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最近有一条儿新闻,可是引起了在北京的小伙伴们的激烈讨论!
北京超7成公交装隔离门,要求司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北京公交集团发通知:要求各单位结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引导司机正确处理纠纷。要求驾驶员在行车中遇突发事件和态度不好的乘客时,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视情况报警,严禁在行驶中发生纠纷。
哎,小编看完想说,现在怎么连坐公交车都战战兢兢地?开公交车怎么都成了高危职业了呢?真是辛苦了司机师傅们了!
但说句实话,公交车的确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在北京街头任劳任怨地行驶了30多年,不知道您对当年的公交车还有多少印象?
接下来,小编就跟您一块儿回忆回忆,北京这些年的公交车!
京一540型无轨电车
这种电车54年就开始设计了,57年正式投入运营,运行的路线是现在的1路(阜成门--北池子),1993年在115路上报废,次车在北京的街头运行了35年,这在世界公交车历史上都是不小的奇迹了!
报废的时候这种车还挺新的呢,您看这图,对这车况也能知道个大概!
京一560型无轨电车
老百姓一般都管这个车型叫大京一。这一型号的车相比上一代,长了足有6米,左右两边儿的宽度也有所提升了。车号从2113到2139,说明这车一共就生产了26辆。1958年开始穿梭在北京街头,1993年左右报废,当时的3路、4路、5路、6路、9路、12路、13路东北酒路大部分车型都是它!
可这车大了没用,路是窄的啊。小马来大车,人多的时候开不起来不说,链接处后面还往外倾斜。但在当时人多车少,没辙啊,只能用这不得已的办法改装咯!
京二型无轨电车
1970年,电车又进行了一波改革,京一540的电动机,车厢外观也改成了看着更敞亮的宽玻璃,颜色也区别于其他电车的天蓝色给涂成了军绿色(虽然最后还是涂回了天蓝色。)您一听这色儿就知道了,妥妥儿的时代产物。
而且因为这车最早在4路上运行,又是军绿色,所以也有“军四路”的别称。
非京一非京二
这种无轨电车在60年代,一共就生产了7部。据说当时不是为了北京电车公司生产的,而是为朝鲜生产的,结果人没要,这么着又留在了北京,用于行驶当时的3路、9路
这种车和京一的区别是,没有写着京一的铝牌儿,俩大灯也显着有些死板,看着别扭。而且吧,这车后面还没有座位,只能站着。
57式公交车
这公交车可就厉害了,因为这是咱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国产第一款公交车,而且还是1958年建国10周年的献礼车,也叫争气车。估计是为了铭记这荣誉时刻,所以直接就拿年份命名了。
从1958年上路,到1993年报废,一开就是三十多年,也争气了三十多年!
伊卡路斯30型柴油公交车
建造这辆车,简直就是从中国人嘴里省下食物一点儿点儿跟匈牙利换回来的。没办法,谁让咱那时候1951年,正处于抗美援朝的困难时期呢?
但甭管怎么着吧,1954年这车终于行驶在了北京的街头,别名儿叫“小螺丝”,3路 8路 9路 10路等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70年左右分出去一部分给了北京粮食局用作运粮专用车,另一部分把外面的皮拔掉,换成了57型的外壳,就是车身比57型的要短,57型是9米长的车,而这种车是8米长,还有一部分外壳换成了比较现代化的外壳。
大伊卡璐斯
说完了“小螺丝”,咱们接茬儿说这“大螺丝”。这种车在开往通县的42路上行驶,最后在23路上报废,共进口了13部。
捷克产斯科达8TR型无轨电车
此车一共进口了72部,全都在北京的电车公司行驶,在当时的1路,2路 7路 9路 10路 11路东北酒路上行驶。
捷克产斯科达760型公交车
此车在1956年到1990间在北京街头行驶,那个年代的郊区人民肯定不陌生。当年312、348等郊区线路用的都是这款车型。
捷克斯科达克罗莎型公交车
这款车型堪称经典,外观漂亮,看着非常讨喜。在当时的环城4路,32路,最后在338路上行驶,还有一部分专门用来作为接待外宾旅游。
当时这类车都是首汽的。公交的都带拖车,只在4路环行和332路上用。68年4路撤销原班人马用于行驶338。在这之前,338是四场的用的BK640
bk651型公交车
这类车型还分为戴挂车的和不戴挂车的,戴挂车的在1路、9路、312路行驶;不戴挂车的在342、359、23路上行驶。
坐9路车从和平门到大北窑倒北酒到牛王庙,也就是现在的三元桥,想起来真是亲切!
看老车,观老景儿,那时候的外国客车和卡车都是东欧的,过去的车灯设计现在看来也像俩大眼睛,还有那么点儿呆萌!相信八十年代的人一定记得当时坐公交的盛况吧?车少路线多,坐公交的人特别多,真是挤成了相片贴在玻璃上。
车上除了喇叭不响,恨不得其他地方儿都响的叮叮当当。而且一到了冬天夏天,那状况糟糕的就甭提了,三伏天坐公交车能出痱子,三九天冻僵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公交车的性能还不是特给力,坏在路上也是个没谱儿的事儿,可坐的人还是不少,毕竟确实是方便!倒是有一点好,绝对不堵车,就连“堵”的概念几乎都没有。
90年代坐109,从总站到这头儿到那头儿,东大桥到达官营。晚上八点的北京倍儿清静,街上瞅不见人,车上除了售票员和司机只有坐车的人,一路搞得跟专车一样,还挺新鲜。还有放学以后坐着公交车去父母单位等着一块儿回家的,那情景您还记得吗?
当年的月票您肯定也忘不了,“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这句话,以前在公交车上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如今却成了每个北京人永远的回忆~还有的小孩儿特可爱,问以后长大了想干什么,回答都是公交售票员,那会儿就觉得售票员手里的那一沓子车票,怎么就那么酷~
仔细想想,北京的公交车已经任劳任怨的,在大北京的街道上行驶三十多年了。如今这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公交车又换了几拨儿,月票这老物件儿也消失了。但有关于他们的记忆,却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