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7)
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动画短片《降魔成道》近来刷爆了朋友圈。
这部只有32分钟的短片,究竟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看点?它成型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动画《降魔成道》
7月5日,一部名叫《降魔成道》的动画,首发于“敦煌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上。影片一经推出,迅速走红,引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降魔成道》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的《降魔成道图》。这幅画位于第254窟的南面,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
影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充满敦煌壁画风格的动画,讲述了悉达多降伏贪嗔痴,驱逐欲望之主魔王波旬,悟道成佛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对敦煌壁画《降魔成道图》的解读。
《降魔成道》剧照
《降魔成道》的前半部分,凝聚了创作团队的大量心血。
为了保持浓郁的敦煌韵味,为了让壁画“动”起来,他们在壁画中获取设计元素和丰富的造型。
与静态的壁画相比,动画是一个连贯的故事,交待了悉达多降魔成佛前后的心路历程。
满屏的敦煌壁画风,让人耳目一新,沉浸在敦煌的艺术世界里。随着激扬的旋律,把观众带进了释迦牟尼生活的世界里。
惊心动魄的成佛故事之后,伴随悠扬的旋律和解说声,进入干货十足的科教部分。
《降魔成道》剧照
降魔成道
释迦牟尼生活的年代,印度北部共有十六国,割据势力并立,诸侯称雄。各国之间,征战不休,民不聊生。
当时,释迦牟尼还是迦毗罗卫国太子悉达多。在惨烈的纷争之中,迦毗罗卫国国力渐渐衰弱,释迦族的前途亦暗淡。
战火下生灵涂炭,生命疲惫,人们丧失了希望。这让皇宫中过着优渥生活的悉达多感到痛苦非常。29岁时,他离开了皇宫,走上了修行的道路。
《降魔成道》剧照
修行最怕是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经过多年的修炼后,悉达多即将证悟成佛。
此时,欲望之主魔王波旬(Mara)害怕悉达多会引领人脱离利欲的网络,便带领魔众前来诱惑、骚扰。
如果悉达多稍微松懈,修行就将毁于一旦。
武力的威胁、美色和权力的诱惑……波旬使出种种手段来骚扰,悉达多不为所动,用禅定、慈悲和智慧一一化解。最终,魔众溃不成军。
《降魔成道》剧照
人生于世,定然会有许多欲望、诱惑围绕身边,没有定力的人容易迷失本心,坠入魔障,备受八苦的折磨。
悉达多勘破了种种魔障,得道成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之处。正如影片所言,也是“人类精神史上的伟大探索”。
壁画里的佛教史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至《降魔成道图》绘制的北魏中期,已有400余年时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过法显、释道安、达摩和当时统治者的推动,佛教在中国迎来第一个发展的高峰。
除了太武帝拓跋焘曾发起灭佛事件之外,北魏的统治者对佛教都充满了好感。佛教也是北魏的主要宗教。有了统治者的推崇,佛教艺术自然会如雨后春笋,繁荣昌盛。
《降魔成道图》见证了当时盛况。
《降魔成道》剧照
每件艺术品,都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气息。人们可从构图或线条里,窥视历史的痕迹。在《降魔成道》影片中,出品方横向比较了不同地区艺术风格的差异。
从印度到敦煌,这是一条漫漫长路。释迦牟尼的思想,随着商队和高僧大德们,穿越崇山峻岭,在各地生根发芽。
古印度地区、犍陀罗地区、新疆地区至敦煌莫高窟,虽然历经千年,地跨千里,但所有地区的《降魔成道图》都坚持着中心构图法。佛陀处于中心,魔众散于四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中心构图法成为佛教图像里最经典的方法。
《降魔成道》剧照
图像虽技艺统一,但风格却鲜明而多样。在公元前4世纪,犍陀罗地区曾遭受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入侵。犍陀罗的《降魔成道图》,偏向于写实,魔众凸显人体之美,有一股大战降临的紧张感。西域地区的壁画,亦继承了这种风格、
而莫高窟的《降魔成道图》,则更多地吸收了中国本土美学的元素。对势的重视和速度的表达,偏向于写意,正是中国本土的审美方式。
同时,敦煌壁画也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至隋唐到达顶峰,禅宗、唯识宗等本土佛教宗派纷纷兴起。
《降魔成道》剧照
《降魔成道》并不是一部面向市场的作品。敦煌研究院的本意,是借助影像艺术,向更多人传递敦煌艺术,感受壁画之美。
现在是一个碎片化时代,也是一个喧嚣的时代。如何让敦煌艺术,重新回顾到大众的视野里呢?
敦煌研究院做出许多探索,如手机APP预约参观莫高窟,“扫二维码”将莫高窟带回家,“动动手指”无死角漫游莫高窟多个精美洞窟,微信、微博定期推送敦煌石窟图文并茂的“主题”讲解等——这些“接地气”的方式让敦煌文化变得更为“亲近”。
微信公众号首发《降魔成道》,也是敦煌研究院一个新的探索。正如他们所说:
“ 敦煌艺术的生命力源远流长,在观众的关注中,在媒介的演变中不断的发展与完型,不断帮我们接近我们的文化传统,也在不断的充实拓展我们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