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
李敖的可贵在于敢说真话,能舍弃知识分子一贯爱惜的名声。他在一篇《牺牲自己的名誉去奋斗》中说:“大丈夫没有正常管道的用武之地,要想出头,难免要耍一些世俗眼中的‘花招’,制造新闻性引人注意,但一有新闻性,大丈夫就不可能有‘正人君子’的清望与形象了。”他的唇枪舌战未尝不是他口中的“花招”,他说自己“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
谈做人
“三不朽” 中的我
古人讲“三不朽”,有三方面:立德、立功、立言。先说立功,台湾太小了,无功可立。再说立言,在立言上,我一直被奉为大写手,不分敌友,对我的健笔如飞,皆无间言。在写的字数上,从梁启超到胡适、鲁迅,都不能跟我相比。我的《李敖大全集》,早在一九九九年就出到四十巨册,早都压倒群雄。一九九九年后十六年来写的还没计入。虽然在立言数量上我如此拉风,但奇怪的,我每自吹自擂、排起顺序来,却总把“立德”排在“立言”前面。换句话说,我一生自憙我人格的伟大,乃在文章的伟大之前。
早在一九八一年,我就提出“人格的两层面”的说法。什么是“人格的两层面”?第一层面是“管仲的层面”;第二层面是“匹夫匹妇的层面”。“匹夫匹妇的层面”是小市民的层面,是随波逐流的层面,是依附权威的层面,是“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的层面。“管仲的层面”是大人物的层面、是特立独行的层面、是大无畏的层面、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层面。这种层面所表现的人格,叫“大人格”;“匹夫匹妇”所表现的,叫“小人格”。
谈读书
李敖
我李敖看书很少会忘的原因是我的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看的时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动,把这本书五马分尸。好比这一页或这一段有我需要的资料,我就把它切下来。背面怎么办?背面内容复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两本都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我分尸分掉了。
现在我看书以不复印为原则,因为复印很花时间,基本上我是一开始就买两本,看的时候按照正背面把它切下,虽然比较费钱,可是节省时间。切下来的资料怎么分类呢?我有很多夹子,在上面写上字就表示分类了,好比我写“北京大学”,夹进去的就全部是北京大学的资料。我不断用这种夹子分类,可以分出多少类呢?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很细。
换句话说,一本书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完,我并不凭记忆力去记它,而是用很细致的分类方法,很有耐心地把它钩住,放在资料夹里,这样我就把书里面的精华逮到了,你这个资料跑不掉了。
谈敌友
一九八七年四月一日,邓维桢写信给我说:“和这么多人为敌,我真佩服你的勇气!这不只是敌人多而已,而是许多朋友会因你树敌太多而不敢和你做朋友。”不过,从谑画的角度看,我这种四处树敌的作风,岂不也正是检验“朋友”、验明“朋友”的好法子?如果“朋友”是这样伪善、胆怯、骑墙、闪躲,这种朋友,也真可有可无了。
我常笑我自己说,别人整天做公共关系讨好人,我却整天破坏公共关系批评人;我的敌人不是一个个出现,而是一窝窝出现,我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多出一窝敌人,我真“阔”得很呢!我为什么这样与人为敌?因为我争是非、不讲俗情、不肯做乡愿。我的敌人十有八九都是小人,如果我的朋友不勇于做君子(战斗性的君子),不敢和我做朋友,我觉得我该就此人我两弃,也不错啊!
王尔德(O.Wilde)说世人都疏远了我,而仍在我身边的人,就是我真正的朋友。我年纪越大,越觉得他这种严格的择友标准其实还不够。我觉得该改为:我疏远了他们、他们仍挺身为真理而公然站在我身边的人,就是我真正的朋友。看来我悬格太高了。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是唯美主义代表人物,也是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谈女人
记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李敖:男女之间的本质就是相互欺负,我强,我欺负你,你强,你欺负我,这就是男女相处的本质,所以我觉得男女交往不要超过3个月,不然肯定出事。
李敖:笨男人喜欢笨女人,因为不用考验自己的智商。
记者:您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讨厌什么样的女人?
李敖与胡因梦
李敖:应该是古今合璧的比较好,带点古典气质的女子是非常好的。
李敖:当然是林黛玉。当然!
李敖:我最欣赏的男人只要照镜子就知道了。欣赏的女人太多了,我喜欢像章子怡的秀气,她的耳朵就不好看,如果她的脸长的更长一点,那就更好。
李敖:女人的缺点是一辈子只为情字而死,爱和情对女人是终身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李敖:摆脱不掉,唯一办法就是要想放得开必须能够换男朋友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换到自己换不成为止。女人为爱字和情字忙到死。
李敖,《康熙来了》
李敖:女人的善变一部分是受到年龄的原因,一部分是受到生理的原因所以会变的,大部分变都是来自骑马找马,如果只有一个男朋友的话就比较稳定。如果没有人勾引她,她就比较稳定,有人勾引她她就不稳定。
李敖:因为女人一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女人在做少女时代一本正经的坐在那里像个菩萨一样,男人能够不怕菩萨吗?女人结婚以后生下孩子,要保护孩子,像个母老虎一样,男人能够不怕老虎吗?第三个阶段女人老了,丑的像鬼一样,男人能不怕鬼吗,所以女人一生有三个阶段,男人能不害怕吗?
谈生死
我在《李敖电子报》意见讨论区收到张文才先生的讨论,张先生说:“中国人有一句话:人死为大!请不要用一些较不敬的言论评论黄信介先生,毕竟他才刚去逝,把他留给历史去评论吧!身为历史学家是否该‘功’‘过’皆论呢?”
我可以告诉张先生,我根本不接受这种“人死为大”的前提,因此我不认为人“才刚去逝(世)”就不能批评他而只能歌颂他。还有我只是就人论人、就事论事,只是因人论事的客观陈述,又何来“较不敬的言论”?至于“留给历史去评论”,你说的对,但别忘了我李敖就是历史家啊!至于功过皆论,论功已滔滔皆是,又何须我来论功呢?
记得胡适死的那天晚上(1962年2月24日),我正在文星书店,忽见胡秋原匆匆赶上楼来,慌忙告知他要修改已交给文星的批评胡适的文章,因为“人死为大”,不修改怕人骂,同时徐复观也来快件,也要修改,原来一个人活着或死了,对他要有不同的骂法!我当时就深感这些人太虚伪了。如今三十七年过去了,我愈老愈坚定,认为“人死为大”不能批评他的前提是根本错误的,相反的,人一死就批评他,反倒更引起我们对死者的认识与了解,从而看到死者的真面目,才更真实啊。
谈悲喜
硕果仅存之“世界心理学三巨头”之一的英国杰格博士,在其八十五寿辰前夕,接见记者,谈话中他曾提及有关快乐的问题,他说:
“一年里有多少个白天,也就有多少个黑夜,两者所占的时间也是相等的。快乐的生活要有黑暗来度量,快乐若无悲伤来对照,也将失去它的意义。最好的对事方法是泰然处之。”
李敖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