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低,路遥雨细。

不要以为退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还很远,及早规划、按步行动,让自己45岁前退休。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CITI重组分拆的看法

(2009-01-16 22:24:13) 下一个
Citigroup Q4 劲亏83亿 ,随即宣布进行重组。 计划将旧公司分拆成Citicorp 和Citi Holdings, 前者将会保留集团在100多个国家的传统银行业务,后者则将纳入一些“非核心”的资产管理、消费金融业务和经纪业务等,主要包括CitiFinancial、Primerica金融公司以及花旗在日本的子公司——日兴资产管理公司。Citi Holdings 的“special asset pool”就是一个类似垃圾堆填区的地方,里面存放包括11月获得fed担保的非优质资产。早前消息TARP余下350B款项被通过,但未为股价带来支持。

抄11月的一段旧文,用以说明一下问题。

700汗都喂狗了!
来源: lkk1080 于 08-11-20 22:33:23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历史回眸:

1933年,经过1929年市场崩溃以及银行倒闭潮后,国会通过了Glass-Steagall Act (GSA) 动议,用以分离投资与商业银行间的活动,并成立FDIC保障银行存款。其目的是恢复消费者信心及消除银行存款因为恐慌而出现的迅速流失。

当时的银行严重使用客户存款进行风险极高的证券交易及不符要求投资项目里。市场的泡沫爆破后,银行的信用出现危机。参议员: Carter Glass与另一位是国会代表 Henry Bascom Steagall, 提议并促成这一动议。 GSA 建立了一道商业与投资银行间活动的防火墙。两者都受到功能划分以及控制。商业银行只能从证券交易中获得自己10%的Income, 但可以为国债进行保险业务。例如当时的银行巨头JP Morgan就被迫大幅裁减自己的业务范畴。

1965年作为GSA的延伸,政府再一次对银行与保险业进行划分,银行不可涉及保险范畴。

美国的主要银行从80年代开始就一直寻找机会废除Glass-Steagall Act,直到老格头这个出身于花街 J.P 友上台。 1987年老格头第一次在国会上讲话时就直接为废除GSA发表高论。

1999年11月,银行业及保险业巨头险胜出,让国会通过 Gramm-Leach-Bliley 动议,撤销了原有的GSA商业与投资银行之间的约束,进而方便银行业者获取更多的业务。我们的小克同志就在此一刻与CITIGROUP 主席Sandford Weill一起签订了以上的Gramm-Leach-Bliley 动议。

GSA 的废除代表了美国银行家们可以放开拳脚,商业银行可以签发和交易全新的投资衍生产品,例如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CDOs) 和发明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 (SIVs)。因此美国经历了一切证券化的短暂虚渺繁荣,同时也为这次金融海啸埋下了种子。在推翻 GSA的运动及证券化革命中,Citigroup 可谓功不可没。所以这几个月来一直请大家关注C 的走法。
07开始,有数家地方小银行倒闭,今年4月Indymac倒闭,下来就是清算并国有化2房、WM终结、紧接是全国第四大商业银行wb的争夺,5大投行迅速垮台,接管AIG… 这一切仿佛一场早早写好剧本的悲喜剧一一上演。大结局只有一个-- 整个原有金融世界的倒塌。正值DOW 下破8000,让我们一起回首这出大戏中的主角破身和几个关键过场。。。

全文: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finance&MsgID=1286338

作为始作俑者之一的CITI,今天反倒要把当年一心一意搞到手的业务剥离开来,实在是很大的讽刺。分拆目的很明显,保住传统银行业务部门,但问题关键是谁去接收Citi Holdings?最大可能是这部分资产(负债)全部国有,类似AIG的路子。这看来“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将这些公司债务账单往纳税人身上推。一旦走上这条路子,美国的苦日子就真的到来了。

第一、 债务数目庞大:
花旗2008年全年的亏损可能超过180亿美元,这还未包括资产减计部分以及新增加的债务(迄今为止,花旗已获得政府注资450亿美元)。按照此庞大数量级别的亏损,一旦国有化这批所谓“资产”估计将为持有者(纳税人)每年增加600亿以上的负向现金流。

第二、 为其他银行开先例:
大家本周留意到跳水的银行不少,而且交易量每天都是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资金在逃出。花街本周早有C 和 BAC要被国有的流言,引发本轮的抛售。这两家的股价更是在O8的刺激经济计划和TARP余下款项双双被通过的情况下继续下跌,这应该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如果国有这个先例一开再开,所有银行都可通过剥离计划来个金蝉脱壳,但留下的“非核心”资产都要每一个美国人来承担吗?

第三、 何时售出这些资产:
AIG就是一个试验样品摆在眼前,除美国外,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公司甚至国家会为这样的一个行尸走肉般的公司买单,因为无人能搞懂这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更无办法为这些资产进行定价。所以,这些资产项要重新出售到市场上,短期来看没有可能。

昔日辉煌的花旗,如今沦落至此,不禁唏嘘人生如此,感叹人在江湖,出来行走,迟早要还 。可恨公司大头的包包里都是涨涨的,死人塌楼关他P事。另外,CITI普通持股人很可能遭遇类似AIG的事件重演,提醒一下抄底的朋友,切勿小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