祂编织了新的以色列和基督的教会。祂也对我们,以及以后的世代说话。因此,我们经常在他的话语里发规双重意义。有关神的选 民以色列的谈话,也适用在基督的身上。有时候那是有关基督教会,或者对教会所做的谈话......神的话语不只是永恒的真理,更是属灵的力量。

??圣经是活的,因为当每个人在读圣经的时候,圣灵便与我们同在。这也是为何经节往往在不同的时间里,对我们会有不同的意义。这不是因为话语变了,而是我们改变了,也是因为圣灵知道每一个人的需要。

??因为神与祂的话语同在,圣经是我们的灵粮。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约六 51)在诗篇一一九篇 50 节里,我们读到:「这话将我救活了!」神宣称:「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八 3)。世界也是出自神口里的话而被造的。

 

为何阅读圣经?

??基督徒 阅读神的话,是因为我们爱祂,并因为圣经把祂对我们的爱显明。神的话语是给我们写的爱之书简,我们得仔细阅读;忽略它,表示我们缺乏对耶稣的爱。我们不能 说,我们爱神却忽视他的话语。圣经是神的旨意,离开阅读和宣告祂的旨意,我们就不能承受祂的应许。当以色列人踏进应许之地的时候,神说他们所到之处全是他 们的;但是他们仍然需要走到那里,并且宣告那片土地的所有权。

??神的话语也是如此。圣经里有成千上百的应许。因此我们有必要阅读圣经,以得知这些应许。然而还是有不少的基督徒不常翻阅圣经;这是一个大问题。让我在此做一个模拟。

??想象你在越战期间,拜访你朋友的妻子。你的好友约翰到了越南,在丛林中和越共及蚊子作战--他或许伤得很严重,或许已经捐躯了!

??这时你问:「玛丽,约翰近况如何?你听到他的消息了吗?」

??她回答说:「啊!我恨高兴你提到约翰。你知道,我爱他胜过世上一切事物。他是我眼中的瞳仁,是我生命的喜悦。他充满我的内心,他是我的所有之一切。」

??「嗯!那他现在怎么样了?玛丽。」

??「我真的不知道。」

??「你没有接到他的信?」

??「嗯! 有的。事实上,咖啡杯旁边那一迭信都是他写来的,只是我没有时间去读罢了!你知道,今年真够我忙的,一下子妇女会,一下高尔夫球;当然,还有网球俱乐部, 家里也有忙不完的家务事。这几天我一直想抽空去读个信,却老是腾不出时间!也许有一天,我会好好地读它,因为我深爱着约翰。」

??这一幕戏很难想象吗?也许就在你的咖啡杯旁边,或者家里某一个角落里躺着那六十六封神爱的书信。你在言谈中,在诗歌里都说你相信祂,你爱祂;但是你曾花点工夫,阅读祂给你的信吗?

??离开神 话语的指引和力量,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不会成功的。你也许会说:「我已经成功了,不需要阅读神的话语。我已经拥有一幢巨宅,两部车子,一艘船,山区还有 我一栋小木屋。我的生命算是相当成功了!」如果这是你的回答,你八成还不知道成功是什么,因为你还没有真正读过神的话语。神赐给你生命,并且有一天他会用 很高的标准来考量你的生命之成功或失败:「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十二 15)

??在属世的观点之下,我们可能算是相当成功,但到头来我们的生命却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方向而彻底失败。耶稣曾经夸张地问:「人就是赚得了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可八 36)

??神的话包括成功的秘诀--包括今生和永生。圣经中的真理乃是成功人生的泉源。当你找到一位成功的人时,同时你也找到一个在实践真理的人。兹举郝德凯利医生(Dr. Howard Kelly)为例。他是本世纪初最伟大的医生,也是霍普斯金大学妇科教授。后来荣任著名的巴尔的摩郝德凯利医院院长兼外科与放射科医生。他写过廿本科学书籍,五百篇医学和科学论文。在《美国名人传》里,光是列举他的奖项就花去了卅行。

??他伟大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如果那些也算成功的话。其秘诀是:

??我六点起床,梳洗之后,我便阅詨圣经直到八点用餐时间。白天我抽空读一点圣经,夜间亦然。我养成一种习惯,就是晚饭过后,除了圣经我不再碰别的东西。

??他的意思是:早餐前他花了一个半钟头的时间读圣经,白天有不少间歇性的圣经阅读,等到晚饭过后,他只读圣经。这意味着他一天读圣经的时间大约是三到四个钟头。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医院的院长,廿本书的作者,一个忙碌的外科医师的写照--他仍然抽得出时间读圣经。

??他只是一名侥幸者,或者阅读圣经使他成为伟大的人物?美国国父华盛顿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跪在放着圣经的椅子前,让圣经读到六点。每晚就寝前,他同样地跪在那张椅子前,读圣经。

??为什么人称华盛顿为「世界的奇才」?是因为他有一颗政治的头脑?他优美的文采?还是因为他在军事上成就了了不起的大事?以上皆非;原因是他的人格。即便在独立战争的岁月里,世界的任何报纸上亦从来没有对他做过任何的人身攻讦--包括英国的报纸。

??请思考这些伟大成就者的成功秘诀!

??摩根(G. Campbell Morgan)写了许多圣经注释的巨著。有人说,他准是受到了神的启示!他说,圣经不读上五十遍,他不曾写下任何一个字。

    亚瑟是一位我的朋友,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赚了千万元,但他的心愿只是向人传福音。这个心愿是他每天读圣经读出来的。他和他的妻子南西育有七个孩子。他们的家里有一个简单的规矩:「不读圣经没有早餐」(No Bible, no breakfast)。他们的孩子很小就学到一天之中最重要的功课是什么。

 

婚姻的成功

??圣经也提供婚姻成功之秘诀。许多人似乎并不知道使婚姻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个关键是:罪!也许是骄傲,不愿意原谅对方、不够谦卑、自私、贪婪、情欲,或者其它什么--这些都和罪有关。神的话语能洗净,除去我们的罪,使我们的个性柔和,并使人与人得以相处。

??我记起我们教会的一对夫妻。他们的婚姻常在危险边缘;他们几乎要离婚了!这时他们决定每天一起读一个钟头的圣经,并且祷告。这样实行不久之后,他们复合了;他们比以前更快乐,并且一起在教会里服事。常言道得好:一起祷告的家庭不会散(the family that prays together stays together.)

 

在天上得胜

??最重要的是,神的话保证我们在天上得胜。我们取悦神的 唯一方式是,找出他要我们在地上做的一切事情,并且照着去做。而他要我们做的事情全写在圣经上。林肯说,所有上好的礼物和神伟大的祝福都是借着圣经赐给人 类的。如果你想得到神应许给那些顶服之人的奖赏,你必须在他的话语里找出来。圣经告诉我们,天堂是免费的;天堂不是靠我们顺服和阅读圣经所挣来的。那是一 项免费的礼品,基督已经为那些悔改和相信祂的人付过了代价。天堂不是我们赚来的,或者我们应当得的;它纯粹是免付费的。

??然而圣经告诉我们奖赏有等级,且和我们的信心的顺服有关。

??吃了一顿大餐,然后剩下来的一个月里不用吃饭,这绝不可能;神的儿女没有属灵的食物亦然。每日阅读圣经和祷告是信徒的生命线。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约十五 5)。没有神的话语,我们就好象是被砍下来的枝子。

 

下定决心

??有一个人体重 240 磅,两手各提了一个箱子。他在车站里跑步上楼梯,为要赶上一班车。当他跑到顶端的时候,他几乎上气 不接下气,只好先找了一张椅子坐下来喘气。眼看着就快赶上那一班火车了,但这时他才发现还没有买票。面对这整个状况,他发觉是体重惹的祸,便下了一个决 心:「减肥!」他决心丢掉身上多余的负担。结果是:他减轻了六十磅,廿五年来他从来没有那么轻松过。他说,最困难的是下定决心--决定减肥。之后,据他说,一切势如破竹。

??在道德和属灵的层面而言,情况亦复如是。最要紧的是下定决心从寻一件事情。对阅读神的话语而言,这个例子再鲜明不过了。你决定每天有系统地深入阅读圣经吗?如果还没有,我希望你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研读基督之为人。上一章我们说过,祂是神一切启示的中心点。

 

我们如何阅读圣经?

??盖洛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每天读圣经的美国人占了 11%。假设这些人是由 40% 上教会的美国人所组成;这也就是说上教会的人当中,大约有 26 27% 的人每天读圣经。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教会是一间普通的教会,其中每天读圣经的会友大概只比 25% 多一点。其实,基督徒应该更常读圣经才是。

??当腓利贴近太监的座车时,发现那位太监正在读以赛亚书。腓利问他说:「你所念的,你明白么?」(徒八 30)。这位埃提阿伯人回说:「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31 )。今日我们有许多圣经辅助资料,供你参考--它们就像「随身携带」的腓利一样,让你在你的「座车」上每日研究,使你明白圣经的道理。

 

如何让你更快乐、更有益处地研读圣经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如何使用一些参考工具。其次,我们 必须讲求一些比较有趣和有益的研读圣经的方法。目前可资使用的工具甚多。每一位基督徒,尤其是在美国的基督徒都应该拥有这些有用的工具。第一,我建议你手 边准备一本《圣经汇编》。《圣经汇编》是一本圣经词汇的清单,你可以借着它找到某一个词语所在的经节,加以查考。有时你也可以用主题去寻找你所要的经节。

??圣经字典可以帮助你了解圣经的用语,像玛丽尔坦尼(Merril Tenny)所编的《桑德文圣经图解字典》(The Zonaervan Pictorial Bible Dictionary)。另外,《爱尔德曼圣经字典》(Eerdman'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和《范氏完整评注字典》(Vine's Complete Expository Dictionary)也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一个用功的圣经读者会找到一本适合他所使用的字典;一本好字典可以启发你有关圣经的知识。

??第三,解经书在深入了解圣经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你要我推荐一部解经书的话,我会建议你《马太和亨利合着本》(Matthew and Henry)。三百年来,这一本解经书一再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帮助了许多人更亲近神。英国伟大牧师司布真说,他本人从不间断地阅读这本解经书。十八世纪著名的布道家怀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说他把《马太和亨利合着本》全部六册读了四遍。

??这些研究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你更明了圣经。其它的工具书还有许多--例如,《哈雷圣经手册》(Halley's Bible Handbook)。这是一套单本手册,提供有用的背景资料;或者《圣经搜寻:圣经三年课程》(Search the Scripture: A Three-Year Bible Study Course)。总之,一本汇编、字典和解经书是最基本的工具。

??读圣经是向神表示顺服的心愿,同时我们也要顺服地读圣经: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各书一 22-25)

??亲爱的朋友,让我提醒你去读圣经。阅读圣经是相当智能的事情,相反地,弃之不顾的人就是愚昧无知。底下列了一些美国历任总统对阅读圣经的看法:

??* 第二任总统,也是建国始祖之一的约翰亚当斯说:「每年必读一遍圣经,我已行之多年。」第十八任总统尤里西斯葛兰(UIysses S. Grant)说:「持守圣经,一如你自由之锚;把圣经写在你的心版上,把圣经实践在你生活里。」

??* 第廿六任总统大罗斯福说:「如果一个人不熟悉圣经,他必须尽全力补偿其中所失去的好处。」

??* 第四十任总统里根说:「圣经包括人类一切问题之答案。我希望美国人可以阅读并研究圣经......我确信圣经所蕴藏的价值观对我们,以及我们的国家有很深的意义。圣经触及我们的心,条理我们的意念,并且更新我们的灵魂。」

??有人这样说圣经:

??那是通往天堂的神国高速公路。

??它赐予女人美丽,赋予男人力量。

??它提供自我牺牲的动机。

??孩童在它的影响之下具有完备的人格;

??年轻人因为它而更有活力。

??生命之中最普通的工作都因为它而有了荣耀!

??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年轻的牧师时,我发现牧养的事工占 去我研读圣经的时间。我开始下定决心,不能一天不读圣经。今天有没有读者也愿意这样下决心?就从今天开始!你将会很高兴你下了这个决定;你的生命及家庭都 会受到祝福。你未来的「成功」取决于你是否将圣经的真理「藏在」你的心里和意念中。我提醒你这样去行。

 

研读的技巧

??要用思考的方式阅读圣经。圣经常常说我们要对神的话语昼思夜想--醒时思考,睡时思考,走路也思考。

??我们应该注意神到底在圣经里说了些什么。这意味着我们要把祂的话存放在心里,把它们写在我们记忆的那块墙版上。

??我们也必须「奉耶稣之名」来读圣经。世界上所有基督徒都以「奉耶稣之名」做为阅读圣经之始。此举乃是凸显基督是整本圣经的中心,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把我们置于基督之下。「奉耶稣之圣名」读经,会使我们不至于一边读圣经,一边高高在上她给予圣经加以批判针砭。

??我们应该如何研究圣经?

    凯利医生说:

??对我们 这些贩夫走卒而言,我最大的秘诀其实就是历世历代以来大家所熟知的,但仍然必须一代一代地加以强化和更新。研究圣经的最好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带着祷告的 心认真地阅读圣经,去挖掘经句所散发出来的亮光,昼思夜想予以咀嚼,并且不停地阅读到一种地步,让圣经自己把智能解开,直到每一个字、词组、教训、思考模 式、神和祂的基督之表达完全融入一个人的生命里。

??这样的研究方式法并没有特殊的地方,相反地,它是简单易行的;但是效果其佳无比。

??是什么阻碍一个人认真研读圣经?首先,我相信是一种重复的感觉。令人爱不释手的书不多,你很少会将一本书读上三遍、四遍、十遍、廿遍--甚至五十遍、一百遍的。当人阅读圣经的时候,常常会有「老生常谈」的感觉,尤其读一段耳熟能详的故 事、比喻或者经文。这个问题出在,当阅读圣经时,这些人习惯什么都不做,只是在「挖表土」而已;他们只是在地壳表面上翻一翻而已,然后对外宣布。这里没有 宝藏。对于圣经丰富的宝藏,他们一概不知。这个问题不在于圣经,而在于读者身上。他们并没有挖得够深,以至于采不到神为他们预备的宝贝。他们花了一点力 气,所得到的收获也只有那么一丁点:少做的少得,多做的多得!我们前面引述过凯利医生的话,他说:「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圣经是一本很深奥的书籍,一个人应 该可以每一年从里面得到某些新的信息。」

??其次,有些人因为读圣经读得不知所云,干脆就把圣经束 诸高阁,很少去翻它。有时候,人只对他熟悉,并且能够理解的经文加以阅读,而跳过那些困难的部份。没错,圣经的确有些部份不容易了解,但是有时候彻底深入 地钻研,也会带来惊人之收获。你是不是常常纳闷,为什么神要写说「谁生了谁」的事情?我记得有三位犹太基督徒,当人问他们圣经哪一段话帮助他们信了基督 教。他们回答说:「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里的族谱」--也就是「谁生了谁」的一串名单。从这一串名单里,他们看到了弥赛亚的接续,经由亚伯拉罕和大卫而来。

??圣经丰富的地方等着我们挖掘,但我们必须付上耐心、时间和勤奋的代价。神应许我们:

??我要将暗中的宝物,和隐密的财宝赐给你,使你知道题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赛四十五 3)

??韦伯察普曼(J. Wilber Chapman)说:「掌管我生命的原则是:任何将基督的异象淡化的,或者使我对圣经胃口减低的,或者束缚我的祷告的,或者使基督教事工变得困难重重的,对我而言都是错的事情。身为基督徒,我必须奋力把它们推开。」

 

每日读经是我们最大的恩典。这是神用来成圣的工具。

??圣经上说,没有圣洁,人就不能见主(来十二 14)。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成圣?成圣不只是想要成为更好的基督徒之努力。事实上,成圣一点也不是人该努力的;成圣是神的工作。容我再说一次,成圣是神的工作。救恩是神的救恩,不管是过去的「称义」(justification),或者是现在的「成圣」(sanctification),一直到将来的「得着荣耀(glorification);这些都是属于神的。

??成圣的动力不是人,是圣灵。它是基督圣洁的灌注、充满;我们里面并没有圣洁可言。但这不意味我们在成圣过程里,一直都是被动的。在成为新造的人一事上,我们的确是被动的,但在成圣的过程当中,我们却是主动的,尽管这也是恩典。我们应该应用成圣的诸般方法--神的话语、祷告、圣餐、敬拜。圣灵使用这些方式使我们成圣。

??有些证据会显示我们是否在恩典之中成长。如果我们成长,我们就会结出圣灵的果子之一「恩慈」--变得更像这位满有恩慈,具备无私之爱,和关怀别人需要的主耶稣基督。

??另外一个证据是喜乐。恩典的意思里有一个是「带来快 乐、喜乐和欢喜的东西」;因此如果我们在恩典里成长,我们必然喜乐连连。相反地,如果我们不停地发牢骚、抱怨,如果我们悲伤、沮丧和意志消沉的话,这就表 示我们并没有在恩典之中成长,我们还是不成熟,像婴孩一样。一个婴孩的特点是,一旦得不到他所想要的,他就会有吵闹不休和抱怨的倾向。但圣经的教导是「喜 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四 4),和「常常喜乐」(帖前五 16)。只有在恩典之中成长,以及明白神动工的人才会充满喜乐。有人这样形容一个人:「每次我碰上他,就觉得他刚从一间洋溢着恩典、喜乐和惊奇的房间里走出来,好象他无法走出神恩典的奇遇之境,逃不出祂赐给他那说不尽的恩典之地。」他在神的良善里,他喜乐无穷--这是我们在恩典之中成长的一个记号。

??另外一个记号是沉稳。当一个年轻人在学习开车的时候, 他曾往马路上到处弯来扭去。等到他慢慢沉稳之后,他就会把车子稳在一条直线上前进。基督徒的生命亦复如此。许多新的基督徒开始的时候,也很不稳定,但久而 久之他们就不曾绕圈子打弯,他们的生命会稳定多了。沉稳是属灵成熟的一个记号。

??力量也是一个记号。有两个基督徒,他们成为基督徒已有 一段时日了。其中一个属灵「个子」很小,患有属灵「软骨症」,两臂脆弱。即使你把小如牙签的责任丢给他,他会立刻跌坐一地,嚎啕大哭,为这个突如其来的 「重责大任」怨天尤人;压力不是他能应付的。然而另外一个人,你似乎可以在他的肩头上放一堆木材,也不曾减缓他的活动,因为他已经长大成人了。当一棵小树 刚种下的时候,一个小孩子就能把它连根拔起。但是假以时日,等这棵小树长成巨大的橡树时,就是几个大人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扳不倒它的;属灵的成熟也是如此。 我们抵抗试探的能力以及服事的能力会增加。缺乏服事的能力,或者在服事的意愿上有些人不折不拉地显出一个婴孩的样子。

??神在加拉太书五章 22 节里,告诉我们圣灵会在我们生命之中结出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当我们沮丧,生命结不出果子的时候,让我们记得耶稣有一个果树的比喻(路十三 6-8)。耶稣自己是大园丁,他会施肥,会松土,好让果树隔年结果,以荣耀父神。他说:「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十五 45)

??当我们亲近主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读祂话语的时候,我们爱祂的心就会成长。如果你发现你对祂的爱渐渐冷淡,我建议你把四福音中任何一本再重新阅读(也许可以从路加福音开始),重新温习 耶稣的怜悯,以及祂为我们所受的可怖刑罚。除非你铁石心肠,才会对基督为我们所做的无动于衷。耶稣比兄弟姊妹还要亲;仰望祂,耶稣基督的爱会临到你,祂的 爱包含着攫取人心的力量,会赋予你的生命新的意义和目的,让你继续往前走。如同天上的日头照射,融化地上的冰块,直到雪溶成河,你也会被那条爱之河冲走, 并且和保罗一起说:「基督的爱激励了我」(林后五 14)。并且,祂的爱使我们贴近祂。

 

关键

??圣经是属灵成长的关键;忽略了它,我们将危险异常!有个贤人说得好:「圣经使我们远离罪;罪也会使我们远离圣经。」

??数个世纪里来,每一个美国小孩都从《新英格兰启蒙书》(New England Primer)里学习识字。这本充满着圣经原则的小书陪过多少孩童度过他们的童年!书中每一个字母都指向圣经。「亚当犯罪,世人皆罪!」(In Adam's fall, we sinned all),是教小孩子认识字母"A"的方式。「基督受死,罪亦死!」(Christ crucified, for sinned died),他们就是这样学习字母"C"。诸如此类!我在此以他们习得字母"B"的方式作为本章的结尾;它正好给本章下了一个很好的脚注--「修护生命,需要圣经」(Thy life to mend, the Bible attend)

 

 

第十五章:最后的省思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 ——诗篇一一九篇 105

??1898 年某一个夜晚,尼柯逊(John Nicholson)和西尔(Samuel Hill)在威斯康辛一家旅馆相遇。当他们发现对方也是基督徒的时候,彼此乐不可支。那天晚上他们分享了灵修的时光,然后畅谈了好一会儿。他们想,如果旅馆每一个房间里都放一本圣经,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那一夜,一个美梦诞生了!

??一年以后,尼柯逊和西尔在威斯康辛州的珍维耳市(Janeville)又碰面了,除此还加上了一位奈特先生(W. J. Knights)。为了要在全美各地的旅馆、汽车旅馆放置圣经,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团队。他们为团队的名字向神祷告,最后得了启示,而以士师记六十七章为之「基甸」(Gideon)为名。今天,不到一百年之后,基甸国际圣经协会往全球 269 个国家省份里分赠圣经,对象则超过了当年所锁定的旅馆和汽车旅馆。他们每八天就要送出一百万本的新约圣经(包括诗篇和箴言)。基甸会把圣经摆在医院。监狱和军队里;他们也把圣经送给学生和护士。今天只要你进了世界上任何一家旅馆,几乎部有基甸会的人先你一步进到你的房间,把圣经摆在里面供你阅读。

??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圣经发行量达到了最高点。自 1815 年到 1975 年,全世界出版了廿五亿本圣经。每年美国圣经公会送出了数以百万本的圣经。我们在第一章说过,没有一本书的发行量可与圣经相比。这件事使我想起诗篇十九篇(有关天地创造):「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地无声音可听。他的量带通遍天下,他的言语传到地极。神在期间为太阳安设帐幕。」(2-4 )

 

传扬圣经的挑战

??正如同过去所面临不同的方式,今天我们传扬圣经也部到许多难题。其中一个是文学素养的问题。

??文学素养的低落

??自从公 立学校教育系统拿掉圣经这几十年来,一般大众的文学素养已日渐低落。有些高中毕业生看不懂他的毕业证书,这似乎略嫌夸张,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更遑论要 读懂圣经了!这个可悲的事实替今天教会所面临的挑战下了一个脚注。文学素养之低落不只是美国所碰到的难题!挪威奥斯陆路德圣经学院(Lutheran Bible College)院长,也是洛桑世界布道会执行委员(Lausanne Executive Committee on World Evangelization)费哲施戴德博士(Hilde Fjestad)数年前曾经向世界就此事提出他的警告。她归纳出三点,值得吾人反省:

??1. 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普遍文字能力低落,包括一些工业化国家。许多人根本就不会打开书本阅读。当影音媒体(电视、电影、录像带)当道之后,许多年轻人不再阅读。

??2. 西方文化的集体记忆,也就是建筑在圣经之上的共同记忆已经在我们这一代荡然无存。

??3. 在知识分子当中,相对主义运动兴起,咸认文本(text)并不存在特别的信息和真理,而这些只存在个别阅众的身上。应用在圣经上,这条公设的要旨在说明,圣经在说什么端视你怎么想,你能在圣经中发现什么信息和真理完全取决于你。

??这股潮流使我们推展圣经不啻雪上加霜。它说明了,除了鼓励民众成为圣经阅众之外,创意的影音媒介对于传扬圣经是何等的重要。

 

??缺乏圣经

??福音圣经协会的理查大卫斯(Richard Worthing-Davies)指出另外一个教会所需面临的挑战。他估计,全世界新的基督徒当中,只有 25% 的人拥有自己的圣经。为了满足这个广大的需求,在 1992 年马尼拉所召开的洛桑会议中成立了一个联合事工。许多圣经有关的单位携手合作,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加速替刚信主的基督徒发行圣经。其中合作的单位有圣经公会(United Bible Society)、威克理夫圣经翻译(Wycliffe Bible Translation)、国际圣经协会(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和圣经联合会(Scripture Union)

??看到这些事工单位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同心协力服事,真是大快人心。当然,我们社会里也有许多人对这样的目标颇有微词,这是因为他们常常误用圣经,视圣经为一种负面力量,或者只取用其中一部份道理。

 

??扭曲圣经

??你听过有人说圣经具有负面的影响?你听说向大卫柯利施(David Koresh),或其它异端领导人?你可曾碰到一些用圣经来合理化他们不法的勾当?我们必须记得,即便是魔鬼也会引述圣经的话--如同牠试探我们的主一样(太四 6)

??圣经可能被解释、误解和扭曲来支持一切异端的思想。我听说过,有一个人打妻子的理由是要她顺服丈夫。他并振振有词地引圣经的话:「你们做妻子的,当顺服你们的丈夫」(弗五 22)。那个丈夫的行为是凶恶的,他本人清楚得很。但是他跳过同一章那节对丈夫更是大挑战的经文:「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25 )。你决找不出基督毒打祂教会的例子!任何一个用基督对教会之爱爱妻子的丈夫,其人格之佳美定会使他的妻子顺服他的。

??必定有 许多人假圣经之名,强行己意;也许他们并不一定觉得有错。美国南北战争之前,有些牧师引证圣经,而把奴隶制度加以合理化。然而相同地,奴隶制度之废除也是 由于一批人借着同一本圣经指出其中的误谬而成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也都宣称在圣经里找到根据;然而他们相信人类的演化论甚于相信圣经。别忘了达尔文 那本书的书名是这样的--「物种本源,藉由天择,或生活竞争中适者生存之道」。其实相反地,圣经打破任何种族歧视的借口;保罗在使徒行传十七章 26 节里说:「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那本优越感白人所阅读的圣经明确表明,在生理上他们和黑人,以及所有的人种是互相关连的。那些人只是在扭曲圣经的原意;他们错得离谱。

??扭曲圣经不是一件新事;这个词根本就是出自圣经!彼得说会有假教师拿着保罗的书信和其它圣经(那时保罗的书信已经被承认是圣经的一部份了),加以扭曲。他写道:「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能,写了信给你们。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后三 15-16)。扭曲圣经的事会一再发生,直到主再来的时候;但是它并不曾使圣经作废无效。我们知道恶魔也会引述圣经,他也经常假扮光明的天使来欺骗人(林后十一 14)。我们也知道圣经说:「人心比万物都要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十七 9)。因此,当解释神的话语时,我们应该保守自己的心,以便圣经来变化我们的心意。

 

重新宣告我们丰盛的传统

??基督徒绝不必为自己的身分而抱歉,让我们重新宣告我们丰盛的传统。是什么使得西方文明如此伟大?亨廷顿(Samuel Huntungton)最近写道:「西方的基督教--先期天主教,后面接着改革宗--是西方文明的唯一历史上最重要的特质。其实,在历史上第一个千禧年里,所谓的西方文明乃是不折不抑的西方基督教国家。」

??我们继承了一个伟大的文明,理应称谢圣经。然而,如同以扫为了一碗妅豆汤而出卖了他长子的名分,我们也似乎汲汲于拿我们丰盛的传统来和一杯浓汤交易。想想我们拒绝了圣经以后的社会发展。在 1970 年代里,从中古世纪以来即援用的法律限制取消了,一场梦魇随之而来;正如一位社会批评家说:「我们都被诉讼缠身,到了破产边缘。」在大学里,西方文明被女性研究、男女同性恋、多元文化和多元课程所取代。即便大名鼎鼎如莎翁之流也在各主要大学行情下滑的当中。

??同时我们的道德也在下滑。我们拒绝了神为性和家庭所设定的规范,而以「花花公子」(Playboy)的哲学入替。结果,我们的婚姻和家庭溃不成军,致使我们的下一代将付上惨痛的代价。我们面临了军中同性恋运动,他们想用暴力让同性恋合法,并通过低嗤同性恋为罪的法令。社会的基础--家庭,正在碰上浩劫,许多人开始严肃地重新把传统的家庭予以新的定义;人们已不知家庭为何物了!

??我们正在从事一场文化大战,而整个问题的焦点是,我们如何看待圣经:圣经是我们终极的权威,我们是否允许它来管理我们?抑或我们才是裁示对错的仲裁者,如同我们傲慢地对神的话语予以指责?

??虽然我们的问题看起来新鲜,其实它不过是个老问题。这里所谈到的每一个问题,圣经都已经触及过了。保罗在罗马书所阐明的一样可以用在今日的文化战争里。神如潮水倾泄的启示让人之放荡邪恶,以及人类生死攸关之事曝光: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谁知这第一世纪的文章却道尽了美国将要进入第廿一世纪的景况。它也是我们亟需悔改和回到基督里面的提醒。简而言之,该是我们回到圣经的时候了。

??每一个 文明都必须要有一套信仰体系,它像指南针一样引导人类走出罪恶的困境,而臻于一种礼仪之境。这种信仰会借着律法显明给每一个文明的成员,而且礼仪乃是借着 它而得以维持。除了神透过圣经可以胜任这个伟大的任务外,其它任何文献都有力不从心之感。圣经就是神允许我们建造其它的基础;她给我们自由意志和正义,而 这些正是自由的关键。

??在这个 国家里,我们有「言论自由」的福气。这个自由乃是清教徒的智能一点一滴所累积而成的;那时他们正在寻求躲避逼迫的避难所。他们立下了「言论自由」的规范, 乃是因为他们知道言论的重要性。然而这也带来一个可能是这个时代里最大的讽刺:赋予言论自由的圣经却遭到信奉言论自由的人士团体围剿。我在这里所说的团体 包括「美国公民权协会」(ACLU: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有些评论家讥为「反基督教自由联会」,以及「美国方式」(People for the American Way--或「无神主义方式」,People for the Atheist Way)。 有些评论家指出,这些团体的特色是拥护「言论自由」,但只有他们赞同的言论才有自由传播的权利;而保守的基督徒却被主席排除于自由之外。无疑地,他们将会 困惑地发现,一旦他们把圣经从学校赶走之后,独裁主义将会填满圣经所留下来的空缺。独裁主义的迹象几乎每天都出现,但是知识分子似乎看不出这其中的关连。

??当人们 渐渐将自己和整个国家远离圣经的支柱时,我们会发现人也慢慢从礼仪之中飘走。我们的经验显示,当人们不再高举圣经,或者不努力持守圣经时,社会就会产生空 窗期,而这个空窗将会被警察制度、金属侦测器和紧迫盯人的高压法令所递补,以至于人基本的权利会被社会控制所根除。神完全明白律法和人类自由之间求得平衡 的需要,而这个平衡也是人想篡改的地方。我们丢掉神的话语,结果我们也失去了自由。现在让我们共同思考--把架构的基础挪走,社会必然崩溃。但我相信完全的崩溃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这一片土地可以燃起复兴的火!

 

圣经和复兴

??罗伯特伯格法官(Judge Robert Bork)身兼保守评论家和畅销书《美国的诱惑》(The Tempting of America)和《走向蛾摩拉》(Slouching Toward Gomorrah)作者。他说,美国的真正盼望是宗教的复兴。他还说,福音化运动和「守信者」(Promise Keepers)可以扭转乾坤。但他警告,只有时间能证明,这些改变会不会持续下去,并且其改变之速度是不是还来得及。

??我们的时代需要复兴。教会,尤其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里的教会就好象是个熟睡的巨人。教会有些口袋是开的、活跃的,但大部的功能已经叫停。圣经是摇醒巨人的催化剂;圣经是带来复兴的火苗。

??圣经经常用到「复兴」这个字。「耶和华阿,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哈三 2)。这个字指涉神能力的复苏。本书的读者可能没有见过真正的复兴,除非他在「赫布里底群岛」(Hebrides)之境,或者「南海」(South Seas),亲身经历千千万万回教徒改信基督教的过程。对大多数的我们而言,这可能是此辈子仅有的一次大复兴。然而,1995 年在几个基督教大学里--首先是郝华德大学(Howard Payne University),然后是三一神学院、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等等--酝酿了一场复兴的火把。有些人也说彭萨科拉(Pensacola)教会也有复 兴的现象,那里的教会两年来座无虚席。感谢主,在参加了那里的聚会之后,数以千计的人不是信主了,就是重新把生命奉献给基督。有些人会对「守信者」的复兴 迹象有一番争论,但我为那些成千上万的丈夫,透过这个运动再次为基督而活的决心感谢神。只有时间可以告诉我们,这些运动是否是全美国基督教复兴的一部份。

??复兴重要特质之一是:神子民的转化。复兴基本上和神的子民有密切的关连,它会发出巨大的福音火花,是人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历史上的复兴

??本世纪最值得纪念的复兴是发生在威尔斯,时间是 1904 年和 1905 年之间。人们在不断 地祷告;教会平时有四分之一冷淡的基督徒,这时开始活了过来;神的灵临到许多城镇;如果你走在街上,你会看到许多人为他们的罪哀哭切齿!神的灵到处运行。 人们知道神在他们当中,而且神正在动工。结果是,在威尔斯这个小岛上,五个月的时间里有十万人信了主。酒馆和小酒店都关门大吉;监狱都空着,甚至关闭。威 尔斯的改变是人们作梦都无法想到的。

??美国在 1700 年中期的复兴一开始是一小撮人日以继夜地在祷告,寻求神的面光,直到人把圣灵浇灌在人民的心里,使他们悔改信主。多年后,这场复兴之火仍旧燃烧着。当复兴的高潮来临时,一个星期之内就有上万人重生在神的国度里。如果你想到当时全国只有三百万的人口,你不禁要瞠目结舌了!

??在英国,一场发生在十八世纪的复兴挽救了英国免于步上法国大革命的后尘。那这场由怀特腓德、卫斯理兄弟所掀起的复兴彻底地改变了英国的道德和属灵生命。有些历史学家指出,法国乃是自食其果,因为它杀害、铲除胡格诺教徒(Huguenots)。他们是法国加尔文派,组成了法国国内大部份的中产阶级。他们在十六、十七世纪毁灭这些中产阶级,祸延到十八世纪,以屠杀和混乱收场。英国不像法国那样,将这些信仰上有些差异的改革宗人士加以除灭--尽管也有些国王像最出名的詹姆士一世「把他们赶出英国」那样地心狠手辣。一个世纪过去了,不列颠发生了大复兴。这一场大火产生了属灵巨人如威伯福斯和汉纳莫尔(Hannah More)之辈。

??美国也 应该会有复兴才对。改变这些人心的神一样可样改变任何一个人。神既然改变了那位咄咄逼人、杀害基督教徒的大数扫罗,使他变成基督福音之使者保罗,祂就能够 改变任何一个人。祂当然可以来改变美国;祂可以抑止发生在城市里而向外扩散的罪恶。然而,这样需要付出一个代价!「如果我的民求告我的名」--这一切始于神的子民--「他们必先谦卑祷告」--必先以忧伤痛悔的心祷告,以谦卑的心祷告,并意识到我们自己的罪愆。如果我们美国人想要经历复兴,我们必须悔改,从罪恶之中转向神。以圣经为中心的美国复兴和世界各处的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迫切急需的。

 

如果没有圣经?

??当一位 年轻的女士听到这本书《如果没有圣经?》的消息时,她立刻说:「那本圣经没有什么内容,只不过有一堆压迫女性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没有圣经素养的年代里, 这种情绪经常存在。然而事实是,圣经改进了妇女的地位。你能告诉我,世界上哪一个妇女地位崇高的国家,不是以圣经立国的?你找不到,因为没有这样的国家。 事实上,保护并珍惜妇女的传统乃是源自中古世纪的教会。铁达尼号上成千上百的男士让妇孺优先乘坐救生艇,而自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不正是遵守圣经教导、 流传久远的的文化典范吗?但是许多人已经远离圣经,因此我敢说如果铁达尼号今天沉船,我还真怀疑有哪一个男士会放弃抢坐救生艇的机会?

??刚才那位女士对圣经的反感是一个太普遍的事实;而她也不会麻烦自己打开圣经,花点时间阅读。实则她的态度正是当今学校对圣经无知的缩影;他们对圣经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性别歧视、对同性恋恐慌、种族歧视、反科学、反进步等等一些负面想法。

??但如果没有圣经会如何呢?如果没有圣经,我们就没有救恩,就没有「救世军」(Salvation Army)YMCA,几乎也没有慈善事业、近代科学,或者红十字会。很可能也没有医院,因为医院的观念是诞生在基督教时代,而基督徒已在世界各地兴建了无数的医院。

    如果没有圣经,恐怕也没有大学;最早的大学是在中古世纪创建的,其目的乃是要把基督教神学和亚理斯多得的作品融合。可能也没有资本主义、没有会计、没有自由贸易。数以百万的人恐怕将死于爱滋病等性病--因为性交混乱,我们将没有可居住之地。识字和教育将成为菁英份子的特区。而且世界上有许多地区将不 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因为缺少了使用文字的动机。世界上许多野蛮民族将永远不会有文明。食人族、人祭和孩童祭的风俗将会扩散,正如同我们的时代因为离 开了圣经,而开了堕胎之大门。奴隶制度将盛行,如同存在圣经被禁的世界口袋之中。并且,我们现在可能不是生活在「新世界」--哥伦布清楚地宣称,他的历史之航行乃是得自主的启示。

    如果没有圣经,世界将没有德蕾莎修女,没有李文斯顿,没有牛顿,没有威伯福斯,没有华盛顿,没有林肯,没有但丁,没有米尔顿,没有莎士比亚,没有狄更斯。尤其,如果没有圣经,我们将与神断绝关系,永远在黑暗中摸索,永远没有盼望。

??但是,我们有圣经,我们可以拥抱神的爱,那一份他赐给我们他的独生子使我们得到永生的爱。正因为我们有圣经,耶稣来世上寻找和拯救矢丧人的故事得以流传,并且改变了千千万万的人,以及许多文化和国家。

 

别无他书

??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和圣经比较。没有书像圣经一样改变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文化,和那么多的国家。没有任何一本书启发了那么多高尚的事业(像本书和《如果没有耶稣?》所列举的)。然而,对于圣经影响世界的范围,我想我们做的不过是以管窥天罢了!

??圣经无可匹敌。狄更斯对书有一番独特的品味,他有一回写道:「「新约是世界上最好的书,将来亦然 。」耳尼斯特?多布舒兹(Ernest von Dobschutz)在他《圣经对文明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the Bible on Civilization)一书中总结说:

??有一本小书,小到你可把这本书塞进你的口袋。但是美国所有图书馆,不论有多少,也不能装满由这本小书所启发而写成之书。读者知道我在讲什么,就是那本「圣经」。我们习惯口叫它「书中之书」(The Book),一本有关全人类的书--名符其实。

??圣经真是一本「书中之书」(the Book of books)

??愿神独享荣耀!(Soli Deo Glori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