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
上海各界游行庆祝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上海市民在阅读解放军攻克海岛的消息。
街头的五反运动宣传画颇有警示作用。
五反宣传队弄堂里教唱政策歌曲《两条道路由你挑》。
黄浦区国际贸易业的资本家排队向“五反委员会”递交“坦白书”。
新无轨线路通车。
五十年代上海人的生活。
五十年代上海人的生活。
五十年代上海人的生活。
小人书摊。当时没有电脑真好啊。
五十年代的人民广场。
1957年春节期间的上海街头。扯铃摊上发出一片嗡嗡声。
大跃进时代的盛大游行。
五十年代后期建造的徐汇剧场是上海西南部地区最大的文艺演出场所,文革前上海著名的滑稽大师周柏春等经常在此上演节目。九十年代后期拆除,造了“美罗城”。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初上海人的生活。
六十年代初的反美游行。
外滩渡船码头。
抢搭渡船。
苏州河上的石桥是孩子们夏天玩水的好地方。
补锅匠。
卖棒冰。
卖糖粥。
捏面人。
六十年代的人民公园。
文革来了。这里当年上海街头常见的场面。各路造反派的大喇叭宣传车震耳欲聋,声音一定要压过对方。
一有“最新指示”就有这样的游行。
来沪到访的外宾也入乡随俗地高举红宝书。
七十年代
1972年冬,卢湾区在上海市体育馆欢送光荣批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南京路。
令人震撼的街景。
全民健身。
重大车祸。
还是车祸。
中秋节。
七十年代的外滩。
传呼电话。
计划经济时的米店。
江湾五角场。
金陵东路。
延安路。
南京路福建路口。
徐家汇中心地区的俯视图。中间的圆形绿化地里原来有一座“碉堡”式的建筑,最早这里的电车还可以从“碉堡”中穿过。
浙江路桥。当年那些跳水嬉戏的孩子们今何在?都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呢。
生于七十年代的上海女孩子们对这样的梳妆方式并不陌生。
率先在上海实行24小时营业的位于新闸路西藏路口的星火日夜食品商店。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初期上海火车站(老北站)。建筑物是铁路局办公楼和贵宾候车室。一直使用到1990年上海新客站落成,有百年历史。
1987年淞沪铁路东宝兴路道口。淞沪铁路已于二十世纪末拆除,修建了高架轨道交通三号线(东宝兴路站)。
原上海西站。1916年建成(梵皇渡站),1989年代改为上海长宁站,1997年拆除,修建高架轨道。
徐家汇肇家浜路林荫道处的26路无规电车终点站。经常可以看到候车的乘客长龙,边上为50路终点站,后面则是徐闵线终点。
有序排队是上海人的好传统。
徐家汇老街(徐镇路)。右下角是一家里弄食堂,左面是一家饭店,九十年代修建地铁1号线时老街彻底被改造,现已成为宽阔的交通干道-虹桥路的一部分。
八十年代的南京路。
八十年代是上海新旧并存的发展时期。
新时代的电器开始进入百姓家。
1982年:苏州河。旧貌犹存,后面的大厦已经盖起来。
1982年:街道依然很破旧,工人用原始的运输工具搬运建筑材料。
1982年:南京路西藏路口。
1982年:银行门前的水果摊。
搬家了!
1982年盛夏。
1982年9月从延安路北望外滩。后来外滩道路展宽,照片上的树木被砍掉了。
八十年代是年轻人求知若渴的时代。每当星期天早晨,上海图书馆门口排起等候开门的长队。
陈冲是八十年代最早出国留学的上海人之一。
茹志娟、王安忆母女是八十年代炙手可热的上海女作家。
八十年代的上海人。
少女老大。
八十年代上海人的生活。
八十年代上海人的生活。
八十年代上海人的生活。
八十年代上海人的生活。
华山路、广元路、虹桥路口,其右为上海交大。
华山路(徐家汇到广元路这一段)本世纪初还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华山路一带的老式民房已经开始在拆迁了。
|
|
本来是打算全部结束的,但实在太大了,所以解放后大内容分为两部分。
谢谢指正。
我本人并不是上海人,但通过编写本文,学到不少东西,也深深爱上这座城市,也请真正的上海宁指教。
炒股没有trick可言。trick越多丢钱越多。我只是这两年比较幸运而已。
looks like you are also very good in stock trading,can you teach me some trick about it? When i make money, I will buy you a new computer (of course, you have money to buy it. I just want to express my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