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
文:金肽频
陈独秀是当代主要创始人之一,还是新时期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除了在革命和文学上的取得成就,陈独秀在书法上也有不凡的造诣。
陈独秀
陈独秀一生中的书法印记,主要有4个板块:童少时期;辛亥革命前后;南京监狱服刑时期;重庆江津晚年。陈独秀一生为革命奔波,最后他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及书法上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陈独秀题写的“向导”
在现当代书法史上,陈独秀与沈尹默有一段比较著名的趣事:陈独秀指出好友沈尹默书法“其俗在骨”,不加掩饰的批评,并没有惹恼沈尹默,反而作了深刻的反省。从此我们起码可以看出两个结论:一是陈独秀为人正直真诚;二是对书法的问题看得独到准确。
其实,陈独秀留下过很多关于书法的言论,对于书法如何“免俗”问题,陈独秀致葛康素《论书三则》中,言称“作隶宜勤学古,始能免俗”。他提倡“作隶”应该多学古人,在传统碑刻中感悟古人用笔之法,吸纳古人书法的人文元素。
陈独秀隶书
而“免俗”二字,则直接体现了陈独秀的书法审美思想,他主张书法突出个性,以个性突出风格。在陈独秀看来,学好古人之法,才是书法“免俗”、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陈独秀呼唤并努力实践的是书法应凸显个性,在书法中注重人文品格的养成,从而让书法展现出文化属性、个人精神,在点画结构和笔墨起落之间洋溢着芬芳的“文化之美”。
陈独秀草书对联
如何在书法里塑造“文格”,陈独秀不但见解独到,而且说到做到,敢做天下第一。1917年,作为文科学长的陈独秀为改革校风,向蔡元培提议成立“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聘请马叙伦、沈尹默、刘季平等名家担任书法导师。这在民国初年的书法界绝对是大事件。在北大这所中国高等学府里,专门成立一个书法艺术研究组织,无疑是中国书法从近代走向现代的标志。
于书法,陈独秀尊古学古,又顺乎天然。既有质朴归真的人格体现,又有率性而为的革新改造,人格与文格在他的书法作品里始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陈独秀草书横幅
陈独秀书法秉承王羲之、赵孟之道,极力主张“疏密有致”的布白观。他认为,“布白”的学问因人而异,因书体而异。所谓“文格”,即书法中的一种文化品性与格调。“文格”展现的是书家本人对点画结构、结体建构、总体布局的格调性安排,是文化在书法中的顶配“装置”。
陈独秀在南京监狱中曾写下大型组诗《金粉泪》(56首七言绝句),其中第36首是:“珊珊媚骨吴兴体,书法由来见性真。不识恩仇识权位,古今如此读书人。”一句“书法由来见性真”,击中了书法的要害,道出了书法的要义。而这正是陈独秀书法中,人格与文格和谐统一、相生相伴的思想表达。
陈独秀草书条幅
1935年,刘海粟拿了一幅画到狱中请教陈独秀,陈独秀写下一首题画诗,在文人中很是流行了一阵子:“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孤与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图。”(《题刘海粟古松图》)这首诗既是为刘海粟的画所题,实际上也为陈独秀本人作心灵的注释,用刘海粟的画为自己的书法发声。
陈独秀遭遇了政治与人生的劫难之后,彼时的心态昭然呈现。来自尘世的孤独有之,来自心灵的孤独有之,来自艺术见解上的孤独有之,但他在自我宏阔的思想境界里又感到是“不孤”的——这是陈独秀风帜独标的书法“文格”所在。
陈独秀草书册页
在他书法的字里行间,隐含历尽荣辱的悲怆、身处逆境的豁达,同时也彰显了桀骜不驯的鲜明个性、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人格构建和笃定的人生信仰。他面对逆境与困难,始终保持对书法的独立思考,70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散发着昭人的文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