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诗今载---《闺怨》

(2008-09-21 09:08:22) 下一个

王先生住在新泽西州一个不错的社区里。他的左邻是一家老中,右邻也是一家老中。

三家人口都一样,一对夫妇,一个上中学的男孩。左边一家姓邵,右边一家姓李。

三家的家境都不错,邵先生和太太在国内是大学同学,又一起出国读完博士。邵先生在一家大公司了做到了Chief Scientist,太太在另一家大公司里当manager.

李先生虽然没有读博士,却也在房地产方面做得不错。李太太则给人家做贷款。

王先生呢,在一家报社里当主编,还兼着两家杂志的编辑。

三家的关系非常好,春天一起去踏青,夏天一起去海边, 秋天一起驾车,沿着山间小路一直向北开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欣赏沿途的枫叶,冬天一起去滑雪,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周末,三家常聚在一起打牌,一边打,一边聊天。 牌桌上,笑得最响亮,最开心的就是邵太太。

两年前,邵先生萌生了海龟的念头,就和太太商量。邵太太很支持先生的决定,觉得在美国呆下去,也就是这样了,虽然丰衣足食,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可现在国内机会这么多,凭着邵先生的一身本事,不去闯一闯,实在有点可惜。况且,孩子也大了,家中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负担,自己一个人应该能够应付。再说,就是海龟,也还是隔三差五的就回来。于是,邵先生就回国发展去了,临行前,还拜托老王和老李两家帮忙照顾邵太太。

邵先生走后,三家的生活和以前也没什么太大不同,照样一起爬山,打牌。唯一不同只是李先生家和王先生家,常常可以看到爸爸和儿子在一起的身影,而邵先生家,只有妈妈和儿子在一起的身影。

又一个秋天快到了,一个周末,李先生和儿子一起,架上梯子,去清理屋檐下雨水管道里的树叶,防止雨季来到时,树叶堵塞下水管道。李先生一边干,一边教儿子许多注意事项。王先生看过台湾作家刘墉写过的一篇文章,专门讲到和儿子清理雨水管道的故事。王先生知道,李先生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是借机进行一次亲子活动罢了。

王先生忽然觉得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看,原来邵太太也在看李先生父子俩在房上挪来挪去,眼里充满了羡慕之情。王先生知道,倘若邵先生在家,邵太太也一定会让他们父子俩爬着梯子上房去看看。

李先生在房上看见了邵太太在看着他们,就对她大声说,别急,等我们弄完了,也帮你看看。果然,隔了一会儿,父子俩从房上下来,把梯子支在邵家墙上,爬上去看了一下,然后下来说,你家的水管不用清,上面有一层铁网,把水管罩住了,所以树叶不会落进去,我想起来了,是你先生在回国之前叫人来装的,那天你大概加班没在家。邵太太心想可能是,赶紧谢过王先生。

转眼冬去春来,又是一个周末,邵太太敲了王先生家的门,说是她家后院发大水了,请往王先生过去看一看。王先生一看,原来是花坛埋在地下的的水管破了,大概是被树根给挤破的,水哗哗的留个不停。王先生赶紧帮助邵太太把花园里自来水的总阀门先找到,然后关紧,水总算是不流了。邵太太就问王先生,是该找plumber还是该找handyman 来修理。

王先生说,大星期六的,你谁也找不到的,就是你真能马上找来,少说也得敲你上百块钱。我来帮你修吧,我家花园里的水管也爆过,就是我自己修的,不出三个小时,不超过五块钱,准给你修好。 邵太太说,那怎么好意思呢,还是我花钱请人吧。王先生和邵太太开玩笑,你们家钱多是怎么着?省下来的钱,还不如请我吃顿饭呢。谁想邵太太竟当了真,一口应了下来,好吧,明天我请你和李先生家去Chart House吃branch。

王先生见假戏真做了,也不敢怠慢,赶紧拿来铁锹把水管四周的土挖开,找到破的地方,又开车去 The Home Depot 买来水管, 果然不到三个小时,把水管修好了。

邵太太十分感谢,就约了王先生家和李先生家第二天十点钟一起去吃brunch. 李先生明白邵太太是谢他上次看雨水管的事,王先生当然就不用说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王先生早上起来,站在阳台上,向远处眺望。他忽然发现,房后那条通往山上的小路似乎有了些变化,小路两边的杨树上,冒出了一点点绿芽。王先生向左边望去,发现邵太太也站在自家的阳台上,似乎也正在在凝视着小路两边树枝上的点点绿色。或许是因为再过一会儿要去吃brunch的缘故,邵太太还稍稍打扮了一下,化了妆。 王先生觉得这情景像是一幅水彩画,很有意境。

忽然,邵太太的手机响了,只见她拿出手机,听着,说着。星期天早上很静,声音飘进王先生耳朵里,“没事,我挺好的,你怎么样啊?” 王先生听出,这是邵先生从国内打来的。邵太太对他们说过,每个星期天早上,邵先生都会打电话过来的。

王先生赶紧拉开阳台门,想回到屋里,以免被人说成是听别人的电话,谁想邵太太的话还是飞到了他的耳朵里。邵太太的声音不像往常那么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次的声音带着颤抖,王先生分明听到邵太太在说,“你回来吧, 我后悔了。。。。”

王先生进了屋,在沙发上坐下,刚才的那一幕,竟然在脑子挥之不去里。他在沙发上坐了好长时间,然后站起身,走到自己的书桌前,摊开桌上的白纸,从笔筒里挑出一支毛笔,在墨盒里蘸满了墨,挥毫而就,在纸上写下一首七绝。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写罢,注视良久,给诗写上题目---《闺怨》,然后在落款的地方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王昌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