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1984年,侯孝贤与蔡琴共同出演杨德昌导演的电影《青梅竹马》。那之后,蔡琴、杨德昌结婚,侯孝贤和两人关系渐远。
1969年,服完兵役的侯孝贤考入国立艺专电影科。他的成绩一塌糊涂,靠献血做义工才勉强毕业。毕业后,他做了八九个月的电子计算机推销员。
那时,李行导演的《心有千千结》剧组需要一个场记,学校老师推荐了侯孝贤。因为艺专其他的同学都去当兵了,只有侯孝贤是先当兵后上学。
侯孝贤骑着摩托推销着电子计算机时,接到了老师打来的电话。之后跟着李行导演,一路从场记、编剧做到导演。
侯孝贤的搭档是摄影师陈坤厚。李行导演转入幕后,他们两人轮流担任李行出品的新片的导演。两人拍的大多是爱情喜剧,票房都不错。用侯孝贤的话说,商业片的路子全懂。
侯孝贤转入艺术电影领域,是在入行很多年之后了。
六七十年代的台湾电影大多是暴力或色情。1981年,中影想改变现状,推出了电影辅导金计划,给优秀的新电影导演提供启动资金。
计划的推行人是吴念真,想着一部电影只能推出一个导演,不如做个拼盘,于是策划了《光阴的故事》——一部电影找四个导演,省钱又有效果。
杨德昌是其中一个。
杨德昌当时在美国念完书,做了一份电脑设计的工作。他36岁突然想改念建筑,因为他画画很厉害。朋友问他,你念了建筑会不会想电影,杨德昌说会,于是干脆去拍电影了。
但美国电影工业成熟,没有拍摄资金当不成导演,赶上电影政策,杨德昌回了台湾。
新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正在流行社会写实片,有很多黑社会题材的电影,看久了观众麻木,票房越来越低。《光阴的故事》让人眼前一亮,电影重新有了票房,接着,侯孝贤和陈坤厚的《小毕的故事》票房更好。
1982年,《联合时报》举办有奖征文比赛,大赛名字是“爱的故事”。26岁的朱天文写了一篇《小毕的故事》投过去,稿件被评为佳作奖,文章登在报纸上。
朱天文是朱天心的姐姐,胡兰成的学生。
侯孝贤和陈坤厚看到文章,给朱天文打了电话,说想要买下版权,改编成电影。朱天文没看过国产电影,也从来没听说过这两个人的名字,加上对电影圈印象很差,觉得都是些混子。
那年代还不怎么有版权的买卖,赴约前,父亲嘱咐朱天文小心行事,不要被对方压价。朱天文特意穿了件灰针织套装,高跟鞋,还盘了发髻,打扮得像是精明的秘书。
见面之后,才发现侯孝贤、陈坤厚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两个人完全没有砍价。侯孝贤还聊起自己看的散文,朱天文很惊讶:“啊,电影界也是会有看书的!”
有次侯孝贤闲逛到风柜,在杂货店看到一群年轻人撞球,他看了一个钟头。离开后,念念不忘。他说:“我忘不了那群青年,感觉他们是这么不安定,随时会出事。在他们身上你看见青春生命不可预测的哀伤和悲壮。”
这成为侯孝贤拍《风柜来的人》的契机。
这部电影进展缓慢,侯孝贤陷入长时间的迷茫,原因是杨德昌带来的西方电影理论轰炸。
很长一段时间,在杨德昌的日式公寓里,一批电影人聚在他家看各国的艺术电影。看完,杨德昌就给每个人发一份分场表,给大家讲这个电影的叙事手法。他做得像手风琴一样,拉开来长长的一份。
杨德昌和一众归国导演介绍的国外电影,侯孝贤完全没有听过,看所谓的“大师电影”时还会睡着。
朱天文说:“好像一个新的浪头,猛地打到他(侯孝贤)的身上。”
侯孝贤从学徒、场记一路做到导演,接触实务工作比较多,拍电影靠的是直觉经验。听了很多新潮理论,侯孝贤反倒不知道从何拍起了。
朱天文也不知道怎么办,只是推荐他看一看《从文自传》。侯孝贤看完说:“这本小说有一个观点,是俯视的,好像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悲伤的事情,他都很客观地在看,有一种胸襟。”
看完侯孝贤说知道怎么拍了。
在执行上,他一直和摄影陈坤厚说,摄影机要远、镜头要长。《风柜来的人》中有个长镜头,一个土地庙前坐着四个年轻人,没有任何正面的镜头,人物脸上的表情也看不到。
拍完这个长镜头,陈坤厚质疑:“你确定不切一个特写进去吗?”侯孝贤说,确定。陈坤厚问他,你是不是脑子坏了?
电影中的主角几乎是侯孝贤自身的写照。
当兵之前,侯孝贤的时间大多花在打架和赌博上。学校有外来的孩子,侯孝贤都会先打一仗,经常他一出手对方眼睛就花了。他说:“打过一次大的,别人看你的眼神都会不一样。”
有人找他撑场,他一定去。
后来混出名堂,侯孝贤的出手机会就少了。但有人和侯孝贤说报他的名字不管用的时候,他还是会跟着朋友去打一架,证明自己的实力。
那时侯孝贤偷家里的钱去赌博,母亲拿刀追着他砍,砍伤了他母亲又满脸凄惶。
这些情感被他放在了自己的电影里。
影片拍完,侯孝贤在中影做后期配音,找李宗盛做了配乐。刚好那时杨德昌在做《海滩的一天》。
看完《海滩的一天》,侯孝贤对杨德昌说:“如果拍《风柜》前先看到《海滩的一天》,可能会拍得更好。”杨德昌听了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从这次认可开始,杨德昌接受了侯孝贤这个朋友。
电影上映,他们以为《风柜》会像《小毕的故事》一样大卖,但七天就不得已下档。
杨德昌觉得《风柜》非常可惜,提出要帮侯孝贤重新配乐。
《风柜》是候、陈二人第一次脱离“中影集团”自主投资的电影,提前撤档让两人赔了很多钱,还是靠陈坤厚导演的《小爸爸的天空》收回的票房补上欠款。
陈坤厚不理解为什么已经下档的影片还要重新做配乐,毕竟20万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但侯孝贤还是按杨德昌的建议,在已经亏损的情况下又花了二十万,给电影配上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和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更换配乐之后,电影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影片参加夏威夷影展时,引起现场阵阵惊呼。侯孝贤说这是他电影配乐的启蒙。
朱天心是蔡琴的小学同学,她一直觉得蔡琴才情出众,绝不止于一个普通的流行歌手。1983年,她把蔡琴介绍给了自己最欣赏的导演——侯孝贤。
那时杨德昌正在筹拍自己的电影,一直找不到女主角,侯孝贤把刚认识的蔡琴推荐了过去。
杨德昌听着听着,双手捂着脸伏下身去,半天才抬起头,对侯孝贤说:“好性感啊……”
侯孝贤当了电影制片,他和朋友借了一百多万,挪用了丈母娘准备买店面的三百多万(台币),又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才凑齐了拍摄费用。
在电影里,杨德昌设计了一个主人公骑着机车,绕着台湾“总统府”前肖像转圈的镜头。但拍摄这样的镜头,非常容易引来警察的注意。侯孝贤决定豁出去了。
他拧着油门,绕着雕像转了一圈又一圈。很奇怪,没有警察出现,只有风在耳边呼呼吹过。
后来才知道,那天赶上扫荡黑帮,警察全部调动过去,所以“总统府”附近根本没人值班。
那天侯孝贤非常高兴,他说:“杨德昌就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某一种权威的反抗,他是留学美国回来的,那时他能想到的很东西是我想不到的。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之前的叛逆不过是小孩子式的调皮捣蛋。”
侯孝贤说:“如果我是女性就会爱上杨德昌。”蔡琴说:“他们简直是在谈恋爱!”
那时,侯孝贤和杨德昌讲电影,走在前头,朱天文和蔡琴走在后头。那天下过雨,空气很好,红砖道上的绿树开满了紫花。几人在树下等公交,蔡琴突然赞叹说:“孝贤比杨德昌温柔。杨是细致,可是很冷,像他的电影——冷致。”
但蔡琴还是迷上了杨德昌。
1984年,杨德昌与蔡琴结婚,俩人的婚礼上侯孝贤又是“总指挥”。同年,朱天心与唐诺结婚。
《青梅竹马》上映四天就下线了,亏得一塌糊涂。债还不上,侯孝贤把房子卖了。
侯孝贤说:“蛮惨的,拍完了他们结婚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所以其实我跟杨德昌后来因为蔡琴,所以我们两个就有点疏远。”
之后的每一次采访,只要提起蔡琴,侯孝贤都会欲言又止。
1985年,候孝贤和陈坤厚在拍完《最想念的季节》后各自发展,再也没有合作。
1986年11月6日,侯孝贤,朱天文、唐诺等53个文化界的人物共同起草了一份“台湾电影宣言”。签完字,蔡琴说这天正好是杨德昌40岁生日。
朱天心说,杨德昌好像每段时间都会迷恋一个人,侯孝贤离开后,这个对象变成了唐诺。
在那一群才华出众的朋友当中,唐诺不是最能写的,却一直是看书最多、最会讲故事的。朱天心回忆杨德昌“就爱听唐诺讲话,讲什么都好”。
杨德昌成了唐诺家的常客,每晚必到。每周日早上,杨德昌还会开车接唐诺去打球。
去影展也要在旅途中写写画画寄给唐诺,还把父亲的遗物棋盘棋子也送给了他。
那时蔡琴每天深夜才下工,她总是没卸妆就到唐诺家接杨回家。杨德昌不舍得,和蔡琴说:这家伙怎么那么聪明。
因为新电影大多是艺术片,离普通观众太远,这股浪潮很快就因为市场冷淡平静了下去。加上电影辅导金有限,导演又只有那么几个,曾经的侯、杨二人成了竞争关系。
台湾著名影评人焦雄屏对侯孝贤的评价远高于杨德昌和陈坤厚。杨德昌痛恶焦雄屏,每说起她脸上都会剧烈扭动,吐出一个“屁”字。
侯孝贤虽然已经和陈、杨疏远,但还是力挺陈坤厚和杨德昌,对焦的推崇丝毫不领情。
但圈子里的人还是总拿“瑜亮”比喻他们两个人,每每挑拨。杨德昌与侯孝贤越走越远。
在关系微妙的情况下,杨德昌请朱天心写《红楼梦》剧本。朱天心觉得一旦与杨德昌共事,最后一定闹得朋友也做不成,推脱说自己要和侯孝贤去意大利影展,婉拒了他。
杨德昌不理解朱天心的拒绝,一心觉得他们在站队。
那天蔡琴照例带着浓妆来接杨德昌。她一进门,杨德昌就像告状一样,指着唐诺和朱天心说:“他们还是选择了孝贤。”
朱天心和唐诺听到非常吃惊。
这之后,尽管朱天心夫妇与蔡琴情谊未变,但再也没有在私下场合见过杨德昌。
大概是杨德昌给了侯孝贤对抗政治的勇气,侯孝贤决定拍摄《悲情城市》,电影直接挑战了台湾当局的政治禁忌,描写国民党制造的“二二八屠杀”。
1989年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拿下了金狮奖。影片回到台湾,收获了一亿新台币的票房。分账之后,侯孝贤把钱给了摄影师和录音师,让他们拿去升级设备,培养新人。
虽是口碑票房双赢,侯孝贤还是说:杨德昌给我的压力很大。
1995年,杨德昌结识了钢琴家彭铠立,他对蔡琴说:“我爱上别人了,我们离婚吧。”在一次发布会上,杨德昌口无遮拦,对着媒体说:“十年感情生活,一片空白。”
那之后,杨德昌和曾经的好友几乎断了交往。
2000年,杨德昌拍摄电影《一一》时,和侯孝贤重新和好,两人常常见面。在杨德昌的家里看他喜欢的《少年》和《俄狄浦斯王》。
侯孝贤说:“任何创作什么我都给他,每次讨论都给,故事什么想法,全部。他也差不多,他话可能没有我多,比较少,但是他就是笑的咪咪眼这样,一直点头。”
2007年6月,朱天心在咖啡馆赶完一篇稿子,顺手翻了报纸,意外看到杨德昌因癌病逝的消息。
她说:“蝉声喧嚣大作,心里却下着大雪,呀,一个时代过去了。”
蔡琴说:“早知道他生命这么短暂,我愿意早点跟他离婚,放他好好享受他的生命。”
杨德昌去世,媒体采访侯孝贤,他脸色阴沉,只说了“不要消费杨德昌”几个字。
侯孝贤说,《一一》他一直没看。“这件事情让我感觉一个时代好像过去了。”
结尾
2013年,第5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蔡琴参加记者会,侯孝贤也在,两人已经多年没见。侯孝贤盯着蔡琴看了十几秒,说了句:“只有小腿没变。”
蔡康永说导演不懂甜言蜜语。蔡琴回他:“你要导演甜言蜜语,别想了吧。”在蔡琴面前,侯孝贤谈起已经去世的杨德昌。蔡康永紧张地问蔡琴:“可以提起那三个字吗?”
参考资料:
[1]《风柜来的人》重映:“东方情调”已经沦为脏名词——新京报 萧轶 实习记者 谈心怡
[2]《谈杨德昌》 ——朱天心
[3] 朱天心:有人说我们是文学界的大小S ——正午
[4] 独家对话侯孝贤:我的电影拍给想看的人看 时光网
[5] 专访侯孝贤 凤凰网
-END-
作者 | 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