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国美之战,不得不吸取的十条教训

(2010-09-30 05:57:41) 下一个


国美之战,不得不吸取的十条教训

  睡了一个晚上,醒来发现,陈晓还真的有“通天”的本事,将看上去必死无疑的败局“板了”过来。他现在,或许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苦苦哀求人家,再给自己一年时间,让自己到时候“选择”自动离开?陈晓当然明白,在一场自己发动的内战之后,立马被人踢出的感觉和后果将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如果对方能够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让自己既保住面子,又能够借机做出几个形象工程来,在未来也是一个卖点,自然就是一个不错的交易了。参阅我在《万维网》的博客

现在看来,他是没有这个必要了:自己似乎已经成为王者。

很有意思,根据腾讯的问卷调查,内地的读者有高达76%的人支持黄光裕,支持陈晓的只有八分之一的样子。而且,对于陈晓胜出之后的国美未来,有三分之二的人不看好。可是,在香港市场,不仅有多数的投资者用手投票来支持陈晓,而且,在陈晓获胜之后,股价居然还上升了不少。这些,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说明香港股民和中国内地民众的心态有很大的差别。香港股民很多是在市场经济系统下长大的,他们习惯于按照市场规则来运行,所以,才有大量的小股东支持陈晓的结局。再者,那里面的所谓香港股民,很多(特别是那些参与投票的),很可能都不是真正的香港股民。他们背后所体现的,很可能就是西方资本的意志。

第二,最关键的,恐怕还是黄光裕自己当初打造的形象太差。董事会权力过大,是他黄光裕当初为了一己之利,而特别定身调制出来的。他到底还是忘了那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他在势的时候,太功利和贪婪,不将小股东的权利放在眼里。结果,在他失手的时候,人家也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同样让他这个“外围”人士难受。

这时候,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明白,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支持“公平”和“正义”:这最终保护的不仅仅是他人(弱小者),还有自己!如果共产党人能够明白这点,很多元老在有机会的时候,估计也会尽力推行民主化,搞好权力的内在制约,否则,也不至于最终搞得自己要么死无葬身之地,要么,死的连个名号都没有。

公平和正义的规则,保护的不仅仅是弱小者,还是也有可能变成弱者的自己!黄光裕的败落,就败在自己过去的骄横上。在自己需要别人给予公正的时候,再来临时抱佛脚,期望通过柔性诉求来获得同情,看来是不怎么灵通的一个办法。急功近利,还是功效有限。

第三,海外资本四两拨千斤的水平,通过这种战争的形式,再一次让国内的企业家长了点见识。人家不到10%的占股,居然能够让你这个占股三分之一的大鳄,也落到打掉牙往肚里吞的地步,这就是手段的高明和利益诱惑的力量。国内的很多人,为了个人的利益,是爹娘都可以卖的,何况一个区区大股东的利益?国家是一个个企业,一个个家庭累加的结果。大如国美都难以幸免,何况那些规模和实力小很多的中国企业呢?照此下去,中国股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国家利益,真的有人在乎,有人有能力来保护吗?(这也是我在《危机与败局》(商务印书馆)和《博弈华尔街》(东方出版社)里面一再追问,一再担心的问题!)

第四,过去,人们喜欢到海外去上市圈钱,为的是更好的名声,借此显示自己更牛的本领。那么,在这次国美事件之后,大家是不是该再多想想: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们有没有事先准备好对付海外金融资本进攻的武器?他们制胜你的,并不是资本规模的大小(虽然他们比你更有钱),而是“智慧”和胆识。今天的贝恩资本如此,当初和今天的巴菲特不更是如此吗?大家最近对钓鱼岛事件非常关心,我倒是觉得,那种事情之中之后各方的很多做法,充其量也只是让人们出出气,过过干瘾而已。短期之内,中国是不太可能因为它而发动一次对日局部战争的,不管你自己想不想,觉得是不是必要和可行,至少,我所理解的中国政府肯定不会。类似贝恩资本和巴菲特那样的,在看不见的战线对中国财富的攻城略地,你中国付出了多少个钓鱼岛,有没有人计算过?在乎过?

第五,陈晓当然知道,自己和黄光裕的战斗还只是一个开头。对于商战,如果你不能一战克敌的话,最好避开两败俱伤,第三者获利的长期持久战格局。现在,陈晓的开打,看来是误算了大局。陈晓那句恶狠狠的话(黄总应该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了!),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对大局的判断。大丈夫有机会当上还得上,“无毒不丈夫”的古训,还是深深刻在陈晓的心灵深处。现在看来,陈晓的开打本身就是一个败笔,他的失败在于对政府“人道”的误解:今天的中国,政治生命和经济生命已经不再等同了(这是一种进步!)。再说,国美那么重要的一家公司,中国政府随便让它倒下,似乎也很不明智,虽然类似的事情过去也经常做。

陈晓的居多做法,不管他有着多么好的借口和理由,现在看来,都不是善人之举。如果当初国美面临的局面真的如同他所说的那么悲惨,那么,充其量也只是说明了,他的风险控制水平太有限。他应该知道,中国的企业家都有原罪,都随时有可能身陷囫囵。作为一家规模如此之大的企业的老大,居然没有准备这种可能性发生之后的公司应对,也是一大败笔。

而且,对于和黄光裕近距离接触那么久的他,难道就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黄光裕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古训,他不可能不知道。再者,在内战开打之后,黄光裕连大几十亿的资金调动都可以做到如同小孩子过家家,那么,为什么在企业生死关头,那区区小数目的筹集却是那么的艰难?这是不是说明,当初陈晓真的没有和黄光裕做必须的沟通?

这里面,我估计,黄光裕自己也有很多责任。开始时对陈晓的“狠”,他以为可以通过后来对陈晓的“善”来达到安抚的目的。没有想到,陈晓给他来了个韬光养晦,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当初黄光裕知道有个贝恩资本的引入,那么,他为什么不想想,避开这第一次的自救,引狼入室之后的代价会非常之大。至少,这后来为了对付公司发新股所借来的资金,代价也不会很小。富人之间在资金的往来上是不太可能有很多友谊存在的。有的只是利益的交换。

第五,股民也不是很好糊弄的。黄光裕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所指定的替代者的资质不够,或者,他的资质没有达到被股民认可的水平。如果黄光裕直接从公司内部找一个替代者,哪怕是暂时的,也比从外面派进去更容易获得股民的接受。在骨子里面,黄光裕还是将自己高估了,自以为,自己想怎么样支配自己的公司就可以怎么样支配。他最后可能不得不醒悟:那些他自己的团队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了。那个自己控股的公司,已经没有能力真正达到“控制”的地步了。理解这点,对于很多人都有意义。就此,黄光裕应该能够明白:如果他继续这种“高傲”的傲骨,他后面还有要吃的亏。可能还会更大。

第六,战后陈晓的日子,如果没有黄光裕方面的支持,是很难好过的。黄光裕方面的诉求也算合理:董事会的权力分配,应该体现股民持股比例的差别。很多人可能不喜欢黄光裕,但是,这和他应该获得的与他所持有股份对应的权利,是两码子事情。政治、个人感情和经济权利,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这种分离和对不同权利的合理尊重,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有一点进步了。当初他黄光裕为了炒自己的股的买来卖去,估计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伤筋动骨。就此,陈晓方面还大家鞭挞。具体的细节我没有研究,但是,凭直觉,在股价被股民抬高到一个疯狂地步的时候,任何人都有卖出一部分的冲动的。这也是人之常情。问题是,具体的操作,是不是有意识的危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战后的黄光裕,如果选择继续为难,陈晓充其量也只是获得了一点苟延残喘的时间而已。持久战中的阶段性胜利到底有多重要?我估计,陈晓也很明白。再说,在一个内斗不断的公司,他又怎么可能做出一流的成绩来呢?

第七,黄光裕手里的那370家门店,如果好好经营,也有斗垮国美的机会,只是需要时间而已。如果国美给予黄光裕这个机会,不知进退,那么,很可能就是自己在给自己培植掘墓人。我相信,陈晓应该知道这点。八月底的那个让黄光裕在十月底前无条件收回那370家国美门店的“通牒”,有点太小家子气了。气头上的陈晓,还是没有一种大将的气度。当取则取,当予则予。搞商战毕竟不是你死我活的军事战争。这也是中国古训的“和气生财”所强调的一点。这里凭借的不是男子汉的血气方刚,而是智慧和以柔克刚。

第八,对于网上读者的“意见”表达,应该理性看待。那些发表了意见的人,他们所代表的比例分布,并不一定真的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很多中间选民是选择沉默的,而那些喜欢发表意见的,更多的含有对外国资本入侵的厌恶。可是,一个面对全世界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是没有人能够对它的股东构成有所控制的,除非你直接控制有过半的股份。这也是为什么,网上一边倒的对黄光裕的支持,并没有最终给予黄光裕真正需要的胜利的原因。

第九,就此认为国美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对象,就此卖空国美,估计也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国美的股价已经很低了,中国内地的市场也还有潜力。问题是,国美的团队有没有这个能力将这种潜力变为自己的盈利能力。再者,毕竟,大家在乎的还是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且,斗争也只是内斗。即使已经获胜的陈晓,也还是因为得益于贝恩资本这样的外资,这后者更在乎利益。于是乎,才有了那个取消“一般授权”的共识。多发新股,对于贝恩而言,就是让自己手里多持有现金,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他如果想持有现金的话,可以单独持有,没有必要通过国美来间接持有。再者,这种持有也不是公司运行的真正需要。

第十,国美的斗争还会继续,最好的结局应该是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而适度的让步。这就是一场商场的博弈,最好的结局,就应该是大家都不太满意,但是又能够容忍和接受。也就是所谓的均衡点。圈钱虽然过瘾,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下一次,当中国私营企业在海外圈钱的时候,是不是该多想一点,多问几个为什么呢?

更多的关于国美内战的文章,

 附录:国美之争结果揭晓 陈晓胜
2010092819:10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讯 92819时消息,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战结果刚刚揭晓,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获胜。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提出的5项议案,除了撤销配发、发行和买卖国美股份的一般授权获得通过外,另外撤销陈晓、孙一丁的董事职务,及委任邹晓春和黄燕虹为执行董事的提案均未能通过其他议案,均集中在双方对国美董事会的人选上。据腾讯财经发回的最新消息,在其余议案上几乎每项议案黄家均输了约4个百分点。整个参加投票的股东约占国美股权的70%以上。董事局主席陈晓、董事及副总裁孙一丁均得以留任。

国美电器集团总裁王俊洲在会后,主动走到台下与邹晓春及黄燕虹握手。

对此结果,腾讯财经在股东会内直接向邹晓春询问投票结果等,邹不肯评论。而接近黄光裕方面的人士,对此结果感到不意外。

此前,在下午股东特别大会的问答环节中,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表示,如果能留任,会实现其五年计划。并表示与大股东黄光裕的交流大门一直敞开,过去一直尝试与大股东沟通,但是并不太畅通,因此一切交由这次大会决定。

今日香港市场上国美股价一度大涨6%,至收盘涨4.62%,报2.49港元,成交7.65亿港元。

以下为本次股东大会决议的8项普通决议案:

·         重选竺稼为非执行董事 【通过】赞成94.76% 反对5.24%

·         重选Ian Andrew Reynolds为非执行董事 【通过】赞成 54.65% 反对 45.35%

·         重选王励弘为非执行董事 【通过】 赞成54.66% 反对45.34%

·         即时撤销本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配发、发行及买卖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 【通过】赞成54.62% 反对45.38%

·         即时撤销陈晓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之职务 【被否决】赞成48.11%,反对51.89%

·         即时撤销孙一丁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职务【被否决】赞成48.12%,反对51.88%

·         即时委任邹晓春作为本公司的执行董事【被否决】赞成 48.13%,反对 51.87%

·         即时委任黄燕虹作为本公司的执行董事,【被否决】赞成48.17%,反对51.8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