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律师的商业经经

(2011-10-11 07:50:26) 下一个

经商日记(3):来自黄唯大律师的启迪

扳手算来,我在克利夫兰,已经度过了十七个春秋。在来之前,为了绿卡申请问题,就已经有机会听到黄唯律师的大名。

很多次有机会认识她,都因为她的繁忙而不得。对于她的故事,我早就有所闻,很有兴趣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风尘仆仆,来去匆匆,就是长久以来我对她的印象。

第一次真正的认识她,是在那次由浦瑛的《伊利华报》主办,为了款待来自大陆,著名军旅作家裘山山的晚宴上。职业作家裘山山远道而来,身为职业律师的黄唯,居然有雅兴,专程来追星。她来的目的,居然是想知道:对于像裘山山这样的忙人,是怎么可能找出时间来写作的。

她说,自己每天早上很早起床,为的,就是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小说和搞点写作。而她所阅读的主题,却无一例外的是言情和爱情小说!

那天,在她的要求之下,我还送了一本《奥巴马大传》给她。一个很小就来自香港的人,一辈子在美国律师界打拼,她还能够读懂我用简体中文写出的书吗?

带着这种疑问,在浦瑛第二次邀请我,参加在黄唯办公楼举办的讲座上,“我的那本书读的怎么样?”就成了我问黄唯的第一句话。

“已经读了一半!”她回答的很干脆,也让我吃惊和半信半疑。

最近,我们公司在计划搞加盟经营的问题,吸纳加盟店店主。由于公司的经营业绩不错,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光。包括来自大陆的,以投资移民为目的的投资客。

投资移民项目是一个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热门的投资方式。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如果能够投资一百万美元在美国本土,就能够很快获得临时绿卡。而且,如果还能在两年之内,基于这份投资,在美国本土创造,并且保持至少十个全职的就业机会,就可以获得永久绿卡。而且,这样做,得益的还是一家人!

对于一个四口之家,想想那些以百万计的偷渡客,每位付出的五万美元的代价,获得的,不仅没有身份合法的保证,很多时候,甚至都没有生命安全的保障,这样的合法生意,自然是合算得多。如果再计算一下由此所获得的,在美国子女教育上的学费节省,和孩子们在美国生活所少受的心灵磨难和人格摧残,其价值,自然就是无法估算的了。

对于失业率远高于平均值的地区,投资额度还可以放宽到五十万美元。

美国政府放宽移民尺度,放出一个“投资移民”的大蛋糕,很多人觉得,这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有不少人自以为是,美滋滋的觉得,“五十万美元”很好搞定。

居不知,在美国经济如此艰难的时刻,保持目前的就业机会都很难,更何谈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了。如果靠金钱注入,就能立马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我估计,美国政府也不会“求助于”外国投资者了。

如果在普通的地区创造就业机会都很难,在失业率远高于平均值的地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不就是难上加难了吗?再者,作为一个外国人,靠区区五十万美元,在那样的地区,创造十个全职的工作机会,无异于是难于上青天了。

很多早期自以为是的投资者,多数在两年的“移民监”之后,打着包,带着一家老小,又不得不灰溜溜的打道回府。那种悲惨和凄凉的感觉,也只有当事者自己知道。

由于创造就业难,就有一些投资者,开始盯上了我们这个以服务为主的公司,看上了我们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一百万美元投资在我们这,可以创造出三十到五十个全职的就业机会!

但是,我们毕竟是做企业的,对于司法方面的程序,有太多的不明白,也不太想在那里面花时间去折腾。带着去向黄维学习的心态,带着一袋子的疑问,我将车朝着北开去。

那次“拜访”,收获颇丰。也新认识了几位颇值得我好好学习的“故乡人”。

更让我得益的,实际上还是黄维的经历,和她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她已经连续十多年,被入选为全美最佳律师之一。同时,还一再被选入俄亥俄州名人堂,及全美最具影响力的职业女性之一。

曾经荣获美国律师界最高荣誉——美国艾利斯岛荣誉勋章,成为第一位女性华裔获奖者,被载入美国国会史册。

她所领导和拥有的的黄唯律师事务所,也连续多年获得美国最具权威的马丁·胡拜尔授予的律师业最高评级(A-V)。

说实在的,即使是我们这些在1990年代之后来美国的华裔,从“底子”上看,“不输给”黄唯的人,也大有人在。即使是我们之中的女性,有这样资历的,也应该是为数不少。但是,二十年下来,又有多少人,除了自己的小日子过的还不错,在此基础上,再将孩子送到名牌大学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多少人生收获。

将孩子培养成名牌大学的学生,似乎就是很多我们这样的第一代移民的唯一目标了。但是,有多少人又真的好好思考过:在自己这一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去生活出一点色彩来呢?

黄唯的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也一直就是我时常教诲自己的重要案例之一。

这个曾被美国奎恩商业杂志评为最有影响力及最有吸引力的女性,这个在克里夫兰社区相当活跃的人,你是很难将她的现在,和三、四十年前的美国大背景,和那时候女性在美国的地位,那个年代,华裔在美国社会的难作为,联系在一起来思考的。

闭上我的双眼,我眼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

1969年夏天,天高云淡。飞机降落之后,走出一位扎着两只小辫的19岁丫头,睁着一对好奇和迷茫的双眼,怀揣200美元和一纸入学签证,只身从香港,来到美利坚这个让人充满向往,又前途未卜的异国他乡。

就在大陆的同龄人,还在热情满怀地背诵红宝书,还在以破坏传统为自豪搞“打、砸、抢”的时候,她开始了自己人生新的一页。开始时,她花了几年时间,获得了西伊利诺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

由于兴趣使然,毕业之后,她决定向法律方面进军。在美国,基本上没有法律本科,很多厉害的律师,都是在不同的专业获得五花八门的本科学历,其后,再在法学院获得一个法学博士学位。这个名义上的“博士学位”,实际上就的专业训练的一部分。

在那个年代,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都是男人的天下。那时候生活的女人,除了打点小工之外,恐怕就只能是呆在家里,当“保姆”了。

我认识的一位已经七十来岁的女牙医,曾经给我讲述过,发生在她身上的类似故事。她1960年代初,所在大学班级几乎清一色男人的“美景”,那些男人对于她未来职业前景普遍看淡的眼神,至今还历历在目。

十多年之后,年轻的黄唯所面对的,似乎也不比那位牙医女士好到那里去。

两位背景不同,志气相似的女人,在不同的地点和时代,演绎了几乎完全相同的人生话剧。从小就天性好强的黄唯,在她自己的字典里面,是没有“认命”和“服输”这样词汇的。有的,只是自己的努力、付出。

在认定目标之后,就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她当了一回称职的人生“军人”:以服从理想为天职!

三年的苦读,有时是面对鸟语花香的诱惑,有时候,是面对半人深积雪的美景。三个春秋,她心态平淡,学完了计划需要四年的法律专业课程,获得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法学博士学位。

接着,又先后考取了纽约州、俄亥俄州、华盛顿特区及联邦法庭的律师执照。

获得律师行业执照,只是说她已经有资格在这个行当“混饭吃”了。但是,律师这一行,是一个收费很高的服务业。如果你没有愿意为你的服务付费的顾客,你有再多的执照,似乎也没有价值。

很多获得律师执照的初入行者,都是选择在已经有些名气的律师楼干一阵。一方面,借此稳定自己的生活来源,同时,又借此巩固和加深自己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此之后,再来慢慢打出名气,建立属于自己的顾客群,为自己后来独行天下打基础。

但是,不幸的是,当时的美国,却没有这样的机会给予刚出道的,像黄唯这样的华裔女性。不少人就此认定为“命运”使然,服从“上天”的安排,放弃理想和追求。人生轨迹也就此急转弯。

但是,这不是黄唯的个性。

已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她,作为一名少数族裔女性,大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却与她无缘。于是,她选择“曲线救国”,接受了Central National Bank的工作,前往位于克利夫兰的该行,担任信用分析员的工作。就是这份工作,让她就此和这座城市接下了缘分。

成功者的最大特点是:每一份在普通人看来的挫折,对于他们就是一份财富,一份让自己成熟和更近的走进成功之路的养料。在黄唯口中,那次“不得不为”的工作选择,让她学会了如何读财务报表,如何让数字说话,如何真实地掌握情况。

如果没有那份工作的历练,后来的她,是不是敢自己创业,创业之后,是不是有能力管理好一家企业,为此需要付出的额外代价,会有多大,就只能是个谜了。

1978年,28岁的她,独资在俄州克利夫兰开办律师事务所,成为俄亥俄州第一位开办律师事务所的移民女性。

迈出这一步,是很需要勇气的。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个人既是秘书和助理,又是律师,这就是当时她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全部。

为了拉客户,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奔波在人流涌动的纽约公交车或商场中。在那个年代,搞移民业务,还没有成为多少律师的主业。但是,长期和华裔新移民的接触,从那些前来公司询问的人们的眼里,她则看出了需求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就此,她决定,以服务新移民为自己的事业根基。她从服务华裔开始,逐步扩展自己的业务到其他族裔。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一个“不经意”的“冒险”决定,在世界更为开放,对于移民,美国更为心胸开阔的今天,现实一次次给她带来好运。

经过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和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黄唯律师事务所,已经发展成为全美最大、最具权威的移民律师事务所之一。

其设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的总部,有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及大洋洲等五大洲区的面谈咨询室。除此之外,她还在底特律、哥伦布、纽约、芝加哥、辛辛纳提等地,开设了许多分公司。

公司里面,除了黄唯,还拥有一个由多位精通各类移民案件的资深律师组成的律师团,和一批精通各国语言的精干助理们。

今天的黄唯律师事务所,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其所服务的语种达到了20多,每年要接4000多宗移民案件,并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成功率。其客户中,有著名职业棒球明星霍塞·梅隆和托尼·潘尼亚。有奥巴马总统的姑妈。更多的,当然是那些名不经传的,正在争取移民身份的普通新移民。

黄唯所经营的,是一个服务业。而且,她所雇佣的,又是一些以挑剔和不好对付为职业的律师。

“如果我们律师事务所办不来的案子,在美国其他律师楼也办不来!”

以走高端和敢于挑战自己,为主要特色的经营模式,可能才是让她得以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这个律师满天下,开办一家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易于反掌的今天,能够继续在竞争激烈的移民律师服务市场鹤立鸡群,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她自己,对于律师业务的熟悉,可能远高于对于成功管理精髓的把握。对于如此难以管理的行当,在她扩张业务到好几个地区的时候,怎么样确保工作和经营的效率,她有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又有哪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是我更为关心的下一个问题。

很多搞技术出身的,自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技术人员,有时候,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管理一个小公司的管理者。但是,在间接和远道管理上,如何激励员工,如何保持效率,怎么样寻找和保持优秀的雇员,如何训练他们,就不是普通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好的了。

我自己曾经在这方面挣扎过,苦恼过,也做过无数的,不同的尝试。

在这方面,她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汪翔 回复 悄悄话 商业成功与道德合理,是个很容易产生争论,但很难获得结果的话题。我喜欢向不同的人学习,取经。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觉得移民律师服务里肯定有很多猫腻。可能很赚钱,但赚的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钱
小小小小小猪猪 回复 悄悄话 这个马屁拍的太过了,业内谁不知道黄唯是靠着做政治庇护发家的。她做了多少假材料,编了多少故事欺骗移民局和移民法庭,这个不光是她自己知道,她所内的人也都知道啊。千万低调一些好。
圈外闲人 回复 悄悄话 值得学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