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山东人

(2022-08-24 08:43:03) 下一个

在夷地也能聚同胞,而且每一次同胞相聚,还都能碰见山东人。可见,我们山东人的脚也是够野的。

山东是个好地方,山东发达得早。当然比起河南来,我们还是要谦虚一下,谁叫我们后来而居上呢?

齐鲁大地,物华天宝,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还有一段小小的历史,不一定人人清楚。齐、鲁最早建国并不在山东。周武王的一次封建,把周公封在鲁,大约在河南鲁山;把姜太公封在齐,靠近南阳附近,都是在河南。武王死后,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造反,周公的平叛大军向东直杀到大海边。叛乱平息后,成王实行了二次封建,才把周公的孩子封在曲阜,把太公的子孙封在如今山东的临淄,大概也是因为山东实在是块膏腴之地吧。这两家连国名一起都带了过去,就有了后来的齐、鲁辉煌。

山东地方富庶,自然就文化发达。孔子一家从宋国移民鲁国,想必也是反复考量以后才下的决心。当时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而“周礼尽存于鲁”;齐国就更有创造性,齐桓公(田齐)在稷下立学宫,开出一个大大的论坛,引得天下儒墨道法医工农兵各门各派纷纷聚集,连孟轲荀卿淳于髡这些掌门老大都带着成百上千的徒子徒孙滚滚而来。一时间老大们猛拍砖,小弟们狂顶帖,创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繁花似锦的灿烂光景。

山东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难免就人口众多,众多的人口难免就要往外跑。我爷爷说,我们家祖上就是在唐朝去云南靖边的官军,战后就地转业的。一直到明朝,不知道为什么又回流了。我想不外乎是贪图富裕吧。那些都是传说。其实,富裕地方的人成群结队向外跑,往往都不是因为什么好事情。现在知道的较早的山东人大举外逃,是北宋南迁时避乱的难民潮,像李清照赵明成这些人。不过辛弃疾他们不一样,他们是南下勤王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既然皇上都回不去了,大家也只好在南方住下来。

充满希望的移民潮也是有过的,就是一百多年以前的“闯关东”了。满清从建州卫起家,占领全中国,势虽大而心实虚,始终防备有朝一日被汉人所推翻。所以,清庭将满洲划为禁区,以期万不得已时还可以退出关外。他们不准关内人出关,连商业旅行也严格限制,以致关外在经济、文化和人口的发展上严重滞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因此,当光绪末年,清庭不得不开放禁令的时候,饱受战乱之苦的山东、河北人民便大举涌向关外,寻找机会建设自己理想中的家园。他们在给东北带来关内先进的文化、农耕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的同时发现,东北这个地方很奇怪呀,“大饼像锅盖,皮袄毛朝外,大闺女擎着旱烟袋,养活个孩子吊起来。”

最近的一次山东人大规模向南移民,可就是兴高采烈的了。像满清入关一样,这一次他们是占领者。一九四九年的初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夹杂着回乡的新四军官兵和远征的山东好汉突破国军的长江防线,十兵团直捣福建,九兵团进占上海,八兵团防守苏南,七兵团经略浙江。这一次他们没有带来先进的文化和农耕技术,但是他们还是推动了南北方的文化融合。不过这种文化融合的开始却是挺幽默的。当七兵团的山东汉子们渡过钱塘江,他们发现,喝!原来南方也很奇怪啊,“单砖垒墙墙不倒,稻草拴猪猪不跑,生人进家狗不咬,闺女走了娘不找。”

不过又过了那么多年,这些山东人的后代,都已经融进了南蛮子的人群里,几乎看不出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