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农家的梦想和传奇 (十一) - 劳燕分飞

(2016-01-24 16:34:21) 下一个

到1990年为止,先是我的二哥大学毕业,接着大哥研究生毕业,然后我也大学毕业了,并且每个人都有了一份很好的职业 – 两个哥哥分别在大学或学院工作,我在报社。

从哥哥们上高中开始到我找到工作, 爸爸总是不定期地跑邮局去寄钱给我们,整整16年!忽然间地,他再也不需要跑邮局了。开始时,他简直有点儿不适应,慢慢地,才感觉那副担了多年的担子终于可以放下了,可以彻底松一口气了。至今,他愿意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么多年供三个孩子读书,没有顶债,没欠别人一分钱!”

这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在我看来,它的价值不是多么炫目,或轰动性,而是这么多年的坚持、忍耐、源源的付出。我的父母那种极强的谋生的力量、没有退路一样的决心、竭尽全力的勤劳,是我由衷敬佩而赞叹的,也是他们的梦想、我们的梦想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

我们三个孩子,终于逃离了那个陷阱一般的农村,成了都市一员,做着一份体面的工作,端上了铁饭碗。几年之内,又都成家,且婚嫁得都不错。还有比这更让我们知足、更感恩戴德的吗?乡邻们甚至都说我们家的祖坟一定比别人的好。

写书编戏,故事该到此收尾了,就像童话里,“从此永远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人事间的故事并不总是直线上升的,说书编戏,大团圆结局,多么美满,可惜真实的生活总是一波九折。

 

爸妈一直盼望我毕业了能回到他们身边, 但是我的心气太高,根本不想回到那个其实很多人向往的城市。我留在了北京。爸爸写信说,他们非常失望,心情沉重,感觉多年来盼望的一件事落空了。

两个哥哥留在了同一城市。但在出国的热潮下,大哥去了日本留学打工就业,一晃就是十年,然后归国。我毕业留京工作了三年,直接嫁人嫁到了加拿大。爸爸身边只有二哥。二哥甚至多年后也到了北美。因此上,二十几年里,我们全家,还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大团圆!

虽然在乡邻的眼里,这是“再创辉煌”了,但这都是父母不情不愿的,而孩子们的未来和发展,已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了。对大哥,爸爸有反日情节,不喜欢看到自己的儿子给日本人打工,但是他是支持“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况且,大哥虽然在学院里有个教职,很体面的工作,但挣钱并不多。在这物欲横流的大都市里,我们这年轻的孩子们,物质上还一穷二白的呢。

而我的情况呢?我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不乏做媒的,有一家人非常的可心,但当事人男孩还在加拿大读书,我只能先认识他的家人同时通过信件认识本人。男孩已办了移民。无论从个人还是家庭条件,都是女孩子求之不得的理想对象。我犹豫再三,但在见到男孩的第一眼,心里就定下来:就是他了!

对我父母而言,又惊又痛:“女儿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为了钱要嫁个一个陌生人?一趟机票钱都是如此的昂贵,一旦离去,这不是生离死别一样吗?”爸爸甚至在信里承诺,如果你真地想要钱,爸爸妈妈给你!

在反复的解释后,他们也只能接受了,幸好,看到女婿是那样可靠端正的一个人后,他们算是放心了。1993年底,他们含泪送我离家,远赴异国他乡。

结果,几年的时间里,只有二哥一家和父母仍在那个城市。 爸爸在我毕业之后,还继续卖了两年海米,但我们都劝说并支持他放弃。他最后同意了,又想别的生存之道。结果爸爸就做了一个很不成功的投资,灾难性的投资。结果是,这么多年的积蓄全搭进去了,甚至包括大哥辛苦打工的钱。

那时我们孩子们还都在创业的初期,手头还是很紧的,所以这真是对全家的一大打击。当然最重的还是我父母。那个阴影是经过几年才慢慢淡忘的。

回头看, 这也是我们孩子出国付的代价之一。假若我们都在身边,帮助他们多参考、分析,他们是不会贸然做出这么不成熟的决定的。

我们兄妹三人奋斗的故事,尤其大哥,也是有很多的故事,令人慨叹的,这里不多叙述了。大致说来,跟所有出国打拼的年青人一样,从一无所有到最终立足,经历了很多的辛苦。 到如今,境况有别,但基本安好。重要的是,三个孩子都一直很努力,自知没有退路,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的打拼。小时候养成的吃苦耐劳,几乎成为习惯,推着我们往前走。

当我们义无反顾地奔向大洋的这端那端的时候,我们曾仔细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吗?曾掂量过“父母在,不远游”这句古训吗?相信是有的,但不多。是在经过了二十多年,我们自己为人父母后,才蓦然明白自己当年的决定近乎冷酷。如今在他们需要我们照料的时候,我们又远在天边。这么多年,给他们的照料少而又少。这是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回报吗?当年出国,是不是就是最好的选择呢?这些,当我们人到中年,面对他们的苍老衰弱,良心发现一般,开始内疚了。

但无论如何,我们在国外的给他们一点,就足以够他们生活了。在随后的几年里,基本靠着这三个孩子,他们能够吃穿无忧,也终于买下一套房子,再也不需交付肉痛不已的房租了。我们寄给他们的钱,足以让他们和别的城里人一样,退休,看孙女,遛公园,安静地享受时光。

可是爸爸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城里的喧闹,他不喜欢;无所事事,他不喜欢;居室的狭小,他不喜欢。他热爱的依旧是在田野里农耕的生活。在有限的条件下,爸爸竟然开创找出了他的方式,也是一奇。

一是在城里等待施工的工地上开荒种菜种庄稼。 他发现了一大块闲置地后,如获至宝,花了好大力气,清去砖瓦石块,用自行车载来大桶的水,种玉米、南瓜、扁豆等若干蔬菜。那些农具太沉,搁在那儿又怕被人拿走,爸爸每天就把它们埋在地里。爸爸干得乐此不疲,好像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天热的时候,他骑着自行车到那儿,一趟一趟地取水浇灌蔬菜。

他干这个,多半还不是为了钱。种的东西,自己只能吃一点,剩下的,都到处送人,或拿到市场上廉价卖掉。他喜欢这样的春种秋收的忙碌,喜欢看自己种植的东西破土出芽、春华秋实的过程。

爸爸干了两年,那块地也收拾得越来越好,竟然带动附近的居民也效仿。可惜他们不仅不擅长,更有人弄来很臭的粪,惹得附近居民抱怨。有一天,一辆推土机开进去了,将所有的庄稼蔬菜统统铲平,并明令不许再种东西了。爸爸难过得以致流了眼泪。

爸爸另一用武之地是:义务美化小区。他们住的楼之间,是一些公共的小花园,没人精心照管。爸爸很高兴干起来他最爱的园艺。他不仅把附近的小花园收拾整齐,还自己掏钱买来他喜欢的各色月季、大叶子的芭蕉、叶子纤纤花儿似红星星的爬藤植物茑萝,种植且培育繁殖,忙得不亦乐乎。坐在花坛旁看着自己的花儿,邻居们也时常夸一夸他,他很高兴。

但自从地种不成了以后,他很失落,人也胖了,心脏病也时不时犯一回。就在这时,2007年,他听说我们原来农村住的地方有一家在卖一个五间房的房基,刚开始灌地基呢,爸爸的心一下子又活了 – 他要搬回农村去!

自从当年他们搬走后,按当地的政策,他们已经无法取得盖房子的地基了,这一次对爸爸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但是对于妈妈和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多么不合理的决定!

全家奋斗这么多年,终于在城里安下家了。农村,我们要逃离的地方,有什么好?再说,这时爸妈都68周岁了,晚年了,不就是要离儿女近点儿、离医疗设施方便吗?

妈妈也不愿意,但是所有人的劝说,都不能让爸爸改变主意。他的决心和毅力,再一次显现出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