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01
前些天,《求是》杂志刊发《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中提到“‘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这是官方口吻中,第一次正式承认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
按照去年新增人口仅48万计算,或许在今年就将出现负增长的局面。
大势不可逆。
那么,中国哪些城市的人口在增长?哪些城市的人口在收缩?
船长统计了360个城市2021年的常住人口状况,但只有287个公布了数据,73个城市没有公布或者只公布了户籍人口数据。
这是一篇纯数据图文,分析内容可能不多,但仅仅观察人口图表,就能看出中国的区域格局如何失衡,看出中国的人口流动大势。
无论是就业、投资、创业、升学,对我们选择城市都有参考意义。
建议转发、收藏,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所在城市的人口概况。
02
在分析图表之前,还是有些提示:
1)本文统计了360个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自治州、盟、地区),但只有287个城市公布了常住人口数据;
2)文中数据均为常住人口数据,非户籍人口;
3)因多数城市并未公布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数据,所以文中用2021年常住人口与七普数据相比较,得出人口增长数据时间段为一年零一个月,非一整年数据。
先来看人口增长的城市:
其中:
1)2021年,287个城市中,148个城市的常住人口相比七普实现增长。
2)武汉增长132万,排在全国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增长超过100万的城市。2021年,因为疫情原因流失的人口“报复性”回流,才使得增量如此可观。
3)人口增量超过20万的城市仅有4个:杭州、成都、咸阳、西安。
咸阳增量25万人,成为最大黑马。主要还是因为西咸新区中部分人口,约29万人划归咸阳。如果扣除这29万,咸阳的实际人口是负增长的。
4)人口增量超过10万的城市仅有14个:长沙、青岛、南昌、郑州、宁波、广州、济南、福州、深圳、厦门、贵阳、嘉兴、佛山、南京。基本被长三角、珠三角和内地省会城市囊括。
5)人口增量在1万以上、10万以下的城市多达58个,甚至包括苏州、合肥、无锡、东莞、重庆等城市。
6)人口增量不到1万的城市多达71个,基本为四五线城市。
7)148个人口增长的城市,有70个分布在东部,占比接近一半;中部只有28个,西部有47个,东北仅有3个(沈阳、长春、大连)。
8)148个人口增长的城市,分布在28个省市。广东21个城市,浙江11个城市,是仅有的2个省份全部地市人口都在增长的,可见其吸引力。
江苏12个城市上榜,只有徐州人口在负增长。
9)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口流动的方向还是从内地向东向南,从省内地级市向省会流动。而一线城市增长乏力,二线及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三线城市成为增长主力军。
03
再来看人口收缩的城市:
其中:
1)2021年,287个城市中有139个人口在收缩,占比48%。
2)人口减少最多的是河南周口,比七普时减少了17万人。
3)除了周口外,还有天津、哈尔滨、宜昌的人口减少超过了10万。哈尔滨也因此人口跌破千万,东北再无千万人口大城。
4)人口减少超过5万的还有22个城市,河南就占了5个,地市向省外或者省会郑州的流动,还在加速。
5)139个人口减少的城市,分布在24个省市。湖北有14个城市人口在收缩,成为最多的省份。此外,湖南有12个城市,四川、甘肃各11个,河南10个,山西、河北各9个。
6)139个人口减少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东部23个城市,中部57个城市,西部52个城市,东北7个。
并不是东北人口开始增长了,而是大部分城市都没有公布常住人口数据。
7)很明显,尽管也有北京、天津在内,但人口收缩的城市多为三四五线城市。
8)正如我之前所讲过的,“小城市鹤岗化”将成为趋势。这些中小城市的人口流失、房价躺平,将不再被视为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