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该是投资银行股的时候了吗?

(2011-04-01 19:09:08) 下一个

该是投资银行股的时候了吗?

 

            就中国A股市场来说,最近一段时间,投资者对于银行股,普遍采取了遗弃的态度,结果造成了银行股普遍性的价值低估——市盈率低。原因应该是:政府正在下“大力气”“打压”房价,而对房价的打压,带来的将会是泡沫的破裂,泡沫破裂的后果,自然就是银行贷款质量的下降。而银行贷款质量的下降,不就是银行要亏钱吗?!

但是,如果你再仔细看看当前国内的房地产“政策”,特别是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的对中央政策的执行“政策”,你可能就会看出很不同的味道了:地方政府的调控目标,基本上都是让房价和GDP的增长速度同步。

姑且不谈这种“调控”指标的滑稽性,就这两个“增长”同步,你是不是会“发现”,房地产泡沫破裂在最近的未来,还是不可能的事情呢?

如果这种逻辑是对的,那么,银行是不是就可以继续大赚特赚,是不是就不可能有坏资产?是不是人们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心就是多余的了?

如果是,那么,在这个自己吓唬自己的时候,是不是就该大量吃进银行股份了?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恐惧”,如果你还记得这个谆谆教诲,那么,现在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做出行动的时候了?

中国的国情和美国的还很不一样。在目前地方财政不得不是“土地财政”的大环境下,拥有有权力者中,是没有人会有兴趣真的让房价下跌的,就更别谈大幅下跌,甚至是让房地产崩盘了。

下面这篇文章还用很复杂的分析,来告诉你,很多证券公司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了。我觉得,没有必要那么麻烦。中国的房市“泡沫”和美国的,是差别很大的“两码事”。(如果你有兴趣,了解美国房市泡沫的产生和破裂的微观逻辑过程,可以参阅我的《危机与败局》(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如果我上面的逻辑是正确的,或者说,如果你认可我的分析逻辑,那么,你可能还可以在地产商那一块大赌一把。只要调控政策不能够真的对地产商伤筋动骨,那么,那些由于调控政策吓倒了投资者,而股价被打压的地产股,特别是其中的财大气粗者,现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是你最好的朋友了。

机会难得呀。

 

附录:200多份研报“井喷” 九成看好银行股

2011040201:47 每日经济新闻 赵阳戈

 

 “如此巨量的研报难得一见。”昨日(41日),一位长期做数据整理的观察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本周券商对银行股的关注格外热情,银行的研报陡然激增。根据他的统计,最近一个月以来共有关于银行股的研报250份,在本周内发出的就有202份。不仅如此,该人士还表示,在本周的202份研报当中,其中看好的高达187份,剩下的15份为看空,大规模看好研报真是难得一见。

  记者翻阅研报时注意到,研报所涉及的有像工商银行601398,收盘价4.50元)这类总股本巨大的银行,也有总股本仅有49.9亿股的“袖珍型”银行华夏银行600015,收盘价12.94元)。此外,出具报告的同样有2010年排名第一的金牌券商中信证券,以及名不转经传的小型券商。在券商们本周发布的行业报告中可看到,大多都表现出乐观。

  目前,市场在3000点下方徘徊,要想冲上关口,银行股必须有所表现。本周各家券商如此“巧合”集中发布诸多研报,而且对银行股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银行股的春天来了吗?

 

  金牌券商领衔看好

  在众多研报中,一篇中信证券的研报引起了记者关注。从中信证券于329日发表的题为《紧缩催升资金价格,息差提振行业盈利》的行业报告中可以看到,该券商对整个行业的观点是“强于大市”。

  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中信证券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逻辑。首先供需关系趋紧将催升资金产品定价水平。银行资金业务由于具备流动性管理的特征,在持续紧缩的货币环境中,资金业务规模受到挤压而价格趋于上升,并通过利率渠道传导至传统信贷,使贷款定价水平不断走高,银行业盈利能力将显著改善。其次,在利率上行的过程中,银行的外债规模将持续被压缩。人民币债券利率上行提升了银行业债息收入,同时商业银行能够通过缩减交易类占比有效规避市场压力,普遍低于2年的久期策略也降低了再投资风险。外币方面,贸易活跃增加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了外币信贷需求,使收益率较低的外债投资规模得以压缩,对存量外币债券收益率的上行态势,中信证券持乐观预期。

  该券商预计,紧缩环境下银行业债券投资收益率有望整体提升15%~20%。至于票据业务方面,作为商业银行调节信贷总量和结构的方式,信贷规模总量控制使票据融资增长受限,贴现利率水平一度跃升至8%以上。按照中信证券的预计,未来票据融资占贷款比有望稳定在3%左右,贴现利率处于6%的高位整理。贴现利差的扩大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息差,其所反映的信贷议价能力提升更有助于推高行业NIM(净息差)水平接近2.65%

  另外,同业业务着力于解决短期资金余缺平衡,通常用于流动性管理,其价格水平更为贴近短端拆借市场,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持续回收,使得拆借利率水平震荡上行,由于同业业务的资产端的利率弹性往往大于负债端,在此背景下,预计银行业同业资产收益率存在约150BP的改善空间。

基于上述逻辑,中信证券自然给出了“强于大市”的判断。该券商还指出,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是主动定价能力较强、息差弹性较好的华夏银行、浦发银行600000,收盘价14.14元)、光大银行601818,收盘价3.92元)、民生银行600016,收盘价5.81元)和招商银行600036,收盘价14.33元)等。

 

  上调部分银行股评级

  整个行业趋于向好,个股方面又怎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本周187份持看好观点的研报中,还有一个更为耀眼的群体,就是上调评级的报告。据统计,其中共有9份研报对银行个股进行评级上调,其中上调工商银行的有天相投顾和光大证券,上调华夏银行的有中金公司和安信证券,此外,交通银行601328,收盘价5.81元)、民生银行、农业银行601288,收盘价2.79元)和招商银行等也被上调了评级。

  中金公司认为,华夏银行财务改善开始兑现,年报业绩同比增长59%,超预期5.6%。该公司管理层首次系统阐述的“中型公司客户、中等收入个人客户、中等城市”观点也值得关注,中金公司认为其定位契合了华夏银行的现状,配套的考核体系将有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全口径成本核算的推行有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该券商预计公司2011年每股收益可为1.2元,上调评级至“推荐”。

  银河证券看好民生银行的 “商贷通”业务。2010年民生银行“商贷通”贷款余额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255%,同时商贷通客户总数达到11万户,且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其中贵宾客户占比达到20%以上。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收益率也持续提升。另外,民生银行2010年关注类贷款余额减少约30亿元至101.3亿元,关注类贷款比例仅有0.9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微降0.58亿元至73.39亿元,不良率下降0.15个百分点至0.69%。基于上述亮点,银河证券上调公司评级至“推荐”。

  东北证券认为,招商银行目前的估值水平经过股价下跌和业绩增长已经低于合理区间。需要注意的是,招商银行在降息周期的净息差下降幅度最大,实际也说明如果宏观经济复苏进入升息周期后,招商银行净息差的上升幅度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也是最快的。考虑收购永隆银行后,永隆经营的逐渐改善和协同效应逐渐发挥,东北证券将招商银行作为其2011年重点推荐品种,上调评级为“推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