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影探(ttyingtan)
作者 | 甜茶
随着《金牌喜剧班》开播,陈佩斯、郭德纲、英达坐阵,全国各地喜剧演员赴赛。
结果没营销,没热度,眼看着国产喜剧的又一次自救没了水花。
观众评价:评委点评比选手表演有看头。
不谈其它喜剧门类,只谈小品。
两期看下来,竟无半点余味。学员表演,或费劲太大,或逻辑不通,再加个煽情的结尾,看得人着实头大。
挺奇怪,反倒是以前的小品人都跑了。
拍电影的拍电影,搞话剧的搞话剧。
小沈阳甚至跑去参加《我就是演员3》,被问到缘由,他说:“小品我放弃了,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逗大家笑。”
表情无奈,话里心酸。
纳闷了,以前打开电视,明明最爱看小品重播,十遍百遍不厌。
可今日怎衰落到如此地步?我试着从头去找找答案。
>>>>群英荟萃,大将生来胆气豪
1984年春晚后台。
陈佩斯和朱时茂临上场前,筹备组的人问:“人家有相声、杂技、魔术,你们这个该叫什么?”两人一合计:“就叫‘小品’吧。”
追本溯源,小品被确定为独立表演形式是在这届春晚。
但,早在1983年首届春晚就有类似表演。表演者还是位泰斗级人物——严顺开。
中国唯一一位获得“卓别林手杖奖”的演员,81版《阿Q正传》中阿Q的扮演者。
那届春晚有观众点播,不少人点严顺开。
盛情难却,他便走上台来了段一分多钟的《阿Q的独白》,中间掺杂着阿Q式国骂“妈妈的,骗你是你儿子”,还有那句经典的“吴妈,我想跟你睡觉”。
大俗即大雅。
除了这段,严顺开另表演了哑剧小品《弹钢琴》。
无实物表演,夸张中有度,细节里藏包袱,中途还把自己给弹哭了。
这生动劲儿,后来我只在陈佩斯身上见过。
严顺开再登春晚已是十年以后,这期间,稳坐小品头把交椅的是陈朱二人。
说来也怪,俩人的《吃面条》我看了不下数十遍,从小看,年年看,但次次看都笑得跟个二傻子一样。
审节目的时候,就有人担心让观众笑得这么厉害行不行,又嫌这节目俗,没有价值导向。
以至于大年三十晚上,俩人还在等通知“上还是不上”。陈佩斯想撂挑子走人,被朱时茂劝住:“再等等,不急这一刻”。
最后导演黄一鹤拍了板:“没有领导点头,也没有领导摇头,因此我决定让你俩上,但出了错自己担着。”
今日再看《吃面条》的编排,仍可称作范本。
一条线:拍吃面条戏;两个点:演员贪嘴,导演愚拙;几个弯:一碗面,两碗面,三碗面......
陈佩斯放得开,朱时茂收得住。所谓“出道即巅峰”,大抵如此。
次年的《拍电影》是《吃面条》的延续,但流传度远比上前作,把视频翻出来,估计很多人挺懵,现场怎么黑灯瞎火的。
原因是受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启发,黄一鹤想将第三届春晚办得恢弘,便将场地定在工人体育馆。但技术没跟上,场地没暖气,通讯设备掉链子,灯光也出了问题。
事后,群众写去信批评,央视在新闻联播致歉。
这要放在今天.......得,想都不敢想。
发掘陈佩斯、朱时茂的是相声演员姜昆,他不仅挖了这俩宝,还挖了另一宝——赵本山。
1987年那会儿,姜昆红得发紫,却在铁岭巡演时碰了钉子,铁岭人民嘴不留情“跟俺们那旮的赵本山比起来差老远了”。
姜昆倒要看看这姓赵的是何方神圣,结果看了出他的《瞎子观灯》就被逗得前仰后合,服了,有意挖他。
后来郭德纲讲,赵本山能登春晚,除了姜昆挖掘,还靠一车茅台打点。
《瞎子观灯》,潘长江与赵本山
有人上春晚不遗余力求机会,有人上春晚不费吹灰之力。
说的正是赵丽蓉。
赵丽蓉生于1928年,长于戏院,后学评剧,以彩旦出名,所谓“彩旦”,即“配角”“丑角”。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曾夸她“一人千面,当之无愧”,尚小云为她题字“雅俗共赏”,梅兰芳则送给她一张自己穿西服的照片。
可见其实力不俗。
春晚筹备组有两人是赵丽蓉的戏迷,力荐她上春晚。赵丽蓉得了消息,有些犹豫,也怕给评剧人丢面,便给筹备组提了两个要求,剧本求好,人物求新。
1988年,赵丽蓉首登春晚,作品是《急诊》,搭档里有“济公”游本昌。一口唐山音,发髻梳在后,演一溺爱孩子的姥姥,有句台词挺传神:
“现在小孩作业那叫一个难,3加6就行了,还减去个5,这不是长虫(蛇)跟王八打架,净绕脖子。”
赵本山就慢了点,两年后才登上春晚,演《相亲》。农村人,歪帽檐,舞台形象自此定住,开场来段顺口溜也成了他的特色:
“你说我儿子净出新鲜事儿,竟让我这当爹的替他相媳妇儿;我说不来吧,他就跟我来气儿;那孩子哪点都好,就是有点驴脾气儿。”
结果一炮而红。
自此,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我心中的小品三巨头,齐了。
1990年至2000年,可称作“诸神时代”。
>>>>诸神时代,凡今谁是出群雄
若问我最爱的春晚小品,我私心会选《主角与配角》。表演妙,台词巧,梗多活好,能咂摸回味良久:
“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
“是你把鬼子引到这来的?”
“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什么吗?”
《主角和配角》可视作陈朱二人的春晚创作峰值,此后下滑,《警察与小偷》算佳作,但《大变活人》与《王爷和邮差》远非两人该有的水准。
个中博弈,几方制衡,让我想起陈佩斯挺不客气的一段话:
“那儿已经不是一个创作的氛围,所有在那里工作的人都以老大自居,都是爷,谁都惹不起......工作就这么粗糙。”
小品人脾气都倔。
赵本山的《牛大叔“提干”》,原剧本是写乡政府铺张吃喝,后经审查改成企业经理,力度削弱不少。
他故意留了一手在排练时没露,到了直播时拎着一串甲鱼蛋说:“扯蛋扯蛋,是不是打这来的”,结尾又回扣了一句“事儿没办成,在这学会扯蛋了。”
台下直接笑喷了,他分明话里有话。
挺狂。
赵本山的小品讽刺意味极浓,其中又以《拜年》《卖拐》《卖车》《心病》最甚,也是这几个作品捧出了“铁三角”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少有人知,铁三角背后还有跟支柱——编剧何庆魁。
何庆魁的语言包袱一绝,仅《拜年》就有:
“地球非得围你转?你是太阳啊?!”
“产房传喜讯,人家升(官)了!”
“耗子给猫当三陪,你挣钱不要命了!”
其它就更多了,数不胜数:
“忽悠,接着忽悠。”
“不打针不吃药,就是坐着跟你唠。”
“双脚离地了,病毒就关闭了,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
更有神来之笔“母猪的产后护理”“要啥自行车”“没事走两步”。
赵本山与宋丹丹的《昨天 今天 明天》《钟点工》亦是出自何庆魁之手,拍电视剧《刘老根》,何庆魁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高秀敏对何庆魁有知遇之恩,高出名时,何还名不见经传,高一路举荐何,之后两人情愫渐生。
何庆魁给赵本山写本子有个条件,春晚得带上高秀敏。
2004年左右,高秀敏与赵本山闹掰,何庆魁便不再与赵合作。
赵本山知人善用,何庆魁走后,还有其他人。
>>>>心力交瘁,曲木为直终必弯
《看车人的七月》
>>>>聚散离合,也难如钩也难圆
《不成问题的问题》
陈佩斯则一心扑在话剧事业上,带着群草根演员四处走。苦到没有排练场,得自己打扫卫生,清理厕所。
一个时代的终结。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B站《主角与配角》弹幕刷满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