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民国时期,短短38年历史,风云变化,战事频仍,因此优秀的军人就显得很有地位。这其中,“一级上将”作为非常难得的军衔身份,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30多年授予一级上将军衔的人物只有17位,他们是谁?他们的书法如何?
现在的人大约已所知不多了吧,除了一些上过史册的人物会被模糊的记得,更多的人名大约只能飘散在风中。书画圈要做的,就是在史海里打捞有文化价值的人物和书画文化,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来。
这17位一级上将,分别以集体授勋和追授等方式授予,第1次集体授勋是在1935年4月2日,获授衔地人物为:冯玉祥,朱培德,李宗仁,何应钦,张学良,陈济棠,唐生智,阎锡山(八位排名应不分先后);
之后陆续获得此荣誉的依次分别有陈绍宽,刘湘(追授),曹锟(追授),程潜,吴佩孚(追授),宋哲元(追授),陈调元(追授),白崇禧,陈诚……这些人物,人生履历各异,结局各有不同,但体现在书法艺术上的字,却呈现了一些奇特的共通性。我们先分别依次、依获衔顺序简要了解一下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书法:
冯玉祥是17位中少有的基础学历不高(读私塾15个月),却在以后50年的军旅生涯中,刻意提高文化、努力学习书法的典范。冯玉祥练习书法取法面广,楷、行、隶、篆样样精通,而隶书功底最为了得。他领兵打仗走到哪儿,常常会打听当地有哪些书法名家,有机会就请来切磋切磋书法。
在中年之后,他人到哪就题字到哪,这些作品有许多都原样保留了下来,现在都成了文物古迹。作为军人,冯玉祥有着很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难怪他要把字练好呢?字写不好,题字岂不很减分?
按顺序排名第二位的一级上将朱培德,现在人所知不多。
他是17位一级上将中离世最早的一位,也是去世时最年轻的一位,当时他才年仅49岁。朱培德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举人。家庭条件较为优越,虽然父亲在他4岁时已经病故,并没有影响他的求学历程。他按部就班,先上私塾,后上高小,再进入昆明陆军武备学堂学习,文化修养较好。
而世间流传的朱培德的书法,碑帖功夫深厚,也能展示出较强的气度和修养。因其人较早离世,世人对他的印象几近模糊。
第三位一级上将李宗仁,可谓赫赫有名。
在短短的30多年中,李宗仁更多的是以抗战名将和“桂系”首领身份闻名于世。他的事迹、故事,相关资料很多。作为书法书写者,李宗仁的字也显示出精湛的传统修养。
据传,他的字从《圣教序》入手,遍参诸体,碑帖造诣精深。
从网络流传的书法手迹看,也应算是优秀的文化军人!
第四位,何应钦,
在1930、1940年代,何应钦位高权重,可谓风头一时无两,但晚年受尽冷落,只是做了许多形象上的工作。虽然享寿97载,却一生无子女。
他和妻子感情很好,在她病中依旧不离不弃,对养女尽父亲之责,有“第一好丈夫”之称。
何应钦祖辈随清军出镇贵州,由军人转职成种田的农人。
何应钦自幼身强体健,教育学养完整而全面,之后进入日本振武学堂,从此开始军人生涯。他的书法钢硬多姿,笔下功夫自然是不浅的。
少帅张学良无疑是一级上将里获衔时最年轻的一位,按时间算,当时才刚刚34岁。他能获得这个头衔,无疑是父亲留给他的“资产”(军队)了!直至目前为止,
一般人对张学良多少都有一些了解,或是那些风流故事,或是中年遭际,或高寿百岁……他的一生,直至现在仍被广泛热议。
张学良的书法功夫,并不十分出色,也依旧不落俗套。
一级上将第六位陈济棠,是粤系军阀代表,曾有近10年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和南京分庭抗礼,为当地建设颇多建树,有“南天王”之称。
在1980年代,一位领导人在接见陈济棠儿子陈树柏博士时,曾说:令尊治粤8年,确有建树,有一些老辈广东人还怀念他!
在一些当地人记忆里,以为陈济棠只是一位将才,却很少有人了解他也有一手出色的书法。然而,因事过境迁,如今他的书法题字已非常少见了。
民国一级上将第七位唐生智,
生于一个富裕的官宦家庭,读过旧式私塾,之后又进入武备学堂。
文化学养自是不低,在青年时期他南征北战,同时他公开皈依佛门学佛典,自称“佛教将军”。了解了他的履历,
再看唐生智的书法,确实不落俗套,书法家的气韵独具!
第八位阎锡山,也是1935年4月2日获授衔的最后一位,人称“山西王”,
这位和李宗仁、冯玉祥并称的人,是山西地区绕不开的一位人物。他经营了山西30多年,为人十分精明。
阎锡山读书不算多,但见识很广。
读了几年私塾之后,就随着父亲学习经商,由此而奠定了他对社会的最基础的认识。19岁,他自费考上了当地的武备学堂,不久因个人的能力突出,
而迅速成为军官。他的书法,在17人中并不落下风。
1935年9月6日,陈绍宽获封一级上将,他也是唯一一位海军一级上将。
这位出身贫寒的福建人,早年因生活所迫,种过田养过牛,10岁时才进入了私塾。之后,他不错过任何机会,努力学习,进入了教会办的格致书院。两年后,他进入了江南水师学堂,他发愤图强,埋头苦读,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留用。
此后多年的军旅生涯,陈绍宽见证、参与了一系列海军建设、战争的时光!
因为人勤勤恳恳,他的书法也写得十分用心,点画之间的辛苦,成就了卓越的一生。
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去世。
当年2月14日,他获追授一级上将。作为一名军人,他的书法即符合法度,用笔坚韧有力道,虽是军人,文化修养也不低,他较为完整地接受了学堂教育,
再进入军队速成学校。他的书法和为人气质,很是契合!
按顺序,就排到了民国一级上将第十一位曹锟,
他也是身后获追授的。和其他15位(吴佩孚也是北洋出身)不同的是,曹锟是北洋军阀出身且曾担任过民国大总统的人物,因此从资历和年龄上看,曹锟比其他人都要长许多。
毕竟,民国开始时曹锟已经快50岁了。
他是船工的儿子,只是多读了几年私塾,再辍学了几年,20岁才应征入伍。文化修养应该不怎么高吧?从他流传的书法和绘画来看,似乎事实并不如此。
曹锟的书法,曾请教过当时的一些名家,颇有些功力。曹锟也喜欢画画,他的梅花在当时就非常有名了。
顺位第十二位,程潜。
他参与了几十年时政,几起几落,却始终没被打倒,确实不简单。
程潜的书法,隶书比较规矩,近乎柔美。
但他自创的书法体,如柳叶随风飘摇,摇曳多姿,辨识度极高。
民国一级上将顺位第十三名,吴佩孚。
在1939年12月4日,他因牙病被暗杀。仅仅5天后就获追授“一级上将”,这个效率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这其中,当然包含着官方对于吴佩孚不屈不挠、
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的认可。这位曾经有着“常胜将军”名号,且作为中国人第1个亮相《时代》杂志的人物,值得被敬仰。
在两年多的记录中,文从沈梦了解,吴佩孚曾中过秀才,文化素养较好。这也是他的书法最具有古人气质,最端庄正气的原因吧!
民国一级上将第十四位,宋哲元。
1940年4月5日因中风而逝于富乐山,当年5月18日获追授。这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将领。
他的书法,点画得体,极具风姿,令人仰望。
民国一级上将第十五位,陈调元。
1943年12月18日,陈调元因喉癌医治无效在重庆病逝。次年2月2日,被追晋为一级上将。其人其事,在十七人中最为平淡。
值得指出的是,他的孙女名叫章含之,您可曾听过?
民国一级上将第十六位,白崇禧,
1945年10月5日获晋升。这位“小诸葛”,和李宗仁并称“李白”,他们二人并肩合作,开创了一番影响力颇大的事业,堪称能人!据传说他为人本就勤奋刻苦且十分聪明,几乎有过目成诵的能力。
他的文化修养也不低,书法作品颇为多见,挺有功夫!
1947年2月21日,第十七位一级上将评选出来了,他是陈诚。这是一位忠心耿耿的人物,当代人所知不多,但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观看他的书法,大约也能看到一些忠诚、坚持的意味!
以上,就是民国时期17位一级上将的书法作品和简略个人事迹,这些人物和成千上万的军士共同塑造了20世纪前半叶的变迁史。当历史已成往事,我们除了谈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也应当从历史汲取教训、汲取营养……不应将往事全部遗忘。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17位人物的书法居然全部都能找到,而且多数都写得相当出色。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也并不难理解。
从以上简介中提到的情况看,不管他们以后担任什么职位,多数都接受了传统私塾学堂的教育,进入军校后,进一步打好了传统文化基础(识字、掌握常识)。当时,他们练字都是用毛笔,这也无疑让他们的书法顺理成章地写得优秀!由此看,青年时期的文化培养,是练好字的关键因素。
当然,对于艺术的刻意坚守和坚持同样重要。就像冯玉祥、曹锟,并没在学堂呆过多少时光,也没有完整的求学经历,但他们的字画功夫似乎比部分上过正式军校的一级上将还要出色。当船工、农民都不合格的曹锟,不但将字写得优秀,而且还像画家一样画出了不少作品……可见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重视文化,努力学习,下苦功夫,书法还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