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鸥,笔名凌之,1988年赴澳大利亚马克立大学读博,后因病辍学。1990年代初开始写作,曾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多家主要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收入国内外小说及散文选集。《她不属于这个世界》获2003年“世界华文文学奖”;《半壁家园》《游必有信》(作品集之一)获得2013及2017年海外华文著述奖散文佳作奖。
原题
画说我的一生
连载三:能折腾的小姑娘
文图作者:刘海鸥
三、能折腾的小姑娘
四十三号院图,这是我记忆中院子的平面图
大门洞的右手有一间小房,住着秀兰一家。
院子的西边还有一个西院,南屋住的是曹老先生和太太,西屋住着林先生一家人,北屋就是我们家了。
话匣子
院子里就我家有收音机,北京人叫“话匣子”,是爸爸到派出所开了证明才买来的。每天早上打开收音机听新闻,西院的邻居都可以听见。我很奇怪,一个小小的匣子为什么能说能唱?南院的大娘说话匣子里有小人,这更让我好奇,一天我捅开收音机后面的遮挡,只看见一堆落满灰尘的零件和电线。
家里的书特别多,多是外文书,是爸爸几十年来收集的。书架是白茬木包装箱搭成的。我们就在木箱的包围中睡觉。妈妈特重视我们的文化教育,她在全国妇联保卫儿童委员会工作,可以收到全国各地新出版的儿童书籍,每隔一两天她就借回一批书给我们看。还给我们订了《小朋友》《儿童时代》好几种杂志。
我们都爱读书。我还爱把小人书涂上颜色
就连我们上公园玩也要带上纸笔写写画
爸爸的办公桌上永远摆放着一叠写满译文的稿纸,有一次我爬上桌子拿起蘸水钢笔,想学他的样子写字,一下子扳倒了墨水瓶,稿纸顿时被染得墨蓝,还洇透了好几张。我知道闯了大祸,立即逃出房屋,到院里大娘家避难。这些被墨水洇蓝的稿纸,是爸爸正在翻译的阿扎耶夫的《远离莫斯科的地方》。
后来学了课文《我的老师徐特立》,想,也许他真的就是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呢?
五十年代初期北京市民吃的用的是井水,家家进门摆着一个大水缸。我们胡同每隔一两天有个驼背的老头推着一辆木头水车送水。水车停在门口,取掉水箱上的木塞让水流进水桶里,然后驼背老头挑着水桶给各家的水缸灌满。我觉得,老头背上的大鼓包,一定是挑水压出来的。
糊涂糕
有一个吹糖人的,用空心麦秸挑起一拖糖稀,边吹边捏,几下子就捏出一只猪、老鼠、公鸡,这些糖稀杰作对我们来说都是极端的奢侈品。吹糖人的也有为小孩子准备的经济食品——用麦秆挑起一点糖稀,鼓起腮帮子一吹,吹出一个糖气球,两百元一个。妈妈禁止我买,说脏,但是只要吹糖人的来,总能从我这里赚上两百元。
磨刀
胡同里经常穿梭来往的还有各种工匠磨剪子磨刀的,锔缸锔碗的,焊洋铁壶的,修理雨旱伞的……有一次磨刀人来了,我拿了一把小刀去磨,磨好后磨刀人嘱咐我千万不要碰刀刃。凡是大人叮嘱的事,我总是不相信,我用手指一抹刀口,立时一个大口子,鲜血冒出来。
大娘
王大娘住在南院,早年守寡,还要独自侍养公公婆婆和四个孩子。妈妈请她帮我家做些家务和照看我。大娘永远带着慈祥宽厚的微笑,她的笑容就成了我撒娇耍赖的通行证。
星期一早上大娘给我穿衣服鞋袜,因为要上托儿所,我心气不顺,蹬着腿嚷嚷:“袜子穿反了。”大娘查查:“没有反啊。”我说:“左右反了。”大娘笑了:“嗬,袜子还分左右呢。”便给我脱下来重新穿过。
看大娘做窝头
虽然我任性调皮,但是已经把大娘当成了妈妈以外最亲近的人,我把她的家当作我的另一个家。看她和面做窝头,等到窝头下屉,满屋是玉米香味的蒸汽。大娘必定掰给我一块,加上几根酱疙瘩丝或者雪里蕻,别提多香了,可这是大娘家日复一日的饭食。
看老奶奶剪趾甲
大娘的婆婆我叫老奶奶。一个晚上父母出去看电影,把我放在大娘家,我看见了老奶小脚的秘密。她揭开一层层的裹脚布,把我吓得目瞪口呆——脚面鼓起一个大包,没有一个脚趾看得出形状,没有一个脚趾头在应有的位置上,你挤我挨凑成一个尖状物。老奶咧着嘴剪趾甲,她“咝”一声,我跟着抽一口气,问:“疼吗?”老奶说:“造孽呀。”
刘老师家
院子东南角住着我的堂哥玉海,我叫他二哥。他参加了朝鲜战争,1952年因为受伤从朝鲜战场回来。二哥经常讲朝鲜战场上的事情,见人就撩起裤腿亮出枪伤。他还说亲眼看见美国鬼子抓了志愿军或朝鲜人竟然活活剥皮。
我听了吓得浑身打颤,那时社会上盛传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了,而且是原子战,担心战争爆发成为幼小心灵中唯一的一片阴云。
二哥带我逛天桥
二哥经常带我出去玩,逛前门大栅栏、天桥。我们在天桥一逛就是一天,看耍猴儿的,打把式的,卖狗皮膏药的,还有变戏法的,披着长袍一打滚就捧出一碗面条、一缸金鱼甚至一只大缸。然后逛戏园子,嗑着瓜子看《柜中缘》。跟着二哥我首次接触了真正的老北京文化。
小乖家
西屋林家的小女孩叫小乖,比我小一两岁。有一次我欺负了小乖,小乖妈上门告状来了。我迅速钻到八仙桌底下,像狗一样蹲着,虽无遮拦,却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罪责。小乖妈两手谦恭地放在胸前,说话非常客气,声音也好听父母道了歉,答应要好好地管教我,她很感激地离开了。
打枣
院子里有两棵枣树,枣子熟了的季节是全员小孩的节日。通哥爬到树上打枣,孩子们拿着杯碗口袋在树下严阵以待,一阵“枣雨”落下,一阵孩子疯抢。我也拿了一个漱口杯,东奔西跑,还没捡两颗,摔了一个大马趴,枣子也都丢掉了,后来大娘给我送来一大碗。
大人的秘密
第一张四姐妹合照
四、谁跟我玩儿,打火镰儿
院子里有热热闹闹的十几个孩子,大娘家的通哥、襄姐、达子,刚从乡下来的漂亮的小村姑秀兰、总是被大孩子欺负又总想和大孩子一起玩的小乖、调皮捣蛋的小牛兄弟、房东家的两个姑娘,还有把孔子和墨子带进名字的孔嘉、墨嘉两兄弟。
“跳间”的规则很复杂,跨过“黄河”,越过“地狱”,躲过“油锅”,到达“天堂”就赢了。
踢毽技巧性高,我胖胖墩墩的,从来没踢过10个以上,可是口诀很好听:“一个键,踢两半,打花鼓,绕花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轻而易举就数到了一百。
要是没人和我玩,我就拿一支槐树叶子哄小小孩玩“春夏秋冬”的游戏。叶子的自然状态是“春”;从茎底部两指捏住往上一推,叶片都被挤到顶部,如一朵花,这是“夏”;一松手,叶片落下,是“秋”;最后手中只剩一枝茎,为“冬”。我觉得这真是一个聪明深刻的游戏。
或者拣一根羽毛,把它贴着墙,一手按着它的杆,一手捋着它的毛,唱道:“鸡毛鸡毛你看家,我到南山采黄花,卖了钱给你花,我花一个你花仨。”松开手,鸡毛如果贴在了墙上,我们便相信鸡毛为了得到卖黄花的钱,乖乖地看家了。
小伙伴
襄姐教我唱了很多歌曲,我最喜欢的歌是《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不仅那些跳跃的音阶“又清凉,又干净,又凉快,又甜美”朗朗上口,特别是歌曲在我脑子里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白衣飘飘的汲水姑娘,王子装扮的猎人,在森林中的泉水边相遇,尽管歌词唱的不是王子与村姑。
不仅院子里的孩子,胡同里的孩子甚至三眼井胡同的孩子都爱到我们家看书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