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上海苏州行(August 2012)

(2012-09-03 00:07:23) 下一个
凝聚历史沧桑的交大校门
摘自《老房子 新建筑——上海交大110年校园》
徐汇校区正门为明清宫殿式样,三开暗红色大门,朱红墙体,碧色琉璃瓦。屋脊上蛟龙盘踞,四角飞檐处有骑飞禽者领着五只小戗兽登高远眺。
南洋公学诞生之初,学校大门选定在校园的东向偏南方位。正门和中院一起始建于1898年,是交通大学最早的建筑。校门平面为“山”字形,采用了中国牌坊式的木质建筑结构,清清楚楚地表明这是一所中国人办的公立大学。当时,正门前有一条南北流向宽不过五六尺的河浜,河上建有一木桥,名校门桥。1926年30周年校庆之际,丁卯级(即1927级)同学捐资建造了一座钢筋水泥桥取代了木桥。1934年,乙卯级(即1915级)校友捐资重造校门,基本形成现在校门的建筑式样。50 年代初,构成校门一景的流向肇家浜的小河河道被填平,校门桥桥面和高起的河道逐渐融为一体,仅剩了栏杆和桥头灯尚可依稀追寻河的踪迹。1998年华山路拓 宽,学校割舍了门前的桥栏杆,在原先桥头灯的位置重置了两座象征性的汉白玉桥头灯柱,校门外泥砖和混凝土的地坪换作花岗岩地砖。



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现为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其正式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St. Ignatius Cathedral),建筑风格为中世纪哥特式。

现在的这座主教座堂于1904年破土动工,1910年9月大堂落成。1910年10月23日举行祝圣礼,奉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为这座教堂的主保圣人。当时被称为远东第一天主教堂,可以同时接纳2,500名信徒。当时在教堂名册上已经有上万名教徒,其中许多是教会养大的孤儿。

 

徐家汇天主堂是一座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教堂。它座西朝东,总长83.3米,两翼最宽处34米,堂脊高26米,塔楼高56米,椅子坐满约3千人,全堂塞满4千多人。平面呈长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教堂前部的两座钟楼高达60米(其中尖顶部分高31米),宏伟庄严,南北对峙,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在1920年代以前曾经是上海最高的建筑物。

慕尔堂是上海市的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由美南监理会创建,后来加入卫理公会,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后改名沐恩堂

慕尔堂位于上海的闹市中心——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汉口路西口),正面向西,正对着上海跑马厅——今上海人民广场。1929年,监理会将汉口路云南路口的原址卖给人开扬子饭店,而在西侧西藏路口的中西女塾(已经迁往西区忆定盘路)原址上动工兴建新堂,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建筑面积3138.5平方米,于1931年落成。教堂两边回廊上有楼,供唱诗班用。大堂仿哥特式,内顶部及四周门窗皆呈尖拱形。红砖外墙。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y Apartments)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设计师:邬达克(L.E.Hudec)(公元1893—1958),匈牙利籍建筑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上海设计了60多幢建筑作品,其中三分之一现在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名录。

1920年代,万国储蓄会出资组建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负责开发和经营申城的房地产业。1924年,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购入位于今淮海中路、武康路口呈30°角的土地,斥资兴建公寓住宅。公寓由克里洋行的匈牙利籍设计师邬达克主导打样设计,法商华法公司为承建商。

 

当时建业地产在上海的公寓或住宅区一般都以法国地名作为名称,因此大楼落成后便以法国西北部的半岛诺曼底而命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当时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

 

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以及万国储蓄会的负债业务到期,战时遭受严重损失的万国储蓄会难以清偿债务。当时参与的债主纷纷要求上海市府出面干预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1946年,上海市政府责令万国储蓄会破产清理,其名下大部分产业由市府进行拍卖,所得现金用于清偿债务。部分产业则有政府出资收购,诺曼底公寓则属于政府出资购入的产业之一。之后公寓的大部分套间由市府分配给公务员。

 

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等。

 

武康大楼,占地1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275平方米。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八层,总高30余米,外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限,大楼底层采用骑楼样 式,将店面橱窗向内收缩,留出人行道空间。另外,一二层外立面采用水泥仿石墙墙面,使之成为大楼基座的样式。自三层起至第七层,外立面改用黄褐色砖块贴 面。最顶楼的第八层继续使用水泥仿石质墙面,因此大楼呈现三个不同区段。在第三层和第八层,设计者采用外围连续长阳台作为三阶段腰线,同时强化其层次感。 在大楼的北向,为解决房间采光问题,设计者特地在朝北处,向内留出两个大型天井。

 

大楼一、二层一般为店面等商铺用房,自三楼起基本为居民住房。内部户型分一室户、二室户、三室户和四室户四种类型,总计63套套间,佣人住房30余间,基本为朝南房间。每个单元的厨房和卫浴一般安排在北侧。卫生间内部设有专门的通风道。大楼内部的通勤除了回旋式楼梯以外,还设置客用、货用电梯共三部。虽经过多次维修,但基本上大楼电梯仍保留着上世纪中期采用半圆形指针的楼层指示器。



上海外滩花园酒店新华花园是一幢具有德国式居民风格的别墅建筑,建于1925,距今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很有特色的平瓦双坡屋面,棚屋型老虎窗,白色的水泥拉毛墙面,衬着山墙上半露的明黑色的木构架



上海圣三一主教座堂Holy Trinity Cathedral, Shanghai)是中国上海市现存最早的基督教新教英國圣公会(The Church of England)主教座堂,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九江路219号,俗称“红礼拜堂”。这座教堂曾是英国圣公会设立的侨民教堂、圣公会华北教区主教座堂、中华圣公会主教院主教座堂,现在又成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两会”)总部附属教堂。


申报馆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的报社大楼,位于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山东路(俗称望平街)与汉口路的西南转角(现在的门牌号码是汉口路309号)。1916年—1918年,拆除原有2层砖木结构老楼,重建为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厦,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檐口和二楼阳台的装饰为古典主义风格。1949年5月27日申报停刊后,该楼转给解放日报社使用。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大楼原为东方饭店,是一幢外形酷似一艘巨轮的欧洲新现代派的建筑,经过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和五次较大规模的更新改造,不仅完美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而且使其内涵更为丰富多彩。

  东方饭店位于上海跑马厅东南侧一个呈三角形的地块(今西藏中路120号),建筑坐东朝西,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1926年动工,1929年建成,1930年营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州路西藏路一带十分繁荣,西北侧上海跑马厅,每当赛马时人山人海。西藏路上一品香、爵禄饭店等大小旅社,形成旅社一条街。宝善街 (今广东路中段)和福州路上青莲阁、天蟾舞台、中央大戏院等茶园、戏院汇集,福州路附近还有会乐里、群玉坊、福申里等妓院、烟土行,这个区域是吃喝玩乐白 相人的地方。建造饭店的地皮在群玉坊的南侧,1917年的上海地图标明这里是永定坊,是新沙逊洋行的产业。东方饭店老板看好这块地皮,不但地价租金高,而 且承诺租期满后房屋归新沙逊洋行。

 

  建筑由外籍建筑师乌鲁恩设计,华商久记营造厂承建。建筑平面四面临街布置,西藏路为主立面,在入口处上部有6根贯通三、四、五层的爱奥尼克立柱,两侧 各设上下对齐的悬挑铸铁栏杆阳台,窗间设贯通的壁柱。底层外墙为大块花岗石饰面,二层以上是红釉砖清水勾缝。进大门是个两层高的圆厅,6根大圆柱围绕圆厅 布置,楼上是客房、书场和东方广播电台。




上海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位于南京西路325号,黄陂北路口,其建筑是1930年代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历史建筑。建筑面积17326平方米,展览厅有12个,并有演讲、会议、图书馆、美术数据库、工作室等房间。于2000年3月18日起,该建筑由上海美术馆使用。上海美术馆所使用的建筑建于1933年,原用途为旧上海十里洋场的跑马场总会大厦。该建筑经后来扩建改建后,曾先后被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占有与使用。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目前为中国大陆第一高楼、世界第四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开发商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由日本森大楼公司(森ビル)主导兴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于1997年开工,1997年8月27日奠基,原计划高度460米,地上94层,花费81.7亿元人民币(12亿美元),但后来因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程一度停工了6年直到2003年2月13日复工,因当时其设计高度已被其他摩天大楼建筑计划超越,复工后的大厦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比原来增加7层(32米),即达到地上101层,总高度492米,其已于2007年9月14日封顶,于2008年8月28日竣工、开幕,2008年8月30日正式对外营业。建筑的主体是一个正方形柱体,由两个巨型拱形斜面逐渐向上缩窄于顶端交会而成,为减轻风阻,在原设计中建筑物的顶端设有一个巨型的环状圆形风洞开口,借鉴了中国庭园建筑的“月门”,在2005年10月18日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宣布,考虑当地人民的反日影响,而将大楼顶部风洞由圆形改为倒梯形,并确定为最终设计方案。

牵头发展商日本森大厦,2010年11月开始将部分高层写字楼转租为售,至今确认沽出68至72楼5层楼面,平均每平方米楼面成交价介乎8.2万至8.3万元,创上海浦东写字楼新高成交楼面价。已沽出68至72楼5层楼面:Bread n Butter,67楼全层;保利协鑫68楼全层;2011年2月汤臣集团公布以2.67亿元(平均每平方米8.287万元)购入72楼全层。



从环球金融中心俯揽外滩



淮海路的临时“办公室”。


在南京路饮茶。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


上海新天地于2001年建成,是香港瑞安集团在上海投资建设的一个现代化餐饮、休闲、娱乐和购物的时尚地标。靠近淮海路商业街,周围有多家高级写字楼。原本这处是一个旧社区,充满著石库门弄堂平民住宅。1990年代末, 上海市经济起飞,多个旧社区都被迁拆重建。重建这个社区时,设计师将这种富有上海建筑特色的元素,一方面予以保留,另一方面融入新的建筑主题意念。占地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经过精心的装潢、设计和社区整体规划下,小至树木高低、大至商铺排列和独特设计,吸引到明星、艺术家和企业家在这里开设精品店、高档次饮食消闲餐厅等。2010年11月,上海新天地的三期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开幕,是以中外设计师品牌和年轻潮牌为主打的现代时尚购物中心。


留园位于苏州古城西北的阊门外,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当时已罢官的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邀请叠石名人周时臣设计建造的私家园林,名东园。清嘉庆三年(1798年),刘恕在原已破落的东园旧址基础上改建,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命名为寒碧庄,同时因园主姓刘,所以也叫做刘园。道光三年(1823年)起,园林开始对民众开放,成为一处著名景点。但到太平天国时,由于战祸和缺乏管理,留园逐渐荒芜。同治十二年(1873年),湖北布政使盛康(第一任交大校长兼清政府交通部长盛宣怀之父)购得此园,花了三年时间进行大规模改修、增建,终于在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并以“刘园”的同音易名为“留园”。但此后的日本侵華战争期间,留园又被弃置,甚至沦为军队养马之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市政府接手此园进行整修,于1954年重新对民众开放。今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等并列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

留园以建筑变化多样,奇石众多,且与亭台、古木等配置得宜而著称。园林规模较大,总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50亩),分中、东、西、北四部分,它的中部即为 原寒碧山庄,另外三部分则由盛康扩建。四个区块各自呈现不同的特色,利用建筑群对各景点进行隔断,同时又通过窗棂将景物相联,并建造曲廊连接全园各部分。 曲廊随势而变,时攀山腰,时畔水际,逶迤曲折,全长700余米。廊壁更镶嵌刘恕收集的历代碑刻300余方,称“留园法帖”,其中尤以明董汉策刻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二王法帖”最为有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