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正确看待袁隆平的功绩

(2009-05-21 17:56:10) 下一个
袁隆平生平:

袁隆平 (1930.9.7 -) 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不可否认,袁老对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跟是不是中科院院士毫无关系。贡献大了就能做中科院院士吗?邓小平对中国贡献大不大?毛主席、周总理、十大元帅贡献大不大?怎么不给他授予中科院院士?因为门派就不一样!张三丰那么厉害,能到少林寺去当主持么?
  
所以说:袁隆平当选中科院院士才是天大的笑话呢,如果让袁隆平这样的工程类专家做中科院院士,就像将一个工匠授予将军军衔一样不伦不类。没有谁否认过袁隆平院士作为工程院院士对杂交水稻的贡献非常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将袁院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才是对他的侮辱!
  
另外,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前些天说袁老没评上中科院院士,是误会,完全有资格当中科院院士。我认为这“路甬祥”是很不负责任,中科院院士是需要专家团评审的,而不是某个人说是就是的,要是那样的话,每年都不用评选了,让那个路甬祥来指定下就行了。
  
进一步讲,杂交水稻是在毛时代国家花大力气专门攻关,有领导有组织地研究出来的。全国参加者至少十几个省,大量的科研所和研究人员,以及几十万个农民参与才能成功。

回过头再看那段历史:1966年到1970年四年间,袁隆平带领研究人员先后用一千多个品种做了杂交组合实验,平均一天一个品种,试来试去都没能培育出一个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雄性不育系来,科研长期徘徊不前。

1970年6月,湖南省革委会召开了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当时主持会议的正是华国锋。华国锋点名袁隆平在大会上发言,介绍杂交水稻科研的情况。袁隆平只能介绍科研中遇到的困难,正在设法寻求克服,心里很不安。

华国锋毫无责怪之意,说,国家领导人经常过问杂交水稻科研的事,希望能够继续研究下去,尽快把它搞成功。事后安排将袁隆平全组调入省农科院。袁隆平备受鼓舞,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成功。

后来华国锋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提到毛主席周总理曾多次指示,要他对杂交水稻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亲自过问,给予关心。

这样的过问关心,到底有多大作用?大家知道,在美国,任何一个课题组,三四年不出成绩,研究经费要取消,博士后们都要换老板走人,而在毛时代,国家养了几百位学部委员,却对一个农业技术员,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而且一干就是8年,8年以后,又是长达20年的全国13个省、市小面积改良试验,大面积改良试验,直到1995年才正式宣告技术成熟。在世界上,象这样的一个依靠大自然优选基因,超长期地大范围地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科研项目,由一个国家独立主持完成,恐怕又是空前绝后的。

杂交水稻,这本应该是毛时代的成就。比如为了试验杂交水稻,全国在十几省开了好多次大会,这都不是袁隆平一个技术员能够组织的。而如此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主要是他解决了南方水稻产区的产量低的问题。而与袁隆平同期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全国各地就有16个科研单位。这16个科研单位各自研制成功的杂交品种,可能在产量上不及袁隆平,但在质量上(营养成分和口感质量)都各有千秋。况且,中国各地的自然条件有很大差异,每个人培育的品种都有局限性,不同的地区培育条件也不一样,所以产量和质量受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北方的杂交水稻,都是北方农业育种科研人员培育出来的,非常适合北方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东北和黑龙江,质量等级很高,但即使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仍然不可能超过南方水田里的杂交稻。
  
但实际情况时,中国的土地质量大多数较低,出于粮食安全等综合考虑,袁隆平的高产低质杂交稻受到了最大推崇。
  
如果说有个科学家说,美国的原子弹都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即使在技术上主要就是他提出、他解决的,人们也要鄙视他。谁都知道原子弹的研制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的成就,而是美国的成就。
  
有人说:"没有袁隆平,中国人会饿死;袁隆平养活了十三亿中国人"等,这些话太夸张。
  
总而言之,袁的研究成果都是国家投资组织人力和物力研究的,是中国许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知识产权也是国家的,不存在袁的专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