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俞敏洪文档--俞敏洪演讲录: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

(2005-05-24 07:19:45) 下一个

http://www.neworiental.org/backoffice/news/viewnews.asp?id=27764

http://www.neworiental.org/newscenter/index.asp

http://blog.china-pub.com/blog.asp?name=cxzang

俞敏洪语:

在新东方的这么多年里,我对自己提出了七句话,作为自己做事情的原则和指导,这七句话是:
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
用平和和宽容来看待周围的人事;
用知识和技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用理性和判断来避免人生的危机;
用主动和关怀来赢得别人的友爱;
用激情和毅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用严厉和冷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
—— 2000年暑假班开学演讲

奋斗才能成功
—— 在2001年TOEFL、GRE寒假班上的讲话

学习的方法
—— 2001年暑假对学生的演讲

留学生应该有的成功心态
—— 2002年1月在多伦多大学的演讲

做人做事的一点体会
—— 2003年4月在武汉新东方学校的讲话

新东方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 2002年对新东方老师的讲话

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俞敏洪演讲录)

做人做事儿最主要的是坚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要不断地refresh自己。下面是新东方老俞的讲座,觉得不错,自勉吧。
 ------优秀能养成一种习惯,那么邪恶、懒惰也能养成一种习惯。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感到,当你睡觉越来越多的时候,你每天都想睡觉。中国有一句谚语叫:"越睡越懒,越坐越瘫",就是养成坏习惯的证明。

      同学们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新东方,新东方会伸开双臂全力欢迎大家,但是新东方并不象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大家走进教室看一下,新东方几乎百分之一百的教室都是向别的单位租来的,都是利用别人废弃的工厂和厂房或者废弃的礼堂改建而成的。大家看得出来,不少教室的外围环境是非常艰苦的,这种艰苦证明了新东方是从多么艰难的环境中走出来的。93年的时候,新东方只有10平米的办公室,现在新东方有了一幢办公大楼,那是新东方最美好的地方,因为大楼里配备了新东方所有的现代化设备,除此之外,新东方别的教学地点几乎都处于周围环境不是很好的地方,在大街小巷之中,有的时候甚至是非常难找的地方。但是我们在拼命努力改善新东方的教学环境和新东方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新东方得到更多的东西。

  出国的道路很难,因为在出国的过程中失败者往往比成功者还要多。新东方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到新东方学习的有四五万人左右,但每年中国学生能够拿到美国全额奖学金或半奖最后出去的人数是一万人左右,估计最多的人数是一万两千人左右,也就是平均在学习的人中间,每三、四个出去一个,大部分人在出国的道路上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我碰到出国最长的时间是五到六年才能走,短的是一年就能走,当然这是幸运儿。

  当然出国的艰难的程度跟你考试的成绩都密切相关,你考试的成绩越高,你出国就越容易,同时也跟你本科的成绩有关,你本科的平均分越高,能得到90分以上,你出国就越容易。有工作经验的同学还跟你的工作经验有关,在出国的道路是充满的荆棘,充满了艰险,绝对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这就是为什么新东方的校训是"要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大部分同学学到最后一直到签证的过程中,处处充满绝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非你不去想希望和绝望这两个字,你想到希望和绝望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更多的是你生活中绝望的一面,可以说我们生活的80%到90%是由绝望组成的,而你的精神不垮就是从这种绝望中找到一线希望。比如说学习GRE词汇,你必须从几千词汇量增加到二、三万词汇量,通常三个月要背一万个单词,你每天要背三百到五百个词汇才能把所有的单词记得差不多。如果不从背单词的绝望中找希望的话,你是没有办法的。

  新东方创办的整个过程是从一点点的希望做起,最后不断扩大希望的过程。新东方最初只有十平方米漏风的违章建筑办公室,但是现在新东方有几万平米的教室和办公楼。它的发展过程是充满艰难的过程。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在93年冬天新东方成立的时候,我自己拎着浆糊桶零下十几度去贴广告,把浆糊刷在柱子上,广告还没有贴上去,浆糊就变成冰了。更要命的是,当新东方在94年有一点发展的时候,就跟别的单位产生了竞争,一有竞争,就产生了麻烦,比如说新东方广告员拿广告去贴的时候,别的培训部就拿刀子在等着你,说你敢贴我就敢捅了你,新东方的广告员是被人捅过的,进医院缝了好几针。我当时花了很多时间,找中国的公安管理部门跟他们协商,最后终于跟他们变成了朋友。这个协商、磋商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深入中国社会的过程,理解中国社会的过程,并且知道将来怎样面对中国社会的过程。我最喜欢的是教书,但是假如说只是教书别的都不去做,新东方也不会有发展。所以任何事情都是你不断努力去做的结果,当你碰到困难时候,你不要把它想象成不可克服的困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只要你勇于去克服他。

  新东方"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跟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家Martin Luther. King所说的话是一模一样的,他在I have a dream演讲词中说了一句话,"We will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我们从绝望的大山中砍出一块希望的石头。请记住了绝望是大山,希望是石头,但是只要你能砍出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有了希望。在他的时代,直到他被暗杀为止,黑人在美国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而言,坐车不让坐,饭店吃饭不让吃,电影院不让进,正是他用鲜血和希望换来了美国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平等。

  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成为希望。凡是我身边想要出国的人,只要坚持往下走,我发现最后没有走不了的人,真正走不了人的是联系了一年或者联系了两年就放弃的。一两年在你的生命长河中算什么!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我们搞个三年五年并不算长。

  如果纯粹是为了出国,那一点都不难。除了美国,加拿大以外,还有西方的其他一些国家,英国,瑞士,丹麦等等也可以去,实在不行了南非也可以去,再实在不行去科索沃看看(全场大笑)。我们之所以要出国,不是为了出国本身,而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知识,为自己谋取社会地位和财富,为了使自己成为更加有用的人,使自己的人生更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象西方发达的教育国家,美国加拿大等,是我们首选的目标。

  在出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为自己寻找动力,没有动力是不行的。在英语中有两个单词,expel和impel,expel有两层解释,一个是"外在推动",另外一个是"开除"。假如说在这个社会上有人推你推不动,比如说你的老师强迫你学习,你的父母让你学习,你怎么学考试都不及格,你最终的结局是被学校开除,被社会开除。另外一个单词是impel,表示在里面往外推,就象飞机的发动机使自己能够发动起来,自己能够起飞,不至于用汽车把他拉动起来。外在的推动力来自你周围的同学,周围的同学出国了,你没有出去,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如他,你就会自卑,你不出去就不行。想当初我自己拼命联系三年出国,就是看到周围的40个多同学全部到美国去了,有去哈佛有去耶鲁,我不去就感到不行,尽管最后我还是没去成(笑)。外推力同时还来自你的父母。你的父母望子成龙,你看到你父母衰老的身躯,你看到他们拿不到社会保险金,你就必须抚养他们,抚养他们就必须赚钱,赚钱就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

  结过婚的同学都知道,外推力还来自你的老婆,来自你的丈夫。在当初联系出国的过程中,我是经过这种考验的。身无分文联系出国,而出国又没有希望,我的老婆有时会在我身边说,某某又走了,某某又走了,你真窝囊,到现在还没有出去。象这样的话,尽管不算骂你,但是作为一个男人,男人作事应该顶天立地,当你听到这样的话,发现自己无能的时候,你的心肯定在流血,所以你就不得不去奋斗。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推动力,导致了今天新东方的萌芽,因为我发现自己出不了国,总要作点事情,唯一能干的事情,就是教书,一个晚上教两个半小时能拿50元钱,最起码能把老婆和孩子养活了。人最希望受到的尊敬是家庭内部来的尊敬,如果连老婆都不尊敬你的话,还活着干什么。

  外在的推动力有时候很巨大。我举两个例子,在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要派一百名突击队员深入到德国后方去,要求这一百人都会德语。这一百人选出来后,给他们集训40天,要求这40天必须要学会德语,学会也要去,不学会也要去,大家可想而知,不学会的话,一落地就被杀掉了,德国人一看怎么来了个美国鬼子,肯定不行。40天后,话俑雒拦?勘?负趺挥胁换峤驳掠锏模??医驳暮芎茫?蛭?庵滞庠谘沽μ?罅耍?灾劣谡?0天不学好会要你的命。假如现在有人拿着一把枪对着你,要求你把GRE单词背出来,如果背不出来就把你枪毙了,40天后你肯定背出来。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来自上海的学生。这个学生现在已经出国。去年暑假班他来的时候,GRE只有一千六百分,学到最后没有信心了。有一天他在教室看到了一个女孩子,她穿了一件绿色的T-shirt,很专心地在学习,他开始对这个女孩产生了好感,但没有办法坐到那个女孩子边上,因为新东方的座位都是固定的。他为了看到这个女孩子,坚持每天来上课。他一直没有胆量跟女孩子说一句话,就这样一直默默无闻学到结束。最后走的时候,他远远看了这个女孩子一眼,想让她留一个电话号码,但还是没敢走上前去。这个女孩子的形象一直在他的心中。他说为了有一天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能够有勇气跟她说I love you,他必须拼命学习。一个人要是觉得自己没有东西的时候,他的胆量会变得很小。他就拼命学习,结果到了11月份考试的时候,他考了2200分,最后去了一所美国排名20多名的学校。到美国去以前,他给我写了一封信,问我是否能帮他找到这个女孩子,我说你连女孩子的名字都没留下,让我怎么找。最后他带着遗憾去了美国。

  这几年来,成双成对走出新东方课堂的,少说有几百对,多说有上千对。我们当然不反对谈恋爱,而且我觉得这也很美好,但重要的是你把喜欢的女孩子带出新东方课堂的时候,你能给她什么,你要想想这个问题,当你最后不能给她什么的时候,这一切都是很短暂的。

  我现在讲一下内在推动,内在推动比外在推动更难得到,但是一旦得到就会进入持久状态。我们要在社会上追求一种卓越的状态,你必须追求比别人更好,不仅仅是为社会地位,更是为了你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活得更美好。假如让你到夏威夷去渡假,你有这个本领吗?你没有。现在即使让你到大连去渡假,你也许还没有这个钱。那靠什么去呢?靠你的自信去追求比别人更好,靠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精神。其实追求比别人更好并不难,你只要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点就行。有的同学说,别的同学太厉害了,我超不过去。我告诉你我背单词的诀窍。我现在的词汇量比较大,但我每天只背几十个单词,因为我老是在背,就比别人背得多。一天比别人多背十个,十天多背一百个,一百天多背一千个,一年以后就没有人超过我的词汇量了。你每天比别人多走一步,十天比别人多走十步,一百天多走一百步,别人就没法跟你比。我在美国开汽车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如果你的汽车开到一百,别人开到一百一,等到别人过去几十分钟的时候,你想追很困难。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出去了不知道多少公里,你再怎么加快也很困难。所以,先走一步,必然比别人更快更好。

  我们的智商有高低之分,但实质上没有绝对的差距。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比较笨的人,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多是60分、70分,英语水平感觉很低,很低。我的英语水平是后来被逼出来的。因为不断要教书,所以我不得不一项一项地研究。我的词汇量也是被学生逼出来,学生天天要拿出书来问我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我说,对不起,我看过这个单词,但我现在想不起来,我明天告诉你,等我明天告诉他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马上又问你,另一个单词是什么意思,我说,哦,对不起,这个单词我也忘了,我明天再告诉你。两次下来,我就发现自己是窝囊废了,没有办法面对学生。所以,后来我不得不为教学开始背单词,一本一本地啃过去,啃到最后,学生拿书来问我的时候,不至于说不出单词的意思来。这就是推动力。你得有勇气去做自己最怕做的事情。

  另外,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一种优秀的习惯。中国有一句谚语叫:"习惯成自然"。同时,西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也就是说,比如你每天坚持早上起来读书,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我读陈忠实的《白鹿原》时,记得最清晰的就是那个朱先生,他每天早上起来不管在怎么艰苦的状态下,冬天、夏天、还是在走路,一定要起来晨读,拿出一本书读半个小时,他如此地读了几十年,变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优秀能养成一种习惯,那么邪恶、懒惰也能养成一种习惯。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感到,当你睡觉越来越多的时候,你每天都想睡觉。中国有一句谚语叫:"越睡越懒,越坐越瘫",就是养成坏习惯的证明。

  接下来我要讲一讲英语学习的问题。在英语学习中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广泛,特别是在英语水平不很高的情况下。我们做事情要"精深超过博大"。什么叫"精深"?"精深"就是学通了,学透了。英语学习特别简单,假如说你现在下决心找出几十篇文章,你把它们背得很熟的话,说不定你会变成英语专家。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有个学员现在在Duke大学,这个学生之所以我认识,就是因为他背过新概念英语的第三、四册。他从高一开始背第三册,背到高三就背完了,高考考进了北大,进北大后,他本来不想再背了,但是当他背给同学听的时候,其他同学都露出了羡慕的眼光,于是,为了这种虚荣心,他就坚持背第四册,把第三、四册背得滚瓜烂熟,他熟到什么地步呢?我把其中任何一句说出来,他能把上一句和下一句说接下去,而且语音非常标准,因为他是模仿着磁带来背。后来去了美国Duke大学,他给我写信,他写来的英文信,我不敢回,我对他的英文有畏惧感,因为他的英文学得太好,所以我给他写中文信,并告诉他不是我不会写英文,而是想让他温习温习中文,不要忘记祖国语言(大笑)。他告诉我到了美国第一个星期写文章,教授把他叫过去说你这个文章是剽窃的,因为你的文章写得太好,教授说我20年教书没有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来,这个学生说,我没有剽窃,教授说,你怎么证明你没有剽窃,这个学生说,我没法证明我能写这么优秀的文章,但我告诉你,我能背108篇文章,而且背得非常熟练,你想不想听,教授说,你背背看。这个学生就开始背给他听,结果,他没背完两篇,教授就哭了起来,为什么?因为这个教授想一想自己教了三十年了,居然一篇文章也没有背过,被中国学生背掉了,所以很难过(全场大笑)。

  以上例子表明,作事情不在于泛,而在于精。如果你把事情精深下去了,泛的东西就自然而然了。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小学生先学百科知识,再来学语文数学的知识,也没有听说哪个系开课的时候,先把百科知识教完了,再来教你专业知识。你先得把对你有用的知识学到手。如果你学的东西太多,摸不着头脑,最后你就失去了目标,老觉得每天都很失落,好象学了好多东西,但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

  除了学习英语以外,其他的一些精神比学习更重要,会使你更容易走向成功。

  我总结了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三种精神:

  第一是忍受孤独的能力。因为在你成功以前,你永远是孤单的,没有人能帮得上你,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只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所以,人永远是孤单地在奋斗,不管有多少人在你的身边,你要真正达到成功,主要是靠你自己。

  第二是忍受失败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失败太多了,很多托福学生第一次考了550分,第二次考了570分,580分,要考好几次才能通过。但是,你要能够经受得住失败,并且从失败中奋进。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东方副校长徐小平原来是学音乐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所以他考托福考了三次,第一次是500多分,第二次还是500多分,但是第三次就考了600多分,他就到美国去了。所以你如果一次失败之后不能承受这次失败所给你带来的压力,那你也就完蛋了。因为人生活中失败为多,胜利为少。你行动九次,大概六到七次可能是失败的。每次行动都成功的人并不多,毛泽东打仗的时候也打过败仗。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就知道,诸葛亮打仗的时候更多的是失败而不是胜仗,但他却一如既往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因为他有精神支柱,他想把蜀国搞好,不辜负刘备的希望。好多同学失败以后常常找外在的理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学习不好是因为教师太糟了,或者是因为没有时间了等等。所谓的外在理由都是为自己寻找逃脱责任的借口。让我告诉你,在这个社会上如果你失败了,没有任何外在的理由;如果你说中国的社会不行的话,那为什么在你边上的人能成功,而你不能成功呢?这个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尽管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占据机会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你本身,不在外在的东西。所以任何寻找外在理由的人都是愚蠢的。任何失败的原因都必须从自己身上去寻找。

  第三是忍受屈辱的能力。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受到侮辱。你到商店买东西,售货员横眉竖眼,你会觉得受侮辱。你想出国,得盖20个章,这20个章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章都是一个侮辱。为什么?因为它们给你设置重重障碍,你得一道一道地闯过去。韩信之所以能够成就最后的大业就是因为他有忍受屈辱的能力。当时他是不得不钻裤裆的,如果不钻,他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他被那个人杀掉了,从此没有韩信了;第二个就是他把那个人杀掉了,他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从此也没有了韩信,因为他杀人了,杀人者偿命,这是中国的原则。所以从此历史上不会有韩信这个人。他之所以能作为忍辱负重而成大业的形象千古流传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因为他钻了裤裆。当然我不是鼓吹大家去钻裤裆,如果你只是为了钻裤裆而钻裤裆那你就成了一个马*精,那就不是人了。你钻裤裆的同时你的眼睛是看着未来的,你心中有着远大的目标,有了这种目标以后,忍受暂时的苦难和屈辱是无关紧要的。

  所以,忍受孤独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经之路;忍受失败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忍受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你背后的巨大动力,也是你成功的必然要素。如果你忘了这些,只是一门心思地学,学到最后你什么都没了。因为你没有精神状态,没有精神状态的人活着不可能有成就和创造。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有不少社会言论说,新东方在鼓励大家出去留学好象带有某种崇洋媚外的色彩,这种说法当然是很落后。谁都知道,我们中国的社会确实太落后,我们中国社会需要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才,而靠我们中国自己的科学家在国内创造这种知识,尽管有可能,但从整体来说,大家可以看出来,离西方差得太远。美国的导弹可以很精确地打到某一个目标,但中国确实现在还没有这个本领。因此,中国人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留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量的伟大人物都是留学回来的。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现在的***主席等都是留学回来的。在科学家方面有钱学森、钱三强等等。有了这些人才有了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的武器装备。作为一个中国人,留学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也许我们在美国拿个绿卡,这并不等于不爱国。人确实首先是为自己做事情,创造个人财富,创造个人地位;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同时要为国家做点事情。新东方的校长们都是从国外回来的,大家现在都不走了,并不是因为我们只想赚更多的钱,因为钱总是有限度的,人还需要一种精神和做事情的力量。所以我想,我们尽管有个人的目标,但是,民族的振兴也应该是我们永恒的目标。所以我们的目标大概应该分为两种,个人的目标和国家的目标结合起来,而这两种目标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永恒的。把这两个永恒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你就变成了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我今天大概就讲这么多,如果有机会我会走进教室给大家讲课。我的讲话到此为止,谢谢大家!(全场热烈鼓掌)

回复: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俞敏洪演讲录)

男人就应该对自己恨一点。境由心生,成功的境界在于自身的不断的超越!


randy(游客)发表评论于2004-11-13 10:16:00
 


 
回复: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俞敏洪演讲录)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cxzang发表评论于2004-11-10 18:19:00
 


 
回复: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俞敏洪演讲录)
说实话,我非常的喜欢这篇演讲录,他让我找到了我以前大学时的感觉,一种我已经遗失了很久的感觉,我真的很高兴,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勇往直前!”

Afxzcx(游客)发表评论于2004-11-8 20:59:00

 

新东方之梦   [2004-4-15 14:55:07]
 作者:俞敏洪    来源:

  新东方走到今天,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最初只是为了糊口,招几个学生办个小小的补习班而已。新东方到了今天,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中国学生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未来做更多的事。

  有人说新东方很有理想,很有激情,很有感召力;但也有人说新东方很浅薄,只知道卖弄笑话,只知道榨取学生的血汗钱。新东方到底如何,只有新东方的学生最有发言权。有的学生来过新东方后,一来再来,最多的听过新东方几十个班的课;也有的学生来了一次就再也不来了,不需要别的理由,就是因为不喜欢。新东方就这样存在着、发展着,一年又一年,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新东方,来新东方学习,来新东方工作,来新东方寻找人生的希望。

  不管别人是否喜欢新东方,走到今天,新东方已经变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变成了新东方很多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有不喜欢新东方的时候,就像有时候我不喜欢自己一样。但是新东方变成了我生命的追求,我生命的呼喊,我生命的屈辱和光荣,我生命中无数爱和恨的来源。我爱新东方,是因为新东方就像我的孩子,我自愿无条件地爱她;我恨新东方,是因为新东方给我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和伤痕,太多的挫折和失败。在新东方初创的时候,我遇到困难就对自己说:咬着牙挺过去,只要新东方做大了困难就没有了。现在新东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有些困难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在我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她如此的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新东方,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给她太多的意义和分量。有人问我当初怎么会想到“新东方”三个字,认为我一定动了很多脑筋,赋予了这三个字很多的意义。其实当初想到新东方三个字很简单。在办新东方学校以前,我曾经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过培训班,自己办学时,为了方便和连续性,在东方前面加了个“新”字而已。我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新东方,我们的“新东方”,开始有了很多的意义和分量;随着新东方的发展,她开始承载我的梦想,新东方人的梦想,新东方学员的梦想,新东方家长的梦想。

  最初成立新东方,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作为一个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龄,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整个家庭无家可归,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界上。为了出国,我考了TOEFL、GRE,但最终未能如愿;我苦苦挣扎,曾走进各个培训部教室的大门,最终自己办了一所培训学校。当时我曾对自己说:只要能赚到十万元钱,就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了。没想到新东方就做大了,我的梦想也变大了。四海豪杰、八方才俊纷纷来到新东方,学员们像潮水一样涌来,把新东方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新东方从几十个学员发展到了现在每年几十万学员,新东方从一个托福班发展到了现在每年几千个培训班,新东方从一个学校发展到了现在全世界十几所学校,新东方从单一的短期培训发展到了包括有着优美校园的中小学和大专在内的全方位教育体系,新东方从仅仅以教室为舞台发展到了包括远程教育、图书出版、软件开发、影视制作、外文书店在内的完整的立体教育产业。新东方人正在不断地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不管外界对新东方如何评价,新东方人已经把这里当作了自己梦想的发源地和实现梦想的场所,也义不容辞地承载了所有学员和家长的梦想和期望。每当一个学员走进新东方,新东方就有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帮助学员提高英语水平,提高考试成绩,帮助学员了解出国的过程和条件,尽可能让学员明白未来的路怎样走。我们希望在教学员学习英语的同时,和学员一起探讨人生的真谛,一起感悟生命的美好,一起学会真诚而坚定地探索和追求人性的光辉与人类的良知。面对每一个学员期待的眼神,新东方深深感到身上的重担。在新东方,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独自承担起这么多人的梦想和期待。因此,为了一种相投的志趣、一种共同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新东方,合力扛起新东方的未来,扛起新东方每一个学员的未来。

  有人问我:新东方有那么多的人才,而且每个人的个性都那么独立,你是怎么把大家团结到一起并让每个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的。其实新东方人多是性情中人,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愿迎合他人的想法,打交道都是直来直去,有话直说。因此,新东方形成了一种批判和宽容相结合的文化氛围,批判使新东方人敢于互相指责,纠正错误;宽容使新东方人在批判之后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合作。这就是新东方人的特点,新东方人特有的豁达:大家互相之间不记仇,不记恨,只计较到底谁对谁错谁公正。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他们强迫我进步,因为我不进步,新东方就不会进步,新东方就不会有前途。没有他们,我到今天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还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正是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把坦荡的做人原则和勤奋的做事精神带进了新东方。

  很多人都问过我,所谓的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很难一言以蔽之。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对于局外人来说,新东方校训之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只是一句口号,而对于在新东方学习和工作的很多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

  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饶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创业者而言,是徐小平跨洋过海重新创业的激情,是王强放弃贝尔实验室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决心,是胡敏讲课时想到家乡发大水面对黑板无言的泪水,是杜子华从理科生变成中国最好的同声翻译专家的奇迹,是包凡一自己掏钱给学生买教材交学费的仁慈,是李力被推进手术室连开三刀后第二个星期就走进办公室上班的背影……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老师而言,是在教室停电后依然用嘶哑的嗓子借着烛光继续上课,是在学生困惑时用励志的故事催人向上,是在学生劳累时用嘹亮的歌声鼓舞人心,是在夏天40多度的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来抵抗酷热……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学员而言,是在孤独和绝望中探索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是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从一辆公共汽车挤进另一辆公共汽车的艰辛,是在马路边一边吃盒饭一边背单词的勤奋,是在失恋、失业、失败之后擦干眼中的泪水又鼓起勇气重新爬起来的坚定……

  每一个来到新东方的老师和学员都有一个故事可以讲述,有的故事平淡实在,有的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但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与奋斗的故事,都是有关人性脆弱与坚强的故事,都是有关生活的孤独与向往的故事。《新东方精神》里所写的故事,也许仅仅是在新东方发生的故事的万分之一,这些故事不一定是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之所以要讲述它们,是因为它们因时就势浮出了水面。但愿能让读到这些故事的你,多一份感受、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批判,或者在茶余饭后多一份谈笑。也许故事中的人物并没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概,但读故事的人一定会有“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的潇洒。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新东方精神》这本书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读出一点人生的挣扎,读出一点人生的不屈,读出一点人生的顽强,读出一点人生的辉煌;我们也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这就是我们真心的希望,也许我们做得还不够,但我们一直用心在做,并且会努力地做下去。

反省   [2004-4-15 14:53:42]
 作者:俞敏洪    来源:

  反省是一种能力。在英文中,“反省”译成meditation 或self-examination,意为对自己的行为思想作深刻思考,自我检查自己的行为思想,把自己做人做事不对头的地方想清楚,然后纠正自己的错误,修正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通过“反省”,我们做人会越来越成功,我们的事业会越来越成功,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国家的法律和社会的习俗、我们所选择的榜样、我们内心所认可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构成了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和我们进行反省的依据。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是一个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人。一个知道反省的人一定明白人类社会对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作最终的承认,什么样的价值是人类所认可的最终价值,做人做事的最终标准是什么。因此,反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心智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不断升华的过程。同时,反省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所遵循的标准不断反思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处理麻烦;在不断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哪儿不对头,哪些地方需要纠正,我们在纠正自己行为的同时,也开始修正自己的行为标准,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由于反省的过程通常是自我否认的过程,所以,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的人。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人是不可能具备反省能力的。这些人的典型特点是自大、狂妄、固执,心胸狭窄,一旦有挫折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为了维护自己那点虚幻的尊严,他们总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伤害别人。在他们自私的心里,除了自己什么都容不下,既容不得别人的成就,更容不下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否认自己,革新自己的反省精神。反之,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必然是能够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的人,他们总是寻找自己的不足,力求改正这些不足。他们总是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他们不会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认,因为他们知道自我否认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在自我否认的背后,他们实际上有着充分的自信,相信能够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一个懂得反省的人总是让人喜欢的人,因为他们谦虚、宽容、大方、严于律己、心态平和,他们懂得给别人留下足够的余地,但却毫不留情地批判自己,改正错误,并且富有自嘲精神。

  反省是智慧的源泉,是我们人生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当白天随着天边的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夜空中,当夜空在无数星星的闪烁中变得神秘而深邃时,当夜深人静我们已经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时,我们应该不断地问自己: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吗?在我身边有我可以追随的榜样吗?我这一天过得值得吗?我这一天有什么过错需要改正吗?明天我应该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呢?只有当我们每天都反问自己这些问题时,只有当我们通过反省能够不断进步时,我们的生活之路才会在我们前面不断延伸,而且越走越广阔。

 

熟能生巧   [2004-4-15 14:50:57]
 作者:俞敏洪    来源:

  在英语中,有一句格言:“Practice makes perfect”,中文意思为:“反复练习就做得完美”,也即“熟能生巧”。学习任何技能都必须经过四个过程:模仿,练习,熟练,创造。“Practice makes perfect”包含了前三个过程,而“熟能生巧”却把四个过程都包括了。中、英文不同的含义甚至表示了两个民族做事的不同风格:西方人做事情大体上喜欢循规蹈矩,而中国人做事情经常喜欢带点创造性,或者说喜欢耍小聪明或自作主张,而且经常是在还没有熟练的情况下就开始创造。

  按照这种说法,似乎西方人就没有了创造性,其实不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学习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循序渐进,任何跳跃式的学习方法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半途而废或邯郸学步,最后常常是画猫不成反类犬。在我身边学英语的很多学生,连英语的基本发音和基本语调都还没有练习正确,就急着想要练习高难度的英语口语,结果常常是长段的英语讲出来了,但是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没有一个人能听懂的。西方人做事情按部就班,学习技能的四个步骤他们一步一步的向前走,认认真真地模仿,认认真真地练习,认认真真地练到完美的地步,结果功到自然成,创造性的能力就突显出来了。近现代几乎所有创造性的发明都出自西方,这和西方人做事情的认真踏实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没有认真精神。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先贤们就反复强调过认真精神。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旬子说:“积土成丘,积水成渊”。中国有很多故事,讲的就是很多人锲而不舍,终成大业。王羲之练字,毛笔把水池都给洗黑了;司马迁忍辱写作二十年,终成《史记》。另外有一个故事也值得一讲。有一次,一位将军在射箭,百步穿杨,非常得意,但旁边的一位卖油郎老头在那里冷笑,将军心里不快,就问老头为什么冷笑。老头不答话,拿起一个油瓶,在上面放上一个铜钱,打起一勺油,从铜钱的小方孔里把油灌到瓶里,铜钱上没有沾上一滴油,将军感到很吃惊,问老头为什么会有如此本领,老头笑答道:无它,唯手熟而已。这个故事表明,任何一个人想要在能力上达到超人的境界,一定要有超人的努力。

  如果让我给天才下一个定义,那么天才就是把一件事情反复做到无比熟练的境界,达到创新的程度,以至于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时,他就是天才。

  不久前,我和一位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兼电影演员在一起聊天。我问他,在每次上台演出前,一段相声要在幕后练习多少次,才能做到上舞台时胸有成竹?他告诉我:少则500遍,多则1000遍。听说美国总统肯尼迪每次在公开演讲前,都要把自己关起来好几天背演讲词。当我们听到这些天才人物都下如此工夫才能水到渠成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主动的力量   [2004-4-15 14:49:24]
 作者:俞敏洪    来源:

  在美国工商管理学院的入学能力测试GMAT考试中,其中的语法考试有一个特点,就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对错考试。在一般的英语语法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被认为是正确的表达,但在GMAT考试中,假如一句话能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而用了被动语态,就算是绝对的错误。比如说“作业被我做完了”一定要说成“我把作业做完了”才对。只有当实在找不到主动者时才能用被动语态,如窗户破了但又不知道是谁打破的,才能说“窗户被打破了”。这种考试中对主、被动语态的敏感区别,背后隐藏了一个重大的命题,那就是对参加考试的人面对所发生的事情是用主动思维还是用被动思维的区别。一个习惯于被动思维的人会不自觉地用被动的方式来回答问题,而一个拥有主动思维的人则时刻会考虑主动地解决问题。进入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毕业后都要进入各大公司或机构做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要有主动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拥有主动心态的人,都比较容易成为出色的管理者。所以GMAT考的不是纯粹的语法问题,而是在语法背后隐藏的一个人的心态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动的生活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种行为无意识,我们像牛一样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着鼻子向前走或原地转圈子,但由于被牵的太久了就忘了我们是被牵着鼻子在生活,有时候不被牵着还感觉不舒服。比如我们每天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电视机所消灭了,我们打开电视不断地换着频道,很少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节目,一晚上的宝贵时间就这样被浪费掉了,到最后很多人都得了电视被动症,在电视上学不到任何东西,离开了电视又活不下去。假如有一天晚上突然停电没法看电视了,我们就会像没了魂的幽灵,整个晚上晃来晃去不知所措。英语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形象,把对人没好处但又能牵着人的鼻子走的东西叫“hooked on", 意思是被钩住了,就像一头猪被钩住了,那离被屠宰的时间就不远了。

  人之所以被动,主要的原因是心中没有真正重大的事情要做或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要实现。一个没有自己航向的人是最容易随波逐流的人,也是最容易被各种琐碎的事情所诱惑的人。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小的公司,却忙得不亦乐乎。我观察了他一天,发现他忙了一天所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一件是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关的,他的公司既没有战略规划,也没有近期要实施的目标,由于胸中没有雄心块垒,所以他只能以琐事来填补自己每天的空白,被无用的事情牵着鼻子走。当一个人进入这种状态时,他的生活实际上已经完全被动化了,再想把公司做大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主动,要求我们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我们天天喊着要改变生活,要取得成功,但一个被动者是不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当你发现自己陷在一种无能为力的生活境地时,你首先要有勇气走出这种生活,而走出这种生活又需要你放弃原来的既得利益和习惯。人最坏的习惯之一就是抱住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放,其实一个人只要舍得放下自己的那点小天地,就很容易走进宇宙的大世界。这个世界为你准备的精彩很多。同样都是人,有的人一辈子活得充满快乐、惊喜和收获,而有的人却活得充满平庸、无聊和失败。究其原因,主动拥抱生活和被动接受命运是这两种人的分水岭。

  请记住:你唯一不应该有的“主动”是“主动地回避生活的精彩”。

生命活在过程中   [2004-4-15 14:47:33]
 作者:俞敏洪    来源:

  生活的路有两大内容组成:生命不同阶段的目标和走向这些目标的过程。目标固然十分重要,因为没有目标生命就没有了方向,但走向目标的过程更加必不可少,所有生命的精彩都是在过程之中走出来的。我们所能够真正体验到的永远是一时一刻的感动,一草一木的芳香,或对一人一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目标就像是一座山的顶峰,即使我们天天看着这座山的顶峰,但是只要不采取行动去爬这座山,所有一切精彩的故事将不会发生,一路上所有的风景将跟我们无缘。当我们向顶峰迈开第一步时,我们就进入了生命的过程,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从此展开,而目标已经静悄悄地沉睡在了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只有当我们迷失方向时才清醒过来。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神话人物叫西西佛。西西佛因为犯了错误受到天帝宙斯的惩罚,让他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石头到山顶后又滚到山脚,西西佛再到山脚把石头推到山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西西佛推着石头,痛苦不堪。但是有一天,西西佛突然变得特别快乐,他发现,在他推石头的过程中,他推过了世间最美丽的风景。他推过了春夏秋冬,推过了风花雪月,推过了蓝天白云,推过了电闪雷鸣。天上的飞鸟为他唱歌,地上的走兽为他舞蹈;微风为他送来花草的芬芳,雨水给他带来土地的清香。西西佛推出了勇气和耐力,推出了胸怀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西西佛推出了生命活在过程中的真谛。

  在中国,有一位叫曾国藩的著名人物,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很多人都以为曾国藩不要收获。其实收获是秋天的必然目标,但秋天的收获只有依靠从春天开始的耕耘才能完成,耕耘的多少和收获的多少成正比。因此,当目标已定,埋头苦干积极耕耘便成了生命的全部内容,人们在耕耘的过程体会走向收获的快乐。在春风吹拂的田地里,老农们倾听禾苗成长的声音,其快乐远大于对于秋天收获的遐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痛苦和不幸,我们过分期待目标的实现,我们过分夸张困难的程度。我们嫉妒别人的成就却把自己的胸怀丢失,我们懊悔于昨天的错误却把今天的时光抛弃。其实,我们每天都有无数鲜美的草莓等待着我们去采摘。每天早上的第一缕阳光都在为我们升起,别人的每一声问候都是对我们至诚的关怀,我们遇到的每一个烦恼和困难都是对我们勇气和耐力的考验。只要我们付出真情的努力,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地达到目标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因为即使我们失败了,我们也能从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收获生活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像西西佛一样去感受苦难给我们带来的恩赐和生命的美好;像曾国藩所说的那样去埋头耕耘,在耕耘里去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期待。当我们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时,我们一定能圆满幸福地过好一辈子。

生命的北斗星   [2004-4-15 14:46:10]
 作者:俞敏洪    来源: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深处有一片美丽的绿洲,里边居住的土著老百姓几千年来从来就没有走出过这片沙漠。他们尝试过无数遍,但就是走不出去。有一次,一位英国的冒险家来到了这片绿洲,很奇怪这儿的老百姓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绿洲,因为他用了三天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为了了解原因,他让土著人牵上骆驼,带上粮食,寻找走出沙漠的道路,他跟在后面进行观察。结果土著人在沙漠中走了十五天也没有找到出路,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点。这位冒险家明白了,土著人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为他们一走进沙漠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就在原地打转。他告诉土著人,让他们每天晚上朝着北斗星的方向前进,永远不要偏离那颗星星。结果三天以后,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时候像土著人一样在人生的沙漠中原地绕圈子。我们甚至还不如土著人,因为我们有时候连走出沙漠的冲动都没有。我们每天在吃饭睡觉之间打发时光,我们每天在抱怨仇恨之中对付社会。我们很少去定位自己生命的高度与强度,很少去无怨无悔地为了生命中的某一个理想而奋斗,很少去理解在奋斗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只是走出人生沙漠的必要考验。当我们不成功时,我们很少认真地去寻找自己的内在原因,而把各种原因归于天,归于地,归于人,归于命。我们陷于太多的习惯思维,十几年几十年生命绕着圈子自然地老去却永远没有生命的闪光,永远找不到生命的北斗星,更不用说像北斗星一样为别人指明方向。

  追求幸福和快乐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但人类经常在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过程中迷失自己。有人以摧残自己的肉体来寻求快乐,有人把幸福寄托给死后的解脱。但我们却活在今生今世。因此幸福快乐的最终源泉是如何过好每一个今天。今天生命的质量和明天息息相关,因为每一个明天都会变成今天,无数的明天构成了我们的未来,无数的今天组成了我们的幸福以及有关幸福的一切过程。动物快乐在自然的天地中,人类快乐在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中,快乐在此时此刻一举一动的努力中。没有未来,人便陷入万劫不复。没有今天,人便失去了一切生存的理由。但不管是未来还是今天,都要依靠我们生命的北斗星来引导我们的灵魂,使我们能够迅速走出人生的沙漠。

而那过去了的……(《美国签证哲学》序言)   [2004-4-15 14:44:57]
 作者:俞敏洪    来源:

  我高兴而自豪地向我的学生以及所有准备出国求学深造的朋友们,推荐徐小平先生的《美国签证哲学》。这本关于美国签证的专著,是徐小平先生在新东方学校为数万学生提供签证咨询的成果与结晶。对于即将申请签证或者已经不幸被拒签的学生,本书具有权威而精确的指导作用。无数在艰难困苦中孤军奋战的朋友,将因这本书而得益。

  徐小平先生于1996年初从北美回到北京新东方,创建并主持了新东方咨询处,使之迅速成为新东方学员出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权威机构。小平先生回到新东方,是我和他十多年友谊的珍贵结晶。15年前,也就是1983年秋天,当他充满感染力的笑声出现在燕园时,我正在北大英语系苦读第三学年,因此和小平先生有师生之谊。对于他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北大艺术团,以及他的个人魅力给北大校园文化带来的冲击,我深有感受。北大学生生活,最宝贵的经历之一是能够结识种种特别的人物。小平先生在北大时期洋溢着感召力的身影,随着岁月流逝,反而愈加清晰。

  从北大毕业后,我留在英语系任教,和小平先生又结下了同事之情。那时候我和小平,以及当时也在北大任教、现任新东方副校长的著名口语专家王强先生,还有从加拿大学成归来、现任新东方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包凡一先生经常在一起。我们在北大附近的六郎庄租住农民的房子,天天去颐和园附近的运河里游泳,日子清贫而欢乐。一个中秋节,是1986年的中秋节吧,我和小平、包凡一等朋友夜游颐和园后湖,有人在夜河里漂放起一盏盏纸做的船灯,红红的蜡烛无声地向着夜色深处漂逝,只有孩子们的歌声在空明的月光下遥远地游荡。我们伫立桥头,一时竟没了言语。

  历史匆匆走进80年代中期,喊过“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一代北大人逐渐意识到出国求学深造的必要,赴美之风正在热起来。我们在刚刚过去的8月酷暑中送走了一些朋友,也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虽然我们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此奋斗这么多年,但谁也无法预测未来。那时的我实在无法想象,在未来的十年,我的朋友们以及我自己的人生将经历多么巨大的变化:小平游学美国、加拿大,再次见面时,已经事业有成,在温哥华拥有优雅的办公室和舒适的住房;王强两度飞跃重洋并定居美国,经过超常的努力,成为贝尔实验室的高级电脑工程师;被朋友们怀疑其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家包凡一,在北美的现实压迫下,读完传播学硕士之后,再熬出一个MBA,居然成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会计师……而我自己,却在出国之梦几度破灭之后开始教书挣钱。顶着困难与绝望,在孤独和清贫中,我把生命的力量倾注于一个小小的托福补习班。这个小小的补习班,后来被称之为“新东方”。

  人的命运,必然与祖国和时代的变迁紧紧缠结在一起。在那个中秋之夜,当我们为各自的前途隐入黑暗的沉思时,更有谁能够预料,未来的十年中国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如此彻底,它把已经散落并定居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又吸引和召唤了回来。小平回国后不久,其他朋友也纷至沓来,王强告别了贝尔,包凡一离开了通用,为追寻萌发于未名湖畔的少年理想,为承兑夸耀在北大宿舍的青春海口,我们又聚到了一起!在这个叫做新东方的地方,朋友们展示着各自独特的才华,追求着事业的成功。生命之树常青,这些朋友的归来以及他们所象征的海外学子归国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显示着青春焕发的神州大地春天的旺盛。

  十多年的友情和共同事业是珍贵的。在这些朋友中,小平依然是一个兄长,依然显得最有活力,依然不断给我们带来创造的灵感和幽默的欢笑。但他经常对学生说,他是一个“历史老人”:北美十年,他亲眼目睹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转折,亲身感受到作为海外中国人的地位因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发生的明显的提高。1986中秋节那些小小的船灯不知漂向了何方,而小平这样才华横溢的朋友们却成批从太平洋彼岸飞回来。十年一觉奋斗梦,从一个又一个奋斗的中国人,我看到一个奋斗成功的中国!人们喜欢说,那过去的往事,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此时此刻,想起中秋之夜颐和园月光下那萧瑟的秋风和缥缈的忧伤,想起我们这一代人天涯海角曲折漫长的奋斗过程,真有隔世之感。

  面对无数新东方学员,我经常看见我们自己当年苦学的影子。人生的道路,你不选择成功,就只能屈就失败。对于千百万出身贫寒的朋友,苦难是成功的词根。但是,学习和奋斗的方法越有效,你的收获就越丰硕,你的喜悦就越强烈。为后来者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尽量减缓大家在暗中摸索的痛苦,是我和新东方全体老师的职责与义务。小平先生的这本《美国签证哲学》,就是新东方履行这种职责的一个重要奉献。

  签证是山重水复的出国之路的最后一个迷津。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生的出国之梦在曙光初露之时,却在最后一分钟被美国签证官打回永恒的黑暗,这是不公平的。小平先生的书,把阳光洒进签证面试这个令人生畏的领域,分析和解答了申请者一定会碰到的各种问题,将使无数人避免被拒签的命运。山穷水尽无签证,柳暗花明有小平。有了小平先生的这本书,签证申请者从此不必再去寻求其他的咨询和传言,你只要把本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具体案例中就行。我深深地为这本书的问世庆幸和自豪!

  不过,当我在向学生们竭力地推荐《美国签证哲学》这部著作的同时,作者小平先生也许没有想到我有这样的心愿:愿本书早日成为历史的陈迹,早日成为那“过去了的亲切的怀念”!因为,当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世界对于中国的开放程度必将日益提高,中国学生不必担心签证被拒的日子终会来临,甚至中国护照持有者进入美国而无须签证的日子也会成为现实。

  这个日子,一定会到来。而我们——我指的是海内外所有的中国知识分子——能够努力让这个日子早日到来!

三种境界   [2004-4-15 14:42:44]
 作者:俞敏洪    来源:

  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人生奋斗必然要经过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一个人在孤独之中寻找理想、寻找生命着落点的痛苦时刻;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是一个人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而努力的过程;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苦苦寻求和努力,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或领悟后的心里。这时候,世俗目标是否达到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灵魂的解放和心灵的归属。

  一个人的生命也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活得完整。我们的生命应该从简单开始,进入复杂,然后再回归到更高层次的简单。童年时期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父母帮我们遮挡外界的风雨,因此再清贫的生活也显得温馨,生命充满了童真和欢乐,心灵充满着探索世界的渴望,生命中没有任何争权夺利的阴影;后来我们进入了复杂的社会,生命和思想一下子无所适从,变得无助而困惑。社会的黑暗使我们心寒,生存的竞争使我们计较,利益的争夺使我们阴险,别人的伤害使我们恶毒。童年的欢乐变成了童话,生命之路越走越窄。很多人在这一层次再也没法自拔,灵魂越来越平庸,心灵越来越封闭,对金钱和权力的贪欲使大多数人丧失了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能力。一个人最终是否能够获得幸福,要看这个人能否走出第二层次进入第三层次,那就是回归简单的生活。此时的简单已经不再是童年时的简单,而是经历人生风雨之后的豁然开朗,就像雨后的晴空,生命一碧如洗,境界高远开阔。陶渊明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典型代表。

  世界上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苏东坡通过学禅,以为自己达到了生命的第三种境界,世俗的感情和繁杂已经不能再动摇他。所以就给佛印禅师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所谓的“八风吹不动”,就是人世间的得失谤毁等已经对他没有影响。写完诗后,苏东坡让来人把诗歌拿到长江对面交给佛印禅师,佛印在诗上批了“放屁”两字,又让来人带回给了苏东坡。苏东坡一看气急败坏,渡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论。船到岸边,佛印早就在那里等候,对苏东坡说:“你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放屁’两个字就把你吹过江来了呢?”苏东坡已经是一个悟透人世沧桑的高人,依然被别人的情绪所左右,可见我们要达到生命豁然开朗的境界,还需要很多的修炼。

  生命永远像童年一样简单,是浅薄;生命陷入世俗的纷争,是庸俗;生命从纷争中得到解放,是觉悟。觉悟后才能进入王国维所描述的第三种境界。

习惯的陷阱   [2004-4-15 14:41:28]
 作者:俞敏洪    来源:

  从前有一头骡子,自小就在磨房里拉磨,日复一日绕着石磨兜圈子,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有一天,它终于老得再也拉不动石磨了。主人觉得它劳苦功高,决定把它放养到旷野之中,让他在绿草地里自由自在地度过余生。但这头骡子从来就没有享受过蓝天白云下的自在生活,它已经失去了作为动物融入大自然的天生本领。在如此宽阔的天地中,这头骡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吃饱以后,绕着一棵树不断地兜圈子,直到最后死在这棵树下。

  我们很多人,过着和这头骡子一样的生活。从小我们就养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并且被这些习惯所左右,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事情。有人说性格就是命运,其实习惯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人是顺着自己的习惯活动的,就像物体顺着自己的惯性运动一样。人在习惯之中生活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和生理上的舒服直接相关,就像抽烟和吸毒一样,很容易上瘾,明明知道这样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却依然经不住诱惑继续下去。

  最可怕的还不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习惯,而是进入某种恶习却不自知。把青蛙放在开水中,青蛙会迅速跳出来,但把它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就会感到很舒服,直到最后烫死在里面。我们身上的很多不自觉行为,就像青蛙所处的水一样,在慢慢加热:在学校里,只知道背诵答案却不知道如何独立思考的习惯,使我们失去了重要的创造能力;在工作中,只知道服从却不知道如何提出更好意见的习惯,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在生活中,天天上网聊天看电视连续剧的习惯,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专心致志完成重要事情的时间,最后,我们这辈子平庸地来,平庸地去。

  请在某个宁静的夜晚坐下来,拿出一张白纸,一支笔,总结一下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寻找一下成功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把这些原因一条条清晰地写下来,再把你生活中所有的习惯写下来,看看哪些习惯是好习惯,哪些习惯是坏习惯;如果自己想不清楚,就把了解你的好朋友请过来,帮你一起写下来;你的朋友常常比你更了解你,他们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优点和缺点。当你把成功的原因和好习惯列成一栏,把失败的原因和坏习惯列成一栏以后,你会吃惊地发现,你的好习惯就是你成功的原因,而坏习惯也正是你失败的原因。

  人比骡子伟大之处在于我们是自觉的动物,我们可以有自知之明。当我们发现坏习惯是阻挡生活成功的拦路虎后,可以不遗余力地清除它们;当我们发现我们正像骡子一样在原地绕圈时,我们应该走向远方的地平线,坚信那里有不同的风景在等待着我们。亚里斯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说人是习惯的动物,而习惯又是我们的命运的话,那就让我们先养成优秀的习惯,再让优秀的习惯引导我们走向生命的旅程吧。

因为别人,我们活得更好   [2004-4-15 14:40:31]
 作者:俞敏洪    来源:

  一个厨师做出了美食,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用,那将没有任何快乐可言,只有当别人品尝并赞美他所做出的美食时,他才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美好;一个人买了一束玫瑰花,如果只能送给自己,那意味着他的生活一定冰冷孤独,玫瑰花也会因此黯然失色。因此,不管你如何强调为自己而活,你实际上是为别人活着。为别人活着有什么不好吗?没有,不但没有什么不好,而且真的很美好。我们在世界上活着,就是为别人做点事情或者让别人为我们做点事情。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融入这个社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被我们热爱的人认可,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本质和意义,也是我们生命能够成长的全部秘密。

  大学时代,青春呼唤着我们去凸显自己。我们像雄性的鸟类,用彩色的羽毛来装扮自己,总希望自己比别人更有吸引力。我有个同学,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天早上跑到女生宿舍前面的树林中去拉小提琴,直至被女生们集体喝止,沦为我们晚上熄灯后永恒的笑料。大学最后两年再也没有听过他拉小提琴,但他每天仍早早外出,我们以为他去跑步,直到有一天听到他用流利的美语和外教交谈,我们才知道了他每天早晨的秘密,油然而生钦佩。当然他很快成了女生们追捧的对象,因此也增添了我们的几分嫉妒和惆怅。生命就这样成长起来了。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别人的关怀和鼓励,就像花的成长需要园丁的浇灌和修剪一样。有时你对别人的一点关怀能使别人命运改变,有时别人对你的一点关怀能使你从此与众不同。一个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男大学生,在周围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的对照和压力下,深感自卑;由于精神状态极其不好,期末考试三门不及格,面临退学的危机,绝望中直想了断自己。同班的一位女生得知此事后,出于同情买了一束鲜花去看他,说了一大堆他的优点,并告诉他很多女生对他都有好感,只是因为他深沉严肃不敢与他接近。女生走后,男生精神大振,立刻拿出教科书复习,在开学时终于全部补考及格,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毕业时成了全班最优秀的学生,拿到了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出国前,他请那个女生吃饭,向她表示感谢。女生告诉他,当时她说那些话只是为了安慰他,但是现在他真的具备了当时她所说的全部优点。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被爱护、被鼓励和被帮助。在接受别人帮助和鼓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请记住:不管你有多么艰难,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很多比你更加艰难的人,他们需要你的帮助和鼓励。因为你的出现,他们的生命将会从此变得更加美好。

人没法自己活着   [2004-4-15 14:39:00]
 作者:俞敏洪    来源:

  有一个人想要知道天堂和地狱到底有什么区别,请求上帝对他解释清楚。上帝一言不发,带着他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他吃惊地发现天堂和地狱完全一样,都有着阳光和微风,都有着绿树和草坪。所不同的是在这两个地方生活的人群:天堂里的人一个个健康快乐,相互友爱,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而地狱里的人一个个面黄肌瘦,互相撕打,眼中流露出贪婪和仇恨的神色。于是他询问上帝这两群人为什么会如此不同,上帝带他去了天堂和地狱的食堂,结果他发现天堂和地狱的食堂也完全一样,设施一样,饭菜也一样,每人都用一把比自己的胳臂要长得多的勺子吃饭。因为勺子太长了,所以没有一个人能自己喂自己吃饭。天堂的人互相帮助,把勺子里的饭菜喂到对方的嘴里去,因此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而地狱中的人只想往自己的嘴里喂饭,结果由于勺子太长吃不到,所以饿得面黄肌瘦,痛苦不堪。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面临着天堂和地狱的选择。当我们在生活中选择和别人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时,我们的生活就变成了天堂;当我们选择贪婪、掠夺、霸道、独占、自私时,我们的生活就变成了地狱。没有一个人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一辈子。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享受着别人所创造的各种科学和文化成果,都在享受着别人伟大的心灵所带给我们的精神满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一样东西都是别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有时候人们对于使用别人所创造的东西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经常忘记了感激。一颗不知道感激的心是残酷的心。同样,一颗不知道给予的心是自私而苍白的心。当我们痛苦和悲伤时,我们总希望别人能够分担和理解;但当我们拥有财富和资源时,我们却总是想独自享用。世界上的很多道理本来十分简单,由于我们被贪欲和自私所蒙蔽,所以经常忘记了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在我们只知道独占时,我们已经失去了整个世界。

  我们总是在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顺利地度过此生。父母给我们以真爱,兄弟姐妹给我们以亲情,同学给我们以友谊,朋友给我们以关怀,老师给我们以知识,同事给我们以理解;家庭给我们以温馨,学校给我们以快乐,剧院给我们以激情,球场给我们以狂热,公园给我们以宁静;还有那海边的橄榄树,以及树下长裙飘逸的姑娘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和憧憬。在我们不断吸取别人给我们的身体和精神营养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把自己的智慧、思想、友情、爱心和别人分享。当别人需要你时,千万别忘了伸出你充满爱意的双手——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需要你,就象你永远需要别人一样。

寓言七则   [2004-4-15 14:37:21]
 作者:俞敏洪(Peter Pan整理)    来源:

  在新东方的学习结束了,自己也从祖国的心脏首都回到了这个江北小城。好笑的是,一个月寒假班的学习虽然结束,但脑子里成天想的不是老师讲的那些习题和语法,反而挥之不去的是俞敏洪老师讲座时的那些故事。现在把这些故事转述如下,和其他朋友们分享。

一、在哈佛自杀的中国留学生

  俞敏洪在讲座中说:

  人在各种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一种能力,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

  什么是心理承受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些面粉放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面粉很容易会散开,但是你继续揉,揉了千遍万遍以后,它再也不会散开了,你给它拉长它也不会散架,它只会变成拉面,这是因为它有了韧性。

  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就如同一团散的面粉,然后被社会不断地揉最后变成非常有韧性的过程。也就是说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经过不断的锻炼直至最后成熟的过程。“蹂躏、折磨、压迫、挫折”等词都是形容对人的某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锻炼出来了,遇到失败和痛苦你就能够承受,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就承受不起这个压力。

  在国外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自杀的现象发生,我去年去哈佛大学的时候,就听说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个中国学生自杀的消息。他自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哈佛无论怎样努力老是考不了第一名,常受到教授的指责,他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最后自杀了。悲剧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如果没有承受失败和孤独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去了哈佛你也可能失败,而且失败到一败涂地。

  自杀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你死了以后地球照样转,阳光依旧灿烂,不转不灿烂的只是死去的你。如果你活着,你就会发现,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只要你勇敢努力地活下去,世界上的一切美好都是为你而准备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壮观等着去看,尼亚加拉的瀑布等你去看,拉斯维加斯的风光等你去看,中国的长城等你去爬,而只有你勇敢地活着你才能去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要有一个信念,在你最失败的时候你要想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是为你而存在的,总有一天你会见到这些美好的东西,这样你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就具备了心理承受力。

二、人为什么要向狼学习?

  俞敏洪在讲座中说:

  一个人必须要具有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要学习与人打交道?我们看看狼是如何生存的就会知道其重要性:

  人要学会象狼群那样地“团队生活”。狼有三个特点:

  一是狼即使剩下最后一条的时候,它也会勇往直前地去掠取食物,也就是说它具有勇敢性和进攻性。

  二是狼的群体性,很少有一条狼单独掠取食物的时候,所以即使老虎看到狼群也会退避三舍,这就是群体的力量。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他必须要认识到群体力量的重要性,并且要学会如何利用群体的力量,这样,狼就能与山中之王老虎抗衡。

  三是狼的淘汰机制。当狼群中的头狼老了的时候,年轻的狼会把它从头狼的位置上拉下来,这样才能保持整体狼群的强大。人也是一样,要想成大事,首先要勇敢,其次要能团结别人一起做事,最后他要能排除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这样你不会平庸。

三、大猩猩头领

  俞敏洪在讲座中说:

  其实出国不出国并不重要,并不能以此决定一个人的地位和价值。重要的是一个人如何把握中国机会的能力。有一次我和联想集团杨元庆一起聊天,我们两个偶然发现我们都考过TOEFL和GRE,但是我们都没有出国留学,都是在中国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功。所以说人最重要是要锻炼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确定目标的能力,锻炼自己的竞争能力,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锻炼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能为了一个目标去拼命地奋斗,最后取得成功。有这些能力,哪怕有一天你走入非洲丛林之中,你第二天也会变成一群猴子或大猩猩的头领。如果你没有这些能力,即使把你放到社会的最上层,你也会被别人一脚踹下来,并且摔得粉身碎骨。

四、新东方背单词与爱迪生做灯泡

  俞敏洪在讲座中说:

  生活中的失败有很多,就拿你们正在苦苦奋斗的背单词来说。你学了一个单词,你背了十遍都没有记住,背了十一遍才勉强记住,实际上你前面背10遍的过程就是一种失败,你忍受了前面十遍的失败才赢得了十一遍的成功,你就会永远记着这个单词。所以说失败可以无数次地重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