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我觉得诗书画都应当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它应当是没有一条预定的路线,而恰恰又是按照必然的路线流过去。正像溪流一样,而非人工的水渠。我非常喜欢拜读孩子的画,他们没有要讨人喜欢或怕人耻笑的种种顾虑,一心一意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它真挚,就必然可爱,尽管拖鼻涕、开裆裤也可爱,而我自己的画上则各种雕琢的痕迹太多,条条框框太多,使我不能自由地抒发。
毕加索看了吗?不能理解,我也一样。从纯形式感要求,有些色彩也并不美。听到别人讲,油画家们似乎也说不出所以然。
我喜欢展览前言旁边那张照片。具体说是照片中那些挂满墙壁、摆满地上的各种彩陶,那是非洲黑人的艺术,很美。毕氏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黑人艺术。他如果生前到过中国,也一定会将中国艺术融入其中。此人特长就是极善吸收、善变化,从不重复昨天的足迹。这大概就是这位艺术大师的伟大处了。
我所走过的路造就了我这样的人,对我来说紧跟青年的潮流也不可能,我缺少那种因素、素质。我们这一代人是经过那样的教育过来的,禁锢这么多年,象裹过脚的人一旦放开脚,也走不出“天足”那样的步伐。我们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一种特质,这种特质是年轻人所不能具备的,应该说大家各有千秋。
我觉得从学院出来的人都有一个弊病,那就是每走一步都有许多规范,这里利弊不一:如李可染先生说画画要慢,只有慢你的线的味道才留得住,我就牢牢记住一点。但实际上这也不应该是个死的东西,有的先生则说需要快,快才出旋律。
我看过郭味蕖先生画画,他点花骨朵极快,没那个速度活泼劲就出不来。我是认准李先生的,这种认准也常给我启示,但这之中也会有束缚;没有受过学院训练的人就比较自由,但也容易走弯路。说实话,从学院中走出来也真难,首先你要做一个叛逆,我就被人指责过。
我搞过一些变形,其实还只是夸张,算不上变形,这与我受珂勒惠支的影响有关。我说过要否定过去,不然出不来。有人认为我说这话否定传统,认为我是糊涂虫,说你周思聪有那么好的基础还要否定,这家伙是“从人到猿”,大倒退,本来很有美化的能力却把人画得那么丑,不知什么意思。说那话时已是八十年代初。那时搞这些的确不是什么时髦,是要顶着压力。
我的画中,经常有人说能看出一种压抑感、忧郁,直到现在仍然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东西并不是我有意要表现的,这和个人经历有关,我后来生病的几年中很想回避一些烦躁的东西,画面上自然也就有了超脱的感觉。
我上中学时就有人说我老爱看阴暗面,这话是我从别人对我的批判中得知。我画画也是这样,大概这是读书的缘故,我喜欢悲剧,喜欢揭示人生苦难的作品,也许这就是一种“特质”。
光变形还不够,在画面组合上也不能用过去那种一瞬间的关系处理,当时的这一切完全出自内心的需要。好多人都说我失败了,我说就是失败也不能按原来的办法画。
当时也很怪,支持我的大都是画油画的,后来作品展出后两年人们也习惯了,现在看真觉得没什么。所以我的感觉是,有时也不能怪学院,有的人在美院呆了很多年,技巧不错,但对什么都不动情,他本身就不适合画画。象李先生那样对大自然的热爱,那才是艺术家的气质,这种东西不是靠美术学院能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