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近日,波兰与俄罗斯这两个在历史上有着众多恩怨纠葛的国家,相互之间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事件的起因是波兰政府计划拆除境内的500座二战时期苏联红军的纪念碑,这自然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强烈不满。
其实早在2016年4月份,波兰政府的一项关于“去共产主义化”的法案就已经生效。根据该项法案的规定,将禁止使用象征共产主义的姓氏、组织名称、事件或日期对波兰境内的街道、桥梁或广场等建筑物进行命名。而今年4月份,波兰参议院又高票通过了这一法案的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的规定,波兰政府将拆除位于公共场所的共产主义纪念碑。但波兰政府同时也强调,此项法律不适用于苏联红军烈士墓以及私人场所的纪念碑。而俄罗斯方面对此的回应,还是一贯地霸气:“敢拆,就制裁你!”
二战结束后,波兰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之一,波兰人与俄罗斯人又都属于斯拉夫人种。按说这两个国家原本有理由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然而事实却相去甚远,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纠缠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在波兰流传这样一句名言:“如果德国入侵波兰,那么波兰丧失的是领土;如果是俄罗斯入侵波兰,那么波兰则会丧失灵魂”。
波兰历史上曾三次被瓜分,而每一次都少不了俄罗斯人的身影。
不过太过久远的恩怨咱们先暂且不提,孰是孰非,谁先动的手,也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基于此,我们只需将目光集中于波俄两国在近代史上的恩怨,便足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两个国家在当下何以互相敌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凡尔赛条约》做为法理基础,于18世纪末被瓜分的波兰得以重新立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政权也于1918年8月29日颁布法令,宣布:“由前俄罗斯帝国与普鲁士和奥匈帝国政府缔结的、涉及瓜分波兰的条约,因其与民族自决的原则、与承认波兰人民的不可剥夺的自主和统一的俄罗斯人民的革命法制意识相违背,由本法令予以彻底废除。”而独立后的波兰在国家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领导之下,试图向东部扩展疆域,希望借机一举夺回被瓜分前的领土,并且计划联合中东欧其他国家建立一个以波兰为主导的政治联盟。而波兰企图扩大领土与苏俄希望扩大影响力的诉求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
在波兰人看来,一战结束后,波兰的现有领土是欧洲这些大国强加给波兰的。在“故国情结”或者说是“波兰沙文主义”的作用之下,要回自己的原有属地在波兰人眼里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容易被看成是一种爱国行为。因此1920年4月12日毕苏斯基领导的波兰军队进攻基辅的军事行动,在波兰国内反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波兰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被苏俄方面描述为“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虽然苏俄红军确实在乌克兰境内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权”,但就历史事实而言,当时苏维埃俄国的领土并不包括乌克兰,乌克兰依然是做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存在的。
一开始苏军对波兰军队的反攻非常奏效,甚至一路反攻到了波兰的首都华沙。但在8月中旬,战争局势发生了转变,华沙战役中波兰军队顽强抵抗,创造了军事史上著名的“维斯瓦河奇迹”。最终迫使苏俄方面提出求和,1921年3月,双方签订《里加条约》,重新划定了波兰与苏俄之间存有争议的领土。可以说1920年的波苏战争,正是波兰与俄罗斯这两个民族在近代史上埋下仇恨的根源。实际上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这场战争的交战国双方其实都无所谓“正义”可言。
众所周知,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就是德国入侵波兰。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仅一个星期后的1939年9月1日,德军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了进攻。而9月17日苏联军队也从东线入侵波兰,苏联方面对此的解释是,当时波兰政府已经失去对这个国家的控制,苏联方面不能再保持中立立场,为了保护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人与西白俄罗斯人,苏军必须进入波兰。到10月6日苏德两国就已经全面占领波兰。行动之迅速很难不叫人怀疑这是事先秘密协商好的。因此二战后期,所谓苏联红军帮助解放波兰的说法,在波兰民众心里恐怕是很难领情的。
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德国与日本的威胁,在1941年4月13日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苏联与日本两国同时宣称:“苏联誓当尊重‘伪满洲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当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这等于是以中国领土互相馈赠的方式来确保东线的安全。
1944年6月,盟军从诺曼底登陆,从西面向东推进,7月下旬,苏军也从东面逼近了早已沦陷五年之久的波兰首都华沙。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看到解放的曙光之后,授权波兰地下抵抗武装组织在华沙阻止一场大起义。而苏联人也承诺提供军事支持,约定届时内外呼应,阻挠驻扎在华沙的德军组织死守作战。
8月1日,华沙的起义者于下午5点开始进攻德国占领军,当华沙全城陷入激战的时候,近在咫尺的苏联人却选择了旁观。不要说原先承诺的军事援助没有兑现,苏军甚至还后撤了一段距离。从起义之初丘吉尔与罗斯福就强烈要求斯大林采取援助行动,无奈未果。斯大林不仅对此不予理会,而且在回复丘吉尔与罗斯福的电报中将华沙人民的英勇起义定义为“罪犯集团旨在夺权而在华沙发动冒险事件”。华沙的起义军陷入了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境地。
当苏联军队以“解放者”的姿态进入华沙时,华沙早已是一片废墟。“华沙起义博物馆”里面有个小3D播放厅,会向观光者播放一段黑白的航拍影像资料,内容正是一片废墟之下的华沙。这种犹如身临历史现场的直观感受,给人的震撼程度是相当强烈的。
二战结束之后,在苏联的扶持下,波兰成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