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想起来就说 -- 《窝头会馆》

(2012-06-17 10:58:18) 下一个

偶然在网上找到了《窝头会馆》。谢谢那位明目张胆地把视频放到网上的热心人,不然,我哪辈子才能看着这部戏?

昨天晚上看了两遍,台词的确是很好,表演也是上乘,只是全剧看起来有点散,没有一条打眼的主线,虽然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可到最后还只是一盘珍珠,不是一串项链。

产生一部经典不容易,要有“人和”,要有“地利”,还得有“天时”。《茶馆》之所以好,因为于是之这一辈子就琢磨了这么一部戏,从二十几岁演到六十几岁,他自个就活了王利发的一辈子 他不折不扣地活了王利发的一辈子:王利发这个人物,就是个“小”字,有点儿小眼光儿,有点儿小算计;有点儿小计较,有点儿小义气。一辈子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看见厉害的不敢惹,遇上比自己低的还瞧不起。。。于是之本人就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活了一辈子,又赶上那么个时代,没敢大口喘过气儿。后来我看梁冠华的王利发,演的非常用心,可就是这个小市民的劲儿不够。这不是演员的错,时代不同了,现在的人能活痛快了。花个把月的时间体验生活,或许能“演”出点儿憋屈劲儿,可这跟从心里往外透出来的憋屈,还是不一样。

看见于是之的王利发,我就会想起我姥爷,我姑爷爷,我姨姥爷。。。老北京的男人大多是那么个劲儿,有人多一点,有人少一点,可是骨子里头都有点儿。很难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他们,他们的个性来自于那个大起大落的时代,形成于全无掌控的人生。

我是北京长大的,从小儿喜欢戏剧的孩子。老人艺,就像是故宫的角楼,北海的白塔一样,是我们身上的一个tatoo 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带一辈子,骄傲一辈子。只是我走的地方越多,能够分享这份儿骄傲的人就越少。

《窝头会馆》上《窝头会馆》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京城的燕子的评论:
《北京大爷》我还没看过,会找时间看一次。

关于“散”的问题,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台词,有些过于“语不惊人死不休”,若台词有一些删节,将主题突出,会更好。人艺的另外一台明星剧目《喜剧的悲伤》也有类似的问题。但是这样的剧目票房好啊~~

这个夏天有好几位老艺术家去世,可能和酷暑有关。可是他们都有了漫长丰富的人生,该为他们高兴。

燕子,这个网站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61600893 (中国戏剧淘宝网)好像有很多的话剧,人艺的好剧目都有,只是不知在国外怎样买?
京城的燕子 回复 悄悄话 宁宁,到今儿个,我才有时间把这部戏从头到尾一气儿看完。的确如你所说的,感觉戏有点儿散,不如多年前的《小井胡同》。第三幕(场)最后的生死对话,很有点儿意思。对于编、导、演的问题,不是三个主演是分场导演吗?不知怎么的,他们没有解决好散的问题。

谢谢你的这个链接。看完这部剧,又温习了以前的《北京大爷》。

啊,松二爷黄宗洛走了。这么短短一个礼拜,三位表演艺术家都走了。老天收人呐!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点缀的评论:

很高兴你喜欢:), 叫我宁宁吧。

真该感谢北京人艺,把老北京最底层穷苦人民的喜怒哀乐变成这么好的艺术,流传后世。舞台上那个“魍魉鬼魅横行的悲惨世界”,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啊。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简宁宁的评论:

问好并非常感谢简宁宁君。。。这次这个链接好,看得很顺畅。

的确如你所说,演员好过编剧,编剧好过导演,导演反显得单薄无力了。。。反过来说,不是导演不好,更不是编剧不好,是演员太强势、太有戏了。。。这也是只见珠子,不见项链的主要原因。

人艺的演员个个都是表演艺术家。。。虽然他们很著名,可是在剧里看见的是他们扮演的人物而不是他们自己,这就是他们的造诣太深,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日子过得真艰难!可是他们还是顽强地活着,翠兰与苑都是很正面的人,可是在那种环境下即使是好人也被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了。。。整个就是一个魍魉鬼魅横行的悲惨世界,肖老板就是恶势力的代表,苑的儿子和周的女儿的政治倾向代表了新一代人在那时的选择。。。苑在黎明前死去了,成为旧制度的牺牲品,这是他必然的归宿。。。

城市贫民的语言,虽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是却充满了来自生活的豁达与幽默,是最有生命力的,体现了下里巴人的智慧,足以把自己的喜乐哀怒用最生动、最丰富的语汇表达出来,而这些精彩都保留在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里,这也是北京人艺始终能够站在话剧艺术的殿堂级水准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谢简君的推荐!人在北美却感受了文化的厚重,我们的中国心被大大地恩待了一次。。。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点缀的评论:
问点缀好~~ 这个网站也许看起来更方便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2MzU0MDgw.html

这部戏给我的感觉是 - 演员压着编剧,编剧压着导演。可以看到精彩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词,可是看不到导演的整体构思,所以只是一盘散珠子,不是项链。这是人艺几部“明星话剧”的通病。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可恨的网速太不给力了,眼睁睁地看着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没法揭开谜底:它们怎么就没有成为一串项链呢?

喜欢听那个味道,那是一种沉淀与厚重。。。有泥土的香气与文化的灵性。。。

赞北京人艺。。。感谢推荐分享。。。相信“我走的地方越多,能够分享这份儿骄傲的人就越少”的感觉,只是相对与暂时的。。。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起个破名想半天的评论:
不谢~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京城的燕子的评论:
我手里那套《茶馆》比你的还老 :),小丁宝儿是尚丽娟演的。不过我那个是谢天拍的话剧电影,太不过瘾。我就是喜欢看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哪怕是为了拍录像,没有观众的那种,我就爱看那七尺舞台。《天下第一楼》也是我的最爱。

“包圆儿”是个好办法,我下次回去也全收了吧。不过有光碟的可能都是老剧目,正在上演的大概没有吧?现在人艺正庆祝建院六十年,天天有戏,羡慕的我啊,每天只能在网上过干瘾。

濮存昕挺了不起的,副院长当的很不错呢。
京城的燕子 回复 悄悄话 宁宁,我家有老版的《茶馆》DVD,于是之、蓝天野、黄宗洛、林连昆、李婉芬(差点儿说成大赤包儿,呵呵)那一代老艺术家的。当年的宋丹丹演得是小丁宝儿。现在我手上还就只有老《茶馆》和《天下第一楼》了。我还琢磨着下次回国的时候,要是有机会去人艺看演出,就把他们这些年新出的话剧光盘全包圆儿了。第一次看濮存昕,是电视上的一个对话剧《李白》的访谈节目(多少年前,你就可想而知了)。非常儒雅谦和的一个人。
起个破名想半天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京城的燕子的评论:

嗨,燕子,又见到你了!《大宋提刑官》我没看,我婆婆看了,她也对何冰赞不绝口呢。

几年前人艺复排的《茶馆》,我去看了,感觉就三个演员达到了老版的水准-- 濮存昕,宋丹丹跟何冰,其中又以何冰最棒!他的小刘麻子,不但不比英若诚逊色,还另有自己的光彩。那一次演出,何冰真是满场闪亮儿啊。
京城的燕子 回复 悄悄话 宁宁,我也是人艺的粉丝。当年上中学的六年间,我经常去人艺看戏。那时候,何冰还是刚刚毕业的年轻演员,戏里他总是演些小人物。去年,我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里看到了他前几年拍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就借来看。小伙子成熟了不少。听说他现在已经是人艺的台柱子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喜欢人艺,因为在浮躁、喧嚣的北京城里,还有一块能让艺术沉淀的地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