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文

具象与抽象

(2008-09-19 13:32:34) 下一个


阅读了我的文章后,你可能会感到奇怪,我们怎么能用这样的文字来与孩子交流呢?所以现在我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不是在与孩子谈教育,而是企图和父母们交流教育问题。成人之间的方式,当然不同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父母认为教育问题,应该是生活学习中的细节问题,大的问题应该由孩子自己去选择。但是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比如藤这种植物,它长长的枝蔓总是追随着阳光而延伸开来,它没有自由的选择。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孩子的意识并没有绝对选择的自由,他们只能随着集体意识的引领,而建立自己的内在空间,无论这种引领是不是有害的,是狭隘的,还是广阔的。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以后我还会回到这个问题,具体展开我的想法。

 

说了一段题外化,这次我想谈的主题是具象和抽象。好像我又是谈理论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印象。我不想说理论,因为我没有什么理论,只有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在以后的所有文章里,我想尽力从具象和抽象两个侧面来解释教育的特点,既the sense of knowledge the abstract of knowledge。在格物致知文章里,我提到过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代表抽象文字,副标题代表具象感知。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在他们的头脑里,从具象和抽象两个侧面,来建立意识建筑的过程。

 

比如,在孩子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有的孩子不习惯于语言文字的解释,那么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去体会玩积木和魔方的过程,当孩子有了具体的感受之后,然后再去尝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也就是说四则运算,可以和神经中机械运动的区域联系起来。很多学习上的障碍,并不是由于学习的对象很难,而是因为在孩子的头脑里,没有形成一定的具象。这种the sense of knoweldge,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注意到的。我也是在30岁后,才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点。如果父母们能引领孩子欣赏到这种sense,那么学习就不再是一种枯燥的事情,而更像一种有趣的游戏。

 

具象,给了孩子一种可以用意识去攀援的物件。当孩子稍微大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逐渐的引领孩子,去体会从具象到抽象的跳跃。比如5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问什么是12或者3,他们能在现实中找到这些数吗?什么是这些数的体验,他们能在现实中找到这种体验吗?这些数和这些体验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父母可以和孩子尝试去Explore 这些体验。没有必要一定有答案,关键的问题是引起他们的好奇和追问下去的兴趣。

 

当然这样的方式不太适合于没有上过大学的父母们,因为这些东西好像是理论一样。也许父亲更适合这样的工作。我的个人体验是,当你有了自己的思想空间和生命空间后,这些概念就不是理论了,而是你天天可以用感官感知的物体。这个时候,整个世界为你敞开了大门,理论不存在了,所谓的理论变成了你个人的体验,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次奇异的宇宙旅游。

 

当我们引导孩子的时候,并不是用这样的语言,也不是用非常严厉的语气。我们可以在孩子闲聊的时候,旅游的时候,在一个恰当的契机下,引入这样探索的话题。孩子就是这样,在点滴经验的培养中,建立起自己的世界。并且在这种不断从具象到抽象的体会中,形成一种提升生命的能力。

 

(我的所有文章,只是个人体验,并不是科学的理论。所以我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和探讨。


如果您住在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并且有志于孩子的教育和自身的充实,请与我联系,
unitedwelearn@yahoo.com.博客地址: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3801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