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新教的工作伦理使资本主义得到空前发展

(2013-05-18 08:48:26) 下一个
资本主义开始之际,是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及德国南部的城市。罗马天主教教会深受阿奎那教导的影响,而阿奎那一直是奉行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大约在公元四百年前,当亚里斯多德教导说,金钱是不能制造也不能生产他物的工具时,这正与罗马天主教教会的观点不谋而合。

但加尔文认为这一点并不正确,事实上金钱可以是非常具有生产力的,而罗马天主教教会却已经为高利贷一词下了定义,使得几世纪以来教会对金钱的观点一直没变。教会如此做是为了帮助人们免于被剥削,张伯伦写道:

作为中世纪政治及经济组织的源头及保护者,教会乃为保护个人抵挡时代潮流之缓冲物,以免信徒被世俗所吞噬。很自然地,教会采取抵挡高利贷的立 场,在金钱尚未有机会发展成使借贷双方都受益的时期,便很快地被中世纪有限的借款者「用尽」。因此,对阿奎那及其它的天主教哲学家而言,强迫人们付已不存 在的金钱利息,的确是很怪异的。

加尔文看到,将高利贷归类于普通的利息既不正确也不符合圣经,他再一次地将高利贷下了定义,那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高利贷是收取过多利息的一种 贷款。加尔文也感到不应该向穷人收取利息,总而言之,「金科玉律」(goldenrule)是经济如何交易的一个指导标准,加尔文写道:

理性让我们不难承认所有的高利贷都应毫无例外地被定罪......但我强调,此问题(当高利贷被禁止)只是针对穷人。结果是,假如我们要处理 与富人的关系,高利贷则应是自由而被允许的......高利贷现在并不是没有法律上的规范,除非它抵触到平等并与弟兄之间的和谐畤,它才不被适用。求神让 每一个人来到祂审判的宝座前,都能秉持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来对待他的邻居,如此我们相信一个肯定而可靠的定夺就会出现。

加尔文使得数个世纪以来被羁束的金钱得到了自由,他解开了资本主义所能产生的能量。这种能量是什么?无疑地,自从世界被创造以来,自由企业体 系已创造出无懈可击的最高生活水准。在一个工业化的国家里,即使是穷人也比第三世界国家的一般人过得还好,在福利制度下的发达国家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富有 的,只是大多数的人都没有体会到这点。

加尔文拥护私有财产的权利,他也教导圣经中关于金钱管家的观点,他说我们只是神托付的金钱管家,有一天我们都要向神交帐。

很多人在成为基督徒之后往往才开始富裕起来,为什么?

第一,他们不再忧虑、焦急,这些因素都会挫败及限制人们的能力。圣经告诉我们:「应当一无挂虑。」(腓4章6节),基督会供应我们一切所需。

第二,他们得到神的帮助及支持,祂给他们额外的能力来完成他们的任务。

第三,他们得到从神而来的新智能及新点子,「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能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的神。」(雅1章5节)

第四,他们这群蒙救赎的人得到了保护及继续前进的力量。即使在遭遇失败的时候。

第五,他们对所做之事情上有一个目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为荣耀神而做。「在任何事上都要做的好,做任何事都要为神的荣耀而做。」这是很多信徒的座右铭。

这就是称之为「新教的工作伦理」,或简单称之为「基督徒的工作伦理」。

新教运动14世纪最早起源于英国和意大利

(Wiki)

其中浸信会,长老会和公理会都起源于英国,清教和卫理事教会则源自英国圣公会。

新教的抗议精神可以追溯至14世纪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英国的威克里夫派以及罗拉德派、波希米亚的扬·胡斯派和意大利的萨伏那洛拉的信徒。16 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迅速的席卷了整个德国,在日内瓦,加尔文的归正运动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宗教改革的影响。

到了16世纪中叶,主要宗派都以可以与旧教抗衡。因着教权与王权的权利争夺,新教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许多民族国家或世俗政权的支持与保护。在宗教 战争后,根据随之而签订的合约,如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教随国定原则,形成了新教在欧洲的布局,信义宗分布 于德国以及北欧诸国;归正宗为德国、瑞士、荷兰以及苏格兰。

16世纪末到17世纪,新教的主要宗派在教会的组织与崇拜仪式上已有基本雏形。对于教义的认定上经过长期的争论也逐渐成为体系。新教的神学家编写 了大量的神学著作,但其内容多以繁琐的争辩以及考证为主,失去了改教初期那种富有抗议精神的活力。17世纪中叶,英格兰的清教徒运动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 妥协保守的圣公宗教会,结果把新教运动又推进了一步,产生了脱离圣公宗的新教派,如英格兰的长老会、公理会、浸会、公谊会等等,而圣公宗本身则一直坚守大 公信仰,时至今日仍是属于大公教会,却被普遍华人错误地归类为新教。随着移民美洲,新教也成为美洲宗派的大宗。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3章第23-25节说到“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 耶稣作挽回祭,是凭著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 人为义。”简单来说,信徒得以被称为义不是倚靠任何人为的善行或修练,而是源于神主动的恩典和赏赐,使世人因着圣灵奇妙的工作而向神悔改认罪并信靠主耶稣 基督。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5章第1-2节也说到“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 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信徒皆祭司

此教导建基于《彼得前书》第2章第9节“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 妙光明者的美德。”故此,基督徒可以用耶稣基督的血,在主面前坦然无惧地事奉祂。此教导并非要信徒们轻看全时间被神呼召事奉主的神职人员,或高抬平信徒的 地位;相对的是要鼓励所有平信徒,能在所有圣工上积极共同参与,同心合一来敬拜神。

圣经为最高的权威

此新教教导指,圣经是上帝所默示,是基督教最高的权威。此教导有别于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教条,他们认为教会传统(例如仪式)在今日基督教的运作也占一席位。

圣礼

即天主教所称的圣事。新教和天主教的圣礼观很不同,一般来说新教只承认洗礼和圣餐礼两者为圣礼。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后初期本来是承认告解礼的, 后来他因认为告解礼不符合圣经之教导而否定了告解。圣餐礼被视为圣礼是因为根据新约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6章第26-29节记载,有关耶稣在最后晚餐中 说过的话:“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 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新教一般认为 圣经是绝对的权威,因此圣经若有提及的就应该遵行。

组织制度

新教一般有三种制度: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一般来说,公理制比较多教会采用。

主教制

主教制是新教中最古老的制度,源自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几乎和天主教的主教制度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主教亦可以结婚。而天主教的主教制则是源自第一世纪初期基督教教会的主教制度,所以可以说主教制是整个基督宗教中历史最悠久的神职人员制度。

现在行主教制的新教教会已经很少,圣公会就是沿用主教制,惟圣公会是一个拥有新教教派文化的大公教会,并不是新教教派一员。信义宗和卫斯理宗则由 各区会自行选择使用主教制还是长老制;在香港和澳门,信义宗和卫斯理宗就选用了长老制。然而,在欧洲,例如瑞典、芬兰、挪威、德国等地,他们则通常采用主 教制。

长老制

长老制,或称代议制、议会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管理区会的制度。议会内的成员由各分堂选出长老,代表该堂出席会议。顾名思义,长老会就是采用长老制的教会。采用长老制的教会有基督教改革宗长老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中华基督长老教会等。

公理制

公理制,又称会众制,源自于神学家慈运理的主张,就是主张堂会独立,堂会的主任牧师为教会内最高的决策者,并由会众决议一切教会的内部事务。很多 历史比较新的教会也采用公理制,例如浸信会、公理会和神召会等,以及不少独立教会。一些公理制的教会,在地区上也有一个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和权力的联会,以 联系该宗派的和分堂。

公理制有一个缺点,就是常常造成教会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愈来愈少,最后甚至会使一些教会脱离其宗派独立,造成宗派主义以及教会分裂。

政教关系

基督新教各宗派对政教的关系的立场大都不太相同,虽实行政教分离,却普遍没抗拒参与或组织政治活动。

信义宗方面,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时一直也受都德意志北部的封建诸侯支持,所以也比较偏袒他们。路德一直教导灵家教会需顺服公家掌权者,因为教会 若跟世俗政权发生正面对抗,在该政权统治地区的宗教事业必然招致失败,所以教会要支持政府。可是,这却为信义宗日后的发展种下了祸根。1932年,一些支 持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基督徒成立了称为“纳粹福音基督教”(Evangelical Nazis)的党派。后来,德国信义会在纳粹德国的压力下[来源请求],组织了一个支持纳粹政权的宗教组织德国基督教。纳粹党更要求全国所有教会加入德国 基督教,此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信教会制度预做准备。二战结束后,德国信义会的行为遭到不少德国人指责,因而造成今天信义宗在德国的信徒人数不断下滑。 而在纳粹德国时期,国内外的新教团体普遍没有反对战争。而个别反对纳粹德国的基督教人士,就因反对纳粹政权而遭处死。

归正宗方面,约翰·加尔文在宗教改革后一直居住在民主共和的日内瓦,自己也主张教会实行比主教制民主得多的长老制。加尔文强调神权,但又不是完全 赞成民主,因为他认为这很容易沦为暴民政治,使社会失去目标和秩序。他认为任何政治制度都必须确保社会能朝向神圣目标进发。所以可以说,他不是完全赞成政 教分离。加尔文宗所设计的民主和共和的教会组织形式,要实行民主选举与神权共和。在加尔文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和宗教改革的中心。

至于其他的新教宗派与教派,今天普遍也支持政教分离。提倡政教分离的主张可追溯至再洗礼派,而从归正宗分离出去的浸信会,也反对像圣公会般受政府 控制的教会,主张政教分离。因着浸信会在新教的影响力极大,不少独立教会也支持政教分离。另就新教内部的信徒来说,由于政教合一曾在基督教历史上留下血腥 记录,故普遍有政教分离的内在意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