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我们周游瑞士九天之后,从日内瓦乘晚间火车去巴黎。加上去瑞士之前停留的一天,这次一共在巴黎呆了六天。巴黎大家都很熟悉,用不着我冒充旅游达人做游览攻略,就分几集贴一些我们在巴黎各处拍下的图片。
喜欢在巴黎的小巷里闲逛,看那些精致的橱窗。这家早餐小店很丰富,一只很大的夹肉三明治五欧元,不贵哈。
正巧在路边见到为穷人免费发放食品的,冷的热带干的稀的荤的素的,样样俱全。
领救济不需要证件,谁都可以来排队。但看来不需要的人不来排队,排队的井然有序,也不一窝蜂疯抢。
我们的酒店距离艾佛尔铁塔很近,放下行李就走过去看看。
艾佛尔铁塔无疑是巴黎最显著的地标,无论你是在巴黎的哪一个街口,它都等着你的回眸。
艾佛尔铁塔与塞纳河,犹如壮士配美女,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我们提前预订了由导游带领上铁塔的票,据说这样可以免得排长队。结果起初定的时间取消了,说是因为参观人数不足。只好另该时间。结果我们发现没必要参加这种guided tour。说是无需排队,实际上等电梯时也要排队。上去之前还要站在那里听导游用听不懂的英语讲二十分钟铁塔的历史,其实网上狗一下全都知道了。
铁塔下艾佛尔的雕像,小小的一块牌子。
每一个初来巴黎的游客都会惊叹巴黎的雄浑大气。
我和太座在号称世界第一都市纽约住了几十年,所有的建筑都挤在一条狭长的岛子上,我们两人都觉得纽约无法与巴黎的恢弘气派相比。
登上铁塔。脚下是绿色的塞纳河。
我们只是在铁塔的第二层。如果买更高价钱的票,可以在铁塔上爬得更高。但看来没有必要,因为在这里就可以把巴黎一览无余。
右边远处那个金色圆顶是拿破仑墓。
远处那个黑色的高楼一建起时,受到舆论的讨伐,用Eifel Tower的谐音,人们戏称它为“Awful Tower”。此后巴黎立法,在市内的建筑不得高于七层楼。
所以在巴黎看不到曼哈顿高楼耸立的景象。
广场上某个非洲国家的同胞在举旗游行,边唱边舞。太座觉得很有趣,也挥着他们的旗子跟着他们的舞步走了好几圈。他们当然欢迎友好外宾加入阵营。
本打算第一天就参观卢浮宫的。跑的那里一看,只见游客稀少,小猫三两只。原来当天卢浮宫闭馆。
于是我们去了罗丹艺术馆。
罗丹著名的《吻》。忘却凡间万事的温情。“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
我正在准备一篇文字来比较罗丹的《吻》和奥地利画家克里木的《吻》。
在罗丹艺术馆最令我关注的,是罗丹的情人卡蜜儿·克罗黛尔(Camille Claudel)作品的展厅。因为我曾经写过几篇关于她的系列文章(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8115/201611/1508551.html)。
因为写这一系列,我做了很多阅读,对卡蜜儿的每一件作品可以说基本了如指掌。今天走近这些真品,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
卡蜜儿是罗丹的情人、学生、助手、模特、缪斯,甚至捉刀人。罗丹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卡蜜儿帮助之下完成的,或直接由卡蜜儿完成的,或从卡蜜儿取得的灵感。例如卡蜜儿的这件作品就与罗丹的一件作品高度相似,从人物的姿态、肢体的位置,就连转头的角度都别无二致,很难是巧合。而卡蜜儿的作品早于罗丹的。但当学生的不敢说老师剽窃了自己的东西。卡蜜儿不发怨言的哑忍,也许是她的明智,也许是她的无奈,也留下如今无从断定罗丹艺术中有多少外来成分的遗憾。
《华尔兹》是卡蜜儿第一件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数年后她又创作过《吹笛人》和《盲歌手》。罗丹没有这类音乐题材的作品,这能反映出卡蜜儿力图摆脱罗丹的影响而发掘新素材的努力。一对裸体男女相拥旋转,翩翩起舞。男子用手臂搂住女子后倾的腰身,女子把头靠在男子宽阔的肩头。二人的身体光滑闪亮,熠熠生辉。体态矫健的男子左脚离地,准备带领女伴开始下一步旋转。二人的身体倾向一边,更显得体态轻盈,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轴心旋转。这个轴心使作品的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美感。女子飘舞的长裙宛如水银泻地,与不平坦的地面构成整体,正是翻江倒海的音符。音乐家德彪西曾于卡蜜儿有一段情。卡蜜儿把《华尔兹》的原作之一送给了德彪西。这尊雕像一直到德彪西去世都摆在他的琴室里。我在我写的卡蜜儿系列中详细讲述了卡蜜儿与罗丹的爱恨情仇以及她与德彪西的萍水相逢。有兴趣可去看看。
这件《成熟年代》(L'Age mur)雕塑是卡蜜儿作品中体积最大的。评论家公认它带有明显的自传寓意。象征罗丹的妻子露丝的老妇人要把男人拉走。那一双大脚有罗丹的特征。象征卡蜜儿的年轻妇人跪在后面伸长双臂乞求男子不要抛弃她。年轻女子的眼睛里没有愤怒,只有最后的乞求。据说罗丹见到《成熟年代》之后,怒不可遏。同时,从这件作品中,罗丹也看到卡蜜儿的技术已经臻于完善,令他感到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于是掌握作品审批大权的他开始封杀她的作品,并且停止了对卡蜜儿的资助,断绝了与她的任何联系。但罗丹对卡蜜儿还是心存感激的。他的创作艺术的高潮集中在他与卡蜜儿在一起的十五年左右的时间。罗丹深知卡蜜儿对他的艺术、他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他也比其他任何人都深知卡蜜儿作品的艺术含量。去世前他立下遗嘱,在他的艺术馆里单独为卡蜜儿保留一个展厅。因此今天我们还能欣赏到这位伟大女艺术家的作品,还得感谢罗丹的胸怀和眼光。
卡蜜儿究竟在多少罗丹作品中充当模特,如今已无从考据。但有确切的资料证实在这件《达娜依德》中担当模特的确为卡蜜儿本人。达娜依德来源于希腊神话故事。埃及王达那俄斯有五十个女儿,统称“达娜依德”。她们被迫嫁给达那俄斯孪生兄弟的五十个儿子。在新婚之夜达那俄斯命令他的女儿们杀死各自的丈夫。因此达娜依德们被处死,并惩罚她们在地狱里一刻不停歇地往一个无底的水槽里注水。与众多画家们描绘达娜依德们辛苦地抬水的场景不同,罗丹选择表现达娜依德倦倒在地上,被打翻在地的水桶打湿的长发散落一地。其实罗丹只是借题发挥,他更感兴趣的是展示卡蜜儿优雅性感的后背轮廓。
这件《卡蜜儿·克罗黛尔面像》曾在罗丹工作室里存放数年,与卡蜜儿分手之后才将这件未完成的作品作为完成的作品公开展示。这件作品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是,罗丹没有对石膏片翻模的接缝处做任何修饰,使这张美丽的面庞看上去伤痕累累,似乎已没有了疼痛的感觉。也许罗丹有意为之,也许他早已失去兴趣或耐心对以卡蜜儿为模特的作品做进一步的加工,使这件作品在罗丹艺术中格外引人注目。
罗丹艺术馆的后花园。
《巴尔扎克雕像》一问世,就有人将它誉为“十九世纪乃至米开朗基罗以来最伟大的雕塑作品”。我曾写过一篇长篇博文讲述伟大的巴尔扎克的爱情故事(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8115/201709/12722.html)。在这篇文字中,我曾写道:“罗丹的巴尔扎克是一个白衣飘飘的大仙,一个孤独求败的斗士,一个天马行空的哲人,一只仰天长啸的雄狮,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游魂,暗夜中信步在他自己一个人的艺术天地。习惯深夜创作的他,用宽大的睡袍包裹着巨大的身躯,正在被他的滔滔文思激动着,狂喜着,折磨着。他的精神、他的沧桑、他的自豪、他的痛苦、以及他对这个世界、对女人、对全人类的爱,都写在这张宽厚的脸上。”
这次来罗丹艺术馆,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不仅仅是参观,而是一次朝圣。
罗丹艺术馆旁边就是拿破仑墓和军事博物馆,顺便看了一下。
拿破仑的棺冢。
拿破仑的千秋功罪已经无关紧要,但他代表了法国的民族精神,因此成为法国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壮观至极,只有在巴黎才能看到啊。
香榭丽舍大道和凯旋门。
凯旋门的宏观与微观都精彩。
入夜之后的香榭丽舍大道。
我们在香榭丽舍大道上的一家餐厅吃晚餐。比别的地方贵一点。
坐有塞纳河的夜船。艾佛尔铁塔璀璨夺目。
当我们快要下船时,艾佛尔铁塔突然开始银光闪烁,引来满船的人惊叹连连。据说每天只有很短的时间有这样的惊艳,让我们赶上了,实在幸运。
艺术是永恒的,那些血肉之躯不在,爱恨交加之情飞逝之后,留给我们世人的,就是永恒。
巴黎,和纽约是没得比的,呵呵。有机会多逛逛巴黎,尽管建筑都是Hausmann 时代规划的,但是它的艺术内涵,没有几个大都市可以相比的。
特别喜欢这篇文章。
从图片看,还是达娜依德最打动人。吻下面的那座肌肉和骨骼的线条也比较美。
有没有更加多的艺术品的照片啊,都发上来吧,我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