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

(2013-01-22 18:09:37) 下一个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企业老板)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价值创造,其全部价值都是来自于工人的劳动创造,资本家是靠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发家致富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生产过程并不是只有工人的劳动,还有前期的资本投入、运营模式的设计、人才的选用、经营管理和资本家(企业老板)本身的智慧投入。这样一个复杂的生产经营过程,需要资本家(企业老板)冒着巨大的风险和投入大量的心智成本,所以他们理应得到合理的回报。正是因为他们使土地、劳动力、资本和其他资源有机结合得以优化配置而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所以企业老板和工人的合作实现的是“双赢”而并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难道工人们有了资本家(企业老板)提供的劳动平台,获得收入不是一件好事吗(当然不自由的雇佣关系另当别论)?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三十年跟三十年前相比,中国没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人农民的劳动、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大的变化就是多了一个企业家队伍。可见,要想搞好经济建设,虽然工人农民和企业家都是不能缺少的,但更能创造社会财富的是企业家。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量决定的,也就是说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越多,商品的价值就越大;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越少,商品的价值就越小。”这一论述也是完全错误的。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讨论商品的内在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关心商品的市场价格才是有意义的。因为任何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都可以通过价格进行交换。所以我们可以把“价值”等同于“价格”。以至于宋祖英唱一首歌赚1万元跟一个农民卖1万斤粮食赚1万元是无差别的。因为宋祖英唱一首歌的收入就可以买下一个农民的1万斤粮食,农民卖了粮食又可以买任何他想买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凝结在一件被修复的次品中的劳动比凝结在一件正品中的劳动要多得多,但一件正品的价格是一定会高于一件次品的价格的。所以商品的价格与成本不一定正相关。任何商品越稀缺(不是“绝对稀缺”,而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是否“稀缺”),它代表的财富就越多;同样的商品满足人的欲望越多,代表的财富就越多。反之代表的财富就越少。比方说,空气对人类活命最有价值,但因为不稀缺所以不要钱。而人一辈子不抽“中华牌”香烟一点也不影响健康,甚至抽了还对身体有害,但“中华牌”香烟很贵。所以,商品的价值(价格)是由供求关系、供应方的定价技巧、交易双方的谈判技巧及交易的时间和地点决定的。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去满足不同人不同程度的需求时,它的价格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仍然占据着经济理论的中心地位。中国引进市场经济制度后,出现了经济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等价交换理论和劳动价值论。这些理论既不能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又不能指导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确实误人不浅。

尽管如此,很多中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士,仍然顽固地坚持马克思的这些观点。经过多年的政治宣传和理论教育,“资本家靠剥削发财”已经在中国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左派理论家批判私有化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

中国基本经济理论的严重滞后,可能成为阻碍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障碍,在市场经济出现某些危机时,甚至有可能成为走回头路的推动力之一。所以我要大胆地用连小学生也看得明白的语言来推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解释利润来源时说:人类肌肉和大脑的劳动创造了价值,没有生命的货币、机器和土地是不会创造价值的,因此利润只能来自对劳动者的剥削。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试想,如果没有资本、厂房、设备和原材料,那工人到哪里去劳动呢?不同劳动者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如何准确去计量和支付呢?

还有现在的某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家说: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无人工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我认为,在有人权的真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家(企业老板)和工人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他们的合作是双赢的,谁也没有剥削谁。这个世界财富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家(包括资本家)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家经营企业如果破产了照样可能去当雇员,工人积累了能力和资本照样可以去当资本家。200多年来,人类社会生产的总财富比过去5000年创造的总财富还要多,这些新财富绝对不是靠剥削形成的,而是因为有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靠“双赢”产生的。这种双赢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比方说,我现在给A资本家打工,他给我的年薪5万元,而他自己的年利润是500万元,这不能说是他剥削了我。因为:1、他能赚500万元是因为他这样的人才稀缺,他能做到的事我做不到,如果我也能做好同样的事,那我也是有可能赚500万元的。而我只能赚5万元是因为我这样的人才不稀缺,如果我不愿意做马上会有另外的人愿意来做。2、我能给他打工我是捡了便宜的,因为我以前在农村种地,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现在比种地轻松多了,收入却增加了3万元。3、我给他打工是我现在的理想选择,如果B资本家愿意给我6万元的年薪让我去做同样的事,我是绝对不会继续给A资本家打工的。4、反过来说,万一A资本家今年亏了500万元,总不能说是我剥削了他呗。那既然我没有剥削他,他为什么会亏500万元呢?

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你不损害人家的利益,赚了钱就是因为你创造了新财富,是市场对你的奖励,亏了钱就是因为你消灭了财富,是市场对你的惩罚,轻松愉快地赚很多钱就是市场对你的丰厚奖励,辛辛苦苦地亏了很多钱就是市场对你的严厉惩罚。所以,A资本家赚了500万,是因为他做了市场很需要的事即创造了新财富,是市场奖励他而不是他剥削了我;他亏了500万是因为他做了市场不需要的事即消灭了财富,是市场惩罚他而不是我剥削了他。我一个打工的,我按他的要求做了事就要钱,赚钱亏钱跟我没有多大关系。

我说真正的市场经济没有剥削,总是双赢的。但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剥削,因为现在整个世界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过渡。所以,在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之前还是有剥削的,世界上的剥削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特权是剥削。比方说,消防队的官员到娱乐场所消费之后说下次来付帐,其实他永远也不想来付了,如果你去找他要账,他就说你这个店消防不合格,给你停业整顿。2、垄断是剥削。比方说,中石化作为垄断企业,是不允许民营企业跟它公平竞争的,在获得垄断利润的前提下,2005年以来还获得了国家数百亿元的财政补贴。3、打砸抢偷骗是剥削。因为没有通过你的同意就把你的财产弄走了。4、不履行合同义务还不承担违约责任可能是剥削。比方说,A资本家年初跟我签了合同答应给我年薪5万元的,到了年底,我按约完成了他交给我的工作,但他给了我3万元之后就拖欠我的工资,甚至根本就不想给了,我到法院去起诉他,结果他买通法官,法院一直故意久拖不判甚至判他胜诉,这是剥削。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市场经济是没有剥削的,反剥削不能把主要矛头指向资本家,而应该反特权;反垄断;要求政府维持好社会治安;要求司法公正。

市场经济社会是至今为止人类经过的和正在经历的最少剥削的社会。从前教科书灌输给我们的、至今仍被绝大多数人信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错误的。那是一个反商品经济,企图把社会拉向后退的理论。我们从前所遭受过的灾难,就是这个理论付诸实践时不可避免的恶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