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这大概是浮躁社会中最令人向往的爱情吧!(ZT)

(2016-09-20 08:58:57) 下一个
 

这笃定而美好的爱情,实在是给八卦喧嚣、底线沉沦的浮躁社会狠狠一击,犹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让人们感受到真正爱情的力量。

今年一月,一位老师在清华园抓拍的照片在网上热传。

照片里一位老人骑车载着心爱的老伴儿,简单却洋溢着无比的幸福,羡煞了清华学子,清华的学生说:两位老师真有神仙眷侣般的气质。

这位骑车的老人不是别人,而是大名鼎鼎的潘际銮院士,中国当之无愧的焊接专业泰斗,其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早已高达千亿。他还是西南联大校友会的会长。

近九十岁的院士带着老伴儿在校园骑行的画面,旁人看来格外浪漫,但对他们来说,却是生活的日常。

八年前,同样的画面也曾被抓拍到,那时潘际銮已经八十高龄,依旧喜欢蹬着自行车,带着老伴儿穿梭在清华校园。

两张照片,时隔八年,光阴变幻,从黑发到白发,而他们陪伴常在,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南昌大学有一条“际銮路”,去年潘老和夫人牵手走在这条路上也被学生拍到,直呼“这就是爱”。

想来最美妙的的事莫过于在学生时代认识个TA,年轻时,就骑车,你前座,我后座;毕业了,还牵着,风月大,一块走;等老了,还轧马路,你左手,我右手。

真是应了那一句:今生与你,与你一世。“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正如网友评价:那个年代的人很稳,爱上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做一份工作,就坚持了一辈子,研究一个专业,就用了一生的时间。

他们的爱情最初也被人笑话。

时光回到65年前,1951年,二老在北京相识。那时,潘老的专业是焊接技术,不热门也不被看好。


▲1948年,潘际銮(圆圈标注者)清华大学毕业照

而夫人李世豫却是北大的才女,有人笑话李世豫,“你男朋友焊洋铁壶还是修自行车啊?”

65年过去,现年八十九岁的潘老已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焊接专业泰斗了,他一手筹办了清华大学也是全中国第一个焊接专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题,解决了国家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问题。

中国第一条高铁、第一座自行建设的秦山核电站,潘老都是焊接顾问。如今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也是由他开创并推广到全国的。

“高速铁路的钢轨要一点缝都没有,要全部焊起来,要把它磨平、磨得很光。全国最后总结是焊了66万个头,一个问题都没有出。”

高铁验收时,夫人李世豫受邀体验,心里无比高兴,替老伴感到格外自豪,她说:验收的时候坐到高铁司机旁边,我心里高兴死了。又很害怕,那真快,我们从来没坐过那么快的火车。当时我想一想这都是我老伴的功劳。

生活中的他们一生简朴,对名利不感兴趣,自在而洒脱。

很多公司用高薪聘请潘老,都被他拒绝。如今的住处在清华大学的荷清苑社区,还是十多年前的老房子,家里的书房是用阳台改造的。

在清华一位同学的朋友圈,我看到了潘老在清华大学的办公室,大约仅有10平米,简陋干净。

要知道,国家有明文规定,院士待遇要参考副部级干部。而实际上,潘老的生活水平并非如此。

他曾接受媒体采访,谈到自己的收入时相当满意,他说自己收入“万把元一个月,比我老伴儿高——她是北大的退休教授,退休金5000元/月。”

近九十岁的潘老至今每天还要在实验室里工作10个小时左右,他说:这么大岁数,还想“干活”,单纯地是因为自己“终身陷在这个事业里了”,想要“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

这个中秋,夫人李世豫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说:要高薪干什么,你生活够了就行,不要整天想着挣多少钱。我们这些人搞科研目的不在钱,就是要搞创新。国家有进步、工业有进步那就好了,人民的生活就好了。

如今,担心老伴儿摔着,潘老再不骑车带她去学校了,而是翻出老照片,偷偷的做了一个相册,作为钻石婚的礼物送给老伴儿。

一本简朴的相册记录了二老彼此陪伴,彼此尊重的60年。

中秋之时,央视采访了二老,用7分钟讲述了他们美好的爱情故事。

当潘老提起苏东坡的那首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他说:我但愿她长久,她比我长久更好了。如果她不活着,我一个人很孤单,我连吃饭都吃不上。

动人的爱情,仅此一句,足矣。这笃定而美好的爱情,实在是给八卦喧嚣、底线沉沦的浮躁社会狠狠一击,犹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让人们感受到真正爱情的力量。

这,大概是浮躁社会中最令人向往的爱情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