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美国过感恩节

(2008-11-27 17:00:27) 下一个
在美国过感恩节

范达人

感恩节对我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我在华沙期间,曾两次应美国朋友的邀请,到他们家中过感恩节。到了美国之後,几乎每年我均应邀到美国朋友家中过感恩节。我渐渐发现美国人很重视并喜欢过这个节日。因为这个节日与美国的起源紧密相连,它是美国独有的节日,美国人倍感亲切的节日。
据史料记载,1620年11月21日,102名英国清教徒试图对英国教会进行改革,遭到迫害,他们不堪忍受,便搭乘 “五月花号”轮船,从英国驶抵北美洲的普利茅斯港(Plymouth),并在那里定居。初来乍到,举目无亲,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所带的粮食不足以果腹,简陋的房屋难以抵御暴风雪和严寒。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于次年春季,依靠简单工具,种了二十多亩地。当地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及时给他们送来了生活用品,还教他们如何捕鱼、狩猎和种植玉米、南瓜等农作物。在他们的帮助下,这批新移民在秋季喜获丰收。为了庆祝丰收,他们在当年十二月中,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感谢上帝保佑他们平安抵达,渡过严冬并获得丰收。他们还邀请那些友好的、给予热情帮助的印第安人一起欢庆,这就是美国感恩节的由来。後来,感恩节的具体日子有过几次变化,最後,1942年美国国会将感恩节定为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一直延用至今。
在波士顿时,一位朋友曾带我到普利茅斯港参观过第一批移民登陆的遗址、“五月花号”仿船和反映移民生活的蜡像馆。
我参加过的感恩节聚餐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餐,大家坐在桌旁,由招待人员一道一道地上菜;一种是自助餐,由与会者各取所好。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火鸡是聚餐会的主菜。它是整苹烤熟的,有点类似北京的烤鸭,由主人切成薄片,分给大家。火鸡肉与普通鸡肉味道相似,肉质稍粗,略带野味,加上调料,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除火鸡外,聚餐会上南瓜饼、甜山芋、玉蜀黍和红莓苔子果冻则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每次感恩节盛宴上,大家除尽情享用美味佳肴外,通常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即各自分别回顾一年来在事业、学习、家庭、生活和健康诸方面的成果,他们均将所有成果归于神的恩典,这是美国感恩文化的具体体现。我认为这种感恩文化与知足常乐的思想有相通之处。感恩文化的普遍存在对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无疑起著积极作用。
过去感恩节还有些体育比赛项目,诸如摔交、射击、赛跑和娱乐节目以及游行,现在这些内容已经逐渐淡化,而更多体现的是全家团圆和友朋欢聚。但是,感恩节的发源地普利茅斯港每年还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1996年为庆祝感恩节375周年,在那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2002年11月29日,我应邀到珍妮家参加感恩节聚餐活动。她已过知天命之年,对人充满爱心,乐于助人。朋友遇到困难,向她求助,一般她都有求必应。她常常帮助他人到机场迎送亲朋,为朋友照看小孩,为初到美国的人介绍工作,安排住处,甚至留宿自已家中。她还亲自驾车去接几位年迈无法开车的人到家中聚会,然後深夜再将她们一一送回家里。珍妮还经常自备丰盛佳肴款待大家,自费购买各种书籍和磁带送给与会者。她所做的好事不胜枚举,对于她的爱心和奉献,我也感同身受。有人称她为美国的泰莱莎。
2002年,我们也入乡随俗,全家于感恩节中午,在拉古那林园市新开业的“家乡自助餐店”举行了一次聚会。我们看到不少美国人也在此合家团聚,欢渡佳节。
(选自范达人《拉古那山庄散记》一书第74---77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