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7)
文/陈开善
图/俞升昇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府六部”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1840)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
比利时使馆旧址始设于同治五年(1866)。1901年扩建。现存建筑年代不详,为英国都铎式风格。主楼立面作阶梯式三角山花,是仿欧洲古典风格而建。现为紫金宾馆。
闻名海内外的六国饭店,于1900年同由英国人建造,1905年,推倒再建为四层,由于是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所以取名为六国饭店。是当时北京最高的洋楼之一。饭店主要有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在此住宿、餐饮、娱乐,形成达官贵人的聚会场所。
另外,当时这里还是下台的军政要人的避难所。历经一百余年的岁月沧桑,这里记载了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在这个饭店里发生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如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袁世凯暗杀武昌起义功臣张振武、张作霖暗杀邵飘萍、张敬尧被杀案等。
1945年日本投降,这里曾是美国军官驻地。1949年4月,已经进入北平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里迎接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昔日闻名于海内外的“六国饭店”被改建为华风宾馆(原外交部招待所),现为涉外三星级宾馆。
使馆设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1900年义和团攻使馆区时被焚毁,1901年《辛丑条约》后,荷兰使馆用地在原址向东移修建,现存有大门和楼房2栋。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其中英军首先抢占了满清皇族醇亲王奕譞的府邸作为使馆馆址,这也是英国在华的第一个大使馆的雏形。使馆保留了部分清式建筑,也新建了一些外中内洋或完全西式的建筑。如原醇王府的仪门、正殿、翼楼、后寝及配殿犹在,只是内装修已改。
最初的美国使馆于清同治元年(1862)设在东交民巷路南,与俄国使馆隔街相对。后迁至今前门东大街。存主楼1座和配楼4栋。
使馆建于宣统元年(1909)。原为肃亲王府。主楼地上2层,立面为欧洲古典式,大门2层,模仿罗马凯旋门,立面3间,中间为砖券大门,两边装饰粗大壁柱,并建有券廊和柱廊。主楼与大门仍存。现为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银行建于宣统二年(1910),为两层西洋古典式建筑,砖石立面,木结构,花岗岩的台基和壁柱,转角中心设三层铁皮穹顶楼。现为中融集团。
最初的意大利使馆于同治八年(1869)设在东交民巷东口路北,义和团运动兴起,较早被攻克。后来意大利将使馆移到了东临奥地利使馆,西临英国使馆的现在位置。现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使用。
原为裕亲王府旧址,清同治十年(1871)设立使馆。由一栋二层主楼和配楼组成,为周绕外廊的殖民地式风格。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辛丑条约》签订后,曾扩建、重修。 其东部为使馆,西部为兵营。新建使馆主楼保留至今。现仅存大门与主楼。
圣弥厄尔教堂,又名东交民巷天主堂、法国教堂,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1904年,教堂建筑竣工,正式开堂,为法国高司铎(神父)创建。
法国使馆原是纯亲王府的宅地,建于咸丰十一年(1861),成为法国使馆后,除保留门口两石狮和中国亭阁,拆毁了大部分中国宫殿式建筑,并建造了欧洲风格的使馆建筑,使馆在义和团运动中损毁严重。现为北京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
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平房。
清同治十一年(1872),日本在在东四六条胡同开设公使馆,光绪十一年(1885)使馆移建于东交民巷,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日本公使馆迁入正义路的新馆。是这一地区19世纪建造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带有荷兰风格。
1727年使馆建立。1732年,在使馆内建起了一座东正教堂,名为圣玛丽教堂,又称奉节教堂。1861年,改建了俄国驻华公使馆。1924年,中苏两国正式建交后,使馆一部分仍交由苏联使用。
之后,这里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员进行地下活动的场所,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就和家人居住在这里。1927年,在奉系张作霖的策动下,北京军警突袭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4月28日,李大钊被残忍杀害,时年只有38岁。
建国后,在原俄国公使馆旧址上,建设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办公大楼,除围墙边保留的原公使馆大门外,其余建筑已经全部拆除,那座圣玛丽堂于1992年拆除。
旗银行旧址该建筑竣工于1914年,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石结构西洋式古典建筑。2000年此处筹建北京警察博物馆。
英国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大楼建于1919年,是最早在华开业的外国银行之一,西方近代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其用地前身为礼部衙署之所在地。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建成于1917年,是一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西欧折衷主义风格的大楼,目前楼体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