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7)
四千年来,中国诞生了数以万计的诗人,数以百万计的诗。比如乾隆爷一个人就写了几万首。然而流传下来的好诗,却多与思念有关。
两首水平相当的诗,也一定是带有思念之情的那首会更有名。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知名度比不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也比不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国人是一群伤感的、怀旧的、喜欢团圆的人。归根结底,历史给这个人群带来过太多的分离。余光中的诗为什么能打动这个人群?因为他有才气,有中国人的典型性格,又把思念写到了极致。
二
中国人的思念,粗一点来划分,大概有三种——思国,思乡,思人。一首诗里,如果有一种,便可以流传。有两种,便可以出名。有三种,便可以不朽。中国的第一首文人诗《麦秀》,就包含了以上三种思念,诗不长。
《麦秀》
作者:箕子。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
……”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他劝说纣王行善政,纣王就把他囚了起来。后来武王灭商,把箕子封到了朝鲜,他每隔几年,就必须要回来朝拜。公元前1050年,他又一次朝拜周天子,路过了商朝曾经的首都朝歌,看见曾经的城市变成了麦田。他想大声哭,又不敢哭;想小声哭,又觉得像个弃妇,于是他大声作了首诗:
麦芒尖尖啊,叶子饱满;那个臭小子啊,你为什么不跟我好呢?
余光中极有名的两首诗《乡愁》《乡愁四韵》,与《麦秀》一样,饱含了思国,思乡,思人的元素。
三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有对人的思念,思念家庭,思念母亲。也有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从题材和表现上来说,都堪称完美。
据说原诗还有接下来的一句:
“未来啊
乡愁是一座桥梁
你来这头
我去那头”
后来在出版的时候被诗人删去了。删得好,因为大陆思乡和台湾岛的实际情况,已经决定了思念故乡就是思念故国,所以不必再赘言。
《乡愁四韵》也同样如此,前两韵,写长江水,写海棠红,都是故国故乡所独有。后两韵,写家信一样的雪花白,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无论从语言还是情感,都写尽了一个游子的衷肠。有心者闻之无不落泪,何况有同样遭遇的游子呢?
四
余光中不是台湾唯一的顶级诗人。说老实话,原本我更喜欢洛夫的诗。
洛夫出生在1928年,只比余光中大几个月,他出生在湖南衡阳,15岁就写诗发表,1949年去了台湾。他的诗有磅礴也有轻灵,跳跃性强,十分有趣。在台湾,他被称为“诗魔”。
他写长诗:
《湖南大雪》
“……
君问归期
归期早已写在
晚唐的雨中
巴山的雨中
而载我渡我的雨啊
奔腾了两千年才凝成这场大雪
落在洞庭湖上
落在回雁峰上
落在你未眠的窗前
……
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
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
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
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
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
春天睡了而种籽醒着
肢体睡了而血液醒着
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
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
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
也写短诗:
《论诗》
“至于诗
不提也罢
无非东山飘雨西山晴
我委实猜不透
一行白鹭上青天
去干嘛”
笔者当年很喜欢这首短诗,
还把这首诗设置成了某论坛签名。
他也写乡愁,比如很有名的《边界望乡》,是在香港望向深圳的时候写的。大陆的文人给了这首诗很高的评价,我觉得一般。
五
台湾写乡愁的人,也不只是余光中和洛夫,还有蒋勋等人。论知名度和水平,余光中和洛夫被称作“诗坛双子座”,蒋勋则在他们之下。
“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去探望祖国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乡愁
你对我说
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国也不要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
蒋勋的这首《少年中国》写得很好,是一流的诗,但是总有些味道不足。大概是有些抒情过度了吧,像一个少年人登楼强说愁。蒋勋离开西安远走台湾的时候,只有两岁。对故国和故乡没有记忆,怎么能写出最打动人心的思念呢?正如余光中所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恐怕是单薄的”。
六
余光中生于1928年的江苏南京,正是中国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之时。他生在读书人家,母亲在“遍插茱萸”的重阳节那天登高,动了胎气,导致他早产。年长以后,他对这一段经历很是骄傲,说自己是“茱萸的孩子”。1937年,南京陷落,日寇展开了疯狂的“南京大屠杀”。父亲不在身边,柔弱的母亲带着年仅9岁的他,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为躲避日军的魔爪,母子俩曾躲进庙里的神龛内,两天两夜没吃没喝。这个9岁的少年清楚地记得,母子二人依偎在寺庙角落里,外面日寇策马路过的景象:
“火光中,凹凸分明,阴影深深,庄严中透出狞怒的佛像。
火光抖动,每次牵动眉间和鼻沟的黑影,
于是他的下颚向母亲臂间陷得更深。”
后来,母亲带他投奔了亲戚,他安定下来,上了学堂。母亲每天伫立山头,目送他上学,一直望着他走下山去,绕过谷底,消失在另一座山后。那“望子石”一般的姿态,永远留在少年余光中的心底。再后来,母亲去世了。
七
多年以后,余光中写道: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 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 母亲在喊我
在圆通寺喊我,
在海峡这边喊我
在海峡那边喊
在江南 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
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多燕子的江南”
他写道: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 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 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 我不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
我都记得”
八
余光中的诗里,出现最多的除了母亲,还有许许多多典型的中国元素。比如长江、黄河、李白、李广、屈原、昭君、荆轲、夸父……为什么?在一次采访中,他自己给出了答案。“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
九
余光中,因为你是中国的孩子啊,你有足迹,你有根,有思念,你有之乎者也,所以你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你才能写出《民歌》
“传说北方有的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才能写出《左手的掌纹》
“烧我成灰
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
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
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
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十
台湾曾有许许多多余光中这样的人,写下过许许多多的思念诗,以死亡为题的,就有很多首。
比如于右任的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远不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比如洛夫的
“紧抱桥墩
我在千寻之下等你
水来
我在水中等你
火来
我在灰烬中等你”
比如余光中的
“当我死时 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
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 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
滔滔 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 满足地想”
十一
余先生仙逝的日子,是在2017年12月14日,在2017年国家公祭日的第二天。公祭日,是南京陷落之日。今天的台湾,余光中们几乎都已经逝去了。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出生在海峡这头,都在四书五经中长大。今天的海峡这头,热点每日不同。明天,我们是否还记得余光中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