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全国首个森林中的火车站,低调且美!

(2022-08-15 07:51:31) 下一个
完全下沉“隐匿”的火车站候车大厅,能仰望天空与月台的纯色简洁室内,与公园连接的站前森林广场,1:1复原的百年前的老站台……

这是今年7月完成全部更新的浙江嘉兴火车站,颠覆了那些批量复制的、又高又大的火车站。

 

嘉兴火车站

新火车站地下候车厅与通道

地面空间开放给市民使用

从去年7月试通车以来,它就一直热搜不断:网友称它为当之无愧的“国内最美火车站”,未来植物繁茂,它将变成“森林中的火车站”。

中央草坪和周边商业,都面向城市开放,即使不赶车,市民们也愿意来逛一逛,坐一坐。

以下是火车站设计师马岩松谈他的设计初心、争议,以及他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反思。
 
自述:马岩松
编辑:叶   荔

责编:陈子文

嘉兴火车站俯瞰

当嘉兴提出要建一个新火车站的时候,我当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中国火车站的那种印象:又高又大的建筑,像宫殿一样,而这种模式又在不停地复制。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人性,火车站应有的舒适、便捷的交通功能,都没有实现。

国内很多城市的火车站建筑“自成一体”,跟城市的连接特别不顺畅,车站周边总是有一片非常大的区域,还有高架桥,有巨大的广场,与城市环境整个脱离开,进出车站特别不方便。

再加上车站房也做得非常大,要从一种交通工具转到另一种交通工具,也要拿着行李走很久,这些经历每个人都有。

嘉兴火车站

在嘉兴老城中心这样的地方做车站,第一反应就是:千万不要再建一个那么大的建筑了,希望它跟老城周边的环境,公园、南湖、低矮的建筑片区,都能融合。

同时,从换乘流线到空间设计,想实现一个中国最方便、最人性的车站内部空间,让人愿意在里面舒适地停留,办法就是要“立体化”。

地下通道及地下候车厅

首先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所有人的换乘都能够非常方便,就先把交通功能,放在地下解决。

我们把候车的站房放在了地下一层,对城市道路也做了梳理,下穿到地下。

这样在地下一层,各种交通实现了一个拼接。

你开私家车来也好,还是坐地铁、公交车来也好,都先进地下层,停在离车站最近处,就避免了上上下下走很远;同样地,下火车后出站,马上就能转乘其他交通工具,非常便捷。

地下候车厅

在铁轨的南北两侧,是两个下沉式的候车大厅。

空间很高,达到了15米,屋顶在地面层,都开了天窗,有充足的自然光洒下来,非常通透、明亮。

从候车区看月台

如果往上看,不仅能看到天空,还能看到一侧的老火车站建筑,及另一侧的月台,火车穿过,视线全部打通。

地下候车厅的阳光充足、处处有植物

室内的整体设计,白色极简风格。在站房内部还种了大树,带来室外感。

用的是泛光照明,而不是常见的顶部照明,排风口、广播系统、地下通道灯带,都被嵌入墙面,视觉上就隐匿了。

候车厅一角

进入城市中大多数公共空间,人总会觉得吵,因为空间里到处都是反射声,这样你就不得不用更大的声音说话,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在叫唤。

因而在这里,候车厅、吊顶、地道墙面,都采用了阳极氧化铝蜂窝板,用来吸音降噪。声学设计一旦做好,你用比较小的声音说话,互相就能听到,大家都不会提高音量。

屋顶

新站房的屋顶,全部覆盖太阳能光伏板,提供给地下空间,及周边的景观用电。

地下通道不同风格

从候车大厅出发去往月台的通道,有点像时空隧道,充满未来感。

还有一处地下通道,开放给整个城市,也就是说,不进火车站也可以使用,这样铁轨两边的城市区域就连接在了一起。

一年前,北广场树木刚栽种下时

当交通和功能都在地下解决了以后,地面完全就释放出来了,需要设计公共绿化空间。

南北广场和人民公园加起来,一共栽种了包括榉木、香樟、桂花、枫树、乌桕、水杉、樱花等,超过1500棵树木。

火车站北侧,就想做成一个森林广场。栽种最多的是榉木,等完全成型后,树冠将相连,覆盖整个站前北广场。

从北广场到人民公园俯瞰

人民公园一景

北侧还有个人民公园空间,承载着老嘉兴的记忆,园内有多处文化古建筑及众多古树,深受喜爱。

我们就把人民公园的围墙打开,“放大”人民公园,让公园的绿色自然延展至片区35.4公顷的地上面积,也就是说,火车站北广场和公园就就连为一体了。

同时我们也同景观团队合作,对无边界的人民公园改造提升,保留古树、修复古建,平移公园内的亭廊榭、清水系。

从人民公园看向车站

下沉庭院也以树为中心

这片旧火车站周围的脏乱差区域,就成了新的城市公园,不仅服务等车的旅客们,他们可以在这里停留,享受绿色,更重要的是,市民们也都可以来。

未来,这里就会成为“森林中的火车站”。

俯瞰嘉兴火车站

南广场远看

今年夏天,南广场的建设也落成了。

远看就像是连绵起伏的绿丘,7座建筑,有一种“漂浮”感,大多4层,底下的两层基本上跟景观草坡融合,承担人文商业、酒店功能等,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城市空间了。

地面空间开放给市民使用

紧邻南侧的新站房,有占地约1公顷的中心草坪,音乐会、艺术节、惠民市集等室外活动,都可以在这里举办。

同样地,你不坐火车,都可以来这个新片区,它超越了火车站的使用范畴。

推测为20世纪初的嘉兴车站

嘉兴火车站初建于1907年,于1909年投入使用,是当时沪杭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1921年,中共一大部分代表乘火车到嘉兴,就在那里下车,再乘坐红船去南湖,完成了中共一大会议。

1:1复原的老站房

百年前的老站房,是整个嘉兴站的渊源、出发点,但是已经在战争中被炸毁了。

尽管建筑本身不是等级很高的古建,但我们还是决定重建火车站站房,也是为了把城市的历史再现。

我们邀请古建专家一起,查询历史资料、影像图片,参考《嘉兴市志》残存的线索,做1:1复原。

上:复原的嘉兴车站老站房
下:复原建筑的外墙
整个复建站房,用了21万块青红砖,外立面为青砖,砖柱、线脚等用的是红砖。这些砖块都是以南湖湖心挖出来的泥为原料,在嘉兴当地古砖窑手工烧制而成。

新站台、历史站台并置

同时,根据轨距并利用透视原理,推导雨棚、天桥、月台、站房之间的关系和尺寸,在新站台上,建造了历史站台的雨棚及天桥。
这座见证了历史的建筑,内部现在作为纪念馆,展示嘉兴城市和老站的历史,也会讲述中共一大为什么会移到嘉兴的故事。

现在,很多嘉兴市民,无论老人、年轻人,平时也会进去参观,它不仅是复原的历史建筑,也为大家理解整个城市空间,提供了一个坐标。

改造前后的嘉兴火车站
2019年,我是以城市顾问的身份,参与到嘉兴老城的城市更新项目,当时还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火车站项目,只是在老城里转,整个地去了解情况,确实发现老火车站周边的交通功能有问题,周边建筑也非常破旧。

城市交通下沉示意图

当我们提到要建下沉式车站,这跟全国其他火车站的模式是不同的,非常少见,最主要还是观念上的,就需要跟铁路系统交流,去说服他们。

在这过程中还挺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提出要把新车站设计得非常低矮、谦逊的时候,就有人反对说,一般的火车站都很大,就应该设计一个很大的建筑。

从地面视角,看新老站房的关系

我说,传统建筑(老站房)非常小,我们的新建筑要跟它有一个好的关系。有人就提出说,你可以把老建筑也放大。

我说,你不能有一个假古董,肯定要尊重历史真实。

还有人质疑说,老站房已经被大火毁灭了,你去重建它,依然是造一个假的东西。那么,这就要看你观察城市的时间尺度是什么。

因为很多古建筑也都在不停修缮,重建,时间跨度都是在几百、上千年。嘉兴车站现在是100年的变迁时间,如果我们脑中的时间尺度变得比较现实,只聚焦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这几十年,或许没有必要去理会这个老建筑。

如果有一个能把历史观和时间观都拉长拉远,百年前的起点就变得很重要,现在和历史,就会串成有机流动的一条线,另一端,也就有能力去设想非常遥远的未来。

城市是有生命的,就要尊重它生命的过去。老站房,就是这个城市真实的历史。

地面视角的新车站

这个课题,在我一开始进入老城更新时,就已经冒出来了,然后火车站的改造和新建,就变成一个契机,再加上我们一直觉得中国火车站、飞机场等交通空间,都是又高又大,是有问题的,完全可以变得更舒适、人性,所以这两个课题就融在了一起。
新站房埋到了地下,“漂浮”的金属屋顶,“消隐”为一层高度,因而尊重老站房的尺度,谦虚地呼应它。这样一来,说服业主的过程,也就没有很艰巨。

站房的施工,一年左右就完成了,地面层的铁轨也都是在整个建造过程中保持运行。

地下候车厅的人流

当时也有人提出意见说,候车厅都用白色,容易脏,会不会不好维护。
但我们觉得,设计,会影响人的行为。当公共空间被设计得明亮舒适,大家就会觉得这里就应该是整洁的,都会想去维护它,而不是去破坏它。

最后还是坚持用浅色方案,而且选了不容易附着脏物的材质。通过这些设计,目的还是让更多人去享受这个公共空间。

建筑师马岩松接受一条专访

去年7月试运营通车后,我们来参观火车站,我从来没有在一个火车站那么愿意观察别人。
看候车的人群会发现,确实除了等车的人以外,来了很多市民,就只是来转一转,或者是从公园下来,来底下购物。

还特别好奇使用者,究竟能不能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很方便地进站?我们就去了停车场、公交站到处看,也找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标识设计上,还可以更好。

下沉庭院

另外我们意外地发现,因为有太多人是从地面上的公园进入到地下的车站——他们的其实宁愿不那么方便进站,还是愿意到地面上先去看看整个车站周边的环境,再选择进入地下。
这就导致了一些麻烦,因为贯通地上地下层的衔接,我们主要安排的是景观电梯,就有些超过了负载,所以也在考虑,增设扶梯,增加便利。

现在,铁路系统也经常组织全国其他车站的员工来这儿参观,可能以后车站系统也会更多地去考虑,结合每一个城市的情况,能做出跟城市融合的、不一样的车站设计。

嘉兴老城
这次做车站建筑设计,让我们意识到,中国大多数火车站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有太多限制,它割裂于城市,它不自由。
后来发现,其实这种不自由,它在城市的很多其他空间都存在。

城市的各个场地场所之间,不是任由你游荡的,它都有非常强烈的界线。像安检,像大的交通功能空间,加剧了这种割裂,都造成了这个城市有很多无形的墙,阻碍着人们互相之间的这种流动。

看火车的父子

夜间,火车站广场上的市民

其实建筑学和城市的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鼓励人的互动,以及鼓励很多的空间能够开放。一座城市的成功,其中之一就是在于能达成人与人的交流、平等。
我们做建筑始终面临这个问题,未来的城市空间,以什么为核心?
建造开放自由的城市,以跟城市相融合为核心去做设计,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出发点。

设计一座火车站的时候,可以考虑它依然是一个城市公园,设计一座机场的时候,它也可能依然还是跟环境融合的公共空间。一间医院,一座商场,也都可以找到方式与城市融合,而不是割裂。

衢州体育公园 效果图
我们最近设计了一座体育场,从地面上看,它没有宏大的结构,我们完全是让建筑消失于景观之中,就像做大地艺术一样。目的其实就是想让人去到这个空间的时候,不只是为了参与比赛,或者是观看比赛。
这个公共空间,除了提供具体的功能,同时还可以成为大家日常都愿意去放松的地方,带着家庭,带着宠物去生活的这么一个空间。

这样的空间的特质就是自由,就是放松,让人甚至有一种精神上的共振,或者启发,这些都是现在的城市挺缺乏的。

来源:一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