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

(2005-05-18 21:45:26) 下一个

www.zhinet.com

谋士志  http://www.884813.net/bbs/

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
2005-05-16

  解说:在清华校园的中心地带,有三栋新建的白色小别墅紧紧地挨在一起,这里就是清华著名的大师别墅,现在,别墅里分别居住着是国际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著名国际计算机学家姚期智。我们《大家》栏目从2003年开始,就联系他们之中林家翘先生的采访,林老在海外身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的资深教授,在国内,他又是中科院外籍院士、清华园聘请归国的科学大师。但虽然拥有如此多的科学光环,林老却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他说,总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可说的。今年88岁的林老这次走进我们《大家》栏目,是他首次接受电视媒体专访。回到清华居住两年多,他发现了国内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现状存在很多致命的问题,这些促使他愿意站出来说说话,作为当今应用数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师,林家翘原来工作的麻省理工学院应用数学系,一直是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而他本人在海外也是桃李满天下,但是重回清华,林老却发现在这所国内一流学府,他应用数学的专业竟找不到合适的学生。


  林家翘:为什么呢?因为这边学生所得到的教育,根本跟应用数学不合。

  主持人:主要不合在什么地方?

  林家翘:不够广泛。又能够有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我要求很高,而同时呢,科学的了解要有,我对应用数学整个看法,就是把数学应用在科学,而科学呢,是物理、化学、生物不能分的。这两个常常是在清华这个教学制度里,他两边不会都有的。就说是中国这个教育制度就是,我一跟人家谈,他们课程的设置,就是每一系来决定,我们需要学生,在国外不是的,国外MIT是有一个所谓的全校必修课,第一年级,或者第二年级给它念完,全校必修课是什么?MIT已经实行几十年了,就是这四门基础科学,数理化生,每一个人都得要念一年。原来是生物只要念半年,现在恐怕生物要加强了,因为我们现在的校长,MIT现在校长是一个女的生物学家。

  主持人:她会更加重视生物学。

  林家翘:请她做校长,就是因为要重视生物学,反过来了,有这个政策,大家都决定,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种跟着时代的改变,这一点就是我想中国跟的比较慢。

  主持人:那您怎么来看国内的学生,他们的水平?

  林:有好的了。但是它限制,要跟大家一致啊,所以结果他受的教育就不对了。

  主持人:实际上也是您说的。

  林家翘:活动性太小。

  主持人:专业的空间太小,每一个专业划得太细。

  林家翘:太细。所以它结果知道,很窄的东西,知道的比外国也许多,可是他对于学问整个的看法,整个的了解就不多。

  解说:对于林家翘来说,清华园,这个曾经非常熟悉的校园,这个曾经为他带来无数梦想与理想的母校,现在却已经有些陌生。1933年,年仅21岁的林家翘第一次走进了清华园的校门,当时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物理系。七十年前的清华园只是一个方圆几百米的小学堂,但是,这里却汇集了一大批从海外留学归国的著名学者, 这个时期,清华可谓是大师辈出,人才济济。当时林家翘所在的物理系尤其最为繁荣,近代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周培源和吴有训等人都曾经是林家翘的老师。

  主持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您今天回头来看,那在当时的那个水平,跟国外大学的差距,有多大?

  林家翘:比较小。

  主持人:比较小。

  林家翘:比如说有一位老师他做实验,他在美国学的时候,是有跟他一批做实验的一个人,当然那会儿有一个导师,也是大师。他们这两个人做的实验室一样,整个工作组里头一两个人。他回国他还继续做那个工作,那个人也继续做那个工作。

  主持人:那么就是同一个起跑线上。

  林家翘:可是中国设备不够啊,有一步他不能做,设备不够。他已经在那做了,可是就慢了,结果那个人做成功了,得了诺贝尔奖。

  主持人:这跟条件也很有关系了。

  林家翘:这就跟条件有关系了。做的问题是一个问题。

  解说:林家翘所说的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老师,就是后来为我国物理学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赵忠尧。在所有的老师中,对林家翘影响最深最广的,是后来被称为中国应用数学鼻祖的周培源先生。当时的周培源正投身国际上热门的航空学,他首次在国内将数学应用到航空上,正是他,引导林家翘走上了应用数学的道路。

  林家翘:他送我去学航空,因为那会儿,1937年刚好日本人打中国了,所以大家都觉得中国很吃亏,就飞机根本没有,所有的物理学家说爱国,就应该学航空,所以我跟他,至少学航空关系的问题,就学湍流问题,

  主持人:您觉得周老给您留下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林家翘: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治学的态度,主要是治学的态度,我觉得中国现在就是没有把最好的治学态度教给学生。

  主持人:这比知识要重要。

  林家翘:知识就是,处理知识,如何处理知识,如何要不断学习,学无止境,中国也会说的,实际并不难地做。

  主持人:这个好像也很难做到。

  林家翘:很难做到。你自己就在这上努力。

  解说:对于林家翘来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清华园是学习的天堂,能聆听大师的教诲,能感受学术的繁荣。2002年,林家翘回到清华之后,着手建立了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以当年老师的名字命名,不仅是对已逝恩师的怀念,更是对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深切留恋。

  林家翘:这就是说大学要走向一流级大学啊,走到旧的清华那种情况就不容易啊。因为人那么多嘛,现在数量一大就很难,每个人能得到的注意力就小了。

  主持人:您现在给本科生开课吗?

  林家翘:我现在在考虑,杨先生不是给本科生开课嘛,我们都感觉到同样的问题,就是现在中国的问题,大,好像把大当作一个好的地方,其实过大是不好。MIT这当然比清华名气要大多了,MIT的学生比清华少得多。

  主持人:所以它有条件去做这个质。

  林家翘:所以MIT才有条件去做质,学生的质量也得对,教师的质量也得对。那你找那么多教师,收那么多学生,你怎么样维持质量,这是个大问题啊。这一点是我觉得,我最担心的一件事情。比如说,这本科生是不是有大的讲课。

  主持人:会有一些大课

  林家翘:大课。

  主持人:这种大课对我们来说,太大了,几百个人去上。

  林家翘:可是你知道,MIT,大师给本科生,一年年级本科生大课讲演。然后讲演以后呢,然后呢,由助教去分小组去教学生。

  主持人:您在MIT给本科生讲课吗?

  林家翘:我在MIT,后来我得的这个地位也是可以不必教书的,可是我教一个本科生课,我没教到一年级,教三年级课。清华要是照我们的要求标准,这么大,达到我们的要求标准不得了了,世界上不得了的一个出名的学校了,重要的学校了,这不可能,我们知道这不可能。

  解说:除了规模与数量变化的速度让林老感到咂舌之外,国内大学对于科学的忽视程度也让林老震惊不已,他说现在清华园真正做的基础科学研究所占比例太小。

  主持人:其实我想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国家的需要,清华在建国之后,院系调整的时候,成为了一个工程性的学校,也是为了建设的学校。

  林家翘:不是任何人错误。是自然发展,

  主持人:实际上过去它要承担国家的任务。

  林家翘:是是。

  主持人:那您在美国大学的时候,像MIT,它是否也会承担一些国家的项目?

  林家翘:很多啊,现在还承担着。如果他认为不是大学本部的一个责任,是另外的一个组织。那个组织,承担的这些研究项目里头,所用的经费,比本校用的经费要大个几十倍吧,可能。这根本是军方的实验室。他替他管理一下。

  主持人:但是这个实验室不代表大学。

  林家翘:不代表大学,他认为就不是大学,就是MIT对国家社会的服务。

  主持人:是大学核心之外的一个边缘上的一个服务产品。

  林家翘:服务产品,是附带的,不是边缘的,是附带的。

  主持人:附带的一个服务产品,不能够让这个任务性的产品,成为大学的主体。

  林家翘:绝对不能。这个是绝对是分的,那里陈的薪水,比这边高,因为他们有政府的钱。

  主持人:比大学高。

  林家翘:可是他其余的待遇,不如大学。比如说大学里面,(英文)终身职,那边没有的。

  主持人:大学是为了给人一种更加开阔的空间,让人们去思考去研究,去发展。

  林家翘:是,这种研究跟那个研究不一样。就是说如何把这个学校走向一流的大学,这个事情很大的一个所谓挑战。

  解说:每周一、周四的上午,88岁高龄的林老都会准时到办公室上班,他说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一定不会随大流做一般性的实用科技,而一定要坚持做基础科学研究。现在,林老应用数学研究的方向正是当今最热门的生物学。

  主持人:实际上您做的这个,从专业上发展的一个选择,也是一个应用数学领域的最前沿的问题。

  林家翘:最前沿问题,就是找一个最前沿问题。因为这句话,我就是一到美国留学,老师就跟我们说的。所有的工作,你选择要做的,必须选择知识的前沿,科学的前沿工作,否则你的工作,无论你做多好,影响不大。

  解说:林家翘在学术上的成功,与年轻时能与三位科学大师共赴科学前沿问题上是分不开的,这三位大师分别是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世界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和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海森伯格。1940年,24岁的林家翘登上了一列开往加拿大的轮船,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英庚赔款留学。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家翘受周培源先生影响,报考了应用数学专业。一年后,他在多伦多完成硕士学位,并再次受周培源先生推荐,到了著名的加州理工大学,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门下攻读博士。这位美籍犹太科学家,是林家翘接触的第一位世界级大师。

  林家翘:他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论文题目,这个论文题目就是我跟这边有人谈过了,就是海森堡的论文题目,他做的时候,结果有争议,而且他没有算完。

  主持人:他这么当时也是,德国一个很著名的。

  林家翘:海森堡做了那个论文以后,他就做量子力学了,他是量子力学的一个鼻祖之一了。海森柏格是那个时候,1926的时候,他年纪很轻,成名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几岁,所以他这种大师,同时创新级的,新的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所以当时您当年去做,他的一个论文题目,应该说也是按照您刚才的讲法也是在前沿了。

  林家翘:前沿,绝对是前沿。因为他里头有争议,所以整个问题是一个数学争议。

  主持人:您解决了一个科技前沿的,但是又有争议的一个难题。

  林家翘:做这个后来也不容易了,就做出来了。我把那个东西算出来了,算出来以后,就可以拿来跟实验比较,后来我这个问题,就有名了,海森柏格的题目,他没做出来,我做出来了。所以人家请我的时候,给我工作,大家都抢了,好几个学校抢,后来MIT,就把我,就到MIT去了。

  主持人:就把您挖走了。

  林家翘:挖走了。

  主持人:都是因为您那篇论文带来的名气。

  林家翘:带来的名气。这个就是大师了,这就要看老师了。开始做的时候,老师告诉你,哪些问题是大家,是在科学前沿的。

  解说:在人才济济的加州理工冯·卡门实验室,林家翘这位华人弟子成绩非常突出。在冯·卡门的指导下,他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应用数学在航空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林家翘在美国应用数学领域的地位不断抬升,对海森堡争议问题的证明,更让他有了与另外两位科学大师接触的机会。

  主持人:为这篇论文您跟海森柏格也接触过吗?

  林家翘:海森柏格,那会儿是在MIT了,他们那会儿美国请海森柏格来讲演。

  主持人:您跟他谈过您的这篇论文吗?

  林家翘:当然,他谈我的论文。他那天讲,特别讲我那篇论文的。反正他就觉得那个很好。而而且海森柏格给他的老师写封信就是说,这个问题后来不是有人批评吗?不过现在那个中国人给我解决了。

  主持人:解决了这个问题。

  林家翘:所以他认可这个事情是一个重要的贡献。那这个当然对于我这么一个大师,这么有名的大师,那是一提,当然在学校里面地位就不同了。

  主持人:就是为什么您会有这么的幸运,像在一个大师,另一个大师由接力棒的方式把您给带出来?

  林家翘:这也是在国外大师很多了,所以你就,而且大师之间的私人交往很多。

  主持人:可是您要进入到这个链条上。

  林家翘:对。

  主持人:是因为您自身的,确实是您的命运好,还是您的能力,还是说当时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纯粹靠能力的。

  林家翘:可以有这个机会,但是要运气好;第二就是有一件事情,有人就问我,跟大师接触是怎么样一个情况,要紧的还是就说你说考虑的问题,是不是他有兴趣的问题。他对于那个问题根本就有兴趣,你去也讨论,他当然愿意跟你谈了。

  主持人:所以这个时候就是看能力了,看你学生的能力本事了。您到清华以后,应该说也接触了不少的学生。

  林家翘:没有,应用数学这个牌子一出来,就躲开了。

  主持人:为什么?

  林家翘:一来你应用数学是教计算的方式,计算的方法。

  主持人:他们觉得应用数学可能成不了一个大的数学家,或者科学家。

  林家翘:他就认为这不是方向,所以我在这儿,并没有那么多人,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不知道是这个人特别差呢,还是怎么样。结果就是说,我就给他出主意,你用中文写,然后翻译成英文,我要写东西给他,我也先用英文写好,然后翻译成中文。

  解说:当年,林家翘是大师们眼中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如今的他已是白发苍苍,在学术上也早已誉满全球,但是作为当今一代科学大师,林老却找不到理想的、能够很好交流的学生。现在在清华他只有两个博士后,每周林老和他的学生交流两次,与这些年轻人的接触,让林老还发现了国内学生中存在的很多具体问题。

  林家翘:是是,那是绝对是要的,所以以后人教,这边不是用英文来教生物学吗?我觉得这很好,所以这有人反对,这不公平,我们英文不好的人就不能学了。

  主持人:那您觉得呢?

  林家翘:这没法解决,文献你就不能读,或者读了以后,一查字典,读得莫名其妙。

  主持人:您在MIT的时候,也会有不少的中国学生。

  林家翘:有。

  主持人:这些中国学生在国外上学,读大学,您去跟国外的这些学生做比较,当他们走到一块的时候,特别是到您的研究中心做研究的时候,您会发现他们的差距是什么?

  林家翘:差距就是独立研究的能力不好。

  主持人:您指中国学生?

  林家翘:中国学生。在国外,大学毕业不叫毕业,叫“始业”,(英文),就是你开始做别的事情了。所以它这个教育绝没有说到这个时候,就画一个道了。然后呢,就停住了,这个是,中国的教学制度,就很有这个趋向。很多人都觉得,大学毕业或者博士毕业以后,就毕业了,就不学了,这是最大一个错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