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见到友人侍妾,苏轼感动不已,写下一首词,最后7个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2022-08-24 09:26:50)
下一个
来源:诗词世界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与苏轼相遇。
而诗词君最难忘的当属:此心安处是吾乡。只看了一眼,便在心里生根发芽。
这是一句宋词,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一年,苏轼被调任湖州知州,按照惯例,他给宋神宗上了一道谢表——《湖州谢表》。
这还不够,他们还翻看苏轼之前的表文诗作,真发现了许多“问题”。
他们上书给皇帝,检举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
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御史台又称为“乌台”。
大约了二十多个朋友,因为“乌台诗案”的影响,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
牵连最严重的是苏轼的朋友王诜、弟弟苏辙和朋友王定国。
王诜连降两级,被停职,如果不是有驸马的身份,也逃不过牢狱之灾。
在苏轼所有被牵连的朋友中,王定国贬得最远,受到的责罚是最重的。
两人志趣相投,在徐州时,就曾一起作诗、饮酒、游山玩水,一度传为士人佳话。
王定国定案后,家中的歌女姬妾尽数散去,人人避之不及。
是啊,此去岭南,长路漫漫不说,岭南多瘴气,被视蛮荒之地,谁不怕呢!
只有一个叫柔奴的歌女,愿意陪同王定国前往贬所岭南。
在黄州,他最挂念的人,就是王定国,可他太愧疚,不敢和王定国写信。
王定国主动寄来了书信,告诉苏轼:工作都是一些杂事,能胜任,下班了,就喝酒自娱,过得不错。
苏轼十分感动,此刻,他才向好友倾吐了内心的愧疚之情:
但知识数十人,缘我得罪,而定国为某所累尤深,流落荒服,亲爱隔阔,每念至此,觉心肺间便有汤火芒刺。
今得来教,既不见弃绝,而能以道自遣,无丝发蒂介,然后知定国为可人,而不肖他日,犹得以衰颜白发,厕宾客之末也,幸甚,幸甚。
想当初,王定国锦衣玉食的士人,而今却在蛮荒之地受苦,苏轼的心像被煮一样难过。
在宴席上,苏轼见到了王定国的侍妾柔奴,她眼含笑意,淡定从容。
王定国让柔奴给苏轼劝酒,望着这个柔和的女子,苏轼问道:岭南的生活应该不大好过吧?
在岭南三年,王定国的两个儿子,一个死在贬所,一个死在家里,王定国本人也差点病死。
苏轼带给他们灾难,王定国和柔奴不仅没有责怪他,还愿意和他交朋友。
看着面前从容的女子,一旁是笑意吟吟的好友,苏轼百感交集,挥笔写下这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真是羡慕王定国呀,他丰神俊朗,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
柔奴的笑容柔美,歌声飞过炎热之地,使世界变得清凉。
从遥远的地方归来,显得更加年轻了。她微微一笑,笑容中还带着岭南的梅花香。
没有人记载当时苏轼的心情,诗词君如果是苏轼,一定会泪流满面。
当他怀着愧疚的心情问候时,柔奴说:在岭南,我们过得挺好的,心里平和,岭南犹如故乡。
他们没有怨恨人生,没有抱怨岭南的生活,更没有怨恨苏轼这个朋友。
“此心安处是吾乡”不仅安慰了苏轼,还抚慰了后来无数的读者。
一千多年过去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现代社会,无数人漂在他乡,在面对困境无法可解、无路可走时,总会怀念家乡。
史铁生说: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柔奴和王定国有此心情,所以,在岭南,依然安之若素。
不论是何枷锁,不论什么困境,只要心中坦然,便能欢欢喜喜地生活,任何地方都能成为可安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