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谈欧洲文艺复兴

(2008-11-13 04:07:04) 下一个
漫谈欧洲文艺复兴 by 有女同车

一 , 前言 --- 人的发现

公元1435年,秋日的一个下午,佛罗伦萨的商人乔孔达先生,刚从威尼斯他的办事处得到一个好消息,他从亚丁采购的一批香料靠岸并顺利通关了,提了几个月的心终于放下了,于是乔孔达先生决定带着他的太太丽莎黛尔*乔孔达(Lisadel Giocondo)到老朋友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那里去庆祝一下,顺便让老朋友给他太太画一篇素描,乔孔达先生的这个决定,让他的太太以及他太太的名字永垂青史。

在达芬奇的画室里,心情很好的丽莎黛尔微笑着,这一人类之间很平常很友好的表情,被巨匠达芬奇捕捉到后,用极为写实的方式,在画布上流露了出来。而当这幅以《蒙娜丽莎》名字命名的作品问世后,立刻在人群中引起了震惊:原来人类的微笑也可以是如此微妙纤细深刻的;也可以是如此疑幻疑真,勾魂夺魄的;原来人类的内心也可以是如此神秘的;原来人类的创造力也可以不依赖于宗教的!

500年来,《蒙娜丽莎》带给了人类无穷的联想,她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将模棱两可和力量澎湃变成为表述人类个性的同义词。人们永远无法看清真正的蒙娜丽莎,正如我们永远也无法看清真正的上帝。

走进罗浮宫,你几乎不需要研究复杂的地图,随着人流,和四周“乔孔达夫人”的耳语,他们总会将你带到同一个地方。在摩肩接踵的人潮中,你始终无法走近她,而你的脚步却会被就此锁定----因为这个女人,就在你身边。

这就是文艺复兴的力量。

本系列文章将介绍欧洲文艺复兴前后的历史情况,文艺复兴的起源和蔓延的概况,文艺复兴的在各领域的成就,以及文艺复兴中一些代表流派和人物的情况。在介绍具体历史之前,笔者先介绍一些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意义。在中国,对文艺复兴以及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评价,一直以来偏低(笔者认为这不是因为不了解而导致的忽视),所以在中国人之中,往往会认为欧洲文艺复兴不过是一种基督教艺术和文学的活动,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自然延续。这样的看法,一言以蔽之,是有害的。

中古晚期的文艺复兴发源于大约公元1300年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其本质是有别于传统宗教束缚的人性的复苏,当时的意大利人,不再把人类与自然视作是笼统的一个整体概念,也不把人类视作是上帝的恩赐。文艺复兴时代洋溢着乐观的氛围,人们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自我,肯定了万物的各种现象。他们并不数典忘祖地推翻那个控制他们一千多年的宗教信仰,而是藉着寻求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从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拉回原有的平衡点。

当人在加深自我认识时,会衍生出“人类的自我定位”的问题。中古时期的人们致力于探索本身的灵魂(这就是宗教行为了,中世纪的人们对于灵魂的探索十分执著,但始终局限于上帝的藩篱),然而,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却是热衷于自我个性的了解,甚至展示出他们的个性。因此,中古时期的“赞颂人们等于赞颂上帝”观念,到了文艺复兴時代,作家和艺术家们却把人(人类)当作一个创造者来赞颂(这根本不同于中古时期,人们坚信的上帝创造一切的信念)。他们并不特別强调基督教强调的人类生来的罪恶性(原罪),而是重视人类能自我思考、自决行动、创造艺术,甚至能够辅佐他人的命运(比如后世雨果笔下的冉阿让)。

在中古时代的观念里,人的地位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文艺复兴把人类地位解放了出来,其意义之深远,哪里是宗教行为可以包括?文艺复兴给人类带来了解放的曙光,它给人类赋予了一种精神,人类被认定是大自然的统治者,虽然不是创造者,但一样具有创造力和主宰权,这种精神被称为是---人文主义(humanities)。这一人类是统治者和具有创造力的精神,彻底解放了人类,给人类的行为解除了最大的障碍。

文艺复兴更为了不起的是,他在思想和文化革命的同时,并不推翻人们的信仰,他要求人们养成享受人生、服务人群、虔诚于上帝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一方面虔诚地接受上帝的存在,另一方面也鼓励人们接受古代无宗教信仰世界的各种认知态度。它鼓励人们热心于美学,了解历史知识的实用价值,并且深信人的首要职责在于“庄敬地”享受人生,且能积极地服务人群。人文主义着重在人世间的成就,而非著重于准备进入天堂。它具有精神性的一面,同时也积极地反映出一个具有入世精神的社会,一个非常实际、机敏、自觉而且有野心的社会。

后世西方学者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几乎是顶礼膜拜。有学者甚至认为,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代,人类发生了基本的改变,而所谓的“现代人”就是在那个时代里出生的,也就是说,假如把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放进时光倒流机器里面,送回十四世纪的意大利,他也可以适应周遭的一切,而不会感到困惑。

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解放,使欧洲的历史从此摆脱了宗教的严重束缚,造成了文化,艺术,哲学,科学在14-18世纪的空前繁荣,并一举远远超越了所有的文明古国。

二,骑士的欧洲

公元814年,72岁的英雄查理曼大帝的生命之火,在亚琛的行宫里熄灭了,身后留下了一个庞大的统一帝国,他的帝国除了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阿斯图里亚王国,半岛中部和南部的阿拉伯倭马亚王朝,英格兰,意大利南部外,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地理概念,和现在的不同,它不包括希腊和东中欧,其“欧洲”的地理概念,西到大西洋,包括不列颠岛南部的英格兰,北到北海和波罗的海,南到地中海和亚平宁半岛,以及西地中海诸岛,东到奥得河,潘诺尼亚,多瑙河下游,喀尔巴阡山脉一线,包括了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达尔马提亚地区,本文以后所有的“欧洲”地理和政治范畴,都基于这个概念)。 查理曼生前就十分清楚,他之所以能够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完全是由于日耳曼各民族对于他个人声望的接受,一旦他死去,维持帝国的统一,对于日耳曼人来说是不可能的。

中世纪在欧洲的日耳曼人,是由5世纪入侵西罗马帝国的各支日耳曼部落发展起来的,虽然在查理曼时代,这些日耳曼人早已进入定居社会,但由各游牧部落首领发展而来的军事政治经济一体的领主势力依然强大。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让他们自给自足,自食其力,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这种以服军役为条件终身领有的土地称为“采邑”。(这样就不需要中央政府大包大揽,包办一切了,中央集权的基础就没有了。)于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封君封臣的政治关系。

为封君封臣政治制度奠基的是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宫相查理•马特(714—741年为宫相,加洛林王朝首位国王“矮子”丕平之父,查理曼大帝之祖),为了应付频繁的战争,查理•马特尽量增多自己的封臣,并授给他们土地作为采邑,以后封臣取得采邑渐成惯例。由于土地不足,查理•马特曾没收教会土地以赐予封臣,由此他领有强大的骑兵队伍, 732年普瓦提埃之役击败了从西班牙来进攻的阿拉伯人。查理曼进一步推行封臣制,越来越多的高级官吏、主教、修道院长等也得到采邑,成为国王的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的观念日益流行。封臣制和采邑普遍结合,采邑事实上大都成为封臣的世袭地产,世袭的采邑常被称为“封土”。

封君封臣关系,使得日耳曼人得以一致对付外来入侵,虽然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版图四分五裂,王权衰弱,但在欧洲内部,却长期保持着政治和经济的相对稳定。之所以能够在这种“列土而封”政治制度下,依然保持社会稳定,得益于封君封臣制度完善的形式和权利义务分配,更重要的是那种被中世纪人普遍认同的“骑士精神”的深入人心。

11世纪时,西欧大小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较以前更为确定和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行臣服礼时封臣把双手放到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接下来封臣还须起立把手放在《圣经》或其他圣物上宣誓效忠。 (这一宣誓效忠仪式,被一直保留到了21世纪的西方,虽然如今,这种效忠仪式不免流于形式,但在中世纪,对封臣的约束作用极大,因为中世纪人活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准备进入天堂,谁也不敢在《圣经》前,违背誓言)。


以后他们就要承担作为封臣的许多义务(其实他们和他的封君一样,同样是领主,甚至他的领地比封君还要多,比如12-13世纪英国国王在法国被称为安茹公爵,领有法国的土地,需要向法国国王行封臣礼,但安茹公爵在法国的领地要远远大于法国国王的领地,这也造成了以后英法百年战争的诱因):

其一是“效忠”,就是不能做危害封君的事。其二,“帮助”,为封君服军役、向他提供协助金和物资。封臣应自带武器装备,并率领自己手下的封臣去为封君服军役。其三,“劝告”。封臣有义务出席封君召集的会议,提出意见来帮助封君。以及出席一些封君的社交活动,比如结婚,晋封骑士等。

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 一是,“保护”,就是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二是,“维持”就是封君要提供条件保证封臣能承担军役,或是直接供给封臣及其家庭以衣食,或是给他一块封土。

而这种制度在欧洲长达700年的顺利实施,还有赖于一套完善的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骑士制度”。

中世纪欧洲的骑士被称为“帕拉丁”(Paladin), Paladin 一词来源于跟随查理曼大帝征战四方的12名武士,公元800年,罗马教皇加冕查理曼大帝后,这12名武士被罗马教皇称为“圣骑士”(Paladin), 也就是“神的侍者”的意思。从此,这12名武士的战斗精神,成为日耳曼人的所秉承的骑士精神的一部分。

由于封臣制度的实施,以刀剑为生的军人,得以拥有自己的永久土地和财产,所以在欧洲形成了一个特殊阶层--骑士阶层。11到13世纪十字军的行动,又为骑士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骑士精神得以和神圣的信仰融合在了一起,使那些武士成为基督的卫士,受人尊敬,“结果,骑士最终成为受到崇奉的人,他不仅发誓效忠于其主人,而且立誓成为教会的卫士、寡妇和孤儿的保护人,以这种方式,骑士被整合于基督教文化的社会结构中。结果,骑士像神甫和农民那样,被视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三个器官之一。”

虔诚的宗教美德,荣誉、忠诚、勇敢和扶弱济贫的道德精神,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无暇的爱情,成为每个骑士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基督教骑士制的理想一直保持着它对西方思想的吸引力和对西方伦理标准的影响。”他们是力量与正义的象征。

搞清楚这些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精神理想后,我们就可以不带偏见地回头去看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了。

查理曼大帝生前,就没有想过要勉强维持他统一的庞大帝国(其实,以当时查理曼的威望和手腕,要搞“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也不是什么难事,但真的一定有这个必要吗?)他生前就打算把它的帝国分给他的多个儿子去管理,然而,由于他过于长寿(72岁),他的多数儿子们都死在了他的前面,于是他的帝国不得不全部交给他唯一健在的儿子“虔诚者”路易,并叮嘱路易为了避免社会动荡,他一定要在他死后把国家分而治之。路易一即位,就遵守查理曼的遗愿,在817年7月召开亚琛大会,将阿基坦(法国南部)分给了次子丕平,巴伐利亚分给“日耳曼人”路易,同时宣布长子洛泰尔(也译罗退尔)为皇位继承人,并领有帝国中部地区,这就是对欧洲历史影响深远的“路易分土”。
843年,路易死后三年,丕平的儿子“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和洛泰尔在凡尔登签订条约,帝国正式三分。查理的国家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路易的国家称东法兰克王国。洛泰尔得到皇帝称号,并领有中部地区,北起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称为洛泰尔王国(也称罗退尔王国,意大利王国),意大利的历史开始了。

855年洛泰尔去世,他又把他的意大利王国三分给了它的三个儿子,洛泰尔二世得到洛林,路易二世得到意大利,查理得到普罗旺斯。869年洛泰尔二世死后,“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瓜分了洛林,并造成了此后德法两国持续了1000多年的洛林争端,双方为洛林不知道打了多少仗,这是题外话。此后,实力不及的意大利退出了欧洲列强争夺霸权的军事角逐,转而发展他们的城市经济、商业经济以及转口贸易,同样打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意大利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三,富甲天下的意大利

公元869年,名义上的法兰克人皇帝意大利国王洛泰尔二世去世。他死后,东西法兰克的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相继要求继承皇帝称号。双方相继派兵进入洛泰尔二世的领地--洛林地区,870年,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签订默尔森条约,一举瓜分了洛林。而洛泰尔二世的子孙同时也放弃了皇帝的尊号。

此后的意大利,只能局限到了亚平宁的北部。由于在洛林的意大利领主的封君丧失了权利,所以北意大利诸邦也自动解除了和封君的效忠关系(也就是连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也消失了,类似于1991年的苏联),于是这些领主全部独立,以后直到1861年的一千年里,亚平宁半岛再也没有统一或试图统一过。

中世纪的意大利分散的政治版图非常复杂,半岛南部以那不勒斯和墨西拿为中心先后在那不勒斯王国,两西西里王国,以及拜占庭,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的统治下。横贯半岛中部,是以罗马和拉韦纳为中心的教皇领地,也称教皇国。那是753和756年,法兰克卡洛林王朝国王丕平三世(矮子丕平)两次穿越阿尔卑斯山,打败了在拉韦纳的伦巴第人,把从伦巴第人那里夺来的土地,献给了教皇而形成的国家。

在阿尔卑斯南麓到波河平原的半岛北部,则形成了政治完全分裂的许多实体,他们在中世纪大多在名义上加入了955年德意志的奥托大帝重建的神圣罗马帝国,直到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斯陶芬王朝解体后,他们才摆脱了神圣罗马帝国,完全独立。

中世纪的意大利北部主要存在两种政体,一是君主国,主要包括以米兰为中心的米兰公国,以都灵为中心的萨伏依公国,和以摩德纳为中心的摩德纳公国。另一种是在城市公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共和国,主要包括了在中世纪极其显赫的三大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和热那亚共和国。

中世纪的整个意大利,享有最大的一项便利---位居地中海盆地的中央,这正是中古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地带。西北欧对于香料、绢帛等物资非常需求,而这些物资必须从阿拉伯世界辗转贸易。在当时,阿拉伯势力已经掌握了西亚和北非,地中海不再是欧洲人的內海,辽阔的地中海变成阿拉伯世界与欧洲世界的贸易途径,因此,热那亚、威尼斯等沿海城市鸿运当头,当仁不让地成为贸易中心。

而从海路输入的货物,多半要经由陆路进行分配,于是一些內陆城市也得以繁荣,譬如位居意大利中部与北部的交通中枢---佛罗伦萨,以及向西北欧内陆运输的中继站──米兰。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四大中心,呼之欲出。

在我们转向那些意大利的商人阶层前,还是先看一看这些意大利城市的历史。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城市业已衰落,遗留下来的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里昂、伦敦,拉韦纳和特里尔等,早已失掉经济中心的地位,仅仅作为一些政治中心而存在了下去。所以中世纪在欧洲作为工商业中心的那些城市,尤其是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并不是从古代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一些崭新的,由大量失去了土地的城市平民,重新建设而成的,所以这些城市平民对自己城市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于是意大利北方城市发明了一种公社制度。按照学者们的解释,这种 公社是一 种不仅包括商人,而且包括了城市中的全体居民一种联合组织。它通 过宣誓的方 式把所有人团结到一起,共同保卫城市的和平,捍卫市民的自由,并 且要求大家 服从公选出来的市政机构。 最早的城市公社大概是公元10世纪的热那亚、比萨、威尼斯等公社。这里以威尼斯为例,看一看意大利城市的发展。

公元1000年前后,联合了多个城市公社的威尼斯共和国兴起,威尼斯靠船运贸易发家,威尼斯的货船为拜占庭帝国提供小麦、红酒、木材、盐, 奴隶, 然后从东方带回各种被西方人喜爱的香料、丝绸等奢侈品。公元1085年,威尼斯获 得拜占庭帝 国的允许,免除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于是威尼斯的生意越做越大,在极盛的13世纪,威尼斯的领土除了在亚平宁东北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本土,还占有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当时的威尼斯拥有300只大商船,3000只载重10~200吨的的小船和大小军舰46艘,海员36000人。船队定期往返于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英国和尼德兰。13世纪至15世纪,威尼斯已是国际大都市,拥有20万工商业居民。城市里,形成了许多集船运贸易、制造加工、零售批发为一体的的托拉斯型大公司,威尼斯当时的年收入相当于全法国的收入,而把西班牙、英国、罗马教廷远远抛在后面。(可笑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书里,这样的威尼斯,还只能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规定死掉了,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定要革命的,封建统治者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所以,1640年的英国克伦威尔前,世界上是不允许有资本主义社会的。)

1379年12月威尼斯集合34艘战舰、60艘战船和400只小船由皮萨尼率领与热那亚海军会战于奇奥治亚。热那亚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舰队司令多里亚阵亡,从此地中海东部霸权转归威尼斯,威尼斯到达了它的极盛,其势力一度到达了黑海北岸(当时那里建立了威尼斯商站塔那。)

威尼斯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三权分立的,国家元首称总督,由城市平民全民选出。大议会是共和国最高立法与监察机关,由480位议员组成,也是由全民选举产生。行政权属于由120名议员组成的元老院,其中半数由大议会选举,其余半数由上届元老院选举,经大议会认可。元老院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可以宣战、媾和。此外还有由六名议员组成的小议会,帮助总督处理日常政务。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意大利商人的特质同样是中世纪意大利繁荣的重要因素,倘若缺乏商人的活跃,及其灵活的赚钱手法、途径,意大利城邦们也是无法在文艺复兴拔得头筹的。15世纪意大利就出了一本商人写的《经商之道》(On Commerce and the Perfect Merchant),简直就是21世纪的资本运作辅导书,里面写道:

“商人的任务,是在维持人类的生存。因此,商人在处理自己和自己的事务时,必须遵照一项以图利为目的的秩序。”

“有不同财富和资产的人,应有不同的秩序。大富有种处理方式,中富另有一种方式,而稍有资本者则又有一种方式。因此,有些人有处理大资产的知识,而另一些人只能处理小资产。”

“因此,成功的商人计划并分配其业务时,应该有一个先后的次序。他不该將所有的钱放在一处,而应该分开投资于稳当的事业。我认为,佛罗伦萨人在遵行这项方法方面远胜过其他人”

“现在来谈谈那些沒有太多钱的人,比如只有500 杜卡特(ducats 金币,500杜卡特大概相当于现在的5万美金)。他们应该亲自经营,而不该与人合伙或其它等(至理名言啊,笔者很后悔6年前没有注意到这个东东) ,亦不该(将钱)分散于许多业务上。他们应该自己努力来帮助这些钱增加,因为只有这么一点钱的你,如果愿意静坐待机,那么这钱很快就会消失掉。因为一般来说,静坐待机的利息有限,很小 (!!, 这是15世纪的人讲出来的?);只有小钱的你,不可能有所储蓄。”

“至于那一无所有的人,就该亲自劳力,不怕适应任何环境,不该以属于人下或为其劳作可耻,不管是多么卑下的工作,只要是正当的,都能夠使人开始拥有一点东西。我并不视在他人之下为贱,相反地,我以为这对于一个商人是必要的。”

大段摘引上述文字,是因为笔者实在不能不感慨,中古时期的意大利人真是一群商业天才啊。
商业行为熏陶下的中古时代意大利人认为,除了上帝赋予的个人命运可以安排人生之外,他们自己也应该多一份上进心,不要因为命运乖戾而放弃人生。因此,父母从小就教导子女学习技艺,以便將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好似现在的上海家庭)。所有的家族无论是否曾经有辉煌的背景,都更需要努力,才会造就现在的成功与成就。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普遍有着服膺上帝却又肯定自我的精神,这个精神在意大利商人的行为上表露无遺。
文艺复兴的曙光已经出现。

四。艳惊欧洲翡冷翠

欧洲的亚平宁半岛, 有如一位丝袜美人的纤纤长腿,在地中海上摇曳着,纵贯亚平宁,一条秀美绝伦的山脉—亚平宁山脉犹如美腿的骨骼,使得亚平宁更显得骨感妖娆。

在亚平宁山脉的中部,是意大利最美丽的托斯卡那区,而托斯卡纳的中心,就是依山傍水,和谐庄严,充满了绅士格调的城市佛罗伦萨。由于佛罗伦萨的异乎寻常的魅力,中国的南方人根据他们的方言,为它取了另一个可言传也可意会的译名---翡冷翠---美得让人眩目。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欧洲,别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错过,但千万别错过了佛罗伦萨。走进佛罗伦萨市区,你几乎意识不到现在已经是一个21世纪的机器时代了,市区很小,你完全可以步行在市内观光,犹如走进一个大型的艺术展馆,市内街道到处是敞着门的工匠店铺,传统市场保留至今,出售金、银器和珠宝,佛罗伦萨市区保存有4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60多座宫殿。收藏了大量的优秀艺术精品和精美文物。整个城市完整保留着文艺复兴时的风貌,至今仍弥漫着文艺复兴的气氛。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传统和艺术的宝库,这里生活过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诗人但丁, 人性的复苏的启蒙者薄伽丘,天才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政治理论家马基雅弗利,以及伟大的科学家伽里略等等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精华于此。而佛罗伦萨也堪称那个伟大时代留给今天的独一无二的标本。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7/2007718195047812.jpg

(图一 美仑美奂的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是一座古城,可能在纪元前就已由罗马人建立了。由于中世纪的佛罗伦萨处于意大利各城邦以及欧洲各国通往基督教中心罗马的必经之路上,于是佛罗伦萨被称为“意大利的雅典”,由于其交通枢纽的地位,佛罗伦萨从十二世纪开始崭露其重要性。虽然,佛罗伦萨自身的政局诚如马基雅弗利的《佛罗伦萨史》所描述的勾心斗角、暗潮汹涌,但与周围其他意大利城市比起来,又显得相当的平静。

公元1115年佛罗伦萨从神圣罗马帝国获得自治权。十三世纪前期的佛罗伦萨政坛,存在着三种政治势力,他们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和领主,领导商业的商人阶层以及劳工技匠的平民阶层,当时的平民阶层在贵族阶层与商人阶层(其实就是资本家阶层)的争斗中,发起了数次革命,成立了平民政府。

这些平民革命后,那些平民革命领袖逼迫商人以降低利息、延长债期的方式来实际上承担呆账,使得佛罗伦萨的商人们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于是觉醒了的商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财富的增加和维护,必须在掌握权力的前提下,才能夠获得绝对的保障。于是商人们和贵族领主们主动联合了起来,推翻了平民公社,合力恢复了原有的政局。1293年佛罗伦萨制定“正义法规”,政权由富商、银行家和部分手工工场主所掌握。最高政权机关——“长老会议”主要由七大公会各选一名代表,其他14个小公会拥有两名代表,这是商人阶层(资产阶级)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正式走进了欧洲舞台(同车从来就不同意1640年的英国革命是近代资本主义发端的观点,早在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绝大多数意大利北部城邦,从经济到社会到政权早已经是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了。)

14世纪初,佛罗伦萨成为全欧呢绒工业和银行业的中心。1306-1308年,佛市已有手工工场约300家,年产呢绒10万匹。1343年佛市约有9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3万人,占全城居民三分之一。从事银行业务的有80个家族。其银行的资本业务遍及整个欧洲,1338年,英国的爱德华三世为了同法国国王打仗(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向佛罗伦萨的佩鲁齐家族贷了相当于当时英国全年的国民收入的巨款。 佛罗伦萨的金融实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1309年,法兰西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为了壮大君权,在和日渐衰微的罗马教廷的争斗中,把教皇克莱门五世强行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教皇必须听命于法国国王,史称“阿维尼翁之囚”。法王的这一举动,造成了教廷权威的空前没落,一直深受罗马教廷制约的佛罗伦萨也得以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迅速发展。

当时的佛罗伦萨(1336-1388,据马基雅弗利的《佛罗伦萨史》)大概有90000人口,与威尼斯、米兰、巴黎等同为欧洲最大的城市,其中纳税的市民(citizens)大约为25000,其中,15000人属于贵族(nobels)和有势世民(powerful citizens),也被称为大人物(magnates, 这个词就是资本家的意思),这批人就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保证,其比重占了整个城市的1/6(可见其资本主义化之彻底)。 而欧洲中世纪的余荫—骑士(full-dress knights),只剩下了150名了,在共和国成立前,当时佛罗伦萨还有250名骑士,“但自人民开始掌政之后,这班大人物已丧失掉他们过去的地位和权力,因而很少有人晋爵骑士。” 因此,佛罗伦萨的共和机制由此形成了贵族不够強大、一般百姓无权的状况,于是中产阶级的市民成为掌权的关键者,而这些关键者莫不以自身利益为主。当时的佛罗伦萨城市里,有上百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成立了行业公会。其中的二十一个公会在政治方面最为有力(在长老会议里有代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产阶级透过公会组织來凝聚共识,而众多的公会形成了多头马车,或多或少对佛罗伦萨的稳定产生了作用。另外,每个行业都希望赚钱,公会的团体力量能让有心破坏社会安宁的人们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使得社会有着相对安定的社会制约。

14世纪开始,佛罗伦萨政权主要集中到了奧比奇(Albizzi)和美第奇(Medici)兩大家族手里,奧比奇以“维护富人,压榨穷人”來维持国家;然而,美第奇家族则反其道而行,以減轻平民的人头稅获得佛罗伦萨下层社会的支持。于是美第奇家族逐渐掌握了佛罗伦萨的政权。从沙威特.美第奇(Salvestro de’ Medici)、乔万尼.美第奇(Giovanni di Bicci de’ Medici)、柯西莫.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到洛伦佐.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为止,美第奇家族长期把持了佛罗伦萨的政权。并成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主要的支助者,发起者和拥护者。其中第二代美第奇掌门人乔万尼.美第奇被佛罗伦萨人称为圣乔万尼,每年6月24日,佛罗伦萨人都要纪念圣乔万尼,他们会放焰火,举办穿着中世纪服装的足球赛,是佛罗伦萨最有名的民俗景观。

美第奇家族的崛起,揭开了无比壮观的欧洲文艺复兴的帷幕。富硕的佛罗伦萨即将以另一种方式被永载史册。

五,告别中古的黑暗

在14-15世纪佛罗伦萨复杂的政治角逐中,银行业巨头美第奇家族一举崛起。意大利史家维兰尼(Villani)说:“美第奇家族在自由之名义与民众支持下,达成其霸权。”美第奇家族以浮动的本金征款代替固定的所得稅,逼得原本的貴族退居乡间,在美第奇主政的前二十年,该政策共收入折合现在约一亿两千三百万美元,这么庞大的款項,让美第奇更充裕地执行佛罗伦萨的行政事务,并且將佛罗伦萨装饰的美仑美奂,这些措施使得人民更倾心于美第奇的统治,美第奇因而被称为佛罗伦萨的“僭主”。

在国际事务上,美第奇致力于北意大利的和平。当威尼斯扬言要并吞濒临崩溃的米兰公国时,美第奇鉴于威尼斯势力一旦控制米兰,佛罗伦萨的和平政策将受到挑战,于是美第奇家族以金援的方式援助米兰大公,阻止威尼斯入侵米兰。而当威尼斯与那不勒斯结成联盟对抗佛罗伦萨时,美第奇家族则釜底抽薪地收回两地人民的贷款,以商逼政,使得威尼斯──那不勒斯、米兰──佛罗伦萨斯形成国际均势,让15世纪的意大利维持了和平和秩序,而这和平的社会秩序为文艺复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美第奇家族重视艺术和文化的百花齐放,利用他们的权势和金钱全力支持文化事业在佛罗伦萨的开展,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如同喷薄而出的岩浆,渗透到了它所及的任何地方。而在美第奇家族中,对文艺复兴贡献最大的是柯西莫和罗伦佐 , 关于他们父子的作为,后面还会讲到,这里按下不表。

文艺复兴的提出,是由当时的意大利人对“黑暗时代”的批判和对罗马帝国辉煌的回溯开始的。 所谓“黑暗时代”这个名词,就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人所发明的,他们回顾历史,认为蛮族入侵罗马为欧洲拉下了一幅丑陋的帷幕,掩埋了罗马的辉煌,將随后的十个世纪变成了昏昏沉沉的时代,对他们而言,用力拉开这层厚厚的“黑暗时代”帷幕,是意大利人的一大乐事,也是他们的一种责任,他们就是要把曾经让罗马帝国彪炳辉煌的生机,再度注入到文学、建筑、艺术、以及人类价值观和世界观上。于是那个时代的意大利人干劲十足,精力旺盛,人们的情绪十分乐观,15世纪的意大利诗人帕米利曾欣悦地感叹:“感谢上帝!让我出生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在这时代中拥有的那些才德并茂之人,其数量之多,越过以往的一千年。”

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刚开始的工作,就是回溯過往。他们明白想摆脱中古时代,迈出大步,必须先回到古代,重新学习那些曾经使得罗马产生伟大文化的诸多教训。中古时代的学者虽然也知道维吉而、西塞罗、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但是,直到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才有人试图把整个古典世界当作一种独树一帜的文化来看待。对于这个文化的研究,被后世称为人文学科。他们向古罗马寻求的,不只是法律、政治、及艺术的层面,甚至还要寻求道德方面的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人对古代的迷恋,造成了他们在文艺复兴革命中的彻底觉醒,他们不惜否认中世纪1000年的基本成就。宁愿从古罗马的废墟中去重起炉灶,而不在现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他们全盘“古”化的努力,没有白费,所带来的结果是打碎了身上的枷锁,在复古的意识下,完全超越了古罗马人,并一举迎来了西方的近现代文明。

在这一节里,让我们先记住三位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他们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为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百花齐放,打下了基础,他们就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这三位都是文学家,这不是偶然的,由于文艺复兴对“黑暗时代”的突破,首先必须突破中世纪的哲学思维,而这突破的哲学思维的大现于世,则需要通过文学的表述来落实。

但丁生于1265年,1309年他的《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开山巨作,他以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中古教会的不满,表达出理性与个性的自觉。而但丁在《神曲》中对教皇的谴责(他为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地狱第六层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对皇帝的歌颂,对古代异教文化,古代作家成就的宣扬(他把古罗马最伟大诗人维吉尔作为他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和庇护者),则开启了批判现实,全面复古的大门。但丁在《神曲》中还歌颂了自由的理想、个人的情感和求知的精神,这些都是和中世纪教会的教导背道而驰的。但丁《神曲》的诞生在佛罗伦萨犹如点燃了一团烈焰,文艺复兴之火已经无法扑灭了。

彼特拉克(1304~1374年),首先提出“人学”的概念,并以之和“神学”的对立,所以被称为“欧洲人文主义之父”。他鼓吹古典文化,诗文清新、热情,富启发性。他以拉丁语敘事,被誉为“桂冠诗人”,他首创了以后风靡整个欧洲的十四行诗体(Sonnet),其代表作是十四行抒情诗集《歌集》,在这个诗集里他直白而毫无保留地歌颂情人太阳般的明眸、珊瑚似的红唇、雪白肌肤、金丝般秀发、玫瑰样的双颊,描绘情人吐气如兰、行走如天仙……。这种直言不讳地描述爱情的方式,中世纪的人们闻所未闻,其人文主义精神扫除了中世纪给人们心灵蒙上的阴影。

薄伽丘(1313~1375年)的时代,欧洲经历了黑死病的考验,而薄伽丘则借助了黑死病,写出了他的不朽名著《十日谈》,在《十日谈》中,薄伽丘毫不留情地批判了教会和贵族的虚伪,他抨击既有道德的不道德。他划时代地提出了反对教会禁欲主义,提倡个性发展的主张,这些成了日后资产阶级民主的基本组成部分。他提倡个人主义,提倡个性自由,人类平等。他还在《十日谈》中着重歌颂了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机智勇敢,具有明显的民主倾向和现实主义特点,所以薄伽丘被称为民主意识的先驱。

这三位佛罗伦萨人,在14世纪中叶前,不发一弹,不杀一人,却几乎把中世纪的政治和道德基础完全摧垮,这样的革命才是最彻底的革命。

六,佛罗伦萨群星(上)

14-15世纪中叶,欧洲的文艺复兴,基本上集中于美第奇家族领导下的佛罗伦萨,相对于15世纪后半叶开始的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和全欧洲的蔓延,这段时期被称为“早期文艺复兴”或者就称为“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其先驱就是我在第五节所介绍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这三位巨匠的努力,为人类打破了枷锁,插上了创造的翅膀。佛罗伦萨的群星在各个领域,相继绽放出的光芒,渐渐照亮了整个欧洲大地。以下对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和其代表人物做一个巡礼式的扫描。(有关音乐,美术,雕塑方面的艺术领域,笔者比较外行,有不对的地方,还请一一指正。)

其一,史学。

14世纪中叶开始,佛罗伦萨出现了一批人文主义史学家,他们整理古代希腊罗马的史学著作加以评注,并创作了大量的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们强调历史要写实、把“人”和“人的活动的历史”记载下来,还要探求因果关系。充分体现了他们超越前人的人文主义精神。

其中最著名的有,列昂纳多•布鲁尼,他写出了《但丁传记》和《彼特拉克传记》,向世人宣传了这两位思想先驱的人文主义精神。他编纂了12卷的《佛罗伦萨史》(不同于后来马基雅弗里的同名著作),系统地叙述了该城兴起、繁荣的过程,划时代地提出了“人”是主人,而工商业的发展是城市强大的根本原因。

弗拉维奥•比昂多,他编著了31卷《罗马衰亡以来千年史》,在这里,他第一次提出了5世纪至15世纪这段历史为“中世纪”这一专有名词。从此“中世纪”成为一条欧洲各国从中汲取教训的历史长河。

洛伦佐•瓦拉,他通过详细论证,写出了《论君士坦丁大帝赠赐的伪书》。揭露了所谓“君士坦丁大帝的赠赐”作为教皇国土地来源的“根据”的文件,纯是8世纪时的伪造。(因为这篇文件的拉丁语语法,完全不同于君士坦丁时代的语法,而是8世纪矮子丕平时代的法兰克王国的语法。)瓦拉的辨伪,澄清了历史公案,从此作为教皇国立国的依据被推翻,罗马教廷威信一落千丈,对世俗政治再也没有多少发言权了。

顺便提一句,15世纪意大利文学和史学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古登堡(Johann Guteberg,1396-1468)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迅速传播,,促近了希腊、拉丁文的流传和通俗语文学的普及。文学不再专属于贵族,随之而來的是书籍廉价化造成的读者人数骤增,这又进一步使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內容与风格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由于读者层次的扩大,又开始形成各国作家都开始用自己国家的通俗语文写作的风气,最后在文学创作方面,各国相继以自己的国语取代了拉丁文的写作----中世纪时,文学创作,基本上只能以拉丁文进行。(对于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介绍和评价,在中国长期以来被有意识地严重忽略了,受制于“四大发明”的藩篱,我们在研究西方的历史时,许多东西都无法正视,笔者一叹。)

其二,人体美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同时也是近代美学的倡导者。人文主义远承古典時代的遗韵,同时扬弃中世纪的那种文化。这种美学观念的革命,最主要的体现在对于人体美的重新认识上面,在古希腊罗马的人体艺术观念中,女性丰满、协调的姿态代表着人类对于自我和人性的自豪。然而到了中古时期,由于宗教上的束缚,社会艺术的潮流并不欣赏人体本身的美态。 这些可以在对于女神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http://www.artcn.cn/art/UploadFiles/200612/20061222170809858.jpg
图一 断臂的维纳斯

图一中的古希腊维纳斯,是美的化身,她丰满,协调,自信,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人类自身美丽的认同。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2/Raffael_010.jpg/579px-Raffael_010.jpg
图二 中世纪的绘画作品 《三女神》

然而到了中世纪,图二中的中世纪作品《三女神》变成了一种平板而见不到任何身体的单调人物画,她们甚至被匪夷所思地用丑陋的白布包裹了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认为这样的人体作品是对人体的一种侮辱。他们所要表现的是人体优美而文雅的气氛,以及历经沧桑的成熟。于是他们大胆打破了中世纪对于人体艺术的诸多禁忌,注重线条与色彩的应用,将人体栩栩如生地立体化。对于女性人体的描绘最出色的是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波提切利(Botticelli)。
http://arturovasquez.files.wordpress.com/2008/07/botticelli.jpg
图三 波提切利的《春》

图三波提切利的《春》中同样的三位爱神的侍女们,体态极为婀娜多姿,可谓美不胜收。波提切里最著名的作品是图四的《维纳斯的诞生》,这幅作品,几乎超越了《断臂的维纳斯》,而且维纳斯本人也更为人性化,是文艺复兴艺术的里程碑。当然,波提切利的时代尚处于文艺复兴的早期,对人体美的表现还存在着一定的禁忌,这从上述两幅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一些来(人体蒙纱、维纳斯的双手)。
http://metalloarts.com/wp-content/uploads/2008/02/botticelli_venus.jpg
图四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对于人体美的发掘,使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艺术,相对于中世纪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重大突破。

- 表现的人体从平面的结构向立体结构发展,尤其在雕塑作品中,出现了大量战立,蹲坐和盘旋的人体形态,这就对维持这些结构所需要的雕塑材质和受力分歧计算,提出了要求,这些立体雕塑的创作,进而带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力学和数学研究热潮。

- 除了平凡人的形体描绘之外,人文主义反映于宗教信仰上的痕迹,最明显地贴近于人类社会的,莫过于神祇的拟人化。文艺复兴的巨匠们,透过人的具体形象来反映对人类对于神祇的认识,以及人类对于“人”的概念。正因为如此,神的型态变得与人无异,古希腊造就了断臂维纳斯“神──人”像,而文艺复兴中的神,则更接近于人,甚至可以说他们借神描绘的,就是人类的自身。

- 人体描绘的的栩栩如生,必须建立在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上,尤其是医学的发展,欧洲在14世纪以前经历过多次黑死病的威胁,在各国对于黑死病的研究中,人体解剖学迅速发展,人体结构被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真谛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这对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哲学和医学的发展,极其关键。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艺术,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并使人们开始重视对物体结构的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流线和螺旋的几何结构,古希腊、罗马时代下的雕塑作品大多是平稳的结构,其重心一般处于作品的中轴线上,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们为了使作品显得不那么单调,夸张地运用了大量螺旋和流线的结构,这就对重心的测算和研究提出了要求,于是几何学和结构力学的发展也被带动了起来。螺旋形结构的作品,如图五的米开朗基罗的《被束缚的奴隶》。
http://www.artcn.cn/art/UploadFiles/200611/20061120095419177.jpg
图五《被束缚的奴隶》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艺术,还在人体比例,服饰,色彩应用,透视原理 等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文艺复兴的人们对人体本身美丽的不懈追求,带动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学科的迅速发展。(本节内容待续)

七,佛罗伦萨群星(下)

其三,佛罗伦萨画派。

文艺复兴发端的时候,传统的艺术创作流派,主要有三种,一是拜占庭式、二是哥特式、三是古典式。拜占庭式强调整齐,对称,和装饰。哥德式強调旋转和运动,古典式则模仿古希腊和罗马艺术。从这三种艺术流派中,率先取得突破的关键人物,无疑非乔托 (Giotto di Bondone)莫属。

近代现实主义绘画的先驱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1267-1337年),是近代美术的奠基人,也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开山祖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画家、雕塑家。他的画作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和生命感。其宗教绘画的最主要特点是摒弃了中世纪宗教绘画中必须遵守的对称结构,而注重于描绘故事情节本身。他的画作开始采用明暗和透视等现实主义绘画手法,这是对中世纪绘画作品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扬弃。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图一的《犹大之吻》

http://www.theartwolf.com/imagenestAW/Giotto_Kiss_of_Judas_scrovegni.jpg
图一 乔托《犹大之吻》

讲一个乔托的轶事,据说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三世,想招聘一些意大利画家,为他的罗马教堂作画,佛罗伦萨的乔托就去拿这份工作,在面试的过程中,考官要求乔托画一幅画,结果乔托随手就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交差,主考官一看不乐意了,说,你这是不是来消遣我的? 乔托也就耸耸肩,意思好象是,“你看着办吧”。结果这幅圆圈拿到教皇那里,教皇也很不高兴,不过毕竟教皇见过的世面多,突然发现这个圆圈被画的很圆,于是就问考官,他是不是用了什么圆规之类的工具画的,考官说:“圣父,他只是把笔王颜料桶里一沾、然后就一挥而就了。”于是教皇认为至少乔托的手劲和基本功不错,就高薪聘用了乔托。于是一个天才借着教皇的慧眼识珠,堂堂入世。


佛罗伦萨画派乔托的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年)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对文艺复兴贡献甚大,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绘画基础的奠定人,他在解剖学和色彩的运用上比乔托更为进步。他还发现了远近透视的一些规律,其最著名的杰作是《失乐园》(《逐出乐园》)
http://www.archweb.it/arte/artisti_M/Masaccio_G/images/Masaccio%20-%20The%20Expulsion%20from%20Paradise.JPG

图二 马萨乔《失乐园》

其四,里皮和波提切利

里皮(Lippi, 1402-1468),是文艺复兴初期又一位绘画大师,他原来是一位教士,但他在请一名修女作绘画模特的过程中,不幸疯狂地爱上了这位修女,他将修女藏在家里,并生了一个孩子,结果触怒了教宗,被勒令还俗,受其生平的影响,他把漂亮的女士幻化成圣母和天使的形象,作品充滿人间情趣的特色。从绘画风格上,继承了多位前辈画家的风格,形成了集抒情,写实,立体为一体的独特画风,他作品中得神祇具备了人格外貌与性格,用色高雅明净,其代表作是图三的《圣母和圣婴》,在这幅作品中,圣母的完全就是一个美丽少妇的形象,甚至于仅有的有别于人类的圣母头上的光环也模糊了。但作品却给人以前所未有的维美的冲击。

http://media-2.web.britannica.com/eb-media/26/99426-004-75FB1A71.jpg
图三 里皮《圣母和圣婴》

波提切利(Botticelli,1444-1510),就是我前节所述《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的作者,他的作品,描绘的多是希腊神话的故事,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体美觉醒的里程碑,作品线条,色彩美伦美奂,在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大红大紫。

其五,雕塑艺术。

早期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的代表人物是多那太罗(1386~1466年),他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 ,他擅长透视学、建筑学,从事过尸体解剖,通晓人体结构。他的代表作品有:青铜《大卫》雕像、《圣乔治》雕像、《耶稣磔刑》、骑马的佣兵统帅《加塔米拉达雕像》等。他运用古典雕刻的技术,开创出雕塑艺术的新风貌,多那太罗是米开朗基罗出现以前,最杰出的雕塑家,他为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http://http://a2.att.hudong.com/36/56/01300000169980121881564737346.jpg
图四 多那太罗《加塔米拉达雕像》(位于佛罗伦萨市区)

早期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在建筑,音乐等方面也建树极多,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对这两方面展开了。

由于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的早期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的蓬勃开展,使得文艺复兴运动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迅速向意大利其他地区和欧洲其他国家蔓延,其复兴的领域,也不仅局限于艺术和文学,而开始对传统的自然科学、哲学和经济学产生巨大的冲击。文艺复兴即将迎来它的大黄金时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freespiritforever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很喜欢各国的古典文化,有空多交流啊:)
相识是缘 回复 悄悄话 今天刚到了Florence,特地来看看,多谢了,更多了解了文艺复兴运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