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
最近,b站一个公益广告的合集视频火了。
300多万播放,30多万点赞。
评论纷纷表示:
“这一波回忆杀直接看哭。”
甚至有人艾特官媒,跪求再多出点公益广告。
为什么小时候最不喜欢看的电视广告,却能在多年后,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和感动呢?
其实回头再看,这些公益广告里的很多东西,早就刻进我们的DNA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神仙”公益广告
“妈妈洗脚”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
一说起这些广告词,仿佛记忆的开关被打开一样,脑子里马上浮现出相应的画面。
而说到国内最早的公益广告,是在1986年,贵阳电视台第一次播出的“节约用水”。
广告播出后,效果惊人。
仅在当年第四季度,贵阳市自来水消费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7万吨。
可以说,看过广告的人,都受到了正向的影响。
此后,公益广告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
第二年,央视开了一个专播公益广告的栏目——《广而告之》。
作为第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栏目,《广而告之》每天播一至两次,每次30秒或一分钟。
这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也产出过许多深入人心的经典内容。
有意思的是,栏目早期的一些公益广告,不仅好看,而且脑洞又大又硬核。
有些还因为太敢拍,成了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比如这个名为《但愿只是一场梦》的广告。
片中,一个小男孩不停地跟妈妈要这要那,渐渐地胃口越来越大,后来甚至要起了天上的月亮。
妈妈自然不同意。
没想到,诉求没得到满足的小男孩,突然从身后掏出一把武士刀,毫不犹豫地砍向妈妈。
伴随着一声尖叫,妈妈惊醒,才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梦。
看着身边熟睡的儿子,她心有余悸,叹了口气说:
“但愿这只是一场梦”。
当年这广告,确实把人吓出一身冷汗。
警醒作用显然也振聋发聩: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还有一个广告《妈妈你也有老的时候》。
妈妈给女儿做了排骨当晚饭,女儿高兴的同时,好奇独自吃饭的奶奶,晚饭吃的是什么。
她去屋里一看,发现奶奶吃的是豆腐。
女孩不解,询问妈妈。
妈妈就说给奶奶吃豆腐是对她好,豆腐好消化,而且奶奶喜欢吃豆腐,不喜欢吃排骨。
小女孩信以为真,然后天真地说:
“妈妈,那等你老了,我也天天给你吃豆腐。”
妈妈听完直接愣住了。
这个故事,显然是告诉人们要尊重关心老人,才能对孩子言传身教。
否则“你也有老的时候”。
此外,还有一个宣传注意交通安全的公益广告《录像可以倒放,生命只有一回》。
直接用事故现场的录像做素材,真实又惨烈。
这个广告成为当时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也让人熟记不要跨越马路中间的栅栏。
90年代的公益广告,整体风格偏写实暗黑。
有一点点硬核和激烈。
后来,公益广告更加丰富多样,也更注重艺术性。
唯一不变的,是带给我们那代人深深的影响。
我们从公益广告里学到的东西
在翻看视频时,看到这样一条评论:
“才发现,我的善良,这些公益广告真的占很大一部分。”
不可否认,我们从公益广告里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family·爱的表达式》这个广告,用生动形象的描述解读这个单词。
看过的人,不仅牢牢记住“家庭”这个单词的拼写,更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
《妈妈的等待》,则是用了一连串剪辑的长镜头,描述了从妈妈年轻时带着孩子奔跑;到孩子慢慢长大,自己慢慢衰老;直到再也跟不上孩子的脚步,只能等待孩子回头看她一眼的过程。
现在再听这个音乐,还是有些崩不住。
《关爱老人——打包篇》则更加催泪。
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父亲,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不记得冰箱在哪、厕所在哪,甚至连家在哪都找不到。
但他唯独没忘记自己的儿子爱吃饺子,所以偷偷把饺子揣在口袋藏起来,要留给儿子吃。
在某一年春晚上播出的公益广告《筷子篇》,走的则是温情路线。
没有任何的煽情,却用筷子这个标志,表达了传承、感恩、明礼、孝敬……种种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和美德。
甚至让当时的观众们都感慨:
广告比春晚还好看。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公益广告了。
比如《器官捐赠-心跳篇》,让很多人意识到奉献精神的伟大。
甚至有人自此决定成为一名器官捐献者。
比如公德比赛系列,让“不乱丢垃圾”、“在公共交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都成了日常习惯。
比如《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用一个个惊人的数字,直观表现粮食浪费的现状。
“你的挥霍伴随着别人的饥饿”,这句话从小时候一直记到现在。
还有表现文化自信的《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一首《茉莉花》宛如天籁。
真的很想让现在一些对自己国家缺乏文化自信的人看看这些广告。
很庆幸在自己三观形成的期间,被这些公益广告传递出的善意与温暖,感动和影响到。
回过头来看,这些公益广告,并没有什么一波三折的剧情,和惊世骇俗的拍摄手法。
基本都很朴实接地气,讲的也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故事,为什么能让人感动这么多年?
那是因为我们在这些广告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最真实的生活。
我们知道了父母不是超人。
他们会变老、生病,他们一直在等待长大后的我们常回家看看。
我们知道了公德心可以是一场比赛。
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成绩,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
我们知道了节约的重要性。
自己随手的一个关电动作,一次节约行为,可以给世界另一端的人带来一点新的希望。
我们知道了选择向善、奉献和温暖的力量可以有多强大。
越是怀念过去,就越是会感慨现在。
如今,移动互联网逐步取代传统媒体,不再看电视的我们渐渐长大。
广告的载体越来越多,深入人心的正向影响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却是各种擦边无下限的商业广告。
再加上大数据时代,推送的都是我们有偏好的内容,视野也变得越来越狭窄。
曾经的我们也会迷惑、会好奇:
现在的孩子们看什么呢?
会不会有那样一个公益广告,也在塑造着他们的三观呢?
希望会有吧。
就像濮存昕拍摄的一条公益广告中说的:
公益广告会改变我们身边的陋习吗?
不能。
但是,公益广告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希望这光,能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