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欧之旅 (二)- 克拉科夫

(2023-04-28 09:40:09) 下一个
在华沙两夜之后,我们驱车南下向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Krakow)进发。



在去克拉科夫的途中,我们到小城琴斯托霍瓦(Cz?stochowa),去参观光明山修道院(Jasna Góra)。该修道院是波兰最重要的朝圣地,亦是许多波兰人的精神首都。



光明山修道院的魅力在于这里供奉者黑色圣母(Black Mary)的圣像。图片中间的圣像(icon)被相信具有神奇的魔力,帮助波兰人完成众多夙愿。其中之一是在十七世纪大洪水时代,瑞典入侵波兰,包围了该修道院,是圣像奇迹般地御敌于修道院之外,从而激励了波兰人民奋起抵抗外敌。此事件之后波兰国王宣布将波兰奉献在黑色圣母的保佑之下,奉她为波兰的主保圣人和女皇。



我在网上下载了上面这张图片。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圣母升天日(Assumption of Mary),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天主教朝圣者涌进波兰的这座小城,走进光明山修道院瞻仰黑色圣母圣像。在很多天主教国家这一天是国家公共假日,除波兰外,还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



我们进入光明山修道院参观时,在圣像前的弥撒即将开始,教徒们在肃立等待。



光明山修道院内部。



越是灾难深重的地方,越有最虔诚的教徒。



我们到达克拉科夫。这里历史上一直是波兰的宗教、政治、经济中心,一千多年前就是波兰王国的首都,只是近代才被华沙取代。我猜迁都的原因之一是克拉科夫地处波兰南部边界,而华沙的位置则在波兰的中央,便于全国的管辖。克拉科夫在二战时破坏较少,因此保留了很多宏伟的教堂。旅游者来波兰大都是奔着这座城市来的,华沙只是顺便来看一眼。



穿城而过的维斯图拉河(Vistula)。

我写了一首打油诗,描写欧洲各大城市的特色:

城里弯弯河一条,
有轨电车满街跑。
各色教堂看花眼,
留神砖路搁了脚。

问太座有何高见,被御批四大字:俗不可耐!



其实我倒觉得我这四句涵盖了欧洲各大城市最普遍的四大特点。先说“河”。欧洲大城大都依河而建。伦敦有泰晤士河;巴黎,不用说,有塞纳河;柏林有施普里河;维也纳、布达佩斯有多瑙河;布拉格有沃尔塔瓦河等。世界上像北京这样无河无海看不见水的首都并不多(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也算一个吧)。那年我大学毕业实习,为一个美国教授旅行团做全程导游。我问他们北京和上海比较喜欢哪个。他们异口同声地选择上海,给出的理由也是惊人地一致:因为上海有水。他们在游历了北京、西安,灰头土脸地来到上海时,兴奋得要蹦起来。



“有轨电车满街跑”。我对欧洲的有轨电车印象深刻。在中国或美国,有轨电车基本被淘汰。而在欧洲城市的确是满街跑,其经济价值与无轨电车和汽车来比较不知如何。可能更多还是保持古风吧。在布达佩斯,我们见到了世界上最长的有轨电车。在布拉格,有轨电车是首要的交通工具,人人持有很便宜的年票,跳上跳下,没人验票查票。六十五岁以上乘客免费。我和老婆在布拉格不问东南西北地乱座一通,过足车瘾。如果在纽约,上车不验票这事非得乱套不行。



“各色教堂看花眼”。克拉科夫有波兰最精美最著名的教堂,我们在下面还要再介绍。



砖路更不用说了,各位来过欧洲的都对城里坑坑洼洼的砖路有所体验。在赫尔辛基,所有的街道都是砖路,公交车在上面颠簸,也开不快。而美国极少能见到。咱就是一帮暴发户,装斯文这事儿就免了吧。在我们居住的社区,有个复古的火车站,车站的小广场是红砖地。几年前花了很长时间翻新,工人不使用新红砖,而是把旧砖拿下来慢慢敲掉上面的灰土,然后再重新安回去。费了天大的牛劲,还是远不如欧洲的砖路那样古色古香。



我们恰巧遇到工人在修砖路,很有意思。只见他用一个四方框把一块块小方石固定在里面,以保持整体一致。



克拉科夫1901年就有了有轨电车。虽说是波兰第二大城市,如今人口也仅七十多万。它的绰号是波兰雅典。2000年,克拉科夫获选为欧洲文化之都。



古城静谧、整洁,典雅,一派岁月悠悠的样子,令我想起木心的《从前慢》。



中央集市广场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之一。



中央集市广场中央的位置有亚当·密茨凯维奇纪念碑。

密茨凯维奇是波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是很早以前通过鲁迅知道了他的名字。鲁迅对受压迫民族的文学一向十分重视,早在1907年鲁迅就把密茨凯维奇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以克拉科夫为占领军总部,没有对城里的古典建筑做很多破坏,唯独将广场中的的密茨凯维奇雕像拆除。密茨凯维奇太具民族精神,其诗作彰显反抗民族压迫的主题,可谓波兰人民的精神领袖,理所当然地为侵略者做不容。眼前的这个纪念碑是1955年根据原貌重建的。



从密茨凯维奇雕像背后可以看到始建于13世纪的圣母圣殿。

与众不同的是圣母圣殿堂有两座不对称的高塔。至于设计师当年为何有此别出心裁,只留下后人的众说纷纭。较低的塔为钟塔,髙69米。如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小时的整点,钟塔都会演奏一段军号乐曲,但该乐曲会在其间突然停止。原来是在十三世纪时,钟塔上的号手吹响号角警告全城居民蒙古人来犯,但在吹奏当中被蒙古人的箭射死,号声也嘎然而止。为了纪念这位护城英雄,如今的乐曲也在半端结束。





这家店号称是世界上最小的糖果工厂。



克拉科夫最重要的建筑当属瓦维尔城堡,曾是波兰王室的居所,因而此地成为中世纪波兰的象征,波兰王室和许多名人安葬于此。197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侵入波兰,占据瓦维尔城堡为占领军总部和总督府。这座大门和围墙就是当年德国人为了门禁而建造的,以警世人而保存至今。



教皇保罗二世雕像。

保罗二世与克拉科夫有着不解之缘。青少年时代就随家庭来此定居,在这里上大学,和以为犹太姑娘谈恋爱,德军占领时期又在这里的采石场当苦力。六十年代被任命为克拉科夫总教区总主教。1978年五十八岁时封为天主教第264任教皇,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教皇、首位波兰裔教皇、四百多年以来首位非意大利裔教皇。

在克拉科夫随处可以看到保罗二世画像。要知道波兰人向来是受气包,欧洲有关乡巴佬的笑话常拿波兰人开涮。保罗教皇实在给家乡父老长脸。

波兰人说波兰有今天,最要感谢五个人。首屈一指的当然是教皇。第二位是船厂电工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正是有教皇的撑腰,瓦文萨在东欧卫星国中最先开始挑事,最后扳倒共党政权,成为波兰首任民选总统,人称“电工中的总统,总统中的电工”。

另三位促成波兰变天的人物是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美国的里根和英国的撒切尔。他们一直是被波兰人所敬重的。



科希丘什科将军雕像。

此人是另一位波兰的骄傲。曾在美国与华盛顿并肩作战,为美国独立战争立下战功。他对西点军校的建立也起到重要作用。如今纽约有座以他命名的公路桥。前几年该桥被拆倒重建。新桥建成后当时的纽约州长科莫想改名用他兄弟的名字,遭到波兰人的反对。由于科希丘什科桥太拗口难记,当地的华人习惯称之为“日本桥”。其实跟日本毫无关系,只是因为读起来叽里呱啦地像日文。



几位朋友在得知我在克拉科夫,都问我有没有去盐矿。看来来克拉科夫不去盐矿就像到北京不爬长城。



克拉科夫近郊的维利奇卡盐矿已有逾千年的历史,近年来才因失去商业价值而停止开采。盐矿有327米深,超过287公里长。盐矿中有房间、礼拜堂、和地下湖泊等,宛如一座地下城市。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



盐矿就如金矿一样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十四世纪时波兰王国三分之一的国家收入都来自这座盐矿。克拉科夫城市发迹与盐矿的开发在时间上吻合,可以判断盐矿对该城市的重要。



当地人常在盐矿里举行婚礼或其他聚会活动。



有雕塑表现当年矿工是如何採盐的。



我这个头坐电梯下矿井还有点费劲。



盐矿里有很多精美的盐雕。





盐雕《最后的晚餐》。



晶莹剔透。



连地砖都是用盐雕刻出来的。



都是盐。用舌头舔了一下墙壁,够咸!给力!



由于克拉科夫经济活动的重要,这里在历史上是犹太人的聚居地,最多时全波兰三分之一的犹太人都在克拉科夫。因此这里的犹太人在二战时遭受大规模的迫害。这个小广场就是当年纳粹在此将犹太人一批批集中起来,从这里遣送至集中营。如果看到有些犹太人的健康不适于旅行,就就地处决。



小广场上有65把椅子,代表克拉科夫在二战中被杀害的六万五千位犹太人,每把椅子上都有一张受难者的照片作为代表。



著名的辛德勒工厂就在克拉科夫。辛德勒是纳粹党员,招募犹太人作为廉价劳动力为他的工厂做工。后来他良心发现,挽救了1100名工人免遭屠杀。这是小广场上的昭示板上辛德勒的照片。



从克拉科夫乘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恶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对于很多西方游客,尤其是犹太后裔,来克拉科夫,来波兰,就是为了来奥斯威辛集中营。对于我们来说,克拉科夫的所有其他景点都没有奥斯威辛集中营来得重要,因为这个地名已在脑海里存留许久。这次亲临此地,完成了毕生一次的心灵之旅,十分值得。



因为不想使我自己和各位网友产生感官的不适,我没有在集中营里拍任何照片,尽管所有展品皆可拍摄,除了死者的头发(以示尊重)。记得来过就好。I came. I care.



奥斯威辛恰好位处欧洲的正中间。纳粹选择在此设立集中营,就是为了以最短的距离将欧洲各地的犹太人通过这条铁路送到这里。展览室里有当年犹太人从不同国家到达此地的照片,甚至还包括从苏联来的犹太人。

获奖无数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就在这条铁路上取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黑白影片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一个红衣女孩。刺眼的红色在铁路旁在死人堆里跳跃。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脆弱无助。



离开克拉科夫,我们继续南下。在边界的一个小教堂停留片刻。这里远离尘世,小教堂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从未被战争染指。



教堂后面的墓地里布满鲜花。明天就是复活节周末了。这正是怀念先人的时刻。巧的是,那天正好是中国的清明节。无论东西方,人们都在春天,缅怀过去,期待未来。



我们在边界旁古色古香的餐馆里吃午餐。



面包里是蘑菇汤。味道虽然不错,可惜有点咸。对我来说西餐中的汤都太咸。



餐馆卫生间门口男厕女厕的标志。



车窗外一个有蓝色欧盟标志的路牌,表示我们已经从波兰出境,进入斯洛伐克共和国。没有了边界哨卡,没有了铁幕,没有了围墙,如今在欧洲旅行真方便,好像有种天下归一的感觉。然而波兰的东邻乌克兰那里正炮声隆隆,世界大同仍然任重道远。愿再无炮火硝烟与民族仇恨。

下一站:布达佩斯。

且听下文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