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民网:国防部部长彭德怀 庐山会议吐真言 来源:《解放日报》

(2010-11-02 21:35:28) 下一个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66/40470/4337758.html


国防部部长彭德怀  庐山会议吐真言


  “我什么也不怕,砍了我的脑壳也不怕,因为我说的都是真话”

  7月的庐山,景色优美,气候宜人。1959年的这个季节,在山上发生了一场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史称庐山会议。

  彭德怀是7月1日早晨到庐山的,在这之前的4月24日至6月13日,他率中国军事代表团先后对苏联及东欧各国进行了50天的友好访问,这也成了他以后“里通外国”的一个重要证据。

  在“神仙会”阶段,与会者心情舒畅,在神仙出没的地方,白天开会,晚上看戏、跳舞,各取所好。随着讨论的深入,会议就毛泽东“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的形势概括中的“问题不少”产生了分歧。

  从7月3日到10日的8天里,彭德怀在西北组先后作了7次插话和发言,他直言不讳、开门见山地说:

  解放以来,一连串的胜利,造成群众的头脑发热,因而向毛主席反映情况只讲可能和有利的因素。在大胜利中,容易看不见、听不进反面的东西。

  1957年反右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胜利,党的威信提高了,得意忘形———说得意忘形可能重了点,总之是脑子热了点。

  要找经验教训,不要埋怨,不要追究责任。人人有责,人人有一份,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我也有一份,至少当时没有反对。

  现在是不管党委集体领导的决定,而是个人决定;第一书记决定的算,第二书记决定的就不算。不建立集体威信,只建立个人威信,是很不正常的,是危险的。

  对彭德怀的发言,听者反应不一,有的人为他捏一把汗,有的人则在一边冷眼旁观,更多的人是为说出了自己想说而没有说、或不敢说的话而兴奋。

  彭德怀仍照直说:毛主席家乡的那个公社,去年搞的那个增产数,实际没有那么多嘛。我去了解实际只增产了百分之十三。我又问周小舟,他说那个公社只增产了百分之十四,国家还给了不少贷款和帮助。前不久,主席也去过那个公社。我曾经问过他,你了解怎样?他说我没有跟他谈这个事。我看他是谈过的!何必隐瞒呢?是什么就是什么嘛!毛主席和党中央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滥用这种威信是不行的。去年乱传毛主席的意见,问题不少!什么“算账派”,“观潮派”……帽子都有了,对于广开言路有影响,有些人不说真话,摸领导人的心理……“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

  好多省都给毛主席修别墅,这总不是毛主席让搞的吧。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彭德怀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尽管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也确有“刺”,但他讲的是真话,没有半点掩饰,出发点是好的。

  彭德怀的讲话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毛泽东仍决定如期于15日结束会议。

  彭德怀言欲未尽,想找毛泽东单独面谈,当第二天上午,他走到毛泽东住的“美庐”前时,却被警卫挡住了,说主席才睡下不久。战争年代,彭德怀曾排开警卫员的阻挡,掀过毛泽东的被子。从朝鲜战场回来,他也没能改掉这一点,毛泽东对他也总是网开一面,说上一句:“只有你彭德怀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进来提意见。”也就没事了。

  今非昔比,彭德怀收住了脚步,怅然地退了回来。

  历史没有恩赐彭德怀这个机会,否则,就不成其为历史了。

  有时候,历史也因偶然的事件被改写。

  于是,便有了彭德怀7月14日的信。

  一封信激起千重浪,风云突变。

  毛泽东再也不能容忍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说:这一条仍然适用。

  毛泽东开始了严厉的“反击”。彭德怀却还天真地认为:“我好心好意写个信,就惹起这样大的问题,这样一来,以后谁还敢讲话?”

  彭德怀不愿屈服,即使要好的同志劝他,他仍抱着“是非曲直由人断,事久自然明”的态度。

  彭德怀免职移住吴家花园后的一个清晨,毛泽东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相见,实则是给彭德怀一个认错和解的机会。但倔强的他认为自己讲真话没有错,没有必要,也不情愿去再做违心的检讨,他认为错不在自己,而在毛泽东,他决不向错误低头。庐山会议上是从党和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不得不做检讨,今天不是!

  谈话只进行了几分钟,彭德怀便起身告辞,毛泽东目送彭德怀离去。两位历史巨人谅解的机会在彼此的倔强和沉默中丧失。

  随后,彭德怀开始了在中央党校的学习生活。经过半年多的理论学习,他阅读了大量的理论原著,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在1960年4月重读八届八中全会决议后写下的5万字的笔记里,他一针见血地写道:

  这个决议是脱离了当时国内实际情况的,它违背了我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避开实际情况,采用算旧账、进行人身攻击的办法,在政治上、思想上提高至离开现实的高度原则,加以推测而得出来的。

  历史事实是无情的证明人,它将要出来证明,第二个五年计划是犯了冒进错误;造成严重比例失调,需要有两三年的调整;人民生活在这段时间内,不可能有所提高,并且会降低生活水平;已经出现的因饥饿而发生的浮肿病、非正常死亡,暂时难以停止,甚至还有可能发展。

  这就是搞浮夸、说假话、刮“共产风”带来的严重后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