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小林按
很久以前,有个报社记者跑到我家,说要看看我的书房,然后就有了这篇发表于《新快报》文化专刊的访谈。
出过《广州经典游》、《时光映画·镜头中的24节气》、《印·像——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遇见新疆》、《我想给你拍张照》等人文旅行摄影书籍的小林,最不愿意人家叫他“摄影师”。
“摄影对于我只是表达工具之一,不依靠摄影去做什么,当有想法时,如果发现用摄影表达更合适,就会选择去拍照。”
小林的“野心”是记录这个时代。他的大量人文摄影都很有时代感,而撑起这份时代感的,正是他照片背后阅读的大量书籍。
一个摄影师爱看什么书?旧书、字帖,小林给出的答案有点出乎意料。
小林的杂乱书房
小林的书房算是简陋。不大的屋子,用墙隔出一个六七平方米的空间,暂且将它称作“工作室”吧。
说是工作室,其实只是一张普通木桌,铺着沾满墨点油彩的画毡,一把椅子,以及,挂满一墙的兴起而作的小幅水墨画和字笺。
大多数在家的时间,小林会在这间没有窗的工作室里读书、写字、作画。陪伴他的,是在一旁堆得高高的字帖画册摄影集。
客房的墙,也被他改成了书架。他的书架,旧书多,字帖多,画册多,发表过自己文章和图片的杂志多。挤满了一柜子。然后,就是真正享有“束之高阁”地位的,一卷卷他自己的画。
小林画作《杏花春雨》
“摄影介入社会的功能,首先是要对社会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把握时代的气息,拍出有时代感的东西。”
这就要求摄影者熟悉社会学和人类学,明白过去为什么是这样,将来又会是什么样。
“如果没有背后的阅读,街拍就只能看到浮光掠影。”
有一次,他拍自己看到的一个农村人背着一筐番薯到城市卖。
为了拍好他,小林会去看历史资料做功课。
他想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农民曾经历过什么,因为那样的经历,他目前生存的困境在哪。
“我会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历史,还要与被拍者沟通几句,从而可以尝试用一个瞬间,勾勒出他的一生。”
强调阅读,强调思考。已经走过无数个地方的小林,面对着自己拍出的照片说:“如果不读书,哪怕走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小林画作《尔等跪安》
当然,他也不是只看历史。
小林说,自己看书是“最老和最新的结合”,学习最传统的东西却可以用最现代的手法去完成。他爱“读帖”——八九十年代初的老字帖,一页页翻,一字字看。“都是很久以前买的,或是后来淘的,你看这本,8毛钱。”
他也爱用现代的技术看电子书,用iPad看画。在网上下载高精度的字画照片后,他就捧着iPad,把那些字和画面的局部一个个放大,细细地看。
“读帖读画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和感受到技巧之外精神气质的东西。”小林说。中国的书画是“言志”的,古代山水画里就有许多人生理念和知识结构,他能够读得出来。
“对于学书法和绘画,眼界是很重要的,首先眼界要上去,创作才能跟上去。”小林的眼界,就是靠读帖磨炼。
小林画作《黄鸟啼多春日高》
除了看书,他还有一套绝妙的阅读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抄书。在他的书架上,除了字帖画册,还有《搜神记》这样的书。竖排、文言文、繁体字。现代人如果拿起它,只翻两页,哪怕再有文化的人也会觉得不免乏味,读起来诘屈聱牙。小林却甚是欢喜,他喜欢一遍遍地用毛笔抄。
不仅抄《搜神记》,还抄《墨池记》,抄《心经》,抄《道德经》,盈盈小楷遍布纸笺。
“抄书,也是读书的过程。它会使我读的时候慢下来。”佛教总经《心经》是他反复抄写的篇章,早已烂熟于胸。“我打算抄1000遍,可能要抄10年。”
小林抄心经
抄经为了静心,也为了领悟。小林说,不断重复的过程,其实很容易错。一想别的事,不小心就会跳字。但是,反复抄写,慢慢地就能读懂。
人在处于人生不同的经历中时,抄写后得到的感悟也不一样。
10年后的那一遍,比起现在,必然会有全然不同的境界,尽管每一个字都一样。
小林阅读的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强项——把书的内容给画出来。
为此,他正在尝试给《搜神记》画上一组神仙。“第一组是神农编百草、播百谷,我可以把这个形象画出来,然后在画的基础上抄书。这有助于我的理解,要先读懂才能画嘛!”
画得精彩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带着兴趣寻找书中的奥秘和亮点,提炼出有趣的细节,再通过原创绘画呈现出来,书画合一。
能将书读到这种境界,除了技巧,恐怕还得有这份心窍吧。
对谈
记者李杨:你书架上最贵的一本书是什么?
小林:(去屋里翻腾了半天)1974年出版的《自然的启示》。书本身的内容不重要,但它是我最珍贵的书。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用零花钱去废品收购站按斤买书,一毛钱一斤。这本书就是在那买的。我还在那买到了《边城》和《三国演义》的下半部,都读过很多次。那是我那个时代如饥似渴地去找书读书的见证。
记者李杨:你做读书笔记么?
小林:不做,但我记忆力也不好。我相信读书这个东西,不要太记得,就像练武功一样,最后应该把所有的招式都忘记。读书不是增长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养性、养气的过程,有这个过程就够了。读书过程中能兴之所至就行。忘掉最好!这是我的读书态度。
小林画作《道由白云尽》
记者李杨:你最喜欢的书是?
小林:朋友送的《清代名人书札》。是书信,也是字帖。它基本就是一部清代民俗史,几乎能够复原清朝文化人的生活。记录了当时那些有名没名的文化人之间的交往,写给老婆,写给亲戚,谈的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中国的文化精华实际上就在文人的精神里。
小林的藏书
李杨:有没有见到必买的书或作者?
小林:沈从文影响了我的文风,齐白石丰子恺影响了我的画风,王小波的想象力影响我也很大。鲁迅的语感和民国腔我也喜欢。他比较“腹黑”,我比较喜欢“腹黑”的。这些人的风格都会渗透给我,是一种综合的影响。
小林的画作《陋室铭》
李杨:怎么看待畅销书?
林帝浣:不排斥,有时还要多找几本热门的看看。看畅销书可以把控一个时代的脉搏,反映当下人的心理,很有意义。
任何一本书畅销必然有社会心理学的原因。比如网络小说,每年都要把销售排行榜上前十位的网络文学找来读一遍,比如唐家三少、南派三叔、江南什么的,不过这些小说为了卖字数,都写得好长,费眼神。
小林画作《心里很苦,宝宝不说》
湖南衡阳,湘江
浙江乌镇,如今这家老茶馆已经拆掉了
浙江仙居,皤滩
新疆,塔什库尔干
北京,胡同,夏夜,膀爷,啤酒,烤串
贵阳,甲秀桥
重庆,渝中半岛,十八梯
浙江南浔,烧开的汤圆
成都,十年前的宽巷子,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
长春,南湖大桥
湖南石门,官渡桥
上海,深夜的乌鲁木齐路
杭州拱宸桥,京杭大运河
关于作者:
小林(林帝浣)
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然而小林毕业于临床医学系。
著作:《等一朵花开》《时光映画》《诗经绘》《我想给你拍张照》等,新书《初相遇·若重逢》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