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鲜为人知的中国杂交小麦和它的领军人—中科院院士蔡旭

(2009-05-23 10:02:53) 下一个
本人曾上过一个帖子,“如何正确看待袁隆平的功绩”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5&postID=30294
引发不少反对意见,其中较专业地反对意见,称袁隆平的功绩在于从野生稻中找到了不育系,实现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关键突破,理应获科学院院士。

其实这位网友也不尽知,水稻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必不存在杂交优势,这个基于西方遗传理论的经典论断,的确被袁老学毛选受启发造反了,这似乎是袁老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了,倘若果真如此,袁老非科学院院士不可。不过...

要知道,西方科学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尤其是生物学发展迅速,国外早有理论甚至试验证明,杂交优势可能普遍存在,包括自花授粉的物种。中国老一辈海归科学家早在1946年,就已经进行了同是自花授粉的小麦杂交育种,50年代末就获得了成功。

杂交小麦60年代亩产从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到70年代常年种植面积达1300万亩,亩产达200公斤以上。而此时袁老的杂交水稻还在育种试验中。

尽管小麦亩产不能和水稻比,但小麦在中国以及世界上播种面积更广,对土地要求地低,所以抗病高产的超级杂交小麦,意义将更大,经过50年试验优化,中国杂交小麦的亩产已经突破700公斤,与杂交水稻800-900公斤已经相差很小。

而中国杂交小麦的领头人蔡旭,就是1981年评选的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蔡旭的事迹大家可以搜搜,比袁隆平更实干,70年代北京农业大学迁校到最艰苦的陕北,他年过花甲,在洛川、清泉坚持杂交小麦的育种试验。中国杂交小麦最初用到的美国育种材料,是他1946年带回国,60年代又从匈牙利带回T型不育系和恢复系育种材料,蔡老走群众路线,坚持开放育种,他掌握的1000多育种材料,都是全国各地开放自由使用。

他为人正直,不畏强暴,敢于仗义执言,从不做违心之论。早在中学时期,就曾参与赶走一个任用私人、贪污腐化的校长而险些被开除。解放前夕,他路遇反动当局捕扣一位进步学生,便挺身而出解救了这位同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历次运动中,凡是想不通的问题他就开诚布公地讲出来。对错误作法,如1958年的高指标、浮夸风则进行公开辩论和抵制。由于他热爱党的事业,热爱社会主义,坚持真理,追求进步,数十年如一日,198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蔡旭担任的职务很多。在北京农业大学曾任农学系主任、副校长等职。曾兼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北京农业大学农学楼前有蔡旭的半身铜像。

所以我说,有人说:‘没有袁隆平,中国人会饿死; 袁隆平养活了十三亿中国人’,这些话太夸张。袁隆平落选中科院院士,属正常原因,并非一些人想当然以为,在中国实干家都不会走后门拉关系,所以都受排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