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上虞田家祠堂:讲不完的辛亥往事 (田时霖揭秘二)

(2011-05-23 15:01:29) 下一个


上虞田家祠堂:讲不完的辛亥往事

(田时霖揭秘二)




田氏族谱收藏的祠堂平面图
 


          在上虞市小越镇田家村田家祠堂内,14位辛亥名人志士的抱联尘封多年后重见天日,引起极大关注。而这个祠堂更因烙上了辛亥革命的深刻印记,这种历史的沉厚重感,使其更为庄严深沉。

          田家祠堂最近被清理出来后,经比对田氏族谱收藏的一幅祠堂平面图,人们发现这原来仅仅是祠堂的中心场所“紫荆堂”,而“紫荆堂”的面积不过是整个祠堂的九分之一。听村里老人说,原来祠堂至少有108根这样的石柱,可以想像当年的祠堂规模有多大。令人扼腕的是,如今这座祠堂已被拆得差不多了,其中很大部分还是近年拆的。这个有辛亥名人对联石柱的残破仓库,能够被留存下来,已是万幸了。

         《古今奇观》有载: 昔东晋初,田氏始祖田完四十二世孙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屡世同居,家业兴旺,庭中有一荆树年年繁花似锦。后因闹分家,院中荆树骤枯,三兄弟见状,遂不再分家。院中荆树后骤盛,景象重圆。因而“荆树佳话”成了田氏家族和睦相处的象征和代代倡导的家风。

         田家祠堂以“紫荆”命名主堂,不仅象征吉兆,更是为了教育后代。当年田时霖集14位辛亥名人镌联于紫荆堂,昭示着田氏家族希望后代继承家风、为国为民的良苦用心。

         在祠堂平面图上发现,“紫荆堂”的前面有一个大戏台,戏台两侧为“紫荆校舍”,祠堂的东面有一排房子叫“凤荫山庄”。这学校和山庄是怎么回事呢?经查阅家谱得知,原来“紫荆小学”和“凤荫山庄”都是田时霖受母亲陈氏太太之命,发起并集旅沪族人捐款而创建的慈善机构。

         据了解,当时田时霖在家乡一共办了3所紫荆小学和一所宝泽女校兼幼稚园。其中第一紫荆小学创办于民国元年,先是办在别处,待田氏祠堂建成后迁到祠堂并增加高小。

         田时霖和其他商人不一样,其他商人一般是发了财才想到做慈善,而他受祖父和母亲的影响,从小就确立了为慈善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民国元年,也就是 1912年,田时霖创设震升和木行,任经理。并被选为震巽木商公所董事和副经理。辛亥革命以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举国共振实业,田时霖在铁路建设和木材进出口中,同外国人有长期的商务往来,因此比较早地参与了近代生活,接受了诸如合同法、有限责任、会计薄记法、投票选举、制定规章等西方的思想与制度。震巽木商公所就是当时最早改组步入近代化的新式同业公会之一。其时,他“念故乡地处偏隅、民气淳朴、民智犹锢塞也,不可不亟以学校钥之” ,邀请旅沪族人以“董事会”的形式集捐资办学校,田祈原等都积极参与。

         这种以“董事会”集资办民间学校的做法当为中国首开。学校命名为“紫荆”因系田氏独创。学校以普及教育为目标,所收学生免费读书。紫荆学校在民国初年就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现代意识的学子。

        “凤荫山庄”则是扶贫济困、帮助殡葬的场所。田时霖的祖父田宝初乐善好施,他在为修宗谱拔荒拨荆寻找被湮没在荒草乱石中的祖坟时,发现有大量流离失所者的尸骨,漫山遍野,心中非常难过,遂发动大家收殓。然而,要救助的人实在太多,而自己的经济能力却有限。田时霖经商有成后,田母就命他在家乡置办凤荫山庄,专门积谷瞻养救济穷困老弱。而后,田家又购置山田,捐出作为收敛暴尸野外者的义坟。

          如是看来,田家祠堂不仅仅是个一般的家族祭祖场所,更是一个辛亥革命之后倡导改变民风、开化民智、弘扬大爱精神的场所。难怪那么多辛亥名人都慨然赴会一堂,赐联支持。

 (2011年05月13日 首发 绍兴网   作者:天瑞 建钧 董国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