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的产业升级与日本的教训

(2012-01-13 11:40:51) 下一个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种样子,靠的是大量的低技术打磨、廉价劳力的付出,也就是大量民众长期利益的牺牲,所换得的短期的辉煌。外加普通民众利益牺牲所争取到的国有垄断大企业的“腾飞”。

看看那为数众多的农民工和普通年轻人过的日子就知道了。对一个国家“体质”的感觉,得从最普通的人身上去找,而不是那些为数不多的“精英”和富豪。

如果就政绩目的,自然有很多优美的词汇可以使用,给自己“业已”取得的“成就”大书特书。给自己脸上贴金,任何时候都是最容易做的事情,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厚脸皮而已。

但是,如果就长期的国民利益而言,恐怕,就没有很多值得自己自豪的地方了。只要看看当今中国值得自豪的关键词就很明白了:天价打造的茅台奢侈品,不顾成本打造的高铁,还有官商勾结搞出的一个个地产巨富。

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无法打造一个真正富强的大国!结果只能是短期的国富和长期的民穷,外加极为畸形的少数人的快速巨富。

想想美国的迪斯尼、福特、甚至是沃尔玛,还有今天的苹果、谷歌、英特尔、 IBM 等等巨人。看看他们的创造力,想想他们的发财之路。再看看咱们的中国。

中国人靠牺牲自己的健康、环境、甚至是人格获得的苟延残喘的生活,是该告一段落了。那么,为此,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在制约创新和继续必然会产生少数人的巨富机制的核心,没有,也无法解决之前,能够做的,就是向日本企业学习,将他们依然想握在手里的高端制造业部分,给强过来。在这一部分,是不需要很多创新的,采用咱们造高铁、制造地产泡沫的水平,就足够了。

至于国家的真正富强,可以通过两个小指标来看出:

其一是茅台酒价格的大幅下跌。茅台酒的酒价,是个很好的国家腐败的指标,只要这类东西还在肆无忌惮的上升,中国称霸世界就是白日梦!中国政治的腐败,和茅台的价格涨幅成正比!

其二,就是做企业的还有多少时间必须跟在政客后面转。如果这个时间能够下跌到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的真正富强才有可能。

否则,所有的“富强”,都是暂时的昙花一现。最终打造的大国,表面上看上去会觉得非常强大,实际上却还是不堪一击!一个标准的纸老虎!

下面这篇文章写的挺好,值得学习和思考。

附录:日本制造业的出路

英国《金融时报》 乔纳森·索布尔( Jonathan Soble ), 2012 年 01 月 12 日

去年 6 月,日本丰田汽车 (Toyota Motor) 总裁丰田章男 (Akio Toyoda) 对日本最看重的经济资产——竞争力和制造能力——发表了直言不讳的评价。“从逻辑的角度来看,”他在宣布对丰田国内业务进行重组时说:“在日本制造是不合理的。”日元的大幅升值,导致丰田重组在资金方面消耗巨大。

“日本公司 (Japan Incorporated) ”的办公室和工厂里都敲响了警钟。汇率、去年海啸造成的电力短缺、不利的税收和贸易政策,以及中国和韩国的强势崛起,都使得过去从未受到挑战的日本汽车和电子制造商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被迫向低成本生产地撤离。政客、商界领导人和媒体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为日本战后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业可能陷入无可逆转的下滑——而日本摆脱 20 年经济低迷的希望也将随之破灭。“我们正处于空前的空心化危机中,”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 (Yoshihiko Noda) 去年 9 月表示。

对制造业下滑感到绝望,并不是什么完全新鲜的事情,也不是日本所独有的。与其它富裕国家的情况一样,参与实物产品制造的工人比例多年来一直不断下降:从 1970 年的 27% ,降至当前的 17% 。根据总部位于巴黎的经合组织 (OECD) 的统计数据,日本的这一比例处于英美(仅十分之一的工人从事制造业)和德意(这一比例为大约 20% )的水平之间。

但对日本而言,工业地位下降的前景尤其令人担忧。自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以来,工人平均实际收入下降了 10% ,而更多报酬不错的制造业就业岗位的丧失,将加速这一下降趋势。尽管官方失业数字仍然很低,仅略高于 4% ,但政府计算,如果公司根据实际需求水平裁减工人人数,这一数字将上升 2 倍以上。目前,这一结局被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政府就业补贴(有时被称为闲置就业人员救济)和战后遗留的“终身雇佣”计划推迟了,但它不可能永远得到避免。

更广泛而言,日本的工业问题与该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日渐衰落是一致的。 20 年前,日本经济产出占全球 GDP 的 14% ;如今,只占不到 9% 。即使在亚洲,它作为经济和外交大国的光芒也已被中国掩去。

或许最令人担忧的是,日本的许多人似乎相信,如果制造业没落,日本将再无可依靠;日本工人独一无二地适合“造物” (monozukuri) ——一种近乎神秘的“造物”理念。他们指出,日本在软件和金融这样的行业,缺乏“国家冠军企业”,同时,服务业效率低下,工人平均产出不及美国水平的一半。当制造业公司陷入困境时——比如丰田 2009 年的召回事件,或者奧林巴斯 (Olympus) 正在上演的会计丑闻——全国都感到深深的耻辱。

“日本整个的身份认知是与制造业联系在一起的,”社交游戏公司 Gree 创始人田中良和 (Yoshikazu Tanaka) 表示。“如果你不生产实物产品,人们对待你的态度,就好像你在做什么靠不住的事。”

实际上,有证据显示,制造业向海外的转移正在加速。自日元兑美元汇率从 2007 年年中开始其高达 40% 的升值过程以来,日本对外净外国直接投资从 21 世纪头 5 年的平均 300 亿 -500 亿美元,飙升至 2008 年的 1300 亿美元。目前仍处于长期趋势水平之上。而在日本国内,企业资本投资则一直持续下降。

积极进军海外的公司和没有这样做的公司之间,业绩差异十分明显。丰田大约 50% 的汽车在日本生产,在日本的销量低于出口量,预计在截至 3 月的财年中,净利润将下降一半。相反,日产 (Nissan) 只在国内生产四分之一的汽车,预计利润下降 9% 。

“如果日本想要就业,就必须做点什么,来确立正常的汇率,”日产 CEO 卡洛斯 ?6?1 戈恩 (Carlos Ghosn) 最近警告。他希望东京方面抛弃间歇性的、基本无效的市场干预,东京方面自 2010 年底开始尝试瑞士式的、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汇率上限的干预方式。

日本的问题由于去年的自然灾难而变得更为复杂。 3 月的地震和海啸,以及后来的泰国洪水,毁坏了日本的工厂,使供应链陷入混乱。尽管许多公司恢复得比预期快——在去年 4 月份暴跌 15% 之后,全国工业产出在 8 月前就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但对日本商业的影响还将继续。

问题之一是能源成本。由于其它发电站被迫停运,等待安全检查,海啸对福岛第一核电站 (Fukushima Daiichi) 的毁坏,导致了其它地区的电力短缺。这提升了人们对于长期定量配给和提价的预期,而日本公司为电力支付的价格已经比美国高 40% ,比韩国高 1.5 倍,这部分上是因为电力部门的垄断。福岛第一核电站所有者东京电力公司 (Tokyo Electric Power) 希望将东京及周边地区的电价提高 15% ,以弥补赔偿和清理成本,这一提议遭到商界的强烈反对。“电力问题是与日元汇率一样严重的阻碍因素,”打印机及投影仪生产商精工爱普生 (Seiko Epson) 总裁碓井稔 (Minoru Usui) 表示。

海啸和外汇市场或许不在日本控制范围之内,但产业及政府领导人也在“自掘坟墓”。例如,许多公司支持所谓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Galapagos) 技术,这是一种日本的小发明,流传不广,因为它们仅仅是根据本地需求定制的。一个经典的案例是移动电话。日本早在 iPhone 出现 10 年前,就有了网络冲浪手机,但本地生产商从未尝试涉足海外市场,也未能更新它们的设计。如今,就连在国内市场,它们的份额也在丧失,苹果 (Apple) 风靡全球的产品成了这里最畅销的机型。

与此同时,商界人士称,政府政策不鼓励国内投资和招聘。他们指出,劳动法规造成了沉重负担,企业税率过高(为 41% ,而经合组织平均为 26% ),出口商支付的关税高于韩国和其它地方的竞争者。重建海啸侵袭过后的东北部地区的庞大成本,将使日本本已“举世无双”的公共债务(高达 GDP 的 200% )雪上加霜,这进一步加大了削减企业税提案获得通过的难度。

当然,并非日本所有工业的前景都一片黯淡。出人意料的是, 2011 年的灾难提醒人们:日本在一些重要、但通常被忽视了的领域,比如精密零件和材料,仍然具有比较优势。例如,仅日本半导体生产商瑞萨 (Renesas) 一家,就供应着全球汽车用微控制器的近一半产品,这一点令许多人感到吃惊。当生产这种设备——它负责移动座椅、锁门和打开电动窗——的工厂由于地震冲击而停工时,从日本汽车制造中心名古屋到亚拉巴马州的组装工厂都陷入停顿。

日本零件制造商的优势,在去年 10 月波音 (Boeing) 787 梦幻客机 (787 Dreamliner) 的首飞中,也得以突显。该机型三分之一的高科技部件是在日本生产的。材料生产集团东丽 (Toray) 供应的轻型碳纤维零件,使这一机型比过去的飞机更节省燃油。东丽或许不是索尼 (Sony) 那样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它也许能够代表日本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部分。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公司都选择把最先进的高价值产品留在日本生产,把低利润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海外更廉价的地方。对单个公司而言,这一战略或多或少地发挥了作用,但专家对它是否能维持大规模就业表示怀疑,尤其是随着中国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向工业价值链上游移动,生产越来越精密的产品。

日本财经日报《日本经济新闻》 (Nikkei) 撰稿人、工业专家团体 Beyond Galapagos Study Group 成员关口和一 (Waichi Sekiguchi) 认为,由于技术本身的变化令日本制造商以工程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变得过时,成本竞争力和日元升值只是枝节问题。“在全球竞争围绕单个产品展开、以最低价格生产最棒产品的公司成为赢家的时代,这种模式运转得非常成功,”他表示。“但在网络为王的数字电子世界,它就逊色得多。”

关口和一在《重新想象日本》 (Reimagining Japan) 一书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阐述,这是一本分析和政策建议集,由咨询公司麦肯锡 (McKinsey) 去年出版。这本书的其他撰稿者表示,如果日本经济死胡同有更好的出口,而制造业会从这些出口挖走更多资源,那么过分强调拯救制造业甚至可能反而有害。“实物产品制造代表着日本的过去,而不是未来,”日本电信集团软银 (Softbank) 创始人孙正义 (Masayoshi Son) 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令日本复兴……对日本而言,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唯一的出路。而我们的政府政策还没有以这些产业为重心。”政府政策主要集中于维护“造物”文化的遗产。在支离破碎的电子行业,政府正努力加速整合,创造“国家冠军企业”:政府最近支持了索尼、东芝 (Toshiba) 和日立 (Hitachi) 旗下小型液晶显示企业的合并。政府希望,新公司能够更好地与韩国和台湾企业竞争。

但政策制定者也已认识到多样化的需要,并正着眼于以“无需敲铜打铁”的行业作为潜在增长领域,包括旅游、漫画和时尚。“日本风”在其它地方十分流行,但日本文化产业只有 2% 的产出用于出口。

日本金融服务公司欧力士 (Orix) 首席执行官、倡导将高度受保护的服务业自由化的宫内义彦 (Yoshihiko Miyauchi) ,还列出了日本拥有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地位不足的其它领域——从送货服务到便利店和医疗。“日本可以拥有亚洲的梅约医学中心 (Mayo Clinic) ,”他表示,梅约医学中心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著名私人医院,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富人患者。

对于制造业,他宁愿看到公司将生产转移到海外而蓬勃发展,而不是留在日本枯萎。“当日本公司走向世界时,它们变得更强。而那些试图在国内拼出出路的公司,现在才挣扎难熬。”

译者 / 方舟

英文英文连接: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 search of salvation

连接:

酸奶店经营成功的秘诀

开酸奶店,难得的赚钱机会

《乔布斯的商战》出版,感谢读者

苹果消息跟踪:如果苹果进入电视市场?

又一个机会:制造低价香烟的商机

柯达为什么破产

炒房案例之一:南京

完美世界到底值不值得投资?

解读杰斐逊县破产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mme.potato 回复 悄悄话 继续同意博主,要学习而且是用心学习先进技术。是机会,更是对自己的反省和挑战。日本制造企业内部也一刻没停过创新,因为制造业一到了高端就拼装备创新和工艺创新了,他们也面对着德、美的竞争,而且整个民族骨子里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中国只有定下服务全球市场、学习创新、知识经济的基调,建设真正的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有序走出自己特色的路。这里的特色是适应将来市场的特色和以往保护弊端的特色是完全两个概念。中国的优势在于已经是全球供应链基地,已经到了Web2.0时代,有蛙跳机会从技术超越竞争对手,但这机会要变成现实,还是离不开内部的人文环境。
汪翔 回复 悄悄话 有东西还没有学到手,这就是机会了。
mme.potato 回复 悄悄话 同意博主的想法,但把日本的高端制造业抢过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不光需要很多创新,而还牵涉到国民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高端产品模仿远不止外形和功能,还有组织、文化到knowhow。就拿工业之母冶金来说,中国神5神6能上天、导弹航母能入海,但到目前为止的所有高端冶炼、轧制设备都是从日、德进口的,且不说这些设备的控制器、驱动器、电机都是德、日制造的。即使轻工业方面,影视设备的大量专利和高端产品都是牢牢的掌握在人家手里。通俗的讲,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外国人是无论如何做不好法国大餐、满汉全席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