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8)
01
今天继续聊红楼。收到过几次后台留言,说知道红楼梦好,但不知道好在哪里?
今天借用书里的一句话来聊聊这个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回,海棠诗社盛大开业,姑娘们都写了诗,入了社,却偏偏漏掉了史湘云。宝玉赶紧让贾母派人去接。
因为是最后入社,史湘云主动提议,要罚自己做东请客,大家很高兴,都说“这更妙了。”
问题是,她没钱。
大家知道,史湘云父母早亡,寄养在婶子家,而婶子一家对她不好。身为史家大小姐,还得干粗活,零用钱也少,“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
女主的身份,女仆的命。
可是请客的话都说出来了,总不能说我没钱,只能请大家吃土吧。怎么办?
到了晚上,湘云跟宝钗住在一起,宝钗就给她出主意,说她哥哥薛蟠可以搞到螃蟹,弄几篓子过来,再去自家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备上四五桌果碟”,这事就成了。
湘云很认同,决定就这么办。
重点来了。薛宝钗见史湘云同意,就叫来一个婆子,交代一番。
今天聊的就是这句话。我原文放进来,只有50个字,千万别滑着看,请一字一句读完。宝钗吩咐婆子说:
“出去和大爷(薛蟠)说,依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王夫人)赏桂花。你说大爷好歹别忘了,我今儿已请下人了。”
我敢说,大多数人读到这句,十有八九会一晃而过,因为它看上去实在太普通,只是一个日常对话。
可是这句普普通通的话,放在红楼里,就格外厉害,信息量超级大。
好,我们分析一下。
02
首先,我们会发现宝钗撒了一个“谎”。
这顿螃蟹宴,明明是她帮史湘云筹办的,名义是请海棠诗社的姐妹们一起团建,搞趴体。
但她让婆子给哥哥薛蟠传的话,是说请老太太和姨娘用的。
关于这一点,宝钗在前面已经告诉湘云了:“前日姨娘(王夫人)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请。”
也就是说,在宝钗的筹划里,这顿螃蟹宴还有更大的作用,就是替她亲爱的姨娘(王夫人)宴请贾母。
这样一来,这顿饭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这个意义,是可以公开的,越多人知道越好,婆子可以知道,哥哥薛蟠也可以知道,且必须知道,这样他才好准备螃蟹。
对于史湘云,宝钗也没有隐瞒,明明确确告诉她:“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老太太、姨娘走了,咱们继续下半场,搞诗词大会。
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只有赴宴的一众姐妹们。
在李纨眼里、在黛玉眼里,在宝玉和三春兄妹眼里,这顿饭就是史湘云做东的诗社团建。信息量是不是很大?
但是还没完。
03
再看第二层。
如果我来写这段,可能就不会出现这句话,要么觉得没必要写,要么压根想不到。因为这顿螃蟹宴怎么安排,宝钗和湘云前面已经协商好了,读者已经知道,没必要再写了。
如果是一个还不错的小说家,他可能只会写前半句:“出去和大爷说,依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作为故事情节需求,也已经足够完整,完全可以结束了。
只有曹大神,才会加上最后一句:“你说大爷(薛蟠)好歹别忘了,我今儿已请下人了。”
这句话有什么用?
千里之外,再塑造一次薛蟠的性格。
很多小说,尤其大部头,写着写着人物就模糊了,并且只能公文写法,一条一条来,写这个人物的同时,很难照顾到另一个人物。
在这个场景里,薛蟠是没有出现的,他的戏导演早就喊卡了,可以去旁边找小姑娘聊剧本了,但曹雪芹没有忘记他。
薛蟠是个什么人呢?
大条、粗心、吊儿郎当,什么都不当回事。还记得开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吗?薛蟠手下打死了人,他什么反应呢?
“人命官司一事,他却视为儿戏。”
“竟自起身长行去了。”
除了寻花卧柳,斗鸡喝酒,没有什么事能让薛蟠上心。
谁最了解他呢?
他的妹妹薛宝钗。
所以她让婆子传话,只说请老太太和姨妈吃螃蟹还不够,这个不靠谱的哥哥很可能不当回事。
宝钗必须交代一句“好歹别忘了”。意思是千万别忘了,已经许诺给人了,还不是别人,是贾母和王夫人。
她必须引起哥哥的重视。
宝钗心思之细,薛蟠性格之粗,一句话写完了。
不写这句话行不行?行。但是小说会缺乏质感,缺乏真实感。
曹公在书里不止一次夹带私货,告诉大家什么是好小说。
比如开篇第一回就说,“佳人才子等书……千部共出一套”,都是套路,看一千本等于看一本。
又说那些书“胡牵乱扯,忽离忽遇”,太假,没逻辑。
再比如第五十四回,元宵节唱大戏,有个说书的递上节目单,叫《凤求鸾》。贾母问什么故事呀。说书的回答,一个公子上京赶考,遇见大雨,避雨的时候遇到一个千金小姐,这小姐琴棋书画啥都懂,考艺校能考第一名那种……
刚讲到这里,贾母赶紧打断:“不用说了,我猜着了。”肯定这公子和小姐一见钟情,要结婚了。说书的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
贾母怎么说呢?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才子佳人……”然后噼里啪啦一顿吐槽。
简单来说,这种书,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前传,叫《富家千金爱上我》,一看就是男人YY的。
曹雪芹非常厌恶这种小说,在第一回里又说,这些书“自相矛盾”,逻辑经不起推敲,都是些“不大近情理的话”。
什么是好书呢?曹公说了:
“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这好像在说,这些穷酸文人,见过几个富家千金?结交过几个王孙公子?包养过戏班子吗?
这就是红楼梦跟一般小说不同的原因。它是小说,但不是瞎编,不是YY的豪门生活,它更像一本传记。
真实,才好看。
宝钗随口吩咐婆子,“说大爷好歹别忘了,我请下人了。”这句话不像作者想出来的,更像曹公写着小说,当事人就站在他身边,告诉他,当时宝姐姐就是这样告诉那婆子的。
顺便说一句,有一种考证认为,贾府败落后,宝玉孤身一人,遇到同样落魄且丧夫的史湘云,二人成为贫贱夫妻。
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史湘云很可能是参与者。
如果真是这样,宝钗吩咐婆子让哥哥准备大螃蟹的那个晚上,根本就是湘云的回忆。
真真假假,唏嘘不已,趣味无穷。
04
重新回到话题。
老太太、王夫人和薛蟠,都是这句话里出现的人物。但是别忘了,这句话是为了史湘云说的。
它第三个作用也出来了,就是体现宝钗对湘云的好。
读红楼梦,心细的人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大观园这些姑娘们,迎、探、惜三姐妹,以及李纨都是贾府的人。黛玉虽然是外来客,但从小就来了,也算半个主人。
史湘云是从小就在贾府玩,还曾在老太太屋里长住,跟袭人、鸳鸯那些大丫头非常熟悉。换句话说,史湘云跟她们都是发小。
只有宝钗例外。她是真正的亲戚、客人。
但史湘云最喜欢的,并不是林妹妹和三春姐妹,而是宝姐姐。
再一次证明,薛宝钗为人处世太厉害了。所有人的心思她都能揣摩到,每个人的难处她都能看到,并且会尽力去帮忙。
宝钗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这句话里,她一再向婆子交代,让哥哥薛蟠务必重视,除了帮她的姨妈王夫人,也说明她对史湘云是真心好。有姐在,你放心。
于是,拮据的史湘云,风风光光做了一回大小姐。
后面的螃蟹趴体上,曹雪芹一再描写湘云:
“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邀请贾母,是湘云去的。
“史湘云陪着吃了一个,就下座来让人,又出至外头,命人盛两盘子给赵姨娘、周姨娘送去。”
“(湘云)又命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桌,让鸳鸯、琥珀、彩霞、彩云、平儿去坐。”
“又命另摆一桌,拣了热螃蟹来,请袭人、紫鹃、司棋、待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一处共坐。”
“命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
趴体到了下半场,平儿来帮王熙凤拿螃蟹,问还有没有了,湘云很大方,说:“有,多着呢。”,然后,“忙命人拿盒子装了十个极大的。”
这顿螃蟹有多丰盛呢。刘姥姥给算过一笔账,一共二十多两银子,“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要知道,史湘云在她们史家,可从来没这么风光过,回家晚了都挨批评、看脸色。
但是在贾府,在亲戚家里,她当了一回主人,做了一回大小姐。你看全书,史湘云真正有女主光环的场面,只有这一次。
这一切,都是宝钗姐姐给的。
05
最后聊聊薛宝钗的精明。
我自认为我不是阴谋论者,但对于宝钗的一系列行为,我一直很费解。
她明明是个客人,却做事比主人还积极。经常教导宝玉、金钏跳井事件安慰王夫人、刻意走近袭人,存在感超强。只是一等到众姐妹们遇到困难,比如抄检大观园,宝钗就及时隐身了。
自打来到贾府,她一直在向王夫人示好,向贾母示好。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晚辈对长辈尽孝心,但我总感觉越过了边界。
有个老领导曾告诉我,一个优秀的领导,并不是从他提拔的那一刻成为领导的,而是在这之前,他已经是领导了。
宝钗就是这样。或许从一开始,她就没把自己当外人,心里早就以宝二奶奶自居了。
薛家是皇商家庭,宝钗耳濡目染,人情世故门儿清,在大观园这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少男少女堆里,宝姐姐有碾压式的优势。
你看林黛玉完全相反,整部书里,除了刚入贾府时礼节性的交谈,几乎找不到黛玉与王夫人的交流。
湘云跟贾府的交集更早更深,同样没有。妙玉、宝琴这些姑娘就更别提了,一点不善于搞交际。
宝钗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不是超越同龄人,是超越人。
这次螃蟹宴,大家发现没有,原本是王夫人向贾母许过的一次饭局,史湘云向众姐妹许过的一次饭局。王夫人当然不差钱,差的是时间;湘云有时间,就差钱。
薛宝钗一顿螃蟹全搞定。
对于王夫人,宝钗这个外甥女,细心周到,办事稳妥,给她添足了面子,这是锦上添花。
对于史湘云,宝姐姐送她上C位,维护了她的自尊,挽回了她的面子,这是雪中送炭。
参加这场螃蟹宴的众姐妹,也都非常满意,每个人都找到了主角感觉,全部五星好评。
关键是,用的螃蟹还不是买的,而是薛家当铺里一个伙计送的。
宝姐姐啊,真心给你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