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之初,一架架锈迹斑斑的的战机,穿梭于灰蒙蒙、暗沉沉的云雾之中。云雾之下,破碎的山河组成了两个硕大的汉字——“风声”。
电影《风声》剧照
电影《风声》自上映以来,一直被视为华语谍战片中的翘楚。虽然我对战争题材的电影向来不太感冒,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我钟爱的一部电影。电影中,那座象征着死亡与炼狱的海边古堡、周迅精湛的演技与那张百看不厌的脸、片尾那段深情而催人泪下的自白,看过以后便很难忘怀,久久地盘旋于脑海。
抗日战争后期,汉奸汪精卫与日本媾和,在南京成立剿匪司令部,大肆迫害抗日分子。而潜伏在敌占区的地下抗日成员,则一边伺机对日军展开攻击,一边策划对汪伪政权汉奸的刺杀。
明与暗的较量、不同势力的交织与斗争,在彼时内忧外患、千疮百孔的中华大地上进行着。电影巧妙地运用一幕幕紧凑的蒙太奇,带观众走进了那个风声鹤唳的黑暗年代:汪伪政权保密局官员的额头被子弹击穿,当场瘫死在椅子上;一名日本军官在饭局上遭投毒,口吐白沫而亡;日军的防疫给水部研究基地遇袭、运输车被炸……
此起彼伏的枪声、恐怖紧张的配乐、阴冷暗沉的色调,这些元素将氛围烘托得令人不寒而栗。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暴力如瘟疫一般四散和蔓延。为了让抗日分子招供,敌人设置了无数残忍的极刑:将香料涂在地下党人身上,放恶犬去撕咬;请来笑容阴森的“六爷”,用细针扎穴位,使受审者痛不欲生……
镜头中的汪伪特务处处长王田香,一脸平静,冷漠地折磨着刚刚捕获的一名女地下党人。在逼供成功后,他向日军特务机关长武田汇报,武田收到消息,剿匪司令部内部存在其他地下党人,代号为“老鬼”。于是,他决定下一个套,发出一封假的情报电文,最终将老鬼的搜索范围缩窄到接触过电文的五个人身上。
假情报经由一段连贯的镜头,串联起司令部的五个人:军机处译电组收发专员顾晓梦、译电组组长李宁玉、剿匪大队队长吴志国、军机处处长金生火、司令侍从官白小年。老鬼究竟是谁,成为了最重要的谜团。他们乘坐一辆车,在夜里被带到一座遗世独立的海边古堡,接受秘密审查。
苏有朋饰演的白小年,虽然表面被称为白长官,实际上却是司令的男宠。他举止阴柔,具有女性的媚态,会在房间里迈着小碎步、捻着兰花指哼唱小曲,仗着自己与司令的关系,最初总摆出一副不屑一顾、旁观者的模样。
英达饰演的金生火是个外强中干的人,接受审问时急于撇清一切。他的夫人与司令夫人是堂姐妹,依靠裙带关系才当上的军机处长。他十分了解王田香的逼供手段,为了避免接受酷刑而率先开枪自杀,也将汪伪政权的软弱暴露无遗。
张涵予饰演的吴志国大队长,是个久经沙场、铁血铮铮的硬汉,身上的伤像一枚枚军功章,彰显着他的英勇和无畏。也正因如此,他有足够的底气在接受审讯时讽刺王田香,而对方却还得敬他三分。
李冰冰饰演的李宁玉,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丽,清高,孤傲,有一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脸。她一边吸烟,一边对王田香说,“您尽管问,但我就一句话,我什么都不知道。”
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是个富家小姐,父亲搞实业,而且是汪精卫的把兄弟。她任性、娇俏、妩媚,喜欢在酒馆里放肆地跳舞,会嚷嚷着要回家,还要求打电话给顾宅帮她送化妆品。在古堡中,她和李宁玉住在一个房间里,并像妹妹一样,依赖和体贴着李宁玉。
各怀心事的人们,在这样一个阴森密闭的空间中,互相猜忌、指控、拉扯,疑云在重重矛盾中不断加深。无论是白小年被拖进审讯室时发出的凄厉尖叫,还是李宁玉全身赤裸时流下的屈辱的眼泪,恐怖的气息弥漫在空气当中,甚至穿过屏幕扑面而来,渗入观众的毛孔。
诚恳地说,对于心理脆弱或恐惧血腥场面的人而言,《风声》的观感可能是难受的。但是,电影并不是为了恐怖而制造恐怖。那些锐利吓人的刑具、鲜血淋漓的肉体、面目狰狞的表情,是为了凸显老鬼面对的艰难处境,以及所承受的非人折磨。
电影的小说原著作者麦家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就是想知道,人在被逼到极限的时候,能做出什么。”
谁是老鬼,这个谜团随着顾晓梦熟练地用胶带封死房间里的每一个窃听器而解开。只不过,司令部里的地下党人不只老鬼一个,还有“老枪”——即正在接受严刑拷打的吴志国。她与吴志国已形成默契,两人中必须活一个,将消息传递出去,让外头的同志及时中止因假情报而策划的暗杀行动。
当李宁玉在顾晓梦耳边,悄声说“放心,我绝不会揭发你”时,顾晓梦微微笑,封死窃听器后,问她,“你什么时候知道的?”李宁玉沉默了半晌说,“现在。”其实,在此时顾晓梦的心里,李宁玉是否猜到自己的身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她已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身体将行动中止的讯息传递出去。
顾晓梦知道,只有死人才能离开古堡。所以,她早已将行动中止的情报用摩斯密码缝在了自己的内衣中。她求李宁玉举报自己,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换回吴志国的性命,换来参与行动的其他地下党人的无虞。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 但我坚信, 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这是顾晓梦赴死前,用摩斯密码绣在玉姐旗袍里的独白,也是她留给世人最后的话。当周迅用低沉柔和的嗓音,缓缓地读出这段文字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一直努力克制的情感,终于如决堤的河流得到了宣泄。以后每每想起这部电影,这段话就会在我的脑海浮现。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困境,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役。前阵子,我读到一篇文章,说现在的年轻人很难读懂《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作品,却能轻易地在卡夫卡的文字里找到共鸣。因为卡夫卡的小说构建的是办公室职员的世界,讲的是个人怎样面对日常生活的磨难,如何应对那些琐碎、庸常、虚无、机械与荒诞。
与战争年代的人们相比,我们这代人的战场是狭小的办公桌、拥挤的地铁、日复一日的劳作。生活的重压一点点磨平我们的雄心,击垮我们的斗志,消耗我们的耐心,于是我们学会了戏谑,很擅长自嘲,但也在不经意间瓦解了崇高,不那么相信为了心中的信仰,一个人能怎样地“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风声》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磨难中抽身,获得一点点确信的力量。老鬼的肉体陨灭了,但他们的这份精神与信仰会随着猎猎的风,穿越时间和空间,恒久地在这片土地上吹拂,永不消逝,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