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鞋盒公寓降低国人生活品质?

(2012-05-13 00:17:24) 下一个
(2012-05-13)
早报导读


 
房价越涨越高,房子越建越小,新加坡今后是否也会像寸土如金的日本和香港那样,到处都可见到超微型住房?(gettyimages)
● 许丽卿

就势论市

@许丽卿 kohlykg@sph.com.sg

本地私宅中俗称的“鞋盒公寓”(shoe-box apartments)越卖越多,发展商在今年第一季就卖出1764个单位,创历史纪录。

  不管是先有供应,还是先有需求才会创下这个历史高纪录,这种面积不超过50平米或538平方英尺的鞋盒公寓,目前普遍热卖。

  50平米的房子到底多小?投资这种总价看似低而实际上尺价高的公寓划算吗?

  相信很多购买这种公寓的人,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研究这些问题。然而,政府已开始关注鞋盒公寓热卖的现象。

  最近几个同事在餐桌上就谈到这个话题,有同事担心如果房价越涨越高,房子越建越小,最后新加坡也会像寸土如金的日本和香港那样,到处都可见到超微型住房。在香港,200多平方英尺的单位相当普遍,400到500平方英尺的单位已不能称小;在日本东京的市区中心甚至能找到100多平方英尺的公寓单位。

  同事开玩笑,如果新加坡的房价再节节攀升,将来除了“鞋盒公寓”普遍化,或许还会看到类似日本失业者租住的“胶囊旅馆”——只能横着爬进去住的“蜗居”。这种“胶囊旅馆”是日本一种非常便宜的旅馆,也叫做“盒子旅馆”,其可容身之处比一台冰箱大不了多少,《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更以“棺材大小”来形容这个“格子间”,非常形象化。

  很难想象新加坡有一天会出现这种景观。但世事难料,就像几年前我们也未曾想到鞋盒公寓会这么热卖。大约在10年前,已有发展商开始走袖珍型公寓路线,只是当时还不普遍。Mackenzie 138是当时典型的一个袖珍公寓,其发展商在1万平方英尺的地皮上打造介于380平方英尺至500平方英尺,主要是一卧房式公寓的私宅项目。那时的房价不断攀高,这种公寓单位让中产单身人士买得起私宅。

  两三年前,本地出现一个只有24平方公尺(258平方英尺)的超袖珍型公寓单位,这个有史以来最小的公寓单位出现在Suites@Guillemard。那时我们把这种超迷你公寓单位称为“米老鼠单位”(Mickey Mouse apartments)。

  更早前,小型公寓(studio apartments)也曾经受本地一些雅皮士所欢迎,但这种一开门就看到床的“套间”公寓,并不为一般人所接受。

  在加拿大求学时,我也住过“单身公寓宿舍”(bachelor apartments),这种除了厕所,就是一个没有间隔的空间,既是房间也是客厅,厨房也是开放式。这是学校为初来乍到的外国学生所安排的宿舍。那时“单身公寓宿舍”在当地很普遍,却是我对这种公寓的初体验,对这种吃、睡、煮和活动都在一个厅里的公寓概念很不习惯,觉得很有压迫感。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与同学搬进离学校比较远的Town House。

  想不到回来新加坡后,类似“单身公寓”的studio apartments(小型公寓)也开始有人投资。这里指的是私人公寓而非当时也称小型公寓的组屋区“老人公寓”。而早已在香港和日本东京非常普及的“鞋盒公寓”,则是近年才在本地流行起来,从刚开始觉得这个名称带有贬意,到现在人们普遍接受及“抢购”,这种巨大的转变,也只是短短的一两年。人们心态的大改变,关键在于本地房价节节攀高,以致一些中产阶级只买得起这类总价在100万元以下,甚至70至80万元的小公寓来投资。

  如果没有必要,你会以超过千元的尺价去投资一个面积跟新加坡普通酒店客房差不多一样大,但比标准型的三房式组屋(约700平方英尺)小的“鞋盒公寓”单位吗?

鞋盒公寓热卖是买家跟风造成

  鞋盒公寓热卖,是买家跟风造成。购买鞋盒公寓者以本地人为主,他们也主要将单位作为投资用途,准备把单位租给外籍专业人士。然而,本地房地产的出租市场近期已显露疲态,再加上未来外籍专业人士可能会减少,租屋市场的需求料将放缓,“鞋盒公寓”投资者的如意算盘未必打得响。

  根据官方的预测,在2012年底之前竣工的鞋盒公寓有4100个单位,比去年增加七成;在明年底之前竣工的则达到5400个单位,在2015年底之前竣工的更高达8200个。

  看来未来一两年,鞋盒公寓将充斥本地市场,令人担心的不仅是这些单位可能沦为“有价无市”的负资产,买家没有租金收还不打紧,最糟糕的是他们可能还须倒贴分期付款,以致后悔莫及。还有一个随时会爆发的问题,就是随着更多鞋盒公寓的完工,买家对单位“货不对办”的投诉料会越来越多。已有买家投诉,拿到单位钥匙时,才发现单位小得连单人床也无法挤入房门!

  但最令人担心的是,“鞋盒公寓”一旦在市场泛滥,新加坡人的生活品质会不会被降低?真不希望在香港和东京出现的“火柴盒”生活在新加坡上演。而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新加坡接下来还需要这么多鞋盒公寓存在吗?市场上真有这种需求吗?如果任由鞋盒公寓继续涌进市场,本地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一个怎样的景观?

但最令人担心的是,“鞋盒公寓”一旦在市场上泛滥,新加坡人的生活品质会不会被降低?真不希望在香港和东京出现的“火柴盒”生活在新加坡上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