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
胡同
文/王朔
我在北京的胡同区住了近十年,老实讲胡同可没给我留下什么美好的记忆。
1970年我家从西郊搬到东城朝内北小街仓南胡同5号。那时我十岁。城里随处可见的赤贫现象令我感到触目惊心。在此之前,“城里”的概念对我前言就是“西单”“王府井”这样的商业街。
我家住的那一带俗称“朝阳门城根儿”。那一带的胡同大都是破破烂烂的房子,很少向世界标榜的那种规规矩矩的四合院。胡同里的居民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副食店买肉的人群没有买两毛钱以上的,而且都要肥的。
我在东门仓小学上学时,每逢开学都是尴尬的日子。班里很多同学都交不起两块五的学杂费。老师宣布没交学费的同学站起来,班里就会呼啦啦站起一片,个个面有愧色。坐在我前面的一个男生,是我们班班长,学习一般,表现积极。他父亲是个木匠,一个月挣三十五元钱,而他家七口人,平均每人月生活费只五元钱。当时北京所谓贫困线是人均每月十二元。我去过他家,一间屋半间炕,他妈怀里还奶着孩子,恶声恶气地骂人,整个一幅旧社会的生活写真。所以这位“班长”在班里威信扫地。
住在胡同里的同学家里大都生活困难,三代同堂,没有卫生设备,一个大杂院只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房间里是泥地,铺红砖就算奢侈的了。
七十年代是暴雨倾盆的年代,北京城西高东低。每逢雨季,大雨便会泡塌一些房子,我上学路过这些倒了山墙的房子,看到墙的断面竟无一块整砖,都是半拉碎砖和泥砌的。1976年大地震北京塌了几万间房,百分之百是胡同里的房子。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快乐可言?胡同里天天打架、骂街。大姑娘小媳妇横立街头拍腿大骂,污言秽语滔滔不绝。赤膊小子玩交练拳,上学时书包里也装着菜刀,动辄板砖横飞,刀棍加身。毫不夸张地说,那一带每条胡同的每座街门里都有服刑的半大小子。据说“朝阳门城根儿”解放前就是治安重点区,可说是有着“光荣传统”。很多同学从他爸爸起就是“顽主”,玩了几十年。一打架全家出动,当妈的在家烙饼、煮红皮鸡蛋。
这样的胡同大概也就在路过的洋人、悲天悯人的文化闲汉眼中有一种文化味道。天知道有几个北京人是打大宅门里出身的。咱别给世界一误会,好像咱北京人过去住得有多么讲究、多么趣味盎然。反正对我来说,满北京城的胡同都推平了我也不觉得可惜了的。
住一辈子监狱的人回忆监狱生活也少不了廉价温馨,你不能真觉得监狱生活是人过的日子。狱卒的回忆更不算数。
节选自王朔文集《随笔集》
一老太太瘫痪在床上,天天跟
做板爷的儿子对骂。
大小便到街头的干厕,
几百年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